就在那天晚上, 闻或跃才总算想起,为什么他会觉得被大将军和贵妃同时逼问的这一幕如此眼熟, 因为在大启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当时对闻或跃造成威胁的,据说是历任皇帝身边来无影去无踪的暗卫。
是的,暗卫,活在小说里的皇帝居家旅行必备的那种工具人。什么以一二数字为序,以天干地支为列,杀人如麻, 誓死效忠。总之, 你要是没有这么一个玩意,都不好他日九泉之下和其他皇帝打招呼。
天书里的大启王朝, 自然也不能免俗。
一直传至闻或跃的老子启中宗那一代时,大启皇室的暗卫组织还是存在的, 他们既是保护皇帝的最强之盾, 也是为皇帝刺探朝情最好的矛,寻常朝臣听到暗卫之名时都会心怀忐忑,最是害怕这样的特务机构。
这也是中宗突然暴病而亡时, 没人会去质疑中宗死的不明不白。有这么多暗卫在, 谁能在不被暗卫发现的情况下杀中宗于无形?
退一万步说, 如果真有这种高手存在, 那也就不是他们普通人能够解决的,没必要惹祸上身。
依据传统,先帝的暗卫,要么追随先帝而去,带着先帝所有的秘密去下面继续效忠;要么就是成为先帝陵寝的守墓人,用剩下的余生守护先帝的亡灵不被打扰。
而新帝的暗卫, 一般会在太子或者皇子时期就开始培养,但一直到新帝登基才会在老一辈暗卫的引荐下,出现在新帝面前,进行效忠。据说是要把新帝的一滴指尖龙血融入特殊的母蛊之中,这样便不用担心拥有子蛊的暗卫背叛了,因为一旦它们生出二心,子蛊就会啃噬掉宿主的心脏。
总之,听起来就玄乎极了,还血里胡茬的,不是闻或跃能够欣赏得来的东西。
在进行交接之前,新帝的暗卫一般是会掌握在皇后的手上的,或者皇帝的生母,毕竟有些皇帝走的急,有可能来不及交待,好比中宗。
但,立下这个规矩的老祖宗大概怎么也没有想到,还会有那太后这样百般看儿子不顺眼的生母。都说虎毒不食子,但人可比老虎毒多了。
总之,闻或跃这个倒霉催的新帝,就成为了大启历史上第一个没有暗卫的皇帝。
朝臣不知道暗卫交接里的猫腻,只觉得先帝死的匆忙,死前也并无意立储,大概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早早的培养暗卫,哪怕培养了也不知道该效忠于谁。暗卫这种本就遭人诟病的传统,大概注定了要断在闻或跃这一代。
闻或跃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的,不对,准确的说,闻或跃最初甚至都不知道皇帝还是暗卫,虽听过一两耳朵,却只以为是不靠谱的传言,毕竟暗卫的存在实在是太过不可思议。
一直至闻或跃被确立为下任皇帝,准备登基的前夜,先帝的暗卫首领才终于现身。
那是一个和先帝差不多年纪的中年男子,头发花白,沉默寡言,看上去就十分靠谱。他出现后,第一件事就是对闻或跃请罪,按照传统,暗卫首领应该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新帝身边,为新帝保驾护航,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以及开始交接两代暗卫。可是……
“无论我如何劝说太后,她都不愿意放手,我是无能,请陛下责罚。”
未免新一代的暗卫和老一代的暗卫串联,在新一代的暗卫出师后,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和老一辈暗卫的联系,只蛰伏在皇室秘密的庄子上进行训练,安静等待新主的上位。除了太后那氏,谁也不知道这批该被启用的暗卫在哪里。
当然,太后虽然知道暗卫在哪里,却并没有权利动用任何一个暗卫为自己做事,她就是一个钥匙的保管人。
可是如今,这位钥匙的保管人,却拒绝把钥匙交到自己的儿子手上,哪怕她也用不了,她也不让闻或跃用。真就损人不利己,闻或跃和前任暗卫首领都想不通太后搞这么一出到底能得到什么。
太后倒也没有说死了,完全不给闻或跃,只是她答应交出的时限却一拖再拖。
拖到闻或跃已经习惯了皇后带来的季家军的保护,甚至开始考虑,真的让暗卫传统断在他这一代的可能性。
说真的,暗卫的存在确实是不太人道了,这些暗卫都是孤儿出身,自被皇庄挑中的那一刻起,就过起了把自己物化成没有感情的兵器的生活。他们不被允许有自己的喜好、想法和性格,他们一生都是为了保护一个人而活,甚至有些人麻木到了都不知道何为疼痛。
皇帝对暗卫是足够安心了,但暗卫呢?他们连人格都一并被抹杀掉了。
大启的皇朝在刚刚建立时,情况特殊,特事特办,掌握了这样的暗卫组织也就算了,如今已是太平盛世,至少再没了过去那样的刀光剑影,皇帝还这样,就实在是不合适了。好比先帝,他当年之所以能够毒杀勇武过人的司徒大将军,靠的就是暗卫的命往上硬填出来的效果。
暗卫就像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为国为民,用不好,那就是祸国之本。
闻或跃能够理解皇帝想要掌控一切的那种感觉,甚至如果他在登基初期,就有了暗卫从中协助,不知道会节省多少麻烦。
可,为了自己的便利,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呢?
其他皇帝无法对暗卫放手,因为他们真的太好用了。只有闻或跃可以,因为他一天也没有用过,根本无从体会那种便利。再难的朝堂之事,也还是靠他自己应对过来的,他并没有产生依赖情绪,自然也就不觉得放弃了有多可惜。
他只要靠自己,就可以了。
于是,在闻或跃彻底想通之后,他就真去找了太后,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她不想给他,他知道,但他现在也不想要了,不如原地解散。
闻或跃本觉得,这事应该很简单,太后没道理不同意,她一向是只要闻或跃过的不痛快,她就痛快的。
但是偏偏这一回,反对情绪最为强烈的反而太后。
太后其实年纪也不大,她生闻或跃时年不过十六,如今连四十都不到。但凡稍微会一点保养,整个人都应该会显得很年轻。但是,太后不知道为何,早早的就有了一头白发,老态尽显。她总是眉头紧锁,仿佛无论别人做什么都无法令她满意。
面对闻或跃时,太后更是一个好脸色都没有,不是指责闻或跃这里不好,就是说闻或跃那里不对,要么就是冷暴力的直接无视。
在闻或跃当上皇帝的今天也是一样。
不过,太后很少会对闻或跃发脾气,她就不是一个多么喜欢和人又吼又叫的性格,因为她从小的教育告诉她,只有失去了理智的泼妇才会如此。她贵为中宫皇后,优雅与从容才应是她刻进骨血里,连睡觉也一刻不能忘记的体统。
但是,就在闻或跃提出要解散暗卫的那一刻,那太后却青筋横露,面目狰狞,一下子就好像要把这么多年的忍耐都爆发出来,她声嘶力竭的问他:“你到底是何居心?”
闻或跃都被问懵了,他能有什么居心?这些暗卫太后不给他,他用不了,就只能永远作为弃子放置在那里。既然他已经下定决心不用了,那为什么不早早的放他们归家,换得一生自由呢?他害谁了?
太后说完之后也后悔了,极力想要假装刚刚什么也没有发生的道:“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我……”
“您什么?”
“我未来的孙子考虑一下。”太后面色铁青,话转的倒是没什么错,就是难免稍显生硬,“你自己不用,你怎么知道你未来的儿子就不用了?”
这还是太后第一回 主动和闻或跃提起子孙后代的问题。
事实上,在迎娶表妹那云的时候,闻或跃还阴谋论过,太后是不是想等他和那云生下带有那家血脉的孙子后,就把他给架空了,扶植着小婴儿垂帘听政什么的。但是,太后并没有。太后一次也没有提过这种事,反倒是一直觉得自己挺对不起那云的,对她时有补偿,照顾有加。
至于外人盛传的什么,太后觉得那云太傻,准备再换个侄女入宫的事,更是子虚乌有。太后确实更疼爱另外一个侄女,也经常接她入宫里聊天,但……
她根本不会让闻或跃碰到对方。
就仿佛闻或跃是什么色中饿鬼,严防死守,生怕闻或跃会再看上个表妹。
闻或跃本就对娶自己的表妹没什么兴趣,太后如此防备,反而省了他不少事。那云的这个妹妹实在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说来,这点其实也很奇怪,太后对闻或跃的态度就仿佛这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太后的娘家那氏一族对闻或跃倒是十分尊重,在闻或跃被从天而降的皇位砸到头上时,那家的老太爷是第一个跪下朝拜新君的,闻或跃的长相与他舅舅也十分相似,谁也不会觉得他是抱来的中宫嫡子。
从那云字里行间的透露里,也可以知道,她阿爹劝过妹妹无数次,希望她能对闻或跃好一点。
闻或跃对自己的舅舅印象也不错,因为他是在闻或跃小时候借住在大臣家里时,唯一偷偷来看过闻或跃几回的人。
碍于先帝的意思,那家的大舅也不好对闻或跃表现出太过亲密的情绪,但好歹闻或跃是知道的,他曾来过,他一直在尽己所能的关注着他。这也是闻或跃对表妹那云没什么芥蒂的原因,她虽是太后的侄女,却也是大舅的女儿。
扯远了,总之,太后的很多举动都前后矛盾。
闻或跃曾还想过要去探寻太后所作所为背后的原因,试图缓解和生母的矛盾,后面就麻木了,随便吧,她爱咋咋地,反正闻或跃是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太后不同意解散暗卫又能怎样呢?
“朕只是来通知您的,而不是商量。”
当天,闻或跃解散暗卫的旨意,就下达了,张贴全国,无人不晓。大部分普通人在此之前和闻或跃以前的状态一样,甚至都不知道陛下有暗卫,等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暗卫这个组织解散的时候了,知道的朝臣对此自然无不都在上书吹着“陛下仁慈”,谁会喜欢有人天天监视自己呢?
虽然朝臣难免会在心里说一句,新帝果然是太年轻,不懂得这种人手的好处,说放弃就放弃。
只有闻或跃自己人知道自家情况,反正他本身就用不了这些暗卫,不如干脆解散了,给自己换一个好名声。
旨意下达后,目的也确实达到了,效果拔群,人人赞扬。
太后却被气了个半死,听说砸了大半的寝宫,并且千年等一回的主动前往了无为殿,希望闻或跃能收回成命。
太后自认为自己已经算是很屈尊降贵了,闻或跃却只是嗤笑一声,连太后的面都没见。只让传令的太监回了太后一句“陛下很忙,太后娘娘应该多体恤一下啊,就不要再给陛下添麻烦了,他想见您时,自然会见。”
一如当年,闻或跃被人讥讽,还对父母怀揣希望,想要求见时,得到的冰冷回复一模一样——“娘娘正在忙,殿下要多体恤一下,就不要再给娘娘添麻烦了,她想见您时,自然会见”。
闻或跃想要启用暗卫,需要用到太后这把钥匙,但如果只是解散,一道旨意就足够了。
可也是随着这一动作,引来了“暗卫不满”的传闻。一个时代的终结,很多时候就是这么神奇,你觉得是在放他们自由,但真正被放掉自由的人却未必会心怀感激。暗卫中有开开心心解甲归田的,也有笃定这不是他们真正效忠之人,要入宫刺杀的。
也不知道消息怎么就走漏了,闻或跃哪怕是在皇宫之中,也不得不加强了戒备,里三层外三层的。
皇后和贵妃都表达了要贴身保护闻或跃的意愿。贵妃说皇后只是未来的皇后,如果现在就住进宫里,这传出去像什么话?皇后对贵妃从始至终,只一句“你打不过我”。
最终,皇后和贵妃,闻或跃谁也没选。
他选了淑妃。
贤良淑德四妃里,真正的透明人是淑妃,她既没有贤妃那样当尚书的爹,也没有良妃第一美人的明艳容颜,更没有德妃致力于普及教育的独特个性,比千山雪还像个小透明,说出来“淑妃”的时候,甚至会有宫人惊讶宫里还有一位淑妃娘娘?
但就是这样的淑妃,曾在惊马之下,救过闻或跃的命。
那差不多是闻或跃刚登基时发生的事,说不好惊马是意外还是阴谋,但总之,闻或跃就被还是个宫女的淑妃给救下了,她的身手出神入化,却一点想要藏拙的意思都没有。
闻或跃问她话时,才发现她是个苗疆女子,连汉话都说不利索,竟然颠三倒四。
不过,在闻或跃问她想要什么奖励时,她回答的倒是十分流畅果断,就仿佛她已经练习了无数次:“我想当入宫当娘娘。”
闻或跃被对方的直白惊住了,也不知道是语言问题还是民俗问题,才会让淑妃如此直言不讳。但不管如何,闻或跃遵守承诺,封了她一个淑妃之名,赐了一宫主位。朝臣中也有反对的,觉得不该让外族女子封妃,但闻或跃只一句“朕觉得自己命比妃位可重多了”,就堵住了悠悠之口。
闻或跃本来觉得淑妃如此主动要入宫,肯定会有其他什么动作。
但就是这么奇怪,淑妃就仿佛真的只是为了入宫一样,住进来就完成了使命,再没有了其他动作,安静的就仿佛她不存在。
直至宫中再次出事,不等闻或跃去问,淑妃就再次现身,主动表示,她会以命相护。并真的做到了。
直至今天,闻或跃也不知道淑妃到底图什么。
这回出事,闻或跃甚至产生了一种很诡异的想法,淑妃不会又再次出现吧?
“还真的说不定。”第一天晚上,留在闻家的是季在渊,他一看闻或跃的样子就知道闻或跃在想什么,“淑妃娘娘对于保护陛下的性命,执着的可怕。”当年闻或跃陷入昏迷,淑妃是暗中第一个动起来的,她暗中带刀闯入了无为殿,请皇后给她一个交待。后面在调查陛下中毒的事情上,也是尽心尽力,为季在渊做了很多事。
闻或跃一愣:“你怎么知道淑妃的?”淑妃这么没有存在感,大将军的语气怎么反而很熟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