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决断

经过了一整夜的编纂修改, 以顾大人为首,几位重臣终于将此次刺杀事件的说明稿件完成。

接着他们便同监视的禁军侍卫请求面见李璃,一是此事不得耽搁, 越早得到李璃肯定刊印在八卦小报上越好。

二是探望这位怡亲王,确定一下伤势。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来龙去脉, 太医也明说了王爷转危为安, 可毕竟是掉落悬崖,九死一生的事, 好不好还得亲眼见一见才行。

最后便是探一探李璃的口风,禁军看守如此大的动静,这位王爷可有什么想法。

终于在忐忑之中,去报信的禁军侍卫回来了,还带来一个好消息——王爷召见。

“果然是天佑大燕, 王爷您平安无事。”顾如是见到李璃的那一刻,心终于安定下来。

断了腿没事,只要人好好的, 意识清醒能发号施令就行,不然大燕得动荡起来。

跟随而来的几位大臣脸色亦是缓和, 那点担忧也不见了。

见此, 李璃不禁笑道:“诸位真心关切,让本王甚是欣慰, 有惊无险,接下来只待回京养伤。只是搭救不及, 让赵宇殒命在此。”

王大学士叹息一声:“王爷不必自责,怕是连这位二皇子也未曾料到, 与虎谋皮之时,却另有豺狼窥伺身后, 终究成了他乡冤魂。”

此言得到附和,宋国公冷笑道:“不顾家国利益,戕害手足,可见大夏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宇之死,不用查都知道乃是因为夺嫡之争,夏皇年迈,夏国都城各皇子之间已成白热,而战争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

李璃问:“此战不可避免,诸位可有见解?”

说到这里,顾如是拿出手里的稿件,呈上来:“虽不可避,却也不能任由他国泼脏物之水。此乃内外勾结之故,意在图谋我国执政亲王。然而事情败露,得手不成,又反手杀害其皇子于大燕境内,以达栽赃陷害,扰乱大燕朝局的目的。借此敲诈粮银,缓解大夏寒潮之灾,又名正言顺强占燕荆四州不返,最重要的是祸水外引,引发战乱。”

明眼人都知道大夏此时不适合打仗,但却是解决皇位竞争对手的一个好办法,说来有这样不顾大局,毫无怜悯之心的皇位继承人们,也是大夏百姓的可悲。

相比较而言,赵宇虽然也是逐利之人,但至少愿意出使大燕借粮,代表夏皇谈判,比他的那些阴险兄弟们好得多。

可惜……

不过大夏如何,他们不关心,宋国公言:“国之尊严,不容许他国诬陷,自有悍不畏死的将领,誓死维护国,大燕不惧战争。”

总之大燕虽有错,那也是内外勾结,却是你们大夏图谋不轨在先,这位二皇子怎么死的,大夏更有责任,不用贼喊捉贼。赔偿一律没有,燕荆四州照样得归还大燕,否则要打就打,你们大夏缺粮缺钱都不怕,我们大燕有钱有将有兵,怕什么!

理直气壮,一点也不虚!

李璃含笑着点头,目光终于落在这叠文稿上,粗略一番,不禁古怪起来:“诸位这是……”

顾如是笑道:“赵宇已死,这无论如何也是瞒不住的,而王爷您遇刺也是事实,与其等到外面谣言纷纷,浑水摸鱼之人趁机胡言乱语,不如由我等尽早将此公布于众,让百姓同仇敌忾。当然最快的,也最让百姓信服的自然便是八卦小报。是以,还请王爷看看,这些能否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小报上。”

除了顾如是乃八卦小报的老笔头,其他几位大人还是第一次写新闻稿,看着李璃慢慢翻阅,心里有些忐忑。

一位大学士道:“王爷伤重,我等本不该多有打搅,只是兹事体大,还请王爷把关,如需修改,我等立刻照办便是。”

虽然李璃精神看着不算差,但是脸色苍白,露在外面的皮肤带着擦伤,帐子里还弥漫着一股浓浓不散的药味,可见伤势不轻,其实才刚醒来,正要多休息的时候。

明明大燕是有皇帝的,然而他们都没有提起。

如今只能依靠李璃忍着伤痛劳心劳力,说来颇为不忍。想想家中一般年纪还很幼稚,只知道惹是生非的孙子,实在是又内疚又汗颜。

李璃看得很仔细,其实他早就有这个想法,没想到顾如是与他心意相通,倒是省了他的事了。

他赞叹道:“极好,此等文采,真不愧是才名远播的大家,严谨,周密,振聋发聩,百姓有眼福了。”他说着看向东来,“通知朱润立刻带人过来,给诸位大人排版。”

“多谢王爷!”几位大人高兴地行礼。

熬了一宿,斟酌再三赶出来的稿子,没丢脸地被退回来,让他们不禁松了一口气。

说来哪怕是上折等待批复也没有这么紧张过。

不过才一放松,李璃便换了一个口吻道:“好是好,可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还请王爷明示。”

李璃微笑着问:“内外勾结,这外有了,内呢?”

这一问,还真是问倒了这几位重臣。

几人互相看一眼,还是宋国公直接:“无凭无据,不能随意而写,王爷可有想法?”

“自是听凭圣裁。”

圣裁?皇帝?

燕帝哪有这个决断,况且他本身就在其中扮演着……面面相觑下,几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李璃,后者笑了笑:“证据并不重要,在围场里发生的事,总得有人为此负起责任,至于有没有勾结,那便见仁见智,让读者们自己去理解。”

李璃这么说,那便是要推出武宁侯了。

可是……凭武宁侯的身份,想要推卸责任并不难,除非李璃另有安排?

“王爷,不知刺客什么时候才能排查完毕,启程回京?”终于顾如是代表众人问出口。

李璃意味不明地扫了他们一眼,在后者尴尬的目光下道:“那得看皇上什么时候想回宫。”

“啊?”

大臣惊讶,却见李璃漫不经心道:“皇兄若是动作快一些,明天就能走,放心,禁军只是为了保护皇上免受刺客惊扰,没别的意思。”

李璃调集禁军纯粹就是吓一吓燕帝,震慑左相和武宁侯,让他们老实一点,至于篡位暂时还真没想法。

只是这些大臣看禁军来势汹汹,所有人被困在这里,营地气氛紧张,不免忧心忡忡,就怕朝廷为此动乱。

不管有多少理由,皇帝多昏庸,李璃若起事终究是谋反,刻在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让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李璃这样上位。

而李璃这么说,便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至于燕帝的权力架空,反正已经不是一两日了,大臣们各司其职适应的良好,这位只要在龙椅上坐着就行。

李璃没管他们怎么想,只是说:“赵宇一死,余下的大夏使团被全部看押,这消息通过奸细回传大夏还需要不少时间,足够我们做好准备,不着急,小报可以刊登好几期。”

李璃说着看向几位大人,面露揶揄,“这几期的头条可就交给几位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为官者其中一件责任便是教化万民,不管是谁,只有知晓事情来龙去脉,才能不受他人蒙蔽,这种报道,由权威来写正合适。

“再者,八卦小报这个平台,初衷便是面向所有人,本王希望它是官民沟通的一个桥梁,拉近彼此距离的纽带,将来大家多写写文章,在上面谈谈人生感悟,说说官场笑谈,显然更为亲切。诸位的眼界和经验都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说不定通过字里行间,不仅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能给出入官场仕途的后辈一些启示,免走一些弯路,岂不是很有意义?”

三教九流在一张报纸上,会让八卦小报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繁荣,而第一步就是要官老爷们放下架子,这些大学士和重臣便是最好的榜样。

李璃的话让几位大人不禁深思起来,又不约而同的点头。

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和阅历,学问已经自成一派,且到了颈瓶,正需要从不同人不同事得到启发。

人生在世便是一门学问,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经历,多做交流必然是一件好事。

“王爷说的极是。”

宋国公瞧着一眼顾如是,低声问:“你是不是早就已经是小报的熟客?”

“不愧是刑部尚书,慧眼如炬。”顾如是低声一笑,抬了抬手,“顾某两袖清风,家徒四壁,无奈身无长物,只有一根笔杆赚点润笔费。”而八卦小报显然给的比一般书商来得丰厚。

“什么笔名?”

“咳咳……”顾如是呛了一声,摆手道,“国公爷还是不要知道的为好。”

“诸子百家栏目,一直常驻且说得言之有物的没几个人,是……”

“哎哎哎,国公爷,您这本事对付刑犯便好,这儿就别刨根问底了。”顾如是忙阻止,这笔名可得捂住,若是让外人知道,他就不得安宁了。

宋国公严肃的脸上几不可见地露出一点笑,顾如是有些纳闷这位究竟想做什么。

终于宋国公问:“感觉如何?”

“畅所欲言,掐架无数,颇有登顶巅峰,成就武林高手,看底下皆是手下败将的畅快感。”顾如是忍不住分享道,而这也是他常年横行在诸子百家栏目的原因。

说到这里,他似乎回过味来:“怎么,国公爷也想试试?”

宋国公目光放正,什么话也没说。

其实他看小报上那些乌七八糟的报道不顺眼很久了,很想批判一下,维护世道清安,这是他在审案当中只能秉公执法,不能畅言大骂的遗憾。

“您若真想,可得取个笔名,捂紧了,不然麻烦,此乃经验之谈。”顾如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劝道。

而宋国公就回了他两个字:“多谢。”

商量完这一切,他们看到李璃脸上露出的明显疲惫,便纷纷告辞。

东来送他们到了门口,然而还未放下帐子,便听到里面传来低低的呻吟声,似疼痛难忍。

回想方才李璃若无其事地跟他们商议正事,甚至还谈笑风生……这些大臣望着彼此,终究看到了对方的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