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种田文里的女主(10)

“周兄好歹也是位秀才公, 说话还是注意些为好,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你耳边瞎说了什么,但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希望周兄不要被人蒙蔽了。 ”苏大郎强压着火气道。

除了二丫,谁还能再周怀城面前说他的坏话,话说他也没得罪过二丫,上一辈的事儿, 他们小辈就没必要记恨了吧。

再说了, 二丫若是想要嫁进周家,总得需要个撑腰的人吧,他是苏家唯一的读书人, 与他交好, 两个人都得好处。

这人怎么就想不明白呢,将来不指望他撑腰, 难道还指望着三叔那个窝囊废吗。

“确实是‘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我这不就是亲眼见到了苏兄的慈善之举, 您看,为了蚊子能吃顿饱饭,您自己都饿着肚子呢,到了饭点都不回家,实在是让人感动啊。”

“感动个屁。”苏大郎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他就没见过这样的人,要是看他不顺眼那就骂出来, 非在这装模作样, 拐弯抹角的骂人。

秀才怎么了, 秀才就能看不起人,他早晚也能考上秀才,不不不,他将来是能当官的,早晚让这狗眼看人低的家伙跪下来给他道歉。

还有苏二丫,一个丫头片子神气什么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就是个出苦力的命。

周怀城怼人经验丰富,但像苏大郎这样两句话就破功的,还真不怎么常见。

行吧,跟这样的人绕圈子,确实不太解气。

周怀城淡淡的撇了苏大郎一眼,甚是平静,但是苏大郎却从那一双眼睛里看到了不屑、鄙视……

苏大郎心里知道这人不好得罪,跟三叔不一样,周怀城已经是秀才了,更别说他还在周怀城老爹这里做学生,实在不能撕破脸皮。

强压着满心的怒火,到了嘴边上的脏话,终究是没说出来。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将来总有他把周怀城压下去的那一日。

都已经走远了,苏苑还颇为好奇的回过头来看了看,瞧着是挺生气的,往路边的石头上踹了好几脚,也不知疼不疼。

不过,她确实是不想再跟老宅的人有更多的联系了,血缘那是没办法,但三房已经分出来了,就这么不近颇远的处着,过个年或是遇到什么大喜之事才上一次门,便已经挺好的了。

望山村和周村相隔不远,苏家三房的房子建在村头,还是靠山的那一头,因此从周村过来到家,要从望山村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走小路还隐蔽些,走大路的话,基本上半个村子的人都能遇见。

苏二丫在望山村知名度颇高,谁让她有一身不寻常的力气呢,哪怕苏家三房建房子这事儿已经过去许久了,可如今仍有人把这当成稀罕事儿聊。

周怀城属于最近才有名气的,这位考上童生那会儿,悄没声的,没什么动静,知道的人并不多,不像这次从府城回来,考中了秀才后虽然没有大摆宴席,但周家可以说是很高调了,又是放鞭炮,又是吹喇叭,还在门口撒了喜钱。

望山村这边离得近,放鞭炮、撒喜钱的时候,也过去凑热闹了,不少人都见了这位只有十三岁的秀才公,这才过去几日的功夫,想忘也忘不了。

两个知名度颇高的人走在一块儿,而且还是按理来说,应当没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这无异于是平地一声雷,惊讶程度绝对不亚于得知苏二丫一身大力气的时候,也不亚于知道周村出了一位秀才公的时候。

周怀城见惯了大场面,无论是考中探花之后的打马游街,还是入朝堂做官,亦或者是做主考官的时候,场面比这大多了,所以面对越来越多停下来偷看他们的人,周怀城依旧稳得住。

苏苑上辈子好歹也是公主,各种各样的宴会不知参加了有多少,哪一次不是被人明里暗里的盯着看,如今这也是小场面。

乡间的土路,硬是让这俩人走出了青石板的感觉,万众瞩目,安然自在。

还真别说,围观的人不知道气场这个词,但莫名觉得这俩人还挺搭的,虽然一个是读书人,一个力大如牛。

看着一对璧人走来,苏老三嘴角都快扯到耳朵后头去了,整个人站得笔直,还不忘用余光打量家里头。

不错不错,都是他检查了好几遍的,地上绝对干净,没什么脏东西,该归置的东西都已经归置好了,家里这四口人都洗了澡、洗了头,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

家里的老母鸡也炖上了,还蒸了鸡蛋羹,炒了几个菜,包了肉馅的饺子。

虽说已经过了吃晚饭的点儿,但是好饭不怕晚。

苏老三已经让家里人把能准备的都准备了,也提前嘱咐了崔氏和俩孩子,一定要好好表现,否则二丫是会动手的,如果二丫不动手,那他也会动手的。

这件事情就跟分家一样,他的一生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拐点,必须得把握住,要是把握不住,往后他每每想起这件事儿来,都会觉得后悔的。

“怀城来了,赶紧进来吧,我们都等挺久的了,就等你们俩过来呢。”

苏老三上前,本来是想表现的亲近一点,拍一拍未来女婿的肩膀,要是能揽着未来女婿的肩膀一块进门,那就更好了,但临了临了,没敢动手。

没动手就没动手吧,结果这俩人还是从周家那边吃了饭过来的。

既然留了饭,那就说明周家两口子对自己女儿挺满意的,这是好事,可家里准备了那么多饭菜,这两个人都吃过了,总不能再往上端。

二丫是肯定能知道他这一番心意,这一大桌的饭今天吃不完,明天也还是要吃的,可未来女婿就没法知道他有多用心了。

“我父母的意思是,这两天就请个媒人上门,具体的事情到时候你们再商量,我们做晚辈的肯定都听。”

这都已经请媒人上门说亲了,成婚还会晚吗,再说他又准备去府城读书,明年还要参加乡试,父亲和母亲肯定会把成婚的日子尽可能往前定。

正巧了,苏老三也是这么想的,夜长梦多,好事儿就怕往后拖,所以这所有的流程都越早完成越好。

等二丫嫁进了周家,那他就是秀才公的老丈人了,走出门去,村里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就算是大哥和二哥也一样。

这么一想,苏老三面对秀才公的胆怯又少了几分,热络的跟人聊起来,还把二郎拉过来。

“你是秀才公,你也瞧瞧这孩子是不是个读书的料,我们家几辈子都是种地的,没出过什么读书人,我原本也没打算送他去读书的,但将来咱们两家成了亲戚,要是不送二郎去读书,旁人还不知道怎么说呢,所以我打算过几日就送这孩子去读书,你先帮着看看是不是那块料。”

苏老三是咬着牙才下的决心,送不送二郎去读书,这是一家之主才能最终拍板的事儿,他之前就去问过二丫了。

二丫不管这事儿,说他苏老三和崔氏才是二郎的父母,送不送二郎去读书,谁往外拿钱送二郎读书,这都是他们两口子的事儿,跟旁人不相干。

这一家之主又成旁人了。

苏老三一肚子苦水都不知道该跟谁去说,不过分家之后他确实攒了点钱。

山上的猎物吃不完都卖了,还有最近这几个月二丫往家里交的生活费,最重要的是今年年景好,他们家四亩地呢,能把好粮食拿出去卖了,再买陈年的旧粮回来,这又是一笔银子。

反正要送二郎去读书的话,他跟崔氏不用去找二丫借钱,更不用去借外债,能攒足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