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标题:如果云清流真身穿越到历史上的秦朝
正文:
前提提要,诸子百家之中, 家发展的又快又好。
其发展趋势超过所有, 短短几年间就将其他学家压在了脚下。
实际上,不仅是其他学家不明白, 家自己也不太明白。
当家特制的一本又一本的集发出去之后,一个个家就寄了故事过来, 说要为家的发展尽一分心力。
自己人写故事过来, 说是要传播出去。
家负责刊印的那部分人觉得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便答应了。
由于东西卖出去后赚了一点钱,他们还取了一部分钱寄给了那些写故事的人。
之后越来越多的自己人写故事过来了, 也有越来越多的书籍出版。
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就慢慢的做大了。
整个过程,堪称魔幻史诗。
家的人回想起来, 都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什么时候家的人那么多了呢?简直源源不断, 数也数不清。
虽然有的人写的故事并不好,文笔差的一逼。
不过那也不要紧,有专门的人把故事提炼出来,再进行加工、出版。
本质上, 家看重的是故事,并不是文笔。
反过来,如果有人的故事不怎么样, 文笔却是十分美丽。
那么无论怎么样,这样的故事也不会拿出去出版的。
当然那些文字优美的人也不是没有出路,就是把别人的故事重新加工, 得到一份润笔费。
不管是为什么,家是发展的很好的。
由于在秦始皇的高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些许字。
因此家出版的书籍上面的文字,老百姓们是看得懂的。
再加上现在的书籍是真的便宜,他们又有固定的金钱来源,从不担心吃饭的问题,因此也有余钱购买。
反倒是其他学家出版的书籍,虽然受到众人的追捧,可是买的人却不多。
问一问原因,不过是最简单的几个字,看不懂而已。
是的,看不懂。
毕竟那是文言文,极难理解。
家就不同了,虽然直白通透了一点,可是恰好让老百姓们看得懂,读得通。
一个是不容易读懂的文学知识,一个是直白通透的民俗故事。
两个放在一起对比,很容易就能明白为什么家的故事卖的那么好了。
别的先不说,先说说家对于自己人的理解。
所谓的自己人,其实就是认同家的理念,并以此做事而已。
至于和其他学家一样要通过考核才能加入某某家之类的事情,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因为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原本就发展不好的家,就更发展不好了。
由于这样的规矩,家就在这新时代占了便宜。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认同了家,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家的一员。
比如那些投稿的人,无论以前是不是家。
其实按照这个时代的人的标准,他们已经是家的人了。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学家的人投稿,他们又是哪一家的人?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
宽敞明亮的房间内,无数人拿著书籍摇头晃脑的学习。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字,明白基础的道理。
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理会。
说白了,其实就是扫盲班。
义务教育都不知道实行多少年了。
老一辈的除了先天不良的那些之外,全都认识字。
这要是换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前,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好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学习。
反正一个钱都不用花,再加上孩子不去学习的话罚的都是家长,所以他们也就没想着搞什么小动作。
再说了,现在不读书都不行啊,所有的孩子都读书了,偏偏有一家的孩子没读书,那不得丢人丢到姥姥家。
读书并不是那么好读的,特别是在启蒙这一时段。
如果大部分的孩子都无法理解,那么教学就失败了。
话又说回来,在这一个阶段也是最容易搞私货的。
比如儒家教导的论语,道家教导的道德经,墨家教导的墨子,法家教导的韩非子……
至于老百姓们懂不懂,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懂得人自然懂,可以吸纳进学派之中,不懂的人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再多的要求就不好了。
那些学习能力或者某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有了进阶渠道,以后会跟随老师们继续学习。
那些被淘汰的也就是认识几个字的时候会回到家中,继续祖辈的生活。
所谓的义务教育,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比如给了那些一心向学的人一个机会,不再受限于往日的阶级。
当然,[]这些都是大范围的问题,暂且先停下。
先说说这一个课堂中,满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有男子,也有女子,有贵族出生的,也有土里刨食的。
不过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的多,普通人穿着的不再是那种能够磨破皮肤的麻衣,而是虽然比不上绫罗绸缎,可是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的棉衣。
不分阶级,不分男女,所有人衣冠齐整的坐在课堂中,好好的学习。
这要是放在很久很久以前,那都是不敢想的事情。
咳咳咳咳,说多了。
只说在一片朗朗的读书声中,有一个地方有一些异样。
台上的夫子思考了很久,终于察觉到了那一抹异样到底是什么?
在这读书的关头,所有人的口型一致。
只有那边的几个少年,胡乱的张着嘴。
深入一想就知道,这些人并没有好好的读书。
夫子揉了揉太阳穴,脸上青筋直冒。
这些人的学习成绩可是关系到他的前途,他绝对不能够放松。
于是夫子走了上去,挨个砸了一鞭子。
那几个少年一声惊呼,慌乱间露出了的底细。
夫子定睛一看,更是勃然大怒。
原来这些人在看家的故事,并且沉迷于其中。
对于家,夫子深恶痛绝。
没有什么原因,只因为他是儒家的人,不是家的人。
在儒家的课堂上看家的东西,这是不是看不起他儒家?
“站到后面去,罚站。”
几个少年如同鹌鹑一样爬了起来,瑟瑟发抖的来到了最后面,羞愧地低下了头。
夫子把少年的书籍给没收了,来回翻阅了几遍。
一本正经的评价道:“不登大雅之堂。”
听到这样的话后,不少人面面相觑。
如果只是认字的话,家才更加方便吧!
只是他们都是学生,又不是什么太受重视的学生。
所以乖乖的闭上了嘴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口。
自从家发展好后,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各个学家的人表示,一定要严惩。
于是他们联名上书,希望可以把家排除于诸子百家之外,不让他们继续参与教导学生启蒙的事情中去。
如今已经有一百一十一岁,却和少年没有什么两样的秦始皇打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哑然失笑。
看来家是发展的真好,不然也不会惹起众怒。
不过,他为什么要取缔家呢?
家明明可以带来那么多的收益。
比如家今年上交的税收,比其他的学家加起来还要多。
虽然家在培养人才上比不上其他学家,可是那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现在学习文字的人多了,所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冒出来。
现在只有嫌弃人才多的,没有嫌弃人才少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家发展好了,也有各种各样的出版。
很多人都沉浸于的梦幻世界中,减少了一定程度上的犯罪率。
有这么多的好处,傻子才取缔家。
因此秦始皇就当做是没看见似的,毫不犹豫地把联名上书抛之脑后。
另一边,诸子百家们见秦始皇是这样的态度,只能另想办法。
于是老百姓们发现最近的报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奇怪文章。
说是奇怪,就是他们看的不太懂。
毕竟文字实在是太玄奥了,单个字体还认得出来,加起来就看不懂了。
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那些文章写的是什么。
其实说白了就是攻讦家的,把家的所有人骂成了狗。
家又不是软柿子,谁来捏都能捏一下的。
不少人合起伙来反击,不求能够获得胜利,只求能够摆明立场。
当然他们不是不想胜利,实际上是因为斗不过。
一个学家和诸子百家相比,实在是太过渺小了。
其实现在家发展壮大,那也是如此。
果不其然,家节节败退。
仿佛在那些人的眼中,家的人就是一坨屎。
家的人气的勃然大怒的同时,处境就像是滔天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在一片骂声中诉说自己的观点,艰难的维持局面。
这件事情越闹越大,越闹越大。
到了最后,普通的老百姓们也听懂了。
其实是老百姓看不懂这些玄奥的文章,请人把文章的中心意思讲了一遍。
在别人的讲述下,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事人最爱的是什么,八卦呀!
于是老百姓们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就连报纸的销售量也大幅度的增加。
甚至有些人为了看懂这些玄奥的文章,不惜低下头向优秀的孩子请教。
与此同时,也有人上书,希望那些人用简单直接的话来描绘自己的观点。
不需要有多么简单,就像是现在的秦朝公文一样,所有识字的人都能够看得懂。
只是老百姓的观点是传不到诸子百家的人的耳朵里的,所以报纸上面的争论还是那样用文言文写就而成。
这个诸子百家,包括家。
他们不是不能用简单的话语写明自己的观点,毕竟他们就是这样发展壮大的。
只是他们的这些文章是写给诸子百家看的,而不是写给老百姓们看的。
于是老百姓们发现,诸子百家还是诸子百家,书写的文章仍然是那样的不清不楚。
事实上这也不怪老百姓们如此评价,因为就连云清流也看不懂。
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云清流认得到上面的每一个字,却不太清楚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说来也是奇妙,自从云清流那一次突破之后,她在不知不觉中就懂得了很多东西。
比如有一些神奇的法术,又比如可以通晓万物……
云清流相信自己如果回到了几千年后的现代,估计都不用辛辛苦苦的学习英语了。
就像她对秦朝的文字和语言无师自通一样,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花团锦簇、文采斐然的文章也是看不懂的。
反倒是家出版的那些,一如既往的通俗易懂。
云清流喜欢看,非常非常喜欢看。
不然当初也不会成为一个作者,靠这个吃饭。
所以她干脆放弃了报纸上面的文章,依旧雷打不动的让人送来各种各样的。
家和其他诸子百家的争斗闹得沸沸扬扬的。
一时之间居然有传遍天下的错觉。
只是那些诸子百家的人发现,不管他们是不是将家贬低到了尘埃里,家的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比如家的出版仍然在进行中;又比如老百姓的购买力仍然放在那里……
即使是几岁大的小孩子,手里也有家出版的儿童连环画。
哭唧唧,这怎么比啊?
诸子百家的人却是不知道,严肃性的文学和娱乐性的文学根本就不是同一类,在各个方面是没法比的。
如果从知识上比较,自然是严肃性文学更好。
可是如果从发行上比较,那么还是娱乐性的文学卖的更好。
所以这两种最好是不要比,一个继续当他的阳春白雪,一个继续玩他的下里巴人。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家的人再没有开口了。
因为他们都被打击惨了,什么有用的都写不出来。
于是报纸上成了一面倒,全部都是批判家的文章。
又过了几天,诸子百家的人也不再开口了。
因为对于老百姓来说,都不吵架了,那还有什么好看的,所以自然而然的散开了。
没有人捧场,自己这方又赢了,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按理来说,事情就到此为止。
可是有些人却不这么想,决定改变一个事实。
他们赢了家又怎么样?实际上还不是输了。
虽然在报纸上把人骂得个狗血淋头,然而真实目的却没有达成。
为了达成这个愿望,有识之士聚在一起想办法。
只是他们想了很久很久,仍然没有什么主意。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人放下了面子,决定去问一问那些普通老百姓们的想法。
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是不同意的。
只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同意也得同意。
毕竟他们已经调查过了,家的发展和普通的老百姓是脱不了关系的。
一天清晨,几个大男人在吃过早饭之后,聚于一堂。
表情严肃的他们相互对望了很久,慢吞吞的离开了这一个宅子。
半个时辰后,一个普普通通的巷子里,不少人坐在门外晒太阳。
有的说说笑笑,有的拿着报纸,有的喝着清茶,有的快乐玩耍……
一个不配拥有姓名的学子咳嗽了一声,走向了一名正在看着报纸的老大爷。
首先他规规矩矩的行了一礼,然后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老大爷,你在看什么?”
头发稀疏的老大爷有些不自在的抬起头,指着报纸上的一块板块说道:“我在看这个,很好的故事。”
学子低头看了一眼,从那并不严谨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出,这绝对是家的文笔。
“老大爷,请问你喜欢看吗?”
听到这样的话后,老大爷笑嘻嘻的点了点头。
“喜欢,非常喜欢。”
学子听到这个答案,不由得抽了抽嘴角,脸色扭曲。
不过他很快就掩饰了这样的表情,顺便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老大爷,在下能问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吗?”
“这个,”老大爷有些为难的抓起了报纸,憋了很久才憋出一句话来。“很好看,很有趣。”
学子装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又问道。
“那老大爷,你平时会看论语,道德经,韩非子等这样的书籍吗?”
老大爷笑着说:“你说的这些,我这个老头子都听说过。不过我是不看的,最多买一套收藏起来。”
学子心中紧张极了,可是还是仿佛不经意一般的问道:“为什么?”
老大爷毫不隐瞒的说:“看不懂。”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如同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学子的身上。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家的文字简单到粗俗,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捧场。
其实原因很简单,普通人都看得懂。
而不是像那些文学巨著,一般人根本就无法理解。
学子憋了很久,憋出了一句话。
“其实你可以请教他人,弄懂文字间的含义。”
听到这样的话后,老大爷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老头子我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低声下气的求别人?”
不配拥有姓名的学子:“……”
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一群学子们走访了很多人,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果有些东西不接地气的话,那么捧场的估计只有一小撮人。
诸子百家的文学巨著,难道不好吗?
不不不不不,非常好。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看不懂的就是看不懂。
大秦帝国的老百姓们虽然不是文盲,可是不代表他们就能够看懂那些文言文。
秦始皇让人培养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让他们能够看懂大秦帝国的公文。
话又说回来,大秦帝国的公文早就改革了。
以前由于使用的竹简的缘故,为了节省竹简的开支,公文也是用的文言文。
只是自从全国扫盲之后,文言文就不是主流了。
为了让普通人也能够看懂公文写的是什么,秦始皇带头使用大白话。
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过去后,大白话早已经深入人心。
大秦帝国的公文先不提,先说说家的出版书籍。
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套标点符号,配合着大白话形成了出版的特殊风格。
不说里面的内容怎么样,只说这样的风格让普通人也能够看得懂。
再加上家的故事多种多样,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子们在了解到这一点后,准备改革。
不说变成家那样的通俗易懂,总之是要让普通人能够看得懂。
打个比方。
比如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求问,这是什么意思?普通人能够明白吗?
不用问也知道,普通人是不明白的。
所以要有人把这句话的意思标注出来,让普通人也能够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些学子们说不上是胆大包天之辈,可是也是一个非常有行动力的人。
于是他们自己给了注释,并且请人帮忙出版。
不为别的,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家的学说。
或许这样做是真的有好处吧!不少人渐渐关注于诸子百家。
当诸子百家的人察觉到了这一点的时候,矛盾也开始了。
不为别的,只为那些学子们的注释,难道就是标准答案吗?
无数人不服气,给出了属于自己的注释。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注释泛滥成灾。
老百姓们只觉得头晕乎乎的,完全不知道该买哪一本。
总觉得这也好,那也好,分不清对错。
由于注释的缘故,短短时间内,不少诸子百家内部开始争斗起来,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内斗。
比如说儒家,各种各样的流派数不胜数。
一个短短的句子,也能够相互斗的明火执仗。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短短的一句话,明面上就有六个观点。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二: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人民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人民愚昧暴戾的,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
不过是一个句子而已,云清流都看得头晕眼花,更别说是无数的典籍了。
至于老百姓们,他们总觉得自己更懵逼了。
以前是完全看不懂,现在虽然看得懂了,可是看得糊涂。
同样一个句子,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搞出相反的意思来的呢?
对于这样的情况,秦始皇表示赞赏。
因为那些诸子百家内斗了,得利最大的却是他。
不管是哪个方面,皆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这些家伙忙着内斗,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外搞事了。
话又说回来,家的标点符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自然是云清流搞出来的,把现代的标点符号照搬了一套出来。
因为她喜欢看,所以希望按照自己的标准来。
那种看还要自己断句,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不仅仅如此,她还改变了文字的书写方式。
由于足见的缘故,人们习惯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可是云清流不习惯啊,也不愿意去习惯。
所以为了自己着想,她要求家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如此无礼的要求,家怎么能同意?
他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准备按照自己的方法来。
只是大秦的公文突然变了,变成了有人要求的那个样子。
家们立刻就懂了,笑眯眯的从了心。
毕竟大秦的公文都变了,那一个提出要求的人,肯定是他们惹不起的人。
家出版的书籍从一开始瞄准的销售对象就是老百姓们。
他们虽然认识一些字,可是却没有正经的读过多少书。
所以对于文字的分布并不是太了解,所以也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
再加上大秦帝国的公文也是那么样的,他们只以为自古以来便是那样的,没有多少怀疑。
反倒是诸子百家不乐意了,暗戳戳的嘲笑。
自古以来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格式,现在居然有人反过来,真是哗众取宠。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家也不想的。可是他们不能不做,要不然出版的事业都进展不下去了。
或许连家自己都不知道,家的守护人是太华夫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云清流喜欢,并且想要看更多更多的。
为了看,她甚至耽误了修行。
即使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还没有看完的时候,她都不会去休息。
古代的照明方式非常落后,即使是皇宫也是多弄几个蜡烛。
云清流对此非常不满意,所以翻出了自己久久不用的手机。
那么多年过去了,手机还是那副样子。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
周围的宫女们不明白太华夫人想要干什么,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随时准备汇报上去。
可是在下一秒,她们就不受控制的闭上了眼睛。
因为那一个还没有手掌大的玩意儿发出了剧烈的亮光,映衬的一小块地方宛如白昼。
云清流才不管宫女们在想些什么,面无表情的拿着手机照明。
不得不承认,这种手电筒的照明功能实在是太好用了,比那些蜡烛还要好用。
毕竟使用蜡烛的话会产生灯火摇曳的效果,用来看书很容易伤眼睛。
可是手电筒就不同了,无论什么时候产生的光亮都是一样的。
有的时候,云清流不想用手电筒了,还会自己生产小光球。
那个模样,就如同传说中的夜明珠一样,照亮了四方。
只是小光球需要法力的,还需要时时刻刻维持着,不如手电筒稳定。
所以一直以来,云清流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手电筒的。
太华夫人的情况,秦始皇一一看在眼里。
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甚至在暗处开了绿灯。
每个人都有爱好,神仙也不例外。
太华夫人喜欢看罢了,这也没有什么。
只是在秦始皇不知道的地方,云清流想要偷偷的搞事,还要搞大事。
不知道是多久之前,也就是她还在现代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
不过并没有看完,只是看了一个设定就弃了。
因为设定挺好的,文章却不好看。
也不能说不好看吧,只是不合她的口味。
那本文的设定是这样的,作者可以从自己的文章里获取力量。
至于到底是什么原理,前几章也没说,云清流也不知道。
不过不知道不要紧,可以自己来嘛!
反正都已经拥有了力量,随心所欲不好吗?
于是在秦始皇一百一十五岁的这一年,云清流开始了研究。
至于能不能完成,她在此之前并没有多想。
能够完成的话,那当然是好。
如果完成不了,那就继续研究呗!
怀揣着这样的年头,云清流又开始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有新的就看,感兴趣的继续往下看,不感兴趣的放在一边。
没有新的的时候就修炼,维持自己的大佬逼格。
云清流觉得吧!自己的研究可以从香火着手。
虽然很多人都说香火成神有副作用,比如没有香火的时候就会跌落神格。
可是不可否认,那也是获取力量的一种方法。
而且云清流也没打算让作者们从里获得的香火用来成神,只是单纯的让他们获得一部分的力量。
念头一转,联通了天地。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云清流就有了一条明确的路。
又是几天后,大秦帝国的方士们接到了命令,给太华夫人送去了无数的材料。
云清流也不在意周围的人那虎视眈眈的眼神,直接制作出了一个个手机模样的东西。
大秦帝国的方士们全都懵了,周围记载太华夫人手法的史官们也是目瞪口呆。
这让他们怎么记?怎么学?根本毫无头绪好不好?
他们可不像太华夫人一样,一念之间就让金属变成了液体。
不仅仅如此,还完美的去除了金属里面的杂质。
云清流得意的发现自己越来越像是传说中的神仙了。
不过表面上还是一幅风轻云淡的模样,看起来格外的仙气飘飘。
林清流炼制出来的仿制手机并不多,仅仅只有几百个而已。
除了有一部分送给认可度比较高的作者之外,还留了一部分给秦始皇以及文武大臣们。
毕竟秦始皇还有文武大臣们身上也有香火的,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好吧,云清流思考的这种方法,不局限于作者从中获得力量。
而是认可度比较高的人身上都有香火,他们可以借助这种仿制手机直接利用香火。
云清流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的想。
仿制手机这样的名字是不是有点不太好?
要不要取一个好名字?
唔,叫什么呢?
香火处理器。
这个好像有些太明目张胆了。
香火手机。
好像听起来怪怪的。
香火……
不行,不能用香火。
总觉得香火有些土,不太好听。
香火。
有香也有火。
香香。
太幼稚了。
火火。
更幼稚。
唉,不如叫星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哈哈哈哈,就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好。
“把这些星火都拿下去,送给指定的人选。对了,要让他们滴血认主,这样才可以使用。滴血认主知不知道?把血滴在上面。”
尽管这并不是自己要做的活计,可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因为面对太华夫人,他们并没有抬头的资格。
不久后,秦始皇得到了星火。
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还有其他所有人的。
在没有得到秦始皇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可不敢把太华夫人炼制出来的东西送出去。
这不是想要得罪太华夫人,关键是他们两头都得罪不起。
而且秦始皇一向尊重太华夫人,不会暗中阻碍太华夫人的命令。
这些年来,秦始皇对太华夫人早就没有了怀疑,所以毫不犹豫的割开了手指,把血涂在了方方正正的星火上。
说来也是奇怪,这明明是金属打造的东西,居然吸收了新鲜的血液。
不过于秦始皇却没有感到奇怪,因为太华夫人弄出来的东西,怎么都有可能。
血液吸收完毕之后,金属突然亮了起来。
姓名:赵政
年龄:115
性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