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陈蕴藉就已经‘见’过林如海,因此并不陌生,他大大方方的上前见礼,面不改色,毫不心虚,“蕴藉见过林伯伯。”
林如海抬手虚扶了一把,温言道,“贤侄不必多礼。”
见过礼,陈蕴藉也没有多话,老老实实的后退一步,让两位老爷说话。
“今后,如海兄与我也算是连襟了。”陈老爷笑道。
林如海也笑,“未曾想还有这样的缘分。”
“这缘分之说,从来都是难以琢磨的。”陈老爷道。
“入京时,便听闻你那长子状元及第,今日缘何不见?”林如海问道。
提起长子,陈老爷心情很好,“贤儿今年正月里已经娶妻,如今儿媳已有六个月的身孕,不宜四处走动,贤儿便留在家里陪她。”
听了陈老爷的解释,林如海怅然道,“我比你还年长你六七岁,不曾想,你竟先我一步,当了祖父,世事难料啊。”
“如海兄无需如此,虽过去有诸多变故与磨难,但万幸嫂夫人还遗留有一丝血脉,如今你我成为连襟,说不得还有希望再添一子,继承香火呢?”陈老爷心中惋叹,口中却劝解林如海。
林家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林如海少时是侯府唯一的公子,祖父祖母尚在,父母俱全,何等风光无限?
年刚十三就考中秀才,因新帝继位,朝堂纷争未平,年纪又尚小,便没有继续往下考,而是继续攻读沉淀。
十七岁那年迎娶了荣国公贾代善唯一的嫡女,更是引人瞩目。
娶妻之后次年乡试,林如海一举夺魁,在江南名噪一时。
次年,林如海自觉积累不够,便提出去江南游学,还带上了他夫人。
这一去便是四五年,因老侯爷病重,林如海才带着夫人赶回来,仍旧是没赶上见祖父最后一面。
林如海因此颇为自责,次年冬底,祖母又随之离世,因守孝,林如海便错过了第二年的大比。
彼时朝廷夺嫡之争惨烈,林如海不欲掺和,又因母亲着急子嗣,给他送了两房姬妾,与贾敏之间的感情出了些许裂痕,他有心修复,但母亲又从中作梗,进退两难,焦头烂额。
贾敏迟迟没有孕信,她自己压力也很大,看着婆婆送了一个又一个的女人,更是焦心。
然而即便林如海迫于无奈纳了妾,也是皆无孕信,林如海也不是不能正视自己问题的人,他意识到问题可能在他身上,便不肯再接受母亲再给他塞人,对后宅这些姬妾,也是颇为冷淡,只守着夫人贾敏。
若是他子息艰难,他也得要嫡子嫡女,而不是庶子庶女。
贾敏压力大,他的压力也不小。
也因此,他身体越来越差,春闱前他刚病了一场,却要硬撑着下场,题都没有答完,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他落榜了。
林如海的落榜,让林家的气氛雪上加霜,皇上又重病在床,不得已立了太子监国,次年皇上便驾崩,新帝继位。
没多久,林如海的父亲也一病而亡,林如海之母便愈发偏执,但林母的身体也不好,新帝继位的第二年,也病重没了。
至此,林如海的亲长,全都没了。
林家死气沉沉了好几年,直到贾敏突然有孕,才带来了新的希望。
贾敏头胎生了个女儿,没多久,次年又怀上一胎,林如海更是顺利高中探花,冬底贾敏又生了个儿子。
本以为苦日子已经过去,哪知幼子一病而亡,贾敏也承受不住打击,硬撑两年也没了。
林如海自己的身体也并不好,亦不曾想续娶,岳母遣人来接黛玉,他便劝黛玉,哪知时过境迁人心易变,岳母早已经不是他记忆中万分疼爱贾敏的岳母。
陷入回忆的林如海怅然长叹,对上陈老爷担忧的目光,林如海心中微暖,“那便借显文吉言,若能再添一子,回头我大摆筵席请你吃酒。”
陈老爷见林如海面色恢复如常,心里松了口气,“好好好,一言为定。”
林如海将目光落在陈蕴藉身上,“贤侄如今在哪里读书?”
这显然是明知故问,林如海一早就查过了陈蕴藉的底细。
陈蕴藉却不知道林如海调查过他,见林如海注意力又回到他身上,便打起精神应付,“晚辈如今于白鹤书院读书。”
“如今在读什么书?”林如海又问。
陈蕴藉便答,“在学四书。”
林如海又问学到哪一篇,陈蕴藉一一答了。
“你父亲昔年也是二甲传胪,你兄长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倒是不知贤侄学得如何,若贤侄不介意,伯父考考你如何?”林如海笑眯眯的道。
陈蕴藉眉头微扬,若是别的他倒还有些虚,但考校,他是真不怕。
“还请伯父出题。”陈蕴藉一礼。
林如海没想到陈蕴藉居然这么淡定,眨了眨眼,沉吟片刻,随口出了一道题,并未刻意的去刁难陈蕴藉,但也并不简单。
陈蕴藉听了题,只略想了想,便开口答题,条理清晰,不慌不忙。
听完答案,林如海略有些诧异,这小子功课确实如丰茂所说,十分扎实。
林如海见猎心喜,又接着出题考校,你来我往,竟是杠上了一般。
陈老爷在一旁看着,倒不觉得林如海是在为难他儿子,多年的好友,他看得出来,林如海是起了惜才之心。
同时,陈老爷自己也有些诧异。
自从去年他打了小儿子一顿板子,小儿子便疏远他许多,学问上的问题,多是陈蕴贤在管。
没想到这才过去半年多,竟有如此大的变化,他都险些不敢认了。
这还是他那个贪玩儿不肯用功读书的小儿子吗?
他们毕竟还是在林如海家正堂,宾客们都盯着这边,眼看注意这边动静的人越来越多,陈老爷连忙制止林如海的考校,“好了好了,如海啊,今日可是你的好日子,你还得接待客人,我们就不打扰你了。”
林如海意犹未尽,但也知道今天不是考校的好时候,便对陈蕴藉道,“贤侄的基础很牢固,看得出来没少用功读书,是个好孩子啊。”说着想起孙丰茂跟他说过的事,对陈老爷道,“显文啊,不是我说你,孩子爱玩闹也是常事,就算有什么不妥,你好好教便是,如何能动板子打人呢?蕴藉还这样小,你也不怕真把人给打坏了。”
时隔半年多,又被提起这个黑历史,陈老爷苦笑,他看了眼低下头的小儿子,叹道,“此事是我之过,我老爷已经训斥过我,夫人也为此骂过我多回,连我那长子,也曾私底下找过我,说我对蕴藉过于严苛。”
小儿子对他如此冷淡,他早就后悔了。
陈蕴藉倒是没想到会听到陈老爷认错,他有些错愕的抬头看向陈老爷,而陈老爷正专心同林如海说话,倒是没有注意到陈蕴藉的目光。
反倒是他们对面的林如海,将陈蕴藉的目光看了个正着。
这父子俩之间,看来还因此起了隔膜,今日他当面提及,说不定这父子俩的关系能缓和。
林如海却不知陈蕴藉此刻的心情有多复杂。
陈蕴藉心中惋叹,便宜爹啊,可惜你的小儿子,已经没啦。
不过,你若是真的心诚,说不定你小儿子原谅你,还愿意投胎做你儿子呢?
反正他是没有这个资格代替小蕴藉原谅陈爹。
“显文啊,有些时候,不能过于在乎颜面,否则你将后悔莫及啊。”林如海道。
陈老爷深有所感,“多谢如海兄告诫。”
“你们去入席吧,回头有时间,我们再聚一聚。”林如海笑道。
陈蕴藉便跟着陈老爷去了席间。
吃过宴席,陈蕴藉便跟着父母回家了。
次日,陈蕴藉照常去书院,而黛玉已经来正院请安,正式改口称宋雨婷母亲。
虽是继母,但宋雨婷一早就认识了黛玉,而且相处得很愉快,她挺喜欢黛玉的性子,从黛玉的言行举止中,不难推断出来,其母之品行必然不差,否则也养不出黛玉这样的女儿。
再娶之后,林如海便为宋雨婷请封诰命,不然在京城这地界,宋雨婷没有诰命也不好出门交际。
林家有了主母,府中一应事务,便交给了宋雨婷打理,宋雨婷也不负林如海的期待,她确实将林府内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她的接受能力也很强,自从黛玉从陈蕴藉那里学来了新式记账法,林家的账本全都改了新式记账法,宋雨婷接手后,很快就学会了这套新记账法,处理账务的时候,更是得心应手。
宋家乃是江南书香门第,自来诗书传家,不论男女,都叫读书。
因此,宋雨婷对四书五经的熟悉度也并不低,即便她无法参加科举,但教导黛玉,却是绰绰有余。
不过月余的功夫,日常的相处,让黛玉对这位继母的好感越来越多。
这日从正院回屋,黛玉也收获颇多,没多久,陈蕴藉就来了。
“蕴藉哥哥?”黛玉略有些诧异,“你怎么来了?”
陈蕴藉挠了挠头,“嗨,系统有事没事儿,就喜欢拉我过来,也不是第一回 了。”
往常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无缘无故把他拉来见黛玉的时候。
黛玉也想起了这茬,不由笑了起来。
“你今天好像很开心?”陈蕴藉见黛玉眉眼弯弯,不由问道。
黛玉便不住口的在陈蕴藉面前夸赞宋雨婷,最后总结,“母亲当真是博学多才,可惜投错了女儿身,否则说不定还能考个进士回来呢。”
“确实挺可惜。”陈蕴藉想,像黛玉和宋雨婷这样的女子,若是生在现代,成就绝对不低。
可惜投生在古代,身陷内宅一亩三分地,长此以往,眼界也就束缚在这方寸之地。
黛玉又说了很多,忽然注意到陈蕴藉的神色不对,“你好像……不太开心?”
她觉得有些惊奇,以往都是她不开心,陈蕴藉过来宽慰她,今儿她很开心陈蕴藉还是来了,情绪也不是上佳,莫非陈家出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