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第四世, 黎若霜是现代背景下,花国北部地区一个小村庄里丈夫刚死了一年的寡妇。
她并不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黎若霜是八岁的时候跟着在县城工厂打工的母亲改嫁到下何村来的, 随母姓,长大后经继父的介绍和隔壁上何村的何秀国相亲认识,先定亲, 两年后, 也就是她二十二岁时结了婚。
婚后生活平静而平淡, 胜在两人都是踏实过日子的人,夫妻十来年虽然时常发生摩擦吵嘴, 但闹到离婚的那种原则性问题是没有的,属于典型的大毛病没有、小矛盾一堆的鸡毛式婚姻。
何秀国是个电工, 结婚头五六年跟着继岳父所在的包工队在工地上安电, 后来上何村也成立了自己的包工队,初创成员还可以入股, 何秀国便加入了。
什么年头都拦不住勤快上进的人, 何秀国原本一个月就能挣一万出头,在农村算是高收入群体,如今加上年终分红, 年收入直接跃到二十万, 没几年便在村尾重新批了块宅基地, 盖起了小二楼,还围了一圈铁栅栏院子, 看着气派的很。
小家庭的日子蒸蒸日上,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也是有的,没有孩子。黎若霜和何秀国二十出头结婚, 到了三十依旧没有生育。
不过这个结果并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三十岁那年,终于做足了心理建设的夫妻俩一起去医院检查了,两人的身体都有问题,只是黎若霜的问题还能治,而何秀国的问题无解。
对于不孕不育的结果,其实黎若霜本身没什么所谓,有孩子她会好好疼爱,没孩子她也失落,但只是一阵,情绪过去想开了就好了,不至于产生执念。何秀国则不同,他是个非常传统的男人,渴望有自己的孩子,为此可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但这份消沉,又随着两个月后,和他弟弟何秀军的一顿酒中消失了。
何秀国脸上重新恢复了笑容,也不在家里睡大觉了,隔天醒酒以后就自己收拾行李去工地复工了,临走前还和黎若霜放话,今年年底拿到分后以后就去县城买房子。
颓废男人突然奋起,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之大背后必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何秀国走的太急,黎若霜还没来得及追问,对方就出了家门。
后来黎若霜才知道,丈夫之所以重拾斗志,是因为小叔子何秀军得知大哥的烦恼后,主动提出过继一个孩子给何秀国,男女不限,喜欢哪个挑哪个。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好好提一嘴何秀军自己的小家情况了,他和妻子李兰可是方圆几里的“名人”,尤其是李兰这个女人,牛笔大发了。俩人是高中同学,在学校搞对象被抓典型,两人也是“硬气”,直接辍学在一起了。当然,这个年代了,早恋早就不是什么大新闻,真正让他们“出名”的是:能生。
李兰太高产了,结婚七年,她生了四女一男、五个孩子,李兰牛笔的地方就在这里:她所有的孩子都是剖腹产,五个孩子剖了五次,真的是拿命在搏儿子。
因为这个,何大发和徐春华老两口的名声都坏透了,因为李兰不止一次在外面立下“一定要给公婆生个孙子”的豪言壮语,以至于村里人下意识认为李兰之所以生那么多孩子是被何大发和徐春华逼迫的。
其实老两口冤死了好嘛,他们真的不在乎男孩女孩,也不想让小儿媳生那么多,每天带一串孩子很累的,何大发和徐春华期待中悠闲自在的吃喝玩乐养老生活完全被打破了,一切都化为泡影。
有时累得太狠了,老两口甚至都有一种掀开小儿媳天灵盖,看看她脑子里糊得是什么东西的冲动,怎么“觉悟”就那么“高”呢?是有繁殖癌吗?
受影响的还有何秀国两口子,一个娘胎生出来的兄弟,他们家的孤零零和何秀军家凭一己之力办了一个小型幼儿园形成鲜明的对比。
村里人都在私底下议论,“何大发家两个儿子太有意思了,老大结婚多年颗粒无收,老二家生孩子就跟下饺子似的,排一起都能串成串了,真是旱得旱死,涝得涝死。”
还有人眼红何秀国家家底厚,故意说风凉话,
“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也没个孩子帮忙花,难不成死后一起烧走?”
“就是,后继无人,也不知道何秀国哪儿来的劲头干活。”
“还能哪来的劲,便宜外人呗,不然你以为何秀军两口子是傻的,生那么多。”
……
瞧瞧,何秀军还以为自己的小心思小算计捂得可严实呢,殊不知早就被人看穿了。
讲真,有大丫和二丫的时候,何秀军还只是一个单纯的新手傻爸爸,然后老婆又生了三丫和四丫,他有点麻木了,等儿子豪豪出生,何秀军只觉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这么多孩子得多费钱啊,关键他又不想受累不想拼。
何秀军把目光投向了住在小二楼、却生育困难的大哥大嫂,这不是他第一次动这种念头。
在四丫出生的时候,甚至更早,四丫还在老婆肚子里的时候,何秀军就打起了让大哥大嫂帮忙养孩子的主意,不然没有他配合,老婆再想生男孩,一个人能怀孕吗?
抱着不可说的隐秘想法,继四丫之后,何秀军又迎来了第五个孩子。
终于生到心心念念的儿子,李兰消停了,何秀军更高兴,因为他大哥去医院的检查结果也出来了,确诊无法生育。
接下来,他静静看着大哥颓废消沉,适时扮演着贴心弟弟的角色,陪聊陪安慰陪喝酒,等到气氛到了时机成熟之时磕磕巴巴表达了自己愿意过继孩子的意思。
何秀军这个心机狗,他把话说得那么明白,脸上却作出一副“明明不舍得,但为了大哥你我豁出去了”的难过表情,果然把实心眼的何秀国感动到了,当即承诺会好好考虑他的提议,无论最后过继能不能成,自己都会把侄女侄子们当亲生的疼爱。
何秀军要的就是这句话,想到过几天轮到爸妈去大哥家里住,他赶紧回去说服二老带着孙子孙女一起过去,理由都是现成的:反正大嫂没啥事,让她替你们看孩子。
老两口一听,老眼一亮,动心了,果断同意小儿子的提议,轮换时间一到,带着最小的四丫和豪豪住进大儿子的小二楼。
没多久到了农忙期,何秀国如今虽然赚钱不少,但并没有扔下地里的活儿,正巧工期结束,他特意赶回来收花生和红薯。
何秀国家的地不多,小麦、花生和红薯加起来拢共不到十亩地,其中小麦和花生还是磨面粉打油自留做口粮的。他和黎若霜两人都是勤快人,三亩花生和五亩红薯十来天就起完了。
见何秀军家的二十亩才刚开始,夫妻俩又跑去帮忙,意外就是这时候发生的。当时,何秀军和李兰拉着新起的一拖拉机红薯去村里的收购点卖钱,黎若霜提前回家准备晚饭,何秀国一个人留在地里扫尾。
按理说这点活很快就完事了,然而天边染上黑影,黎若霜晚饭做好了,何秀军两口子也卖完红薯过来,何秀国还没回家,打手机也没人接。
黎若霜赶紧拽上何秀军去寻,结果看到人正躺在红薯秧上生死不知。
是突发性脑溢血,发现的晚了,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何秀国在ICU里坚持了六天,最终人还是走了。
上辈子,何秀国走后,何秀军和李兰借着帮忙处理大哥身后事、安排丧葬流程的名义,带着三个女儿“暂住”进了小二楼,等葬礼完成,黎若霜回过神来,她家已经成了公伙的。
黎若霜有心想把小叔子一家赶出去,却被位面力量限制住无法做出反抗行动,只能眼睁睁看着何秀军两口子鸠占鹊巢,住着她家的房子,开着她家的车,还把她当老妈子使唤,每天洗衣做饭带孩子。
后来上何村赶上拆迁,为了多拆出几套房子,何秀军夫妻伙同何大发老两口以黎若霜已经不是自己家人为理由将她赶出家门,可是受了一番苦楚。
哪怕后来黎若霜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攒钱开店做生意,生活被充实填满,可看着何家老少一家子靠着拆迁发了一笔横财,摇身一变成了小镇上的土豪,过上衣食无忧、大手大脚的日子,她就气得慌,偏偏还不能教训他们,连状告他们一家夺财都做不到。
*
黎若霜躺在床上休息,没想到梦到了上辈子的事情,睡下没十分钟,生生给气醒了。
不过既然醒了,那就做点什么消消气吧。
黎若霜先联系了何秀艳推给她号码的农忙队队长,和对方约定好从明天开始干活,以及干活的具体位置。又通过队长拿到了对方相熟的另一个农忙队队长的联系方式,和人说好明天去另外一块地干活。
之后,黎若霜给娘家的继姐郭明蕾打电话,对方嫁到了镇子上,婆家是做红薯收购买卖的,规模还不小。
黎若霜和郭明蕾的关系有点不知道怎么形容,小时候双方家庭刚重组在一起的时候,还针锋相对了一段时间,后来反而随着共同的弟弟出生后关系缓和了,毕竟要一致对外(熊弟弟)嘛,就这么不咸不淡的相处过来了。
黎若霜这次找郭明蕾是想让对方家里出个车过来现场收购自家地里的红薯,当然她也不让继姐吃亏,“现在的行情是一块钱一斤,我只卖你八毛五,你可以往公婆那里报市价,中间的差价你吃掉,怎么样,干不干?”
电话那头的郭明蕾,“大概斤两是多少?”
黎若霜,“八万斤起步,大概跑个两趟,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郭明蕾心里的小算盘立马打起来,三四天就是一万二的差价,爽快应下,“好,你说。”
“我要当天结算,现金还是转账随你们,先给钱再拉货。”
郭明蕾数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没问题。”到时候她和丈夫亲自押车,先用自己的钱垫付货款,事后再找公婆要,反正老两口总不会拖欠儿子儿媳的钱吧。
天擦黑的时候,走闺女家的何大发两口子带着小孙子和顺路从学校接回来的大孙女骑着电动三轮车回来,前后脚的功夫,何秀军开着黎若霜的车和李兰也回来了。
走廊下,看着李兰那一头新烫的狮毛卷,黎若霜笑得意味深长,“发型不错。”
李兰对上她平静的眼神,莫名被瘆了一下,搓了搓胳膊,“哈哈,是嘛。”说完越过对方进了屋子。
何秀军停好车下来,见黎若霜端着一个砂锅从厨房出来,笑嘻嘻道,“嫂子,又做了什么好吃的啊?我快饿死了。”
黎若霜面无表情,“哦,那你就死吧。”转身去了饭厅,也没叫其他人,径自吃起了刚出锅的鸡汤面。
何家人闻着香味找过来的时候都惊了,徐春华,“若霜,你怎么就做了自己的饭?”
黎若霜,“我乐意。”
李兰,“嫂子,你怎么和妈说话呢?”
“啪”地一声,黎若霜把筷子往桌上重重一放,“这里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见她态度有异,何秀军眼神闪了闪,扯扯自己老婆的袖子,“行了,嫂子干一天活怪累的,你去把饭做了。”
李兰瞪了他一眼,不情愿的走了。
何大发和徐春华也察觉出不对劲了,和小儿子对视一眼,正要退出去,听到黎若霜道,“明天开始你们不用去地里了。”
“啊,为什么?”何秀军下意识问道。
黎若霜的脸上写满了“你在明知故问”六个大字,“指望你们两口子干活红薯能烂到地里,可怜我都中暑晕倒了,你们还有心情做头发呢,既然如此,找包工队好了,工钱你出。”
何秀军拒绝,“我哪儿有钱,嫂子你先帮我垫着吧,卖了红薯就还你。”
黎若霜往椅背上一靠,“那就让红薯烂在地里吧。”反正她家那几亩已经起完放进地窖了。
“我出,我出行了吧。”何秀军妥协,幸亏今年红薯行情好,村里收购点一块钱一斤,要是在地窖里存到年后再卖,说不定能冲到一块五,这么一想,倒也没有那么肉疼了。
“十个人,干两天,给我两千四。”
何秀军磨蹭着给她微书转账过去,黎若霜秒收款。
经过这个小插曲,何家人见识到:原来面人也是脾气的,之后对黎若霜的态度好了一丢丢。当然,仅限于口头称呼,实际上该怎么使唤还是怎么使唤,哪怕使唤不动。
接下来两天,黎若霜早出晚归,回家也是关门倒头就睡,一句也懒得和何家人废话。
因为郭明蕾夫妻每次来拉红薯都是天黑时过来的,周边地里的人家早就收工回家,何秀军和李兰又懒在家里不出门,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大几万斤红薯已经全被老实嫂子贱卖了,钱还揣进了对方的腰包里。
第三天上午,黎若霜去镇上的银行新办了一张储蓄卡,将收到的货款和家里存折上的钱都转到这里面,又让继姐去婆家找了几个暂时手头没活的人高马大的红薯工,临时雇佣他们两个小时,带到自家的小二楼。
何秀军和李兰不在,两口子去县城看电影了。黎若霜指挥着几个工人,把家里面所有关于这两口子的东西都清理出来,扔到门口的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