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 说话都有了雾气。
不过,乾清宫的偏殿里却温暖如春。
朱瞻基此刻正跟着杨士奇读书。
这几个月,朱瞻基跟着杨士奇学完了《论语》和《孟子》, 现在正在学《大学》。
杨士奇讲解的《论语》和《孟子》的确与朱标教导的不太同。朱标教导朱瞻基四书五经时,不单单只是讲解书里的内容,他还会结合帝王之术来教导, 让朱瞻基做一个仁君。而杨士奇是结合民情和历史来讲解, 让朱瞻基知道施仁政对百姓的重要性。
虽然这两人教导的方式不同, 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导朱瞻基”仁“。
朱瞻基听得非常认真, 但是对于朱标和杨士奇的教导并不是全盘接受。他认真学习儒学,只是想好好利用儒学治国,而不是被儒学所利用。
杨士奇合上手中的书籍, 温声对朱瞻基道:“殿下,您跟臣已学完《论语》和《孟子》,是不是该写一篇文章呢?”
朱瞻基闻言,面露惊讶:“写文章?”
“对,殿下你该写文章了。”
朱瞻基眉头一皱, “先生, 我没写过文章啊。”
“殿下, 您以前没有写过文章, 现在可以尝试写文章了。”杨士奇鼓舞朱瞻基道,“以殿下的聪慧,一定能写出文章来。”
朱瞻基问道:“先生, 你要让我写什么文章?”
“殿下, 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没有任何限制。”朱瞻基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 不需要像普通孩子学写八股文的文章,所以杨士奇对他写文章没有任何要求。再者,朱瞻基还小,他才写文章,不能要求严格。“日后,殿下想写几篇文章都可以。”
“我真的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杨士奇微微颔首:“殿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朱瞻基明白地点了下头:“好吧,那我什么时候交给你?”
“殿下写好交给臣便可。”
朱瞻基讶异道:“没有时间限制吗?”
杨士奇轻笑道:“没有,殿下写好就行。”
“好,那我写好了交给先生。”没有题材限制,没有字数限制,没有时间限制,先生还是挺宽容的啊。
“臣静等殿下的佳作。”杨士奇又鼓励朱瞻基一番,“臣相信殿下能写好文章。”
“先生,你这是在给我压力啊。”他自己都没有信心,也不知道先生哪来的信心认为他能写出一篇佳作来。“你这么说,我不得不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啊。”
“殿下,臣不是给您压力,而是相信您。”
朱瞻基无语了一会儿,旋即干笑道:“先生,谢谢你的信任啊。”
杨士奇朝朱瞻基行了个礼,随后退了出去。
“唉……”
陈芜听到朱瞻基的叹气声,关心地问道:“殿下,您怎么了?”
“先生让我写文章,我不知道写什么啊。”朱瞻基跟徐皇后和朱标读书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来没有想过写文章。现在杨士奇突然叫他写文章,让他有些懵。
“殿下,杨先生不是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吗。”
“我想想我写什么。”反正杨先生说没有时间限制,他不用急在一时。“去找皇爷爷用膳。”
只要朱瞻基来乾清宫的偏殿读书,午膳一般都是和朱棣一起用。
朱棣刚刚也忙好,见朱瞻基来找他,站起身朝他走了过去,随后牵起宝贝孙子的小手,朝膳厅走去。
见朱瞻基没什么精神,朱棣关切地问道:“怎么愁眉苦脸的,被杨先生骂了?”
朱瞻基摇摇头说:“没有,杨先生让我写一篇文章,我不知道写什么好。”
“写文章?”朱棣微微地诧异了下,“这么快就叫你写文章了啊。”
“杨先生说我跟着他学完了《论语》和《孟子》,也该写文章了。”
“你读书是有一段时间了,再者你早已跟你大爷爷学完四书五经,是该学写文章了。”朱棣揉了揉朱瞻基的小脑袋说,“待会皇爷爷给你找几篇文章,你好好地看看。”
“好啊。”
“就找你先生的文章。”朱棣笑道,“你先生可是很有才学,他的文章非常出色,你可以好好看看。”
“那我得好好瞅瞅。”朱瞻基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抬头望着朱棣问道,“皇爷爷,其他的小孩子也跟我一样这么小就要写文章吗?”
“这倒不是,不过其他的小孩子读了几年的书后也是要写文章的。”走到膳厅的门口,朱棣伸手抱起朱瞻基夸过门槛,“科举考试要写文章,所以学子们从小就要学会写文章。”
“科举考试要写文章啊?”
“要写很多文章。”朱棣又说道,“皇爷爷已经下旨恢复科举考试,后年学子们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朱瞻基点了点头,旋即不解地问道:“我又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要写文章啊?”
“不参加科举考试就不用写文章了吗?”朱棣屈指弹了下朱瞻基的额头,“读书人都要学写文章,你好好写吧。”
朱瞻基瘪瘪嘴说:“好吧,我会好好写文章。”
朱瞻基说完话,就被桌子上的暖锅吸引了,双眼登时放光:“今天吃什么锅子啊?”
“你最爱的羊肉锅子。”
朱瞻基欢呼道:“太好了。”冬天就要吃羊肉锅子,好吃又暖和。
陈芜端来一盆温水,请朱瞻基净手。
朱瞻基把手伸进温水里,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地好好洗了一番。
等他洗完手,朱棣亲自从怀里掏出巾帕给他擦了擦手。
马三保正在涮肉、涮菜。
朱瞻基没有急着吃羊肉,而是先吃起素菜。
“味道不错,尚膳监的手艺又进步了。”这羊肉暖锅没有一点羊肉的膻味,底汤十分鲜美,羊肉也非常嫩。
“有你这个小馋鬼盯着他们,他们哪里还敢不好好做膳。”
“他们做的还不够,我还得鞭策他们。”虽然尚膳监和光禄寺的御厨的厨艺进步了很多,但是还没有达到朱瞻基期望的程度。
朱棣夹起一块刚涮好的羊肉,放在嘴边吹了吹,随后喂到朱瞻基的嘴里。
朱瞻基也很孝心,夹起一块羊肉放进朱棣的碗里。
朱棣忽然问道:“瞻基,等明年春耕结束后,想不想跟皇爷爷回北平府?”
“回北平府?”朱瞻基连忙放下手中的碗筷,神色激动地望向朱棣,“皇爷爷,明年你真的要回北平府吗?”
“皇爷爷打算明年回北平府看看。”朱棣又问道,“你要不要跟皇爷爷一起回去?”
“要!要!要!”朱瞻基非常大声地说道,“我要回北平府!”
朱棣猜到朱瞻基一定愿意跟他回北平府,“明年皇爷爷就带你回北平府。”
“皇爷爷,说话算话啊,不要等到明年又不带我了。”
“皇爷爷什么时候对你食言过,明年一定带你回北平府。”
朱瞻基立马送给朱棣一个灿烂的笑容,并且嘴甜地说道:“皇爷爷,我最喜欢你了。”
朱棣宠溺地笑骂道:“小马屁精。”
朱瞻基纠正道:“皇爷爷,是小龙屁精。”
朱棣无奈又宠溺地笑道,旋即又夹起一块羊肉喂进朱瞻基的嘴里。
朱瞻基把嘴里的羊肉吃了下去后,开口问道:“皇爷爷,皇祖母和爹爹他们也一起回北平府吗?”
“你爹爹和你皇祖母不跟我们去北平。”朱棣言道,“你爹爹得留在南京监国,你皇祖母也得留在宫中。”朱棣不带徐皇后一起回北平府,主要是不想徐皇后跟着他们长途跋涉。再者,皇宫需要徐皇后管理。
“好吧。”朱瞻基又问道,“皇爷爷,我们回北平府要待多久啊?”不会就待几天吧?
“要待一段时间,皇爷爷回北平府主要是为了北元。”朱棣始终不放心北平。
朱瞻基瞬间明白朱棣的意思:“皇爷爷,你是不放心北元吗?”
“嗯,皇爷爷得回去看看。”北元的势力不可小觑,必须时刻提防着,不然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
接下来,朱棣跟朱瞻基说了不少关于北元的事情。
朱瞻基听完后,觉得他皇爷爷的担忧是对的,不能放任北元不管。
“皇爷爷,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帮你打北元,打的他们屁滚尿流。”北元势力不根除,大明永远不得安宁。
朱棣笑道:“好,皇爷爷等着。”
爷孙俩用完午膳后,手牵手去琼苑散步消食。
两人边走,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诗。
等走到琼苑,发现有不少妃子在琼苑晒太阳散步。
因为年底了,朱棣这段时日非常忙,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后宫,这让今年选秀进宫的妃嫔们有些坐不住了。听说朱棣用完午膳后,喜欢带着皇孙来琼苑散步,于是她们就来琼苑“守株待兔”。
朱棣见状,脸色立马沉了下来。
朱瞻基站在朱棣的身旁,饶有兴味地看着出现在琼苑的妃嫔们。他压低声音对站在他身后的陈芜说道:“她们是在争宠吗?”
陈芜低着头,非常小声地说道:“是。”
朱瞻基一双乌溜溜地眼睛闪烁着好奇的目光盯着妃嫔们看,只见她们一个个眼含期待,眼波流转地望着他皇爷爷。
朱棣没有搭理这些妃子,继续牵着朱瞻基的手散步。
妃嫔们不敢相信皇上就这么丢下她们,带着皇孙离开了。
朱瞻基回头看了一眼妃嫔们,只见她们神色落寞、神色哀怨、神色悲伤……
“皇爷爷,你不管她们吗?”
朱棣面无表情地说道:“不用管她们。”
朱瞻基在心里轻轻地叹了口气,唉,可惜看不到争宠的戏码。
朱棣牵着朱瞻基往坤宁宫的方向走。徐皇后正在坤宁宫的院子里散步,见他们祖孙俩回来,忙迎上前来,先向朱棣行了个礼:“见过陛下。”
徐皇后说完,见朱棣对她伸出手,她盈盈一笑,随即把手放进朱棣的手心里。
朱棣一手牵着朱瞻基,一手牵着徐皇后在坤宁宫的院子散步。
朱瞻基走了一会儿就犯困了,他拉了拉朱棣的手,随即又朝他皇爷爷张开双手:“皇爷爷,我困了。”
朱棣蹲下神,伸手把朱瞻基抱了起来。
朱瞻基双手抱着朱棣的脖子,趴在他皇爷爷的肩膀上,慢慢地睡着了。
朱棣边轻拍着宝贝孙子的后背,边继续和徐皇后散步。
徐皇后轻声地跟朱棣说了说过年的安排。这是朱棣登基后第一个新年,徐皇后的意思是办的隆重些。
朱棣当然也想办的隆重热闹些,但是考虑到他刚登基,最好不要铺张浪费。他让徐皇后按照以往的规矩办就行了,不需要特意办的隆重。
徐皇后明白朱棣的顾虑,表示绝不会铺张浪费。
一阵冷风吹来,朱棣微微皱了下眉头,连忙抱着朱瞻基回到坤宁宫的偏殿。
徐皇后站在一边,见朱棣动作轻柔地给朱瞻基脱下靴子,脱下外袍。又仔细地给朱瞻基盖好被子,掖好被角。
朱棣安顿好宝贝孙子,牵着徐皇后去了另一间偏殿。
夫妻俩边喝着茶,边聊天。
朱棣跟徐皇后说了方才在琼苑见到妃嫔一事,怒斥道:“成何体统!”
徐皇后见朱棣不高兴,语气温柔地劝说道:“陛下,她们也是好久没有见到你,这才想去琼苑等你。”
“一个个不安分。”朱棣很是不满地说道,“打扰到朕和瞻基散步。”
徐皇后在心里说道,陛下,原来你是在怪她们打扰到你和瞻基散步啊。
“让她们以后中午不要去琼苑散步。”
“好,我会吩咐下去。”徐皇后斜了一眼朱棣,调侃道,“一定不让她们惊扰陛下和你宝贝孙子散步。”
朱棣竟然点了点头:“嗯,让她们不要打扰朕和瞻基散步消食。”
徐皇后无奈地笑道:“陛下,你还真是……”
朱棣没有再跟徐皇后说这事,转移说起明年去北平府一事。
徐皇后也想回北平府看看,但是她身为皇后,必须留在宫里,管理好后宫。
跟徐皇后说了一会儿话,朱棣这才回到乾清宫,随后下了一道旨意,设立北平府为第二个京师,并且改名为北京。
设立北平为第二个京师一事,朱棣已经和大臣们商议过了。杨士奇他们并不反对,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北平府对朱棣来说很重要。
朱高燧见北平被设立为第二个京师,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他想要去北京就番。
之前,朱棣给朱高燧安排的封地在彰德府。
朱高燧嫌弃彰德府太远,利用他女儿刚出生,加上天气寒冷,推迟起身去彰德府。
虽说北京离南京也很远,但是朱高燧心里清楚他父皇不会随随便便把北京设为第二个京师。如果他猜测的没错,父皇日后一定会长待在北京。再加上,北京与蒙古相邻。
朱高燧想了想,决定向朱棣申请去北京就番。
朱棣对于朱高燧想去北境就番一事并不意外,不过北京不需要任何人去就番,因为他日后会把京师搬到北京。
朱高燧不死心,言辞恳切地表示他想要去镇守北京,但是还是被朱棣拒绝了。
朱棣告诉朱高燧,明年春天,他会回北京,届时朱高燧要跟着他一起去北京。
朱高燧听到朱棣这么说,心里自然高兴,并且表示愿意跟随朱棣回北京。
对朱高燧来说,只要不去封地彰德府就好。
朱高炽得知朱高燧想要去北京就番,心中不由地担心,后来见朱棣没有答应朱高燧,他心里才放心。
如果朱高燧去北京就番,对太子殿下的威胁就非常大。
朱高炽在心里庆幸,幸好父皇没有同意。
朱瞻基对朱高燧申请去北京就番一事并没有在意,因为他知道朱棣不会同意的。当他得知皇爷爷要把北京设为第二个京师,他就知道皇爷爷会像历史上那样把京城搬去北京。
他猜测皇爷爷是这么打算的。先把北京设为第二个京师,然后他常年待在北京。等权力中心渐渐转移到北京,皇爷爷到时就会直接把北京设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