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春秋也有平民起义

在中国历史的大事件中,平民起义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历代王朝的最终崩溃,平民起义都是导火索,奴隶制分崩离析的春秋也同样如此。

在春秋之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民起义事件,当属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但那只是小规模的暴动,并非大规模的战争。在奴隶制等级分明的情况下,民间的平民起义通常是很难发生的。因为奴隶制制度下,劳动人民地位卑下,自耕农的数量极其有限,力量非常弱小,而奴隶阶层一没社会地位,二没反抗意识,三没起义条件。所以从春秋战国开始以后,主要的大事件,都是诸侯争霸和王室争位,来自下层的抗暴运动,少之又少。

但随着奴隶制的日益崩溃,封建制的日益兴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底层的中国老百姓,第一次正式走上了反抗的前沿。大规模的平民甚至奴隶暴动,终于在春秋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抗暴斗争,虽然没有起到改朝换代的作用,但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基本构架,在一系列的反抗中,已经摇摇欲坠。

说到平民起义,不得不说,春秋时期是中国底层老百姓比较惨的时期。

春秋时期的中国老百姓有多惨?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大国要打别人,小国被别人打,不管是打别人还是被别人打,受苦的首先就是老百姓。春秋诸国的老百姓,要承担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还有无休止的兵役。而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各国诸侯对境内百姓的压榨也日益沉重,酷刑越来越多。春秋时期号称富庶的齐国,在春秋的中期,市场上居然出现了“鞋子贱,假脚贵”的怪现状。原因其实很简单,齐国法律严苛,凡是交不上赋税,或者逃避劳役的,就要被处以砍脚的酷刑。因为赋税劳役沉重,犯法的人多,遭到砍脚的也多,被砍了脚的人为了走路,只能去购买假脚,市场上假脚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鞋子反而没人穿了,因为没脚的人太多了。长期作为争霸主角的晋国也不例外,即使是晋襄公在位的称霸时期,晋国郊外的道路上,饿殍遍野,这还是以“宽厚”著称的晋襄公,其他诸君在位,局面更是可想而知。小国的老百姓更惨,国家弱,被人灭国是经常的事,一旦国家被灭了,作为俘虏的他们立刻被抓走当了别人的奴隶。比如秦国名相百里奚做奴隶的时候,他的身价也不过是5张羊皮而已。

所以早在春秋早期,底层平民的反抗时有发生。但那时候的老百姓还是比较老实的,他们采取的反抗方式,主要就是逃亡,也就是历史书上所说的“民溃”。

有资料记载的春秋第一次“民溃”,应该是公元前644年.那一年正是齐桓公霸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无人敢冒犯其尊严。但老百姓的反抗却发生了,这一年齐桓公会合鲁国、蔡国等8个诸侯国,准备合兵南下淮水,进攻楚国,为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各国都征发了民夫,修筑作战工事。因为不堪忍受繁重的劳动,各国民夫竟然像商量好了一样,纷纷开始逃亡。结果短短几天,民夫就逃亡了大半,逃亡路上甚至不断传言齐国出现了叛乱,无奈之下,齐桓公只好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淮水民溃,单从事件本身看,并非什么大事,但其意义却非同一般,它至少证明了一件事。从此开始,中国的老百姓们,不再是“细民不足道”,他们不再是任王侯将相宰割的羔羊了。

3年以后,一场更大规模的民溃,发生在了毗邻秦国的梁国。当时的梁国为了防备秦国进攻,发动大量民工挖掘壕沟。这本来是保家卫国的事情,但是梁国国君滥用民力,且克扣劳工们的粮食,劳工们怨声载道。大家故意磨洋工,挖掘壕沟的进度十分缓慢。当秦国大军到来时,劳工们轰然而散,梁国国君成了光杆司令。梁国就这样被秦国灭掉了,它也成了第一个因为老百姓反抗而亡国的国家,不仅仅是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

虽然在春秋的早期,民溃日益增多,但这样的反抗,大多还是以老百姓逃亡,非暴力不合作为主要方式。真正给统治者带来巨大打击的,是老百姓开始拿起武器,为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与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进行硬碰硬的斗争。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这一类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个国家——卫国。

卫国是春秋各国里,老百姓暴乱反抗次数比较多的国家。卫国曾有贵族感叹:“凡是卫国有祸乱的时候,老百姓就要起来造反。”但老百姓真正拿起武器造反,最早发生在卫国的卫庄公时期。

卫庄公在位时,无休止地大兴土木滥用民力,长期得不到休息的工匠们终于愤怒了。公元前478年,工匠们愤怒地拿起武器,包围了卫庄公的宫殿,吓得卫庄公慌忙翻墙逃窜,连大腿都摔断了。此事只过了9年,卫国侯卫辄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大修宫殿,这次工匠们的反抗更加暴烈,他们干脆联合了卫国的失势贵族,发动了对卫国王宫的进攻。战斗之中,工匠们拿着工具做武器,和卫国士兵浴血奋战,吓得卫侯辄仓皇逃窜。有卫国大臣想用武力镇压,然而更多的大臣却绝望地说,现在是“众怒难犯”啊。两次工匠暴动,使卫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大规模的民间抗暴运动,却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比起工匠来,受到统治者压迫更沉重的,是那些毫无地位的奴隶们。

工匠们固然生活艰难,但总算还有口粮的保证,相比之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们,更无社会地位、尊严,甚至没有生命的保障。在奴隶制日益崩溃的局面下,大规模的奴隶抗暴,也是注定要到来的。

春秋战国到了中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规模奴隶的逃亡。比起早期很稀罕的“民溃”来,在战国中后期,奴隶逃亡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这些逃亡的奴隶们,最初是借着各国国内宗族的覆灭获得自由身,后期就干脆成群结伙,逃离奴隶主的统治。逃亡后的奴隶们,主要采取流动生活的方式,或者三五十人一群,或者几百人一伙,在各国的交界处活动,主要以打劫为生,也有人逃入无人进入的山泽丛林,以种地为生。从春秋中期开始,各国对奴隶逃亡的惩罚也越发严厉,甚至发展到了举家连坐的地步,但大规模“盗贼聚集”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乱日多,各国应付对外战争尚且力不从心,对逃亡奴隶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到了春秋晚期,中原大地已经出现了多达万人的逃亡奴隶团伙,他们主要通过劫掠富人,甚至抢掠奴隶主的方式来维持生活。早期战国思想家墨子的著作里,就曾清楚记录过这时期的景象。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奴隶抗暴运动,是公元前522年的郑国奴隶起义,当时有数千郑国奴隶,集中在河南中牟的一个大湖中央,与郑国统治者分庭抗礼,郑国派遣贵族子大叔率军镇压,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奴隶们奋起反抗,几千奴隶战斗到最后,也没人投降,最后全部殉难。这场历时数天的反抗运动,是春秋时代大规模奴隶起义的先声。16年后,楚国的奴隶们又搞出了大动作,这一年正好是楚国国都沦陷的时候,吴国的大军一举拿下郢都,楚国国王楚昭王狼狈逃窜到云梦泽地区,却不想遭到盘踞在这里的流亡奴隶的攻打,数万奴隶向楚国残兵发起了奋勇冲锋,一时间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杀得败退的楚军丢盔卸甲,连楚昭王本人也被奴隶们刺伤。后来秦国派兵救援楚国,在云梦泽扫荡了这一支奴隶起义队伍。虽然如此,这时期的奴隶起义,还都处于分散小规模的状态,大规模奴隶起义,却是春秋末期的事情。

春秋末期,中国大地一南一北,相继发生了两起大规模的奴隶起义。一是北方鲁国的“盗跖起义”。“盗”,是史家对起义者的称呼,“跖”,是起义领导者的名字,这个叫跖的起义者,原本是鲁国的一个逃亡奴隶,他的身份说法多种多样,但是普遍的记录是,他曾经因为逃亡遭到惩罚,被砍掉了一只脚,后来他聚集了一支千人规模的队伍,转战中原列国,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每到一处,都大肆惩罚当地的奴隶主,释放当地奴隶,并将奴隶主的财富分发给老百姓。他的队伍人马不多,最盛的时候也只有几千人,但是其坚持战斗的时间,却长达10年以上,在这10年里,大批的奴隶主贵族死在他的刀下,大批的奴隶得到了他的释放。他的起义事迹,在当时广泛记录在诸子百家的著作里,《庄子》《孟子》《商君书》《吕氏春秋》,对此都有明确的记录,足见在当时影响力之大。与盗跖齐名的,就是发生在南方楚国的庄矫起义,这场起义大概发生在楚国春秋末期,按照韩非子的说法,当时的庄矫有兵马上万人,楚国贵族被打得“分而为三四”,甚至楚国的国都也被他一度攻克,大批奴隶主贵族被他处决,比起盗跖起义来,庄矫起义的参加者更为广泛,以奴隶为主体,还包括普通的士兵,下层工匠,以及城市手工业者。传统的奴隶制度,在历次的打击下摇摇欲坠。

与抗暴运动相对应的,就是春秋时期列国的“民主运动”,参与的主体,就是“国人”。

在奴隶制社会里,“国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包括生活在国都的平民阶层,这些人包括国都的工商业者和平民,比起奴隶来,他们的地位更高,奴隶主不能随便买卖杀戮他们。但他们受到的压迫也是沉重的,要承担高额的赋税徭役。与此同时,奴隶主阶层本身,就是从国人之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对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他们没有奴隶对待主人那样的敬畏。

国人的暴动,在西周时期的都城镐京就发生过,当时震撼了整个西周,到了春秋时期,国人暴动日益成为一种常态。但第一次成功的国人暴动,是公元前633年城濮之战时,战斗前夕的卫国,企图背弃和晋国的盟约,投靠楚国。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国都里“国人”们的不满,在国人们眼里,晋国人和他们一样,属于华夏族的一支,楚国在他们眼里是蛮夷,投靠楚国,就意味着背弃祖宗。因此群情激奋下,不但卫国的背叛阴谋破产,卫国国君更被“国人”轰走。在中国历史有文字记录的大事件中,这是第一次老百姓成功罢免统治者的事件。

到了春秋中后期,国人暴动的次数更加增多,方法也更加激烈。比如公元前555年,当时的郑国执政者子孔因为残暴,被国人发动暴动推翻,其家产也被国人们瓜分。公元前480年,陈国的司徒辕颇因为横征暴敛,被国人联合起来赶跑。国人们越来越多的暴动,让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成了惊弓之鸟。宋国大夫华臣平日作恶多端,一天看着一群国人跑向他家,以为国人又要暴动了,竟然吓得立刻跑到国外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国人的暴动,与奴隶暴动最大的不同是,国人的暴动,往往都是由国都里开明的奴隶主贵族领导的,这些所谓的开明奴隶主贵族,就是新兴的封建阶级。比较典型的,如齐国的田氏,鲁国的季氏等,而在战国的早期,也正是因为国人的拥护,中原各国的新兴地主阶层,才得以顺利抢班夺权,或政变或变法,完成大国的封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