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李青雀从师王谏官 太子爷学文张玄素

【李四胖的老师】

李四胖同学,背一遍《大学》,写一篇心得。李四胖的老师是李世民从德高望重的大臣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王珪。王珪在所有大臣里面,侠义之气最盛,嫉恶如仇也是天下第一,为了让李泰走向康庄大道,李世民煞费苦心,他嘱咐四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以后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你的师傅。”

简单说,李泰待王珪要像对待老爹一样尽心。

四胖一诺千金,每次遇到王珪,都叨陪鲤对老长时间,一口一个师傅,一口一个老师。按照拜老师的规矩,学生路上遭遇恩师,一定要低着头,快速挪着步子上前给老师问安。如此简单的动作,对李四胖同学来说却颇有困难。

都是体形惹的祸!

四胖的肚子非常大(尽管想就是了),连走路都很费熊劲,据书上说,他上朝都得用轮椅,否则走不动。对他来说,叨陪鲤对无疑是一样力气活。但李四胖是个有道德水准的人,他克服困难,尊师重道,问候请安,虚心请教,当了一名好学生。

王珪没有丝毫笑容,从他的表现来看,他很自然地认为这一切都是李泰应该做的。

【向权贵发起挑战】

故事发生在王珪儿子王敬直身上。

王敬直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南平公主结婚的时候,闹出了不少乱子。

首先,公主下嫁,从南北朝开始就没再拜过舅姑,主要是因为皇帝女儿身份高贵,给身份不如皇家的人磕头有辱尊严;其次,南北朝开始礼崩乐坏到了很惨的地步,没有必要做的大家一定不去做。

王珪认为这纯属胡闹,为了让儿媳妇给自己磕头,他给李世民进言,“陛下,臣认为公主下嫁就该拜见公婆。臣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是为国家礼节考虑。”为了给李世民点催泪剂,王珪接着道:“全国的子女都不对父母有丝毫的尊重,未来谈何享受天伦之乐呢?”

李世民被镇住了,王珪想恢复百十年来废弃掉的礼节?

最后,王珪问:“陛下,好,还是不好?”

李世民笑了,“好。”

王敬直结婚当天,一套大唐婚礼在众人的簇拥下开始了。

儿媳妇要在众人的关注下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拿一个圆形的小箩筐,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公婆。

你且不要小瞧这份礼物,虽然不多,但必须精心准备。

在古代,圆形的容器被称做笲(音:饭),方形的叫筐,执笲(拿着圆筐)送给公婆礼物,是“贽礼”必须的过程,初见长辈,不能空手。

接着,儿媳妇要喂公公、婆婆吃饭。

这个在现代很难发生,但在古代太常见,它被叫做“盥馈”。

新媳妇端着脸盆儿让公公婆婆洗手,洗完手就开始喂饭吃(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最后才是夫妻俩的勾当,大家先礼后宾,经过一番吹拉弹唱,就要送入洞房,爱咋整咋整,双方可以随便一点了。那个时候,孩子们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到窗户旁边听响,乐趣多多,等到呵斥,一哄而散。

总之,王珪赢了。

但他觉得赢得不彻底,他还要向权贵发起挑战。

某日,他忽然问李世民:“三品以上官员半路上碰见皇子就要下车么?”

李世民曰:“对啊!”

王珪道:“臣以为有失伦理。”

李世民有些疑惑,“你们这帮宰相,是不是觉得自己功劳大,就可以轻视我的儿子了?”魏徵上谏以前,三品以上官员碰见皇子,有的拜,有的不拜,上谏之后,一律不拜,下车示意便可。如今王珪同志明显还看不惯,竟然认为三公连车都不必下。会议陷入了困境,还是魏徵厉害,他打破了平静:

“诸王的地位本来就不如三公,让三公为王子下车,不应该!”

李世民很不满意,“谁都说不准以后的事,万一哪天太子换人,你们知道你们今日所傲视的王子会不会是皇上?你们怎么能这样!”

王珪立刻趁势反击,“从周朝以来,皇位都是子孙相继,不立兄弟。只有这样,才能断绝其他王子的幻想,陛下说出这种话来,可是需要谨慎的。”

李世民好不郁闷,但仔细想想,王珪说得不无道理。把王子和公主拉下高位,对政局不好吗?他从谏如流,采纳了王珪的建议。我们要一直记着,王珪和魏徵,以前跟李建成混的时候,可都每日惦记着怎么弄死李世民。

魏王师傅王珪同志的那句话让李世民再度郁闷起来:

“从周朝以来,皇位都是子孙相继,不立兄弟。”

李世民知道王珪什么意思,他想到了当今太子李承乾,他和长孙皇后生的第一个孩子。李承乾小时候十分聪明,特别是在政务决断上很有一手。

八岁那年,就因为被安排到判司审理案子,别人对他的赞誉就没停息过。李承乾很听妈妈的话,但他总觉得妈妈不把他当亲儿看待,对自己近乎苛刻。长孙皇后死后,乖孩子李承乾陡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华丽转身,朝着人渣的方向迅速发展。

李承乾是个瘸子,这还倒没什么,小时候大家都喜欢他,长大了稍有人不注意他,他就觉得很憋气。他觉得正常人都看不起瘸子,愈发乖戾,整天和一帮混账厮混。李承乾一直不认为自己是汉人,原因是他疯狂迷恋突厥的风俗,太子也不想当了,就妄想当可汗。

大家经常看到他表情痛苦地抓着自己的发髻道:“我这辈子死也要做可汗,这辈子不成,下辈子也要做!”

别人问他为啥非要当可汗,李承乾肯定先是茫然一会儿,然后满不在乎地说:“宁做突厥狗,不做大唐人。”

真是刺瞎了众人的狗眼。

如果长孙皇后知道下面的事,肯定能气得活过来。

自打颉利可汗被俘后,突厥无数牙帐在长安空地落户,也不知人家李承乾为何会对突厥的所有物件感兴趣,总之他不能自拔地爱上了突厥风。李世民曾安抚过颉利,让颉利可汗在长安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但颉利住不惯中原的房子,便在开阔地带支起来无数个帐篷,整天45°仰望天空,非常郁闷。

郁郁不得志的颉利,经常在帐篷里面跟家人一起哭,日子久了,李世民知道此事,看不下去,便派他到虢州担任刺史。

李世民苦心费劲,可还是没能医好颉利同志的抑郁症。虢州这地方是一大片山林地,多麋鹿,是打猎的好场所。让颉利出去担任该地刺史,正是为了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可惜颉利似乎很不愿意去,来找李世民推辞。

李世民一合计,把他册封为右卫大将军,以示安慰。

总之,颉利,你爱扎帐篷随便扎,爱当大将军随便当。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颉利永远回不去,他不能回草原。

右卫大将军的好日子没享受几天,颉利因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好结果,悲伤过度,撒手西去。当时正是贞观八年的春天,按照突厥的习俗,李世民给他安排火葬,让他魂飞天际。在场的所有人都不高兴,唯有李承乾不然。

虽说该场合实在不能高兴,可有一件事情却让李承乾憋不住乐了起来,兴奋不已。

是的,面对颉利可汗的死,李承乾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致,“如果我死后,有这么多人穿成这样给我发丧,洒家这辈子,值了!”

可现实情况告诉他,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格,李承乾怕老爹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阳奉阴违的事整个东宫也都知道。李承乾通宵玩耍,神色疲惫,李世民若是问他,他就说处理公文给累的。李世民若是再问对政务的意见,李承乾就把想好的措辞搬出来,净挑些好听的说。什么选贤是我国的第一要务啦,急需解决高精端人才的工资问题啦,百姓不可一日不读书啦,表现出了极高的治国素质和忧国忧民的情操,让李世民很高兴。

为了能让李承乾学得更好,李世民干脆把房玄龄都安排成了太子少师,又给他安排了个张玄素。

宰相房玄龄事务繁多,就这样,几乎所有的任务都压在了右庶子张玄素同志的身上。

张玄素,蒲州虞乡(山西永济)人,出生具体年月不详,不过一定是在公元600年左右。玄素同志最初的时候在隋朝做官,官也不大,是在河北沧州当县长。隋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张玄素所在的地方正好处在一代豪侠窦建德的地盘上。

一向以隋臣自居的张玄素碰上了一向以隋臣自居的窦建德,就这样,两个猛人开始死磕,一大堆人都在围观。

张玄素摆出了一副欠揍的表情给窦建德看,窦建德好汉不吃眼前亏,让人把他拉出去(到菜市场)斩首。

沧州的父老听说张县令要被杀,不顾危险,纷纷出动,万人空巷地蜂拥而来。男男女女,扶老携幼,哭声震天,他们拦住囚车,让张玄素下来。兵丁问:“父老们有何冤屈,非要姓张的下来碎尸万段?”

众人高呼:“张大人要死,我们跟着一起死!”

大家堵住官兵的去路,夏兵以为是劫法场闹动乱的,却不料这几千人竟将所有路口堵住,纷纷跪下来,呼天抢地地请求替张玄素一死。

窦建德最仗义,他闻讯大惊,赶忙跑到现场查看情况。

但见众人和官兵僵持不下,人群中有一会说话的,含泪道:“张县令为官清廉无比,今天大王若是将他杀死,便把我等全部杀死也罢!”说完,集体再度号啕。

哭声,震耳欲聋的哭声!

窦建德平日里最佩服的就是这种豪杰,听罢,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油然而生,立刻亲自为张玄素松绑,当下封他为治书侍御史。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张玄素一脸狗血的表情,他十分镇定地拒不受封,说出了一句让窦建德哭笑不得的话:“我,隋臣也。皇帝身在江都,我不可身事二主!”

窦建德忽然明白过来了。

呵呵,这家伙嘴这么硬,一心忠于隋朝,却不知道隋朝的皇帝已经被隋朝的大臣杀了。

于是,他叹口气,对表情刚毅的张玄素道:“皇上死了。”

张玄素大吃一惊,对窦建德并不信任,但真的假不了,得知不假时,张玄素接受了窦建德的委任,担任了夏国黄门侍郎的职务。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窦建德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听说了张玄素的大名,亲自接见,并向他询问为政之道。

等李承乾长大了,张玄素就当了太子老师。

当生性骨鲠的张玄素遭遇李承乾这样阳奉阴违的家伙,一场暴力事件即将爆发。

每个人都有很多朋友,有那么一两个浑蛋朋友不是错,错的是所有的朋友都是浑蛋。如果这样,这个人一定最浑蛋。

李承乾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浑蛋中的佼佼者,当着李世民和师傅的面还能装模作样地学习,长辈一走,东宫就闹翻了天了。李承乾最恨老师管教,后来他太过分,老张责备他,他怀恨在心。

李承乾是个有仇必报,没仇找仇报的靠谱青年。

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赵弘志、王仁表、崔知机、张玄素,你们怎样在我父皇面前抨击我,我都记住了,千仇万恨,来日方长,总有一天,我李承乾会整死你们!

不着调的李承乾感受到了众人瞧不起的眼光,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最后,这没了娘的孩子决定先把张玄素弄死。

故事从张玄素向太子同志进谏说起,他原计划受气一番,挨一顿冷漠,却不料人家李承乾知错能改,这回竟然好好答应了老师,发誓以后改过自新,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怕老师不信,干脆亲自动手,拿起铁锤,把他最爱玩的鼓给敲碎了。张玄素几乎泪奔,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太子,毕竟还是皇上的孩子,从谏如流啊。

李承乾骗张玄素,能骗一天、两天,超过三天就很容易露馅。

最近,张玄素发现太子连日来未曾接见属官,也没做功课,更没理政,不知道在干什么,他决定给李承乾上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