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学者教授太子爷 郭待封创作离合体

西台侍郎杨弘武、戴至德,正谏大夫兼东台侍郎李安期,东台舍人张文瓘,司列少常伯兼正谏大夫赵仁本,这些人物,都成了东西台三品(中书门下三品,武皇后和李治修改的官名)。东台舍人张文瓘受了重用,立即上谏,指责李治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频征伐四夷,厩马万匹,仓库渐虚。

陛下知道这都是谁能干出来的事情吗?

这都是隋炀帝才能干出来的事!

李治着实被吓得不轻,李世民因警惕自己沦为隋炀帝,不停地矫正自己的行为,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大臣又看出了杨广的端倪呢?李治不敢怠慢,立即把充作军用的万匹战马减去数千匹。李治用人,算是一绝,他虽辨别不出忠奸,但对有才的人一定是给足机会,尤其是那些出将入相的大臣。这也是二圣时期,大唐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很不幸的是,李治就是个病胚子。

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如今头昏脑涨,硬撑到了九月,又感觉身体老大的不舒服,便躺在床上一病不起。这也就是说,他力争明君的行动要暂时搁浅了。为了能让太子李弘尽快学会如何当皇帝,李治让人辅佐他监国。

李弘同学刚满十五岁,对一些事情认识得还不够清楚,简单来说,他接受的教养,都是阉割版的。同祖父李世民相比,缺少实际作战经验,也缺少挨饿、挨揍、政治斗争的经验;同他的父亲李治相比,缺少的则是对世界阴暗面的认知。

李弘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美好的,最起码,人心不应该沦丧到弑兄杀父的境地。

李弘向大学者郭瑜学习《左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芈商臣是人名)弑君的故事,掩卷长叹道:“这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心听闻!经典是圣人拿来教训后人的,怎么还会记载这些事呢?”郭老师对李弘同学的提问显得很惊讶,他没料到武皇后会一点从政的技巧都没教他。郭老师于是解释,“孔子写《春秋》,是为了褒贬善恶。好的颂扬,坏的贬斥。历史不论好坏,他都如实记录,如此才能让人有所畏惧。千年以后,人们谈起这件事,也都会明白一些道理!”

李弘有些难过,“老师,我也不是说不想让这些东西流传,我只是不忍心去了解这些事。让我读点儿别的书吧!”

郭老师对李弘的话很感动,像如此心有不忍的孩子,当上皇帝,又会如何的勤政爱民?

他拜了拜太子,说:“‘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殿下聪慧睿智,不忍听闻残忍无道的故事,那就学习治理天下、休养生息的经典吧。”郭老师拿来一本《礼记》,接着说道,“不懂礼节,则无明辨是非的能力。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我们以后就学《礼记》吧!”

李弘开始了他的学习。

在《礼记》中,有一句话,他告诉我们,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切磋,就会导致见识短浅。这句话就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所以,李弘的老师不只郭瑜一个,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都曾当过他的老师。后来,李治还给他追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可见,李弘同学是很谦虚好学的,又肯认穷得只剩下文化的颜回和笨得只剩下曾参当老师,足以证明他和父亲李治一样,勤俭节约,勤政爱民。

【前方战报】

高丽战场上,战斗紧张进行着。

英国公李绩出现在了新城(辽宁抚顺北)之前,这里是进入高丽的重要城池,李绩用巨石轰击了一会儿,新城城主就被自己人绑了起来,举着白旗出来投降了。李绩布置好守兵,随后四下突袭,一口气攻下十六座城池。李绩的主要部队在四下活动,而在新城附近驻扎的,是庞同善和高侃的部队。

渊男建分析,打李绩肯定不行,要打,就只能拿这两位仁兄下手。这日,他摸到了庞同善和高侃的背后。

庞同善和高侃根本不会想到,渊男建会率领大股部队来个背后突袭,真是令人措手不及。等摸到营地附近的时候,高丽军对唐军发动了进攻。一段时间后,战斗结束。人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场残酷无比的屠杀,是的,太残暴了!

渊男建率领大军逃跑的情景,给唐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情是这样的:

高侃反扑,与高丽军打了几个回合,因人手太少,根本打不过,被高丽兵撵了回来。

高丽兵越战越勇,撵高侃如撵黄羊,而此刻,隐隐躲在侧翼的薛仁贵,正按兵不动,用苍狼一样的眼睛死死盯着溃败而来的高侃。高侃军的后头,滚滚尘烟,那就是高丽最疯狂的先头部队。他们驶如疾风,势若雷霆,以踩死大象的凶猛劲儿往前冲刺着。

他们完全不顾侧翼的安危,高侃的佯降,已经冲昏了他们的头脑。

冲吧,薛仁贵!

从侧翼猛奔过去的大唐精锐,杀声震天地冲垮了高丽大军,忙着追击高侃的人顿时傻了眼。薛仁贵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硬生生将横贯在山下的高丽军截成两截。前后不能闻讯的高丽军乱了阵脚,眼见薛仁贵杀倒一片,纷纷开始逃亡。唐军几千精锐,在薛仁贵的指挥下,斩首五千级。高丽军溃逃而去,薛仁贵乘机猛追,收复附近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渊男生会合。

百济方面,从百济开往平壤的主帅郭待封发来了一封莫名其妙的战报。李绩看罢,当即发怒,要把郭待封这兔崽子给杀了。

郭待封是冤枉的,他给李绩写信,原因就在于海运的粮食迟迟没来。这件事情李绩只知道一半,他的确派了冯师本运粮,但大船半路上破了,粮食全没了这件事他是不知道的。郭待封不能干着急,他给李绩写了一封求救信,救救这些嗷嗷待哺的唐兵。信的内容很肉麻,具体大概是这样的:

木秀林中影,

有人月上伐。

饭前炊烟起,

鸟归旧时家。

——年月日,爱你的小待封。

郭待封……你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给自己写诗,真是找死!

李绩大怒,他表示战争结束后,先把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杀了。其实,郭待封是个很聪明的人,他之所以写诗,不是因为一时闷骚,需要发泄感情,而是因为害怕半路上被渊男建的兵给拦截。如果真被人一眼看穿,那被饿晕了头的百济方面军岂不坐等挨砍?所以,郭待封同志就写了类似于这样的一首诗歌,诗歌的前几个字连接起来,那便是——

木有饭鸟!

郭待封同志没给老爹郭孝恪丢人,除了孔武有力之外,还学习文化知识,且会赶时髦地作诗。他给李绩写的情诗,其实并不仅仅是藏头诗,而是藏头诗的升级版——离合诗。何谓离合体?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某村的王老头很会对对子,乡里的一个富有挑战性格的朱秀才不服气,于是登门拜访。秀才有意为难老头,口诵上联曰:“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立刻回敬道:“朱先生半截牛型。”

这上下联,便颇有离合诗的影子。然而最具说明性的故事并非发生在王老头和朱先生身上,有一书生,贫寒无比。因没钱而饿得两眼放光,又不能活活被饿死,便趴在泉边喝水,用以缓解自己肠胃的压力。一老秀才路过,怪问之曰:“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听罢,大为震撼,知道老秀才功力深厚,但也毫不示弱地答道:“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看懂的继续看,看不懂的把本页撕掉泄恨。总之,我要说的是,离合体,光荣的体!这是一篇离合的密文,这是极端先进的密码军情,只有有才的人才能通晓,只有神仙一样的大将才能明白。

李绩怒骂:“明白个屁!”

好在军中的秘书元万顷(是通事舍人)也是有才的,元先生拿来信件,钻研了一眼,立刻通晓其中玄机。元先生说:“这诗歌文字离合,便是在告诉我们,百济方面军的粮食迟迟没到,已经揭不开锅了。”李绩大悟,先检讨了一下自己的错误,然后表扬了元万顷。李绩赞许地瞧着他,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瓢舀。这次讨伐高丽的檄文,就由你来写吧!”

元先生大喜过望,挥笔写就《檄高丽文》。

元先生的檄文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让人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终于明白自己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元先生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元先生的文章,大家震惊得几乎不敢动弹!唐朝方面和高丽方面均对此文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大家呼天抢地地颂扬起来。

【致命的错误】

然而,看似精彩绝伦的文字里头,却有着让人始料不及的致命错误。

渊男建之所以能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去表扬元万顷,并不是因为他有一颗爱才之心,而是因为,《檄高丽文》通篇精彩,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

这个常识就是,你不能把唐军下一步的部署泄露出来。

元先生,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舍人,竟然犯了这样一个低级错误。文中有一句写得甚为精彩:“徒布众于要塞之外,而不知守鸭绿之险。”

元先生无私地将唐军最害怕的鸭绿江天险说了出来,这等精神,实在很让敌方高兴。

渊男建阅罢,大喜,曰:“多谢提醒,我听话就是了(谨闻命矣)!”于是立刻移兵占据要塞,守住鸭绿江关口,拦截唐军唯一可以渡过的地方。李绩被元万顷气炸了,他指着元万顷,半天说不出话来。大军被堵塞在此,只能先向李治汇报,李治得知后,也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满朝文武齐齐曰:“老元,人才啊!”

李治认为,因他一时口快,泄露军情于敌军,迫使作战计划严重受挫,他那通事舍人也不用干了,直接流放岭南,下基层锻炼锻炼去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为了逞别的能耐,急着炫耀一方面的才华,往往会把自己的致命缺点暴露给敌人。元万顷的故事发生后,唐军一下由主动变成了被动。作战计划被打乱,数万大军被堵在鸭绿江外过不去。鸭绿江以北的战斗还在继续,在所有将领中,有一个人非常独特。

他叫郝处俊,一个特立独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