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

南方区域很大,当时存在最大争议的,是究竟南方哪一个战区可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反攻区。

麦克阿瑟竭力主张选他负责的西南战区。借着俾斯麦海战大胜的东风,他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埃尔克顿”计划,要求华盛顿再给他5个师、1800架飞机和包括航母在内的海军力量,他将统率海陆空三军“直捣黄龙府”。

这么大的一张单子,马歇尔如何能够接受?而且若答应下来,等于和以前一样,又要抢海军的蛋糕了,金格那些人能同意吗?

果然,金格不同意。他认定麦克阿瑟就是个好利的先锋、趋炎附势的元帅,光知道抢海军的饭碗——谁说反攻区就是西南太平洋,为什么不能是中太平洋?尼米兹在那边一样可以做到“与诸君痛饮耳”。

马歇尔又被夹在了中间,他只得两边做工作,派特使专赴澳洲,让麦克阿瑟修改“埃尔克顿”计划。

麦克阿瑟无法领会马歇尔的一片苦心,他反而大发脾气,大动肝火。他确信又是“海军阴谋小集团”坏了他的好事:该死的,有什么办法将狗屎堆到这帮人鼻子上,叫他们开不了口吗?

马歇尔是陆军出身,本应帮着陆军说话,如今也跟海军站到了一块儿,一定是被海军的一群宵小包围的结果,这就叫“居之齐则齐声,居之楚则楚声”吧。麦克阿瑟对马歇尔也一并有了怨气,他电告马歇尔,宣称新几内亚战役“由于缺乏资源而被迫暂时停止”。

你们不给好东西,我不干活了!

仗还要打,不能停。参谋长联席会议展开协调,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均派代表参加。最终,双方达成妥协,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都被确定为主要反攻区,老大不欺老二,各打各的。

这回爱闹能闹的老麦讨了便宜,他终于从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中额外分到一杯羹。除原来规模不大的西南战区海军(新番号为美国第七舰队)外,由哈尔西直接指挥的南太平洋舰队(新番号为美国第三舰队)也暂时划归麦克阿瑟统率,这使他的部队一跃成为太平洋最强大的盟军力量。

哈尔西飞往布里斯班,同麦克阿瑟进行第一次会晤。哈尔西向麦克阿瑟汇报了五分钟,两人马上“一见钟情”。

哈尔西说,他很少见到给他印象这么深刻、这么强烈、这么讨人喜欢的人,他觉得,似乎双方早就是终生挚友了。

麦克阿瑟时年已经63岁,在哈尔西眼中却不过才50岁出头:“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眼睛清澈明亮,仪态端庄稳重。”那种凛凛威风更是别人学都学不像的——“即使他身着文职服饰,也能立即认出他是一个军人。”

老麦的帅是人所共知的,同样大家都知道的是哈尔西的“丑”,整个儿一外星人似的。可是麦克阿瑟并不“嫌弃”:“从我们相见的一刹那起,我就喜欢他,我对他的尊敬和钦佩与日俱增。”

哈尔西与尼米兹也是多年好友,不过与稳重内敛的尼米兹相比,麦克阿瑟无疑更对哈尔西的脾气。两个人都是一样的疾恶如仇,一样的口无遮拦,一样的牛气哄哄,舍我其谁。麦克阿瑟对海军将领有看法,但对哈尔西是例外,因为在老麦的眼中,哈尔西没有别人面对海战的那种恐惧,以及对舰船乃至航母的患得患失,他想到的,就是要同敌人搏斗,置敌人于死地。

这种好斗的性格令麦克阿瑟为之大声叫好,他毫不犹豫地将哈尔西列为美国历史上的四大水兵之一,能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中的海军英雄齐名,“在我国海军的历史上,没有人可以比他得到更高的评价”。

原先,麦克阿瑟、哈尔西的幕僚班子都还有些担心,生怕这两位个性都极其鲜明的人碰到一起,会来个火星撞地球,没想到,两人惺惺相惜,越聊越投机。

当然,在讨论作战方略时,两人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这时候哈尔西就实话实说:“我不同意。”麦克阿瑟虽为上司,但并不把自己的想法强行推销给哈尔西,他会继续与哈尔西讨论,直到一方被另一方说服为止,这让哈尔西十分感佩:“他(麦克阿瑟)阐述自己观点时的措辞,我从未听到有人超过他。”

麦克阿瑟确实有理由让哈尔西佩服,在给马歇尔撂了一段时间的挑子后,他终于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这就是以调整后的“埃尔克顿”计划为基础的车轮战役。

车轮战役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其作战前线绵延近1000英里,遍及陆地和海域,参战部队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盟军,成千上万的陆战兵、飞行员、水手,数百架飞机,几百艘舰船和潜艇坐上了这辆庞大的“战车”。南太平洋上,车轮滚滚,杀声阵阵。

按照车轮战役的总体部署,哈尔西部队进攻所罗门群岛,麦克阿瑟部队进攻新几内亚东海岸,两支部队有如两把巨大的钳子,最终达到了包围拉包尔的目的。

对车轮战役能否成功,当时很多人都抱有疑问,甚至西南战区司令部的幕僚们也疑虑重重。一场巴布亚战役把大家都给打怕了,日军在巴布亚战场上采用的固守战术,日军士兵娴熟的战斗技能以及不可思议的玩命程度,都让人一想起来就心惊肉跳。

多数幕僚认为,只有大力增援地面部队和飞机,才有可能占领拉包尔及其他日军据点。有人甚至断言,车轮战役要么不启动,一旦启动,盟军在人员和物资上的损失必然会大大超过巴布亚和瓜岛两次战役。

在西南战区的一次参谋会议上,一位参谋当着麦克阿瑟的面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兵员补充这么缓慢,西南战区的物资补给只能满足作战计划的基本需要,就这种情况,怎么去发动进攻呢?

虽然麦克阿瑟曾经在巴布亚战役后发布了掺水的公报,但这并不表明他对那场战役没有正确认识。在巴布亚战役中,美军是用直接的正面兵力迫使日军后退,这种战术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因为自古至今,作战双方都是围绕“楚河汉界”进行争夺角逐,所谓胜负依归,便是围绕着这条界线推过来推过去。

可是巴布亚一战也充分暴露了传统战术的弊端,那就是投入和损失巨大,进展却极其缓慢。一次两次还好说,三次四次,以西南战区的资源状况,确实已难以承受。

逐岛进攻与麦克阿瑟心目中的理想打法并不符合,通过对巴布亚战役的总结,他完全有理由换一种角度,用一个新的构思来解决问题了。麦克阿瑟站起身,告诉与会众人:“我所要采取的作战方针,将打破墨守成规的一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