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明清互保?清顺和睦?

大明崇祯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南京,龙江口。

又到了师徒二人,江边话别的时候,只是珠江换成了长江,炎炎夏日也变成了凛冽寒冬。

在龙江税关旁边的一个江船码头上,一条一千五百料的大型漕船,眼见都已经装好了货物,马上就能拔锚启航。

这条漕船上挂着的旗帜是一明一清双料的。

所谓明旗,并不是绣着“大明”字号的旗帜,而是一面白底黑线的“漕”字三角旗,这旗是向南京户部直辖的龙江口税关交了买路银子以后才得到的。

而“清旗”,当然也不是绣着“大清”字号的旗儿,而是一面蓝底黑线的“漕”字方块旗,这是大清的漕运总督衙门下发的……当然是免费的!

大清漕运总督可不敢让漕运中断,漕运可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更是北京八旗子弟们的口粮所系,还是大清漕运官员们大把捞钱的财源所在。

这要是断了,不知道多少人得没饭吃,没钱贪……为了大明、大清两朝争天下的那点屁事儿耽误大家捞钱,就实在太不应该了!

所以在江宁府变成应天府后直到现在,这都好几个月了,江北、江西、江东、江南等大营都已经成立了,这长江上依旧船来船往,龙江口码头上也依然热闹。

在包装纸上打着“江宁织造”印章的绸缎和布匹,更是被大量生产出来,通过往来的商船运往全国乃是世界各地——这可是“四大织造”的产品,名牌啊,而且还是四大织造之中唯一向市场发售的!

这条停靠在龙江税关码头上的千料漕船上,就装了不少“江宁织造”的绸缎。

码头上,正站着一个两度成为阶下囚,又两次被自己的好学生王忠孝所救的纳兰明珠。

他现在看上去很有一点沧桑,只穿着一袭白色面料的棉袍,头上戴着一顶江南明朝遗民们最喜欢的风帽,双手拄着根手杖,正转身往南京皇城……也就是江宁满城那边看,双目含泪!

南京皇城或叫江宁满城那里,这会儿正在着火,火势不小,浓烟滚滚的,一看就知道不好了!

江宁满城之战已经打了快半个月了……打得可热闹了!

一边是男女老幼齐上阵,据城死守,拼光拉倒;一边是急于表现,想要打出威名的耿家军,那也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日夜攻打,轮番扑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不过耿家军的攻坚能力也实在不咋地,面对一个守军(包括所有能拿起武器的男男女女)不过一千余人的大型堡垒(城墙长二十余里,典型是城大兵少),居然打了十几天,付出了上千人的死伤,才好不容易用一门从阅江门城楼上搬来的可以发射十二斤炮弹的红衣大炮轰倒了皇城的正门洪武门和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而当洪武门和午门被攻破后,龟缩在南京皇城(江宁满城)内的八旗兵和八旗家眷,也就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末日!

现在的大火,很有可能是绝望的八旗兵和八旗家眷点着了皇城内残存的古老宫殿……用来自焚!

江风萧萧,江水凉凉。

而明珠此刻的心情比江风更萧瑟,比江水更寒冷……看见他一副颤抖着流泪的模样,跟着他的几十个穿棉袍戴风帽的随员的心都提着,就怕这位明中堂一时想不开从龙江口码头上跳下去。

到时候大家还得去捞他……那么冷的天,要冻出个好歹怎么办?

另外,明珠的这趟差事办得实在是晦气,到哪儿都能遇上造反的,从广东到南京,一路都在丧师失地!真也是霉到家了,大家伙跟着他回去还能落什么好?回头不会给发到江宁周围的四大营当炮灰吧?

明珠现在的悲凉模样儿,也让来码头送行的王忠孝有点儿担心,他也不想大冷天下水捞老师啊!可又不能眼看着老师在自己眼前淹死……这年头的人都尊师重道,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

想到这儿,他也只好往明珠身边挪了挪,小声提醒说:“老师,水凉啊!”

水凉?

明珠先是一愣,随即就明白自己的这个好学生在瞎琢磨什么了?他哼了一声,将目光从皇城方向的滚滚浓烟上收回,然后又瞪了一眼王忠孝:“世凯,你真以为这个只有一府之地的南明小朝廷能做大?”

王忠孝摇摇头,“老师,学生哪儿会那么傻?南京城内的这个明朝,分明就是个韩宋小明王……朱三太子就是被人利用的一枚棋子,就是用来吸引皇上注意力,分散大清兵力的。老师,您觉得如今这天下四分之势最后会归一于谁?”

天下四分会归于谁?

明珠当然应该毫不犹豫地说“归清”,但他现在却一时语塞。

看见明珠不言语,王忠孝又娓娓而道:“老师,您可得提醒一下皇上,小心最后来个四国归吴!”

“四国归吴?”明珠一哆嗦,要真有这一天,他可就真的要“不怕水凉”了!

王忠孝点点头,低声说:“老师,请您再和皇上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话……是谁教你的?”明珠看着自己的好学生,眉头紧紧皱着。

“是……家父!”王忠孝说,“家父说的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主子……”

“这倒是活吕布的话!”明珠咬咬牙,“可是他这样朝秦暮楚的,就不怕谁得了天下都容不得他?”

“嘿嘿,”王忠孝摇摇头,“后汉三国,前后九十六载乱世,最后才归于一统……老师难道觉得大清还有能力在区区数年之间弭平西吴、东耿、中李?”

明珠无话可说。

王忠孝又道:“老师,学生和您说实话吧……现在学生最担心的,就是皇上被东耿、中李分散了太多的力量,最后为西吴所乘!

现在西吴的形势,差不多就是诸葛孔明为刘皇叔所规划的《隆中对》中最理想的形势啊!如今吴三桂已经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就差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了!”

明珠眉头紧锁,低声说:“可是大清也不能失去江南财赋之地!”

王忠孝说:“所以皇上才应该借着参加复明的名义,遣使江南,和大明这边的人好好合计一下……”

“合计什么?”明珠一愣。

“当然是合计怎么明清互保了!”王忠孝提出了一个颇为惊人的提议。

“什么?明清……明清互保?保什么?”明珠大吃一惊。

“当然是保证这个乱世能够持续下去了!”王忠孝淡淡地说,“老师,我想皇上现在也不指望用短短数年就平吴灭李吧?”

明珠心道:康熙肯定想!怎么会不想?可惜他做不到啊!

王忠孝看见明珠陷入了思索,就知道自己的言语已经打动了明珠……看来东耿(朱)、西吴、南王、北康、中闯王的格局,还是有望形成并且维持下去的。

现在西吴、北康的盘子都比较稳,中闯王和南王都还凑合,唯有东耿(朱)的局面不行,还需要时间猥琐发育,可不能让什么江南、江北、江西、江东大营一起围上来。

真要一拥而上,南京这盘势力很有可能会被清军打崩!

而南京一崩,王忠孝可就很难摸着大明的大义名分,就只能和李自成一起搞“闯王十八子”了。混闯营倒也不是不行,但李自成也不是省油的灯!

相比之下,还是朱三太子好控制。

这个时候不知道谁忽然喊了一嗓子:“起风了!”

王忠孝停止了劝说,朝老师拱拱手,“老师,西北风果然起来了……您赶紧登船吧!如果一帆风顺,今晚上就能到扬州了!”

说着话,他又摸出了两沓银票递给明珠:“老师,这些都是瑞银堂的票子,一半是给您的川资,还有一半劳您交给我的多师父。”

“交给多隆?”明珠问,“他在扬州?”

“在扬州呢!”王忠孝点点头,“已经革职查办了……现在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明珠也不客气,伸手就接过了两沓银票,道:“为师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要不然倒是可以替多隆说两句话。”

王忠孝说:“老师,您千万别这么说……皇上还是用得着您的!只要皇上觉得吴三桂的威胁远远大过朱三太子,他就用得着您!”

明珠点了点头,心想:就冲这个,我也得让皇上知道吴三桂的危险!

……

荆州,沙市口。

西北风中,细雨夹着小雪一起纷纷扬扬飘落下来了。一片雨夹雪当中,垂头丧气的荆州旗军正扶老携幼,默默上船。荆州城的汉人百姓们,也冒着雨雪和刺骨的寒风,在沙市口码头附近捧着米酒面饼在……等着迎闯王!

装着五千闯军的战船,现在就在长江南岸附近泊着,就等八旗兵和家眷都离开,他们便会登上沙市口,然后去接管荆州城。

荆州的老百姓就是等着迎接他们的!

这边刚送完大清,回头就迎闯王,你看看,衔接得多好?

沙市口的码头上,两个袍褂俱全的大官正信步而走,经过每一处,都有八旗官兵打千行礼。这两个大官,一个穿着大清亲王的袍服,正是安亲王岳乐。而另一个则穿着李闯政权的青袍,头上则是一顶遮挡风雪的风帽,正是黄植生。

“黄臬台,你是李闯的人,搭乘本王的船去南京参加复明大会,这合适吗?”岳乐忽然开口问了个黄植生一个关于“上谁的船”的问题。

原来黄植生向岳乐提出,要搭他的便船去南京参加复明大会——搭乘清朝王爷的船去南京参加一个反清复明的会议!

这事儿能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

“这不明摆着?本王到了两江之后,就是要主持两江军务围剿朱三太子的!你乘坐我的船去南京,南京那边的人会不会怀疑你通清?”

黄植生淡淡一笑:“王爷的两三万大军和几万家眷乘船走水路通过闯王控制的长江段,这不已经说明我们两家暗中有交易吗?王爷不会以为南京方面什么都不知道吧?”

“说的也是!”岳乐想了想,又问,“黄臬台,以你之见,李闯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他是想和我大清联手?”

“联手是不可能的!”黄植生摇摇头,“闯王的大好江山就是被你们夺走的,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和你们联手的。不过……他和吴三桂也必有一战!如果不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现在都是永昌二十八、二十九年了!

而吴三桂,也绝对忍不了闯王盘踞荆州、岳州、汉阳、武昌四郡!”

岳乐点了点头,心里头已经明白李自成的立场了!

李自成要吴三桂一战!

当然了,吴三桂多半要和李自成一战!

他们两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他们的矛盾不仅仅是以往的过节,还存着一个天下之争。

无论是李自成吞了吴三桂,而是吴三桂吞了李自成……只有他俩决出胜负,大清都将面临一个强敌!

这就有点元末时候朱元璋和陈友谅之争的意思了。

相比之下,吴、李二人和大清之间虽然也是死仇,但这个仇……其实是可以往后推一推的。

而对大清来说,只要吴三桂和李自成不决出胜负,那么陕西、河南的局面就还能维持……如果大清能利用这机会摆平江南的乱子,那么一切就都在掌握当中。

如若不然,那大清就只有接受天下四分或是三分的局面!

……

“这,这也太过荒谬了吧?朱三太子要开反清复明大会,居然请朕也派人参加!朕是大清皇帝,大清皇帝怎么能参加派人去参加反清复明大会?”

西安行在的南书房当中,一个大清皇帝正在因为明珠用八百里飞递给他送来的一叠奏章而哭笑不得。

原来明珠真的在奏章中说了派人参加南京复明大会的事儿……而且他还在奏章末尾提出了“明清互保,共抗三桂”的建议!

这也太荒唐了……明清能互保?忽悠傻子吧?

不过吴三桂的确是大清心腹之患了?

这段时间康熙一闭上眼睛就会梦见《隆中对》的情节……那个诸葛亮居然敢摇着羽毛扇子给吴三桂这反贼出谋划策!

这简直太吓人了!

“皇上,奴才觉得这明清之间……也不妨互保一下!”

马上就有人提出支持意见了。

康熙一瞧,原来是户部尚书米思翰。

这管钱的米思翰最近那是越来越小气,整天就是一副要钱没有的臭脸。

“皇上,大清不能没有东南财赋之地啊!”米思翰知道康熙恨不能一口把天下都吞了,所以赶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两年战事连绵,国用不足,国库已经亏空了不少……而江南的财入向来占了财入的四成左右。

别说江南为朱三太子所有了,即便毁于战火,朝廷也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保江南就是保朝廷……如果朱三太子能不向江南、淮东、浙江境内发展,奴才建议可以考虑暂时化解和朱三太子的干戈,以便全力抵挡吴三桂!”

“皇上,臣觉得应该集中力量先灭金陵三太子!”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索额图,他说:“皇上,奴才以为李、吴必有一战……而且这一战也不会很快决出胜负。所以朝廷完全利用这个空档,先解决朱三太子这个弱敌,将江南财赋之地牢牢拿在手里!只要银子管够,吴三桂、李自成总是可以灭掉的!”

康熙缓缓点头,似乎……被索额图说穿了心思。

“可是南京也不好打啊!”康熙斟酌着说,“光是一个耿精忠就有一万多军队……连两江总督多隆的军队都惨败在他们手里!”

“皇上,”陈廷敬插话道,“臣有一个出其不意,围其不备的法子,至少可以设法遏制住朱三太子,把他钉在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