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天下,依靠谁?

“梨洲先生,亭林先生,船山先生,舜水先生,三好兄,复甫兄,在座诸君,你们觉得,这朱三太子是何等样人?他逃得对不对?这天下,又应该依靠谁?”

斯时斯刻,月明星稀,寒风呼啸,金陵外城,莫愁湖畔,英王府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到南京,人称莫愁先生的李中山,一身儒袍,踞坐席上。问出的却是这么一番话。

朱三太子“北狩”的事儿,当然瞒不过这位莫愁先生了——那个保着朱慈炯跑路的刘硕川可是莫愁先生亲手“绑”入复明事业的,而朱三太子的宠妃杨紫云则是杨小环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位未来的大明垂拱之君的一举一动,莫愁先生当然是一清二楚的。

至于耿精忠造反的事儿,他猜也能猜到。

现在吴三桂已经当了大周天子,不再尊奉朱三太子为主上。大清国又发生了内乱……无论是康熙、福全还是顺治,估计都已经断了一统天下的念想,能维持个三分天下就不错了。而大明这边,因为有个被困在安庆、九江、南昌等处的大清江西大营还凭借着安庆和九江的险要地形在顽抗,所以李辅臣、李中孝的力量暂时被牵制,南京这边看着就比较虚。

与此同时,耿精忠又招降了岳乐、李之芳、范承谟等清臣,再加上福建到南京的道路被打通后从福州开来的原任福建巡抚,现任的福建观察使刘秉政率领的军队也开到了南京。这使得耿精忠的实力一下就膨胀了好几倍,他在南京的军队已经增加到了好几万。

至少从纸面上看,耿精忠在南京的实力已经远远压倒了三大中堂。而且北王刘进忠又是耿精忠的旧部,现在虽然封了个王,但依旧以耿精忠的故旧自居。他的王妃尚淑英更是耿精忠的心腹尚之信的妹子,所以对耿精忠而言,刘进忠毫无疑问也是他的人。

这么一算……现在无疑就是耿精忠造反的最佳时机了!

所以莫愁先生李中山掐指一算就知道了!

不过朱三太子在获悉耿精忠即将造反的消息后,他的反应却是让李中山稍稍有点意外……他本来认为这位明献帝还有可能登高一呼,毕竟南京城内还有十几万半武装的国人、国士。可没想到,这位崇祯皇帝的儿子居然很干脆的来了一个坐船北狩,让刘硕川为他准备了一条快船,好让他在耿精忠发难之前悄悄溜出南京。

这个机灵劲儿也真没谁了!这是个天才啊!

而得到刘硕川派人送来的“定王北狩”的消息后,李中山也不急着去追未来的大明皇上,而是召集了正在他的莫愁湖王府中做客的大儒和留守应天的卢三好卢中堂,还有和他一样悄悄潜回南京的陈永华,一起来讨论这事儿……得讨论一下这个君王死社稷好呢,还是君王万里遁好呢?

李中山问出这句话后,在座诸人,则都是一副平静而且淡然的表情……人家本来就是傀儡嘛!你还能指望一傀儡搞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他都不知道南京城内的练军和民军数量多少,战力几何,到底听谁的话?

他啥都不知道,不跑更待何时?

当然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跑不了……他想北狩就北狩?怎么可能?他这个献帝下面都是比耿精忠还要坏的大明忠臣啊!

一个个都“坏忠、坏忠”的,能让他跑了?

黄宗羲看看左右,他和李中山的共同语言最多,两个人一老一小,都不是好人,所以特别谈得来。这次南京事变的指导方针,就是他和李中山在安庆城外商量决定的。所以此刻他得先开口,引导其他“坏忠臣”的思想,当下就看着李中山笑道:“三太子,庙堂之上的泥塑木偶而已。生来就有享受富贵的福分,却又历经艰险,早就看开看淡了,还有什么说的?文治武功谈不上也不需要,勇气胆略要来非但无用而且有害。他只管安享荣华即可,军国大事,自有我等原臣处置……如此而已!”

黄宗羲……老反贼了!

而且他反的还不是崇祯、弘光、顺治或是康熙,而天下间所有的皇帝、国王、沙皇、凯撒、大公、苏丹、埃米尔……他的路线就是要虚君,要把世袭的君主架空,然后让非世袭的贤臣良将来管理国家!

船山先生王夫之也是个老反贼,他在他所著的《黄书》(这书名也没谁了)中提出了“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同时他还主张君主不应独揽大权,而是应该分权于宰相、百官。虽然没有黄宗羲那么激进,但也是个理论家级别的反贼无疑!

到了他这个级别,听完黄宗羲的发言,当然就明白那位莫愁先生和梨洲先生在搞什么了?

那两位压根对“明君”、“圣君”绝了念想,就想把“虚君”的规矩立起来。从现在这个“后大明”的开国皇帝开始就搞虚君,以后世世代代都别想再做实了。

而要确保这个君他是虚的,那可就不能让一个能耐太大或胆子太大的朱家子孙爬上那把交椅……所以他们多半是借着耿精忠造反的事儿在考核朱三太子。

如果这个朱三太子表现的和他老爹崇祯一样,要君王死社稷……那就死吧!

反正朱三太子有儿子啊!

好在这个朱三太子表现得不错……逃了!真是百无一用,胆子还小!这才是“好献帝”啊!比历史上那个总是想复兴汉室的汉献帝好多了。

要搞虚君,就得他这样的!

真和朱元璋一样,谁能架空他?

王夫子虽然对这样的弱君不大满意,但如今的新大明显然是要走虚君的路线了,那就……这样吧!

“三太子本非开创之主,”王夫之思索着道,“但朝廷如果能循天下之公,以天下之禄位,公天下之贤者,倒也能还天下人一个太平之世。”

“姜斋(王夫之的号)差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平天下者,国人、国士有责谋之矣!”

说话的又是一个老反贼,就是亭林先生顾炎武!

他和王夫之、黄宗羲合成明末三先生,思想都差不多,就是要造皇上的反!

所以他们仨和莫愁先生李中山才能凑一块儿啊!

以后梨洲先生、船山先生、亭林先生、莫愁先生一准会并列为“复明四先生”的!

那个吴三桂想请王夫之出山辅佐,人家压根不去,直接溜到广东,后来又跟着黄宗羲一起到了南京。

而顾炎武一度被熊赐履拉去北京,但也不愿意捧康熙的场……道不同,不相谋!

在听说南京要开复明大会后,也溜了过来。过来以后才知道,他这算是找到“组织”了!

既然找到了“组织”,他当然能理解李中山、黄宗羲的布署——决定性的力量不应该是权臣,而应该是国人和国士!

因为权臣有可能成为君主,权臣一旦成为君主,搞不好就要“一人疑天下,天下私一人”了。

所以这个莫愁先生李中山想要的应该不是“十八子主天下”,而是成为大明第一国人和大明首席国士!

而国人、国士想要主天下,就必须拥有相应的武德!

所以这一次的耿精忠之乱,也是对南京国众武德的考验!

“莫愁先生,”须发皆白,但是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朱舜水这时候发问了,“如果应天国众难当大任,您是否要开设幕府,以大将军之名治理天下?”

大明征夷大将军李中山?李中山想到这个名号,淡淡一笑,道:“好吧,若国众可用,那我们就为国众治天下……若国众不可用,那我们就为豪强治天下吧!”

朱舜水笑道:“依老夫看,还是与国众豪强共天下吧……以天下之禄位,公天下之贤者当然是好的,但没有四方豪强出钱出力,天下就不知道属谁了?莫愁先生,能平了耿精忠,咱们可就要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

李中山笑道:“舜水先生提醒的是,等灭了耿精忠,咱们就在复明大会上好好商量一下这事儿吧!”

说着他又看了看陈永华。

陈永华道:“英王,应天市面上已经传了好几天耿精忠要反的消息了,民军也有了准备!耿精忠只要出兵,最多一天,应天城中就会有十万能战的民军!”

陈永华兼任吏部尚书……发卖功名和管理国人、国士身份的事儿,都是他的吏部在管。所以应天民军的动员体系,是由他负责的。

李中山秘密将其召回,目的就是为了发动南京民兵镇压耿精忠。

“一天……”李中山又看了看卢三好,“三好,我们有一天时间吗?”

“有!”卢三好回答得斩钉截铁,“一切都已经布置妥当,耿精忠只要出兵,应天团练军就有把握把他们封锁在西安门外大街、常府街、太平里一带。”

他报的三个地名,就是南京皇城西面的三座城门外的大街,只要把这三条大街堵上,耿精忠的反可就有点难造了!

不过耿精忠毕竟有四万大军在手!

南京这一战……要赢下来似乎也不容易啊!

……

南京皇城,东王府。

大明东王耿精忠这个时候已经披挂整齐,站在这了自己王府大殿门外,望着广场上提着灯笼站得笔直的麾下军官……好几百条汉子,既有耿家嫡系的人马,也有岳乐、李之芳、范承谟、刘秉政、尚淑英带来的人马。

江南的耿军和前任清军的骨干军官,现在都汇集于此了——为了这一场造反,耿精忠、岳乐这些人也算是豁出去了!江南耿军和原清军的那点精兵,都已经开到了南京!

整整四万精锐,现在正在起床吃早饭,而各标各营各队的主官,好几百个人,都被叫到了耿精忠的王府领赏——现在赏已经领完了,但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在静静地等待着。

虽说耿精忠已经是东王之心,路人皆知了!

但这些人并不是路人——他们来到南京后马上就进驻皇城,除了耿精忠的亲信,其他人都没出去过。所以他们还不大知道耿精忠“将为万岁”……不过这大晚上调集军队还放了遍赏,看着好像就是要反啊!

只是这个耿精忠已经反清复明了,现在又反……反什么呢?反明复元?

底下人看到耿精忠从灯火通明的大殿中全副披挂的出来,身边还有岳乐、李之芳、范承谟、刘秉政、尚淑英,也都是甲胄在身,一个个就精神起来了,都注视着耿精忠那张被灯笼的亮光照得忽明忽暗的老鼠脸。

这时,耿精忠沉沉开口,声音又高亢又短促,震着每个人的耳膜:“西王吴三桂已经在西安称帝,建国号为周,称周天子了!现在西边的各州各府,群起响应,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尽为大周所有!大明一夜之间就失去半数江山,说明其气数已尽,明祚将断!

我已经收到大周天子的书信……他老人家约我一起举兵反明,共分大明将山。”

他猛地一挥手:“我本不愿意答应,但朱三太子又无心理政,只知道骄奢淫逸,入主金陵之后,就躲在他的定王府中,整日和妇人为伍,这等昏聩之君,又如何能复兴明室?而各方诸侯,如南王李辅臣、英王李中山、忠王李来顺、翼王郑经者……谁不是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此等大明,如此定王,我们难道还要效忠他吗?我们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勇士,难道不应该替自己打江山?吴三桂就是我等的榜样!”

他越说越开,声音也越来越响,每个话音,都仿佛是从胸膛当中迸发出来的一样!

“我在北京时就听说了天子分身耳火的谶语,一直不明其意……今日总算知道了!这天子分身乃是指盘踞一方的天子……而耳火合在一起就是个耿字,就是我!这说明我有天命!是天意要我代明而割据江南,成就孙吴帝业。所以我耿精忠现在决定和吴三桂一样举兵起事,带着你们一起开创东吴基业,共百年富贵!诸君,可愿随吾打江山、求富贵?”

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耿精忠的声音都有点颤抖了。

这可是造反啊!

虽然他也不是第一次造反了。

但这次反要是造好了,他就有三分天下,就是皇帝了!

大殿外数百军官,也都兴奋起来了,终于给他们等着了!

他们这些人和朱三太子、李辅臣、李中山等等的,大多不是一路人……朱三太子不说了,崇祯皇帝的儿子!就是那个李辅臣,也是流贼加明朝忠臣的组合,虽然他在大同城陷落前投降了阿济格,但这属于被迫投降,心里怎么想的只有天知道。

所以李家父子其实和吴三桂收来的山陕流贼其实是一个大成分……只是小成分有点不一样。他是大同明军的余党,不是闯、献、永历的余党。

而现在跟着耿精忠的,除了尚淑英带来的刘家军中有一部分是勇卫营系统出身,其他人都是陈汉军或干脆是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出身。

他们这样的人,在大明的体系之中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的……他们属于不可靠分子,早晚被排挤!

而且他们的确也不忠大明!

这一点甚至比活吕布都差多了……活吕布的干爹们可都是大明忠烈!

“我等愿随东王谋大事!”

院子里面的军官们一起欢呼起来!

耿精忠一脸激动,咬着牙齿下达了最后的命令:“传令三军,饱餐之后,出西安门……敌在定王府!

传令炮队,一炷香后开始发炮,炮打定王府!”

“嗻!”

……

耿精忠在喊“敌在定王府”,而定王府里面的那个敌,其实早就已经开溜了,昨晚上就登上了一条驶往扬州……应该是驶往扬州的快船。

和李中山相比,朱三太子还是更愿意相信陈永华和常明月贤伉俪……毕竟他当年就是给常明月的爹救出来的,后来常家有暗中照顾他多年,那是真正的自己人。

而那个李中山……总是给朱三太子一种很危险的感觉,不是很喜欢。

所以昨晚上登船之后,他就下达了千万扬州的命令,然后就和杨紫云一起喝了几杯闷酒,就沉沉睡去了。

也不知道睡了多少时间,他耳边突然听见了“轰隆隆”的炮击声也不知道雷鸣声?

朱三太子一下就给惊醒了,醒来后就问:“到哪儿了?哪里打炮……哦,还是打雷?”

“大王!”这是杨紫云的声音,“我们在秦淮河上……皇城那边在打炮,是耿精忠的炮,他在炮打定王府!”

“什么?”朱三太子一下就蒙了,“我不是说去扬州吗?怎么进了秦淮河?我这不是自投罗网吗?快快,快调转船头,我们去扬州!我要去扬州……”

“嘘……”杨紫云却竖起一根食指,摆在自己的嘴唇前,“大王,您仔细听听。”

“听?听什么?”朱三太子竖起耳朵,果然听见了海涛一般的呼喊声:“保大明、诛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