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气行针
老韩头赶到诊室时, 罗裳已经诊完了脉。在方远和家属协助下,病人躺到诊疗床上,罗裳伸指在他脐周按了一会儿, 便放下手,跟家属说:“让他起来,坐回去吧。”
如她所料, 病人体内火热炽盛, 烧灼阴液, 大肠内相当干燥,导致他肠内有不少难下的燥矢。这是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都有的特征,其实就是便秘。
病人的痰瘀也比较严重, 痰蒙心窍会导致神志失常, 范进中举并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病人这种情况, 就是癲狂证中的狂证,其症状以阳性为主。与之相反的就是癲证, 癲证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等等,这些症状与狂证是相反的。
中医很早就有癫狂证的记载和治疗方案, 这个患者的情况其实不算是复杂的, 只是看着吓人。但懂的人一看就知,他这个病, 是可治的。
家属按照罗裳的吩咐, 把他弟弟扶起来。可那病人又突然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用力拍打着面前的桌子。方远只能在旁边护着,就怕这人一个激动, 站起来碰到罗裳。
不大的诊室里,患者一个人就撑起了一台大戏, 仿佛开盲盒,谁也估计不出来他下一秒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那吵闹的声音如魔音入耳,老韩头下意识缩着膀子捂了下耳朵,但再怎么样,他也没有离开诊室的打算。
其他人跟老韩头差不多,谁也没有要走的意思。
病人的哥哥闭了下眼,硬把自己弟弟拽到罗裳面前的椅子上,压着他肩膀,才能让他勉强坐住。
据崔凤山观察,这个病人发病时间应该不算长,原本身体素质也不错,所以他的情况主要还是实证。对普通医生来说,大概没有信心接收这种病人。但以罗裳的水平,治疗这个人应该是没有难度的。
果然,罗裳做完检查后,直接了当地告诉家属:“先治疗一段时间看看,半个月左右可看出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大夫,求你一定帮帮忙,再这样下去,小强这一辈子就毁了。”看着病人发狂,他母亲心里难受,在旁边苦苦地哀求着罗裳。
“放心吧,我会尽力。”罗裳说完,转头把药方递给江少华:“小江,你去把这副滚痰丸抓出来,记得附上一份熬药说明。”
至于方远,还得留下来,防备着这个病人。这一点,罗裳和方远之间已经达成了默契,但凡遇到有危险性的病人或家属,方远都会在罗裳旁边挡着点。
家属感激地看了眼罗裳,以为光抓药就可以了。
罗裳却说:“看着他点,我要给他扎几针,这样能尽快减轻他发狂的情况,家属照顾他也会省些力气。”
还能这样?听到她这么说,两个家属不禁有些惊喜。
“谢谢大夫,我一定按住他。”
老韩头却有些担心,看着罗裳准备好针具,他就道:“罗大夫,就方远和家属行吗?要不要大伙都帮着点。”
“是啊,咱们乡下要杀猪的时候,得四五个大男人才能按住。这小伙闹起来,也不好按,我看大家伙能上的都上吧。”另一个人也说。
罗裳想说真的不必那么夸张,因为她扎下一针后,很快就能减轻这人体内的燥热。只要燥热减轻,病人发狂的情况就会得到迅速改善。
但这些人都挺热心的,而且他们似乎都挺愿意参与这样的事。罗裳甚至有点说不清,这些人是真的想帮忙,还是想过来凑热闹。
不管怎么样,盛情难却,她只好点头答应了。
老韩头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倍棒,上公园甩单杠连一般小伙子都比不过他,他也就是头发白点。哪曾想,他要过去的时候,有个中年人竟然跟他说:“韩大叔,您还是在旁边看着吧,万一闪着腰就不好了。”
老韩头:……
崔凤山跟其他人一样,他的心思不在看热闹上边,他在观察着罗裳的针法。
罗裳这次选取的穴位并不多,只有神门、曲池、大椎、劳宫和足三里这几组穴位。并没有因为病人的情况严重就选取了一大堆穴位。
她下针时,眼神内敛,周边的声音仿佛对她并没有什么影响。她下针的手法也不是很快,更没有半分花哨,不识货的人只当她手法简单。
可崔凤山眼皮却跳动了几下,随后他略微震惊地瞧了瞧罗裳,心里很是不解。
诊室里这么多人,只有他一个人看出来了,罗裳是在用带气行针的手法来给病人做针刺。
这样做的效果自然远超过普通的针灸,可它对针灸师的要求却相当高。没有长期练功打下的气感,针灸师根本就没办法以意导气来对病人进行针刺。
这种针刺法,对针灸师身体的消耗不小,罗裳在扎完这几针之后,气息就有点不稳。其他人可能没有注意到,崔凤山却看得很明白。
“留针二十分钟,大家再辛苦一会儿,看住他。”罗裳抹了抹脸上冒出来的薄汗,回到座位上坐下,慢慢调整着呼吸。
崔凤山就在斜对面坐着,等她把呼吸调匀后,才道:“你要是老这么扎针,对身体消耗就大了。”
“哦,你看出来了?果然是崔家传人,眼光不错。不过我功力太浅,做起来就吃力些。也没事儿,今天是特殊情况,偶尔用这么一次影响不大。”罗裳说。
崔凤山知道她说的是实话,罗裳练气的时间应该还不长,所以她才会累。如果是练了多年的老手,扎完后可能没什么特别反应。
但就算是这样,也相当难得了。他挺不解的,罗裳到底是跟谁学的这手带气行针的功夫?
老韩头没能帮上忙,所以他的注意力一直在罗裳这边。别的他能听个大概,但崔凤山和罗裳说的话他就没听懂,不明白这俩人在打什么哑谜。
罗裳干嘛了,怎么会消耗身体呢?
他正困惑着,这时门外有汽车停下来的声音。
老韩头当即站了起来,走出诊室,从前门迎了出去。
韩沉最先从吉普车驾驶室跳下来,走到车后座,伸手抱下来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除了这两个孩子,还有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俩也先后下了车。
车门刚打开,老韩头就出现在门口。那中年男人有些感动,以为老父亲一直守在这里,就在等着他们。
看到老韩头脑袋上越加花白的头发,韩沉二叔瞬间产生了自责,觉得自己回来的次数太少了。爸妈身边除了韩沉再没别的后代,实在太孤单了……
“爸,你在这等多长时间了?”
中年人大踏步过来,抓住老韩头的手掌,同时把自己那对孙子孙女拉过来,让他们俩喊太爷爷。
面对二儿子的询问,老韩头一时间有点哑口无言。
要他承认他在这儿专门是为了等儿子,这种谎话他没法说出口。可要是否认,不是让儿子尴尬吗?
他就打了个哈哈,含糊其事地说:“回来了就好,走吧,进去再说,你妈在屋里等着呢。”
说话间,老韩头把曾孙女抱了起来,在怀里掂了掂,感觉这孩子一点都不重。
他身体明明很好,三四十斤的孩子抱着跟玩似的,那些人非嫌他老!呸,没眼光。
老韩头招呼着二儿子和二儿媳往里边走,他们走的是大门,没有从诊所走廊穿过去,还是能听到诊所里的一些动静。
那个病人比刚来时安静多了,可相对于正常人,还是挺吵的。
二儿媳简素英好奇地往诊所的方向张望了几眼,但也没有多问。老韩头家里有电话,就算电话费很贵,他们每个月还是会通话一两次,了解下这边的情况。
所以,简素英也知道,老韩头把前边这排房子租出去一半做诊所了。开诊所的大夫还把他们家老祖宗藏在房梁上的金器给找了也来。这种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哪怕是中年人,也是极感兴趣的。
所以,简素英对这个开诊所的大夫也极好奇。但她刚来,哪有不先去见见公婆的道理?
“韩沉,东西我拿一点。”简素英回头,看到韩沉手上和怀里全是东西,便从他手上接过来两样。
韩沉年幼时,他妈妈在农村中学教书,在那边待了七年才回城。这么长时间里,她要一两个月才能返城一次,根本没机会照顾唯一的儿子韩沉。所以韩沉当时经常在简素英家里和他堂弟一起生活。
当年物资贫乏,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简素英在副食商店当售货员,待遇还不错,经常能带点好吃的回来。有什么好吃的,韩沉他堂弟有,韩沉也会有,简素英也没有亏待他,所以韩沉和二叔二婶的关系很不错。
一行人穿过大门,很快进了后院那套房子里。老韩太太站在门口迎接,二儿子一进门,就跟他妈唠叨:“妈,我爸刚才还特意去门口等着,下回他再这样,你拦着他点,别让他在那儿站着了。现在是秋老虎,天还热着呢。”
老韩太太愣了一下,看了眼老韩头,没错过他脸上心虚的表情。她当即就明白了,二儿子这是误会了。
她只好含糊地答应了:“行,下回我一定拦着他。坐了这么长时间火车,都累坏了吧?”
“时间倒是不长,两个省挨着,火车也就五个来小时。就是太挤了,人挨人人挤人的。”
简素英这话刚说完,她那小孙女就绘声绘色地说:“都快挤扁了。”
小孩说话奶声奶气地,无论说什么,都极讨人喜欢。老韩太太自然欢喜,把准备好的糖果和零食都拿了出来,陪着俩孩子玩。
老韩头则感慨地说:“这俩孩子一转眼一个三岁,一个五岁,时间过得可真快。小辉也真是能生,我记得他比韩沉还小四个月呢,现在他这俩孩子都能到处跑了。”
老韩头平时倒不催婚,只是看到孩子,感慨了一句。但他二儿子还是怕韩沉听了不自在,就岔开了话题,问起了老父母的身体情况。
老韩太太告诉他:“你爸的身体,你们不用担心,没啥大毛病,他一天高兴着呢。”
韩沉二叔只当他父亲想得开,心境宽广,倒也没想那么多。
韩家人在聊天的时候,罗裳这里已准备给病人拔针了。
还剩五分钟,罗裳这时已神色如常,恢复得差不多了,她就主动跟崔凤山说:“这个病人待选穴有十几个,实际治疗时,我一次一般不会用这么多,要考虑病人身体的承受能力。”
“他的病程较短,只有两个月,以实证为主,又年轻,所以选穴稍多一点,也用了重刺激手法。要是换一个病程长达几年的患者,那针刺选穴的方案就要变了,一次可能就选一两组,两三组,下次再来,可以换其他穴位行针。”
崔凤山由衷地朝罗裳伸了个大拇指,感觉自己真的找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同行。罗裳的理念,有不少与他不谋而合,两个人在一起说话时,又能很轻易地弄懂对方要表达什么。所以,他在和罗裳聊天时,很愿意多聊一会儿。
他这次过来,是应崔三叔的要求,过来向罗裳示好的。罗裳自己能解决掉曹治平,还能靠着自己的能力把诊所办得这么有人所了,崔记那边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招揽罗裳的想法。
但罗裳这样的人才,他们还是要提前示好的,谁也保不准,哪天会有用到别人的时候。
崔凤山带着任务而来,但他在这儿待了半个小时,那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就全变了。
听完罗裳的话,崔凤山点了点头,面带微笑,说:“你这个想法我很认同。有机会的话,希望你能去我那里看看,我那儿有个情况相似的患者,但她的病情要更复杂些,我暂时不太敢冒险。你如果能去,咱们一起看看,或许会更有把握些。”
罗裳好奇地道:“哦,那位患者什么情况?”
“就像你说的,病程有点久了,大概有四年了吧。早已不是简单的实证,虚实错杂,这且不说,关键是患者现在还怀了身孕,是孕早期。”
罗裳:……
这个情况属实是复杂了些,难怪连崔凤山这样的高手都会投鼠忌器。
但她有些不解,就道:“病人这种情况,怎么还会怀上孩子?”
崔凤山无奈地道:“她这样的人于家人来说,就是负担,不是所有的家属都愿意长期照顾这种患者的。她家里也是这种情况,前年家人把她嫁出去了,听说她丈夫快五十岁了。”
对此,罗裳也是无话可说,想了下,她就说:“那行,国庆节后,哪天方便的话,我去看看这位患者,不过得先忙完四院那边的事。”
作为业内资深人士,崔凤山怎么能不知道四院这次的选拔呢?在现在中医不受重视的背景下,四院领导层敢为人先,破格举办了这次中医专家组成员选拔,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去试试。
但很多人在最初的筛选中就被筛掉了,能有资格进行第一轮考核的就是青州有实力的中医。
至于他自己,对这个专家组倒是兴趣不大,主要是家里摊子大,他有点顾不过来。
但罗裳能过第一轮,在青州市中医届,已经引起了不少专业人士的注意。罗裳本人可能不知道,崔凤山却是知道的。
他笑着说:“恭喜,能过第一轮,不容易。”
罗裳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他的恭喜,随后她站起来,去给那位病人拔针。
此时,病人的状况比刚来时强了好几成,吵闹的声音明显减轻,但凡眼神正常一点的,都没办法否认罗裳的针刺是有效的。
两个家属连连向罗裳道谢,这才带着病人离开。
快到五点时,罗裳终于送走了最后一位病人。她就跟方远和江少华说:“都下班吧,明天休息,都好好放松下。”
为了让方远和江少华好好过节,罗裳提前在月底发了这个月的工资,江少华没干满一个月,但也发了半个多月的钱。
方远便站了起来,准备问问罗裳要不要送她。
这时韩沉却出现在门口,跟罗裳说:“下班了吧,我送你?”
这时崔凤山已经走了,罗裳就站起来,点了下头:“行,那就麻烦你了。”
罗裳跟在韩沉身后出了诊所,韩沉直接过去,打开停在路边的吉普车门:“上车吧,外边晒。”
韩沉刚走出去,他二叔就从厨房里走了出来,他想向韩沉打听点事。可他出来的时候,韩沉却不在。
“韩沉呢,去哪儿了?”韩二叔腰上系着围裙,疑惑地问道。
老韩头不以为然地道:“去送罗大夫了,一会儿就能回来。”
“啥?送罗大夫?她不是在这儿租房子开诊所吗?房东还需要送租客回家?”
老韩太太眨了下眼睛,跟二儿媳妇一起笑了笑。刚才韩沉说有点事要开车出去,转眼那俩孩子就跑回来说,他们大伯开车带一个漂亮阿姨走了。
那一刻,婆媳两个脸对脸,全都定住了似的。就连老韩太太都有些服气,大孙子这要不是有情况,又该怎么解释他这段日子的反常。
她这段日子不怎么在家,家里就老头一个,他心太粗,根本想不到大孙子那点说不出口的心思。
韩沉二婶跟老韩太太说:“妈,我去帮忙做饭,做完了咱们先吃吧。韩沉忙,他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再吃。”
老韩太太也站起来:“我也去帮忙剥点葱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