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婉芝瞥了崔如英一眼,心里轻哼一声,转头笑着跟黄先生说了几句话,最后让丫鬟放下礼物,“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先生好好教导玉娴。”
黄先生道:“这万万不可,我已收了府上束脩,再收这个于理不合,还请拿回去,教导之事还请放心,我为师长,必然尽到本分。”
赵婉芝见黄先生实在推脱,也没执着,嘱咐了楚玉娴几句,便回去了。楚玉娴坐到了右边的矮脚书案后面,中间的那张,想来是留给楚玉珠的。
崔如英翻看了书本,小儿启蒙,多是《三字经》《千字文》,字是繁体字,单个的不太好认,但顺着也能读下来。
翻看几页,崔如英看了眼门口,楚玉珠还没过来。
侯府的小娘子每日上午从辰时二刻上到午时二刻,总共上两个时辰,期间也会休息一会儿,但这会儿估计快过了时辰,楚玉珠竟然还没来。
黄先生似乎见怪不怪,拿起书本,对着二人道:“时辰到了,先上课吧。”
“我是你们的先生,姓黄。”黄先生没再说别的,“翻开你们面前的书,跟着我读吧,我念一句,你们念一句。”
黄先生见二人都翻到了第一页,声音微沉,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崔如英看着书,一边记字一边跟着读。
崔如英声音大且清脆,毕竟街上叫卖都能,念几句有何不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一边念一边看着书,崔如英想上课的时候就记住,也省了回去再看。
她不觉得难也不觉得累,对她来说启蒙还算轻松,况且读书比做包子轻巧,比起一大早起来剁馅儿揉面,读书实在是件又轻松又值得高兴的事儿。
宽敞明亮的屋舍,先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纸香墨香,都让崔如英欢喜。
至于只她一人声音大,楚玉娴的声音小,崔如英读得认真,也没注意到。
黄先生看了楚玉娴一眼,楚玉娴微低着头,脸色发红,嘴巴的确在张着,可声音细弱蚊蝇。
小儿启蒙,自是不会学太难的书目,这《三字经》楚玉娴早就背过,里面的字也都认识。
但向来都是在赵婉芝面前背,在黄先生面前,她有些张不开嘴。
为人师者当尽心竭力,黄先生又念了一遍,这回楚玉娴脸几乎红透了,嘴都没张。
楚玉娴咬咬下唇,她不禁看了崔如英一眼,原以为崔如英会不敢开口瑟瑟缩缩,结果读书声音竟这般大。
女儿家该温声细语,这么大声,上不得台面。
世家贵女规矩多,又是在外人面前,楚玉娴脸颊发烫,原想像在赵婉芝面前那般,可越急脸色越红,到后头,鼻子都有了酸意。
先生又念一遍,这是给她念的,必是觉得她念的不好,这般想着,楚玉娴眼睛也发涩了。
崔如英这才注意到先生又念了一遍,她心里记着陆云蓁的话呢,可让她欺负一个五岁的孩子,还真做不到,只当自己是读书来的。
黄先生见状,也不好让楚玉娴大声些,想来她也读过,就一句一句念了。
上了小半时辰的课,《三字经》前头也读过好几遍,楚玉珠才被嬷嬷送过来。
楚玉珠大约是刚起来,还打哈欠呢,比起楚玉娴,衣着打扮算得上寻常了。
黄先生让楚玉珠坐,然后就教她们认字写字。
先讲了怎么铺纸研磨润笔,黄先生说完这些先去教楚玉珠,然后才教楚玉娴和崔如英。
楚玉珠上了一年多的学,早会写字,不过性子懒散,写得算不得好。楚玉娴早也会写,赵婉芝盯得紧,如今已有模有样。
唯一没拿过笔的只有崔如英。
崔如英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按照黄先生所教一步一步来,倒也小有成效。
大抵是因为不是真正的孩子,崔家人也懂事,所以崔如英都忘了这么大的孩子该是什么样,一门心思都在练字上头。
黄先生教三个孩子,下面有什么动作他尽收眼底,他不免感叹崔如英性子沉稳,竟然这般坐得住。
再看其他两人,楚玉娴因为读书没怎么开口想要表现,写完一个字就问问黄先生写得如何,得到黄先生点头才继续写。
而楚玉珠则是坐不住,没一会儿就有个小动作,写半个字久停下玩玩头发,看看手指。
生在侯府,读书的机会并非来之不易,楚玉娴早有先生教导过,而楚玉珠根本不愿意学这些。
二房就这么一个女儿,就算黄先生尽心,可二娘子舍不得管教,长此以往黄先生也无法子,就只能放任了。
黄先生尽自己本分教书,看三人只有崔如英一声不吭,不管是读书写字都认真对待,心中有两分欣赏之意。
读书做事当脚踏实地,这孩子就不错,见崔如英分外认真,还指导了她握笔写字的姿势。
大概人都喜欢把白纸一张画到满纸丹青,也喜欢修剪枝桠,看着一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尤其看着崔如英越写越好,黄先生心里还有几分欣慰。
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下课的时候,黄先生留了作业,虽然孩子还小,但是作业不可不留,有道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黄先生:“今日作业,一篇大字,玉珠写宁字,玉娴和三丫就写甘字。”
繁体宁字难写,而楚玉娴和崔如英刚启蒙,作业简单些,崔如英点点头,跟黄先生行了个礼,“先生慢走。”
楚玉珠走得最快,东西都顾不得收,也能看出她不想上课来。
楚玉娴收拾好东西看了眼崔如英,打扮得小家子气,还爱在先生面前表现,当真讨厌。
只不过母亲告诉过她,不必起冲突,小门小户的孩子没见过世面,看见侯府富贵,就想着扒上来。让她好好读书,时间长了,崔如英跟不上,就自愧不如主动离开。
但这样的人楚玉娴心里不屑,什么人都想来读书,还想在先生面前表现,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
崔如英没急着回去,把黄先生留的大字写完,写完一张有点满意,就又写了一张。
墨还没干透,崔如英把后写的一张在书案上晾着,前头那张带了回去。
回到燕归堂,得知陆云蓁在用饭,也没打搅,回屋吃完饭睡了一觉,下午睡醒了又问了李嬷嬷一遍,“嬷嬷,三娘子可有空闲?”
李嬷嬷:“崔小娘子等等,我进去问问。”
进屋之后,李嬷嬷对着陆云蓁行了个礼,“三娘子,崔小娘子想要见您。”
从前都是陆云蓁叫李嬷嬷她们过去请崔如英去正屋说话,今儿还是头一回崔如英主动问陆云蓁在不在。
陆云蓁笑着对李嬷嬷道:“快把人请进来。”
崔如英从屋外进来,外面春光明媚,屋内稍显昏暗。
可是崔如英笑起来比春光还明亮夺目几分,眼睛亮晶晶的,跟里面盛了星子似的。
以前陆云蓁总问,她家中好不好,在侯府住得习不习惯,今儿瞧见她这般雀跃欢喜,也不必问了。
崔如英行了个礼,“见过三娘子!”
陆云蓁笑着道:“不必多礼,这般高兴,手里拿的是什么,也给我看看。”
崔如英这回有点不好意思了。
一张字而已,陆云蓁什么没见过,再说她写的并不是多好。
不过来都来了,崔如英有些腼腆,道:“今儿上课,黄先生留了作业,让写一篇大字,我多写了一张,拿来给三娘子看看。”
陆云蓁身体往前倾了倾,“快拿给我瞧瞧。”
一个“甘”字,写了一张纸,黄先生擅颜体,教几个孩子的也是颜体。
崔如英字写得稚嫩,可没习过字,能写得工整就已经很好了。
一篇大字三十个,陆云蓁觉得能写完就不错。
陆云蓁一边看一边点头,“多学多练,字要勤加练习才能好,如今写得很是不错了,以后肯定还能更好。”
陆云蓁又问了都学了什么,璋哥儿还小,过问一个孩子功课对她来说还算稀奇呢。
虽然让崔如英读书有她自己的私心,可还是盼着崔如英好好学的。
陆云蓁看完,对着崔如英道:“这张我就留下了,日后勤加苦练,我也好比一比,看你有没有进益。”
崔如英点了点头,“今日先生留了一张大字,这张是多写的。三娘子放心,我一定好好听课读书,日后好回报三娘子。”
谁都愿意听好听的话,陆云蓁笑了笑,“你只要好好读书,就是回报我了。”
长房楚玉娴如何陆云蓁没问,她是听过赵婉芝跟钱夫人说,楚玉娴会背什么诗,恐怕也会写字。
想来如今是比崔如英好的,这才一日,只要崔如英好好学,总有一日能超过去。
且慢慢看吧。
陆云蓁:“我收了你的字,也得还些东西才是,今儿是你上学的第一日,送你一样礼物,锦月。”
锦月笑着端上来一个锦盒,陆云蓁拿来递给崔如英,“这里面是一方刻着竹子的砚台,对你读书也有用处,我望你能如翠竹一般笔直,心性高洁。今儿是好日子,可别推脱了。”
崔如英看向陆云蓁,说道:“三娘子待我可真好,我如今才学写字,用这么好的砚台也是委屈砚台了,但三娘子放心,日后肯定能有用上的一日。”
陆云蓁当真觉得,这番话不像一个七岁大的孩子说出来的,她摸了摸崔如英的脑袋,“那我就等着这日。”
崔如英:“今儿教的我已会背,作业也写完了,三娘子,不然晚上吃点儿新鲜的?”
陆云蓁如今还在月子中,不过坐月子已有二十日,马上就出月子了。
除了生冷太过辛辣的不能吃,其余的都能吃。
陆云蓁是想新鲜吃食,可崔如英这还上着学呢,哪里好意思麻烦她做这些。
崔如英道:“三娘子喜欢焖面炒面吃吗?”
面条软,上面挂着汤汁,各种配菜切成细丝,不管是焖还是炒,都比一般汤面入味,更比打卤面多了丝烟火气。
肉固然好吃,可面和米饭,崔如英偶尔不吃都会想吃。
陆云蓁诧异道:“面条还能炒着吃?”
陆云蓁吃过汤面,也吃过打卤面,赵大娘揉面拉面有一手的,做出来的也好吃.
卤子有炸酱,还有各种各样能拌着吃的菜。
面用小碗盛,配着菜吃,能吃的种类还多。尤其夏天的时,陆云蓁最爱吃这个,却没想到面还能炒着吃。
既然说了吃再推脱也麻烦,况且崔如英是个知恩图报的。有些时候陆云蓁自己拿了别人的东西,都觉得受之有愧呢,将心比心,让这孩子做些什么,她心里也能舒服些。
陆云蓁道:“那可太好了,你在我又有口福了。”
崔如英行了个礼就去了小厨房,炒面焖面跟别的比起来,做起来算最简单的吃食了。
面条有赵大娘准备,崔如英觉得圆面条做起来更好吃,她还见识了赵大娘的拉面手艺。
一团面也不知怎么就成面条了,两边过细的切断,上头掸上面粉省着粘连,崔如英也准备起配菜来。
她看着今儿小厨房,竟然有块儿牛肉。
朝中律例不可宰杀耕牛,所以都是等牛老死,牛肉不易得,大厨房采买管事也是见三房如今受宠,才给送来一块儿。
只不过王大娘不常做牛肉,原打算晚上炖着吃的,炖得时间久,还能软一点儿。
崔如英切了一小块儿,逆着纹路切成细条,用红薯粉、盐、酱油等调料抓匀,放到一旁腌着。
菜则是切了几根辣椒,为了不让辣椒太辣,还把里面的籽给去了。
崔如英打算今儿先做焖面,要说简单是真简单,蒜末葱花下锅,把牛肉和辣椒炒熟,好不好吃看调料,小厨房各种香料都有,想难吃也难。
料汁好吃面就好吃,有人曾说好的料汁蘸鞋底子都好吃,也不全然夸张。
把牛肉炒熟,崔如英往里面加了水,用酱油盐等调料调了个底味儿,等水开上来后,盛出一碗备用,再把面条平铺了上去。
盖子一盖,用热气把面条焖熟,故叫焖面。
这个赵大娘看一遍也就会了,崔如英这般也是教二人,等晚上做给陆云蓁吃就是。
崔如英道:“除了放牛肉这些,还能放好多东西呢,比如豆角排骨,图的是个新奇。”
赵大娘算是明白了,“崔小娘子心里手巧,我再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做得更合三娘子口味。”
崔如英点了点头,不到半刻钟,翻看锅里的面也快好了,把盛出来的半碗水浇了进去,把面拌匀,时辰还早,没到吃饭的时候,这盛一小碗,就当下午加顿餐。
崔如英也盛了小碗,从小厨房拿了个蒜瓣,这面闻着是香香辣辣的,今儿许娘子白日看,屏风那头田娘子正睡着,怕进去打搅,而且也就一小碗,她便在门口蹲着吃完了。
天好,饭菜也好吃。
牛肉用淀粉一抓已经软了,辣椒又软又辣,肉香和辣味儿全都在面里,上面还挂着汤,并不湿得过分,也不干得噎人。
一筷子吃进嘴里,有面有肉有菜,这在街头支个摊子卖焖面炒面也好呀。
日后租了铺子,没准儿还请人帮忙,难道还真守着个铺子不干别的营生了?
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呢。
面条是辣的,辣得崔如英鼻尖出了汗。
嘶……
崔如英发现自己偏爱面食,不管是包子还是饼子,都喜欢,吃米饭的时候得配着下饭的菜吃才好吃。
相比于炒饭,也更喜欢菜多味道浓厚的炒面焖面这些。
香,真是太香了,蒜解腻增香,但偶尔咬多了会辣得耳朵疼。
一小碗面还不咋够吃,不过还得吃晚饭呢,晚饭崔如英等着许娘子回来才吃。
依旧是炒面,不过小厨房是用河虾仁儿炒的。
一个个虾仁儿不算大,但春日里的虾鲜得很,连虾头虾壳儿弄出来的油,也全进了这份焖面里。
这份焖面看着颜色金黄,汤汁 都裹在了面上,配着酸辣爽口的小菜,样子也好看极了。
这个油还是赵大娘看着崔如英炸葱油时想出来的,这个时节有点活虾不易,味道鲜美不说个头还大呢,所以虾头虾壳全给炸了。
炸出来的虾油颜色金黄,虾头也脆生生的,虾头自不会给陆云蓁端去,这调了调料,由院子里丫鬟们分了。
许娘子的饭菜一如往常,瞧这碗面金灿灿的,还有好些虾仁,闻着香,光看着也让人食欲大增。
哪怕她不吃那个,闻着香味儿,也觉得今日的饭比往常好吃。
吃着饭,母女俩也有说有笑的。
自从田娘子来了之后,许娘子也不会多看半个时辰了,两人都是老实性子,只偶尔迟个半刻钟,倒也无妨。
许娘子觉得现在很是轻省,也不会夜里皱着眉头睡。
嘴上说着多看会儿无妨,可真按规矩来,许娘子还是很高兴的。
许娘子还问了问崔如英今儿在学堂咋样,崔如英把今天学的《三字经》给许娘子背了一遍,许娘子听完笑了笑,“不错。”
说完,许娘子笑了笑,只不过这笑容太过短暂,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许娘子想起儿子在家中,忍不住在心里叹气。
崔如英哪儿能看不出许娘子想什么,吃了口香喷喷的虾仁儿面,说道:“娘,如今家里有了银子,不然也让大哥去读书吧。”
家里只要少不了她的,别人如何崔如英不管。
崔大郎能读些书,改换门楣,对她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就算考取不了功名,也能增长见识,说不准以后生意做大了。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眼界,老实本分固然好,可总得去高处看看。
许娘子却道:“再说吧。”
家里是赚了些钱,可是钱禁不住花销,家里孩子多,挤在三间房里,先得要置办宅子,如今城南宅子也得七八十两,每月家中也有花销,彩礼钱更要攒着,还有四郎五郎,虽然还小,可也得准备着。
二丫三丫也得备些嫁妆。
家中人就这么多,做个小摊子顶了天了,每日赚的有数,等入了夏或是入冬,生意还不知如何呢。
读书一年银子不多,家里现在是给得起,要是长久读下去,还有笔墨书本的花销。
这些才是大头。
若是读得好,以后还供不供了,越是读得久,花的银子就越多。
许娘子能看出崔如英喜欢读书,自然也能看出大郎喜欢。若读个两年再不读了,她都不知怎么和儿子开口。
崔如英又吃了一口面条,面条里面夹着虾仁儿,她道:“娘,要不然咱们租个铺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