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太监宫女惊讶地看着胤礽踩着小板凳站在灶台前,抓着大铁勺费力的搅着铁锅内香味四溢的白粥,他动作虽笨拙了些但看起来很是娴熟。
众人提起的心暂且放了下来。
“你还有这技能?”
胤礽扫了眼又蹦到眼前的小芳,“作为一名独居男性,一些简单快捷方便的餐食我还是会做的。”他抓了把洗好的枸杞撒下,“不过也仅限于此了,再复杂的我也不会了。”
“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小芳意有所指地看向咕嘟咕嘟冒气泡的白粥,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
“难吃也不给你吃。”胤礽一抬眉,小芳瑟瑟抖了下,立刻光速遁入他身体里。
胤礽盖上锅盖打算再焖煮一会,跳下板凳又挪到案板前,认认真真洗净了太监们备好的新鲜黄瓜,削皮切块一气呵成,撒上了层葱末蒜末,再浇上些调味品,最后晃晃悠悠地端着刚刚好一锅底的热油淋上,便算是大功告成。
这边一碟简易的小菜完成,那边粥也该出炉。粥是白粥,就是胤礽病愈后喝的第一碗啥味没有的白粥。胤礽熬煮的不多不少,刚刚好两碗的量。
他把两碗白粥和一碟小菜放在食盒中摆好,也不要何玉柱帮忙,同小厨房中的人道了谢,便大摇大摆的走了。
大宫女捅了捅身侧的姐妹,“你们说待会皇上看到殿下的手艺会是什么表情?”
“什么表情?”姐妹优雅的翻个白眼,“你倒不如祈祷下陛下不会怪罪你我。”
“应当......不会吧?”
声音微弱,明显很不确定。
“不过殿下的手艺真是不错,我都闻到香味了。”大太监突然插口道。
“不错也不是给你的。”另一太监接口笑道
“都说天家无情,但我瞧着这太子与皇上之间与寻常人家的父子也没什么区别。”一道声音小小的在人群中响起
......
不过,小厨房内的这些交谈胤礽是不知道的。
胤礽又一次的在乾清宫外探头探脑,梁九功眼尖一下子便瞧见,他望向依旧沉迷奏折的帝王,开口提醒,“陛下,太子来了。”
康熙抬起眼,从奏折中抽身,“保成怎么这时来了?可是想阿玛了?”
他一连两问,尽显拳拳的慈父心。
“保成想阿玛了,也担心阿玛身体。”胤礽丝毫不觉害臊的袒露自己的心声,在他看来甜言蜜语就是要说给喜欢的长辈听,沟通是拉进子女与父母关系的最好桥梁,“汗阿玛再怎么关心国事,也要用膳啊。”
听胤礽这么一说,康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未用晚膳。但现在天色已晚,御膳房已熄了火,正欲让梁九功去小厨房走一趟,便见着胤礽笑嘻嘻地端着食盒凑到身前,“汗阿玛不如尝尝儿臣的手艺?”
“你做的?”
胤礽点头,“汗阿玛快尝尝吧。”
康熙接过食盒放在御案上,而后把胤礽抱起放在自己膝上,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伤到任何地方,才安下心来。本想着摆出严父面孔好叫小家伙知道害怕,日后莫要这般胡闹。但一想到他这般作为全是为了自己,训斥的话语到了嘴边怎么也说不出。低首对上胤礽亮闪闪充满期待的双眼,康熙叹了声,轻轻捏了捏他的鼻尖,轻斥道,“下次不许了,你若有心尽管吩咐奴才们便是。”
胤礽点头答应。
康熙也不等梁九功照例试毒就先抿了口白粥,虽寡淡了些但也不错,米粒软烂易嚼米香味十足,黄瓜亦是爽脆可口很是下饭。
“你也和朕一起,下次不用等着朕。”
看着两人份的白粥,便知这小子也未曾用膳。康熙捧着粥碗,语气温柔。
“那汗阿玛以后不许不吃饭。”胤礽乘胜追击,“都说民以食为天,汗阿玛是天子,更是天上天。”
“好,保成说的有理,汗阿玛答应你。”
父子二人温情着用完晚膳。
膳后,梁九功把碗碟撤下,又逢上三两叠的糕点摆在案上,供帝王闲时品鉴。
“汗阿玛,儿臣想同您讨道旨意。”胤礽见帝王心情不错,适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儿臣想去藏书阁看看。”
“藏书阁?怎么想起去藏书阁了。”康熙有些疑惑,保成的要求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藏书阁尚未整理完毕,虽有宫女太监打扫,但自从负责洒扫的宫女坠河死亡后,藏书阁的打扫便暂且搁置下来,近两个月时间过去怕也积了不少灰。且藏书阁内藏书杂乱,又多是前朝古籍或是百年前的孤本,珍贵异常。他捻了块酥糕放进口中,又捏起块喂给了太子,“保成想在藏书阁中找什么啊?”
“儿臣想找张衡关于地动仪的记载。”
地动仪?康熙眸光微闪,想到昨日与胤礽的讨论。
东汉时,张衡确实研究出可以预测出地动的仪器,可惜千年的沧海桑田过去,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只余下简单的文字记载,实物与图样却是早已失传。
“儿臣知道,现如今存在的地动仪相关记载寥寥无几,但儿臣还是想试一试。”胤礽缓声道,“儿臣从书中看了不少也听汗阿玛讲了许多,地动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会给人们的心里蒙上层阴影。”
“汗阿玛,儿臣想若是我们可以像张衡那样在地动发生前提前预测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减少灾后的损失?哪怕不能预测,我们倘若能教会百姓在地动发生时如何自救,这对我们大清也未尝不是好事?”
康熙静静思考着胤礽所言的可行性。
“最重要的是,张衡地动仪失载至今,据史书所载华夏大地在我大清入关前也发生过几次地动,但不论哪朝哪代君王,其治下无一不是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他们多是着力灾后重建,至于灾前预防是从未有过的。如今若汗阿玛将失载的地动仪重新研发出,将来史书汗青上必然是大功一件,汗阿玛必将青史留名。”
胤礽轻轻抓住康熙的衣袖,软声撒娇,“汗阿玛,你就答应了儿臣吧!”
“汗阿玛!”
末了,康熙长叹一声,揉了揉胤礽的小脑袋,“去吧,但要注意休息。”
“是,儿臣遵旨!”
&&&
翌日藏书阁
现在的藏书阁虽然只是座小阁楼,但其建造乃是仿制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所构置,外观分上下两层,西尽间设有楼梯连通上下。更添有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简洁素雅之余更显秀美。已隐隐可见乾隆朝时文渊阁的雏形。【1】
胤礽同看守在藏书阁外守卫传达了康熙的口谕,就领着何玉柱大摇大摆的入内。方一推门,胤礽便落了满脸灰,飞扬的灰尘呛得他咳嗽不止。
何玉柱递上手帕,胤礽拭去面上的灰,再一抖手帕将其展开,当做面巾蒙在脸上,遮住了口鼻。
“何玉柱,你也同孤一样,免得被呛到。”胤礽皱了皱眉,“这藏书阁竟无人打扫吗?”
“回殿下,之前是有的,可是自从负责打扫的宫女坠河后便没人管了。”何玉柱解释道,想着他们内侍们私下间的小道消息,神秘兮兮的压低了声音,“奴才记得原先负责的宫女好像是叫......柳莺的。”
胤礽点点头,也不再问,不用说也知道这是康熙的意思。
“说来也怪,近些日子宫中没了好些个奴才,也不知是为什么。”
听到何玉柱的疑惑,胤礽目光闪动。近些日子吗?是意外还是......从不相信世上会有巧合发生的太子心中已打上三个问号,他左右寻找着分区,试图从已经刻上岁月印迹的书架上发现标注更为详尽的各朝各代的书籍存放处。
何玉柱看向左右张望显然是寻找什么的胤礽,“主子是要找什么?奴才可以代劳。”
“孤想找汉朝的史籍,不拘《后汉书》或是《史记》这些,只要是关于汉朝的史书记载都可。”
从古至今,历经几朝更迭,相关记载有所遗失也不主为奇。若要寻地动仪的相关图文,还是汉朝前后的历史较为可靠。
何玉柱一一记下,和胤礽分散开,二人沿着两个方向寻找。
胤礽一边寻找一边啧啧赞叹文渊阁的藏书之丰,他沿着楼梯慢慢向上蓦然停下了脚步。他仔细地看了看此处的楼梯转角,与另一处相比此处的空间未免太过狭小。
胤礽踮起脚尖双手握住扶拦探头下望,不过二层的高度这一看倒是格外幽深了些。他唇角一挑噙了丝笑意,愈发认真观察起四周的布局,目光巡了又巡却没有任何发现。他叹了口气并不气馁,沿着楼梯走上二层,推开窗扇任阳光洒进楼阁,胤礽在二层随意的走着。他看着书架上的分类标注,伸手拿下叠在较为上层的《后汉书》,小心翼翼地拂去书上的灰尘,仔细翻找着关于张衡的记载。
许是他看书太过入迷未曾注意脚下倒卧着不知哪朝哪代遗留下的小鼎,脚底一滑直接栽倒在地。胤礽坐在地上揉着膝盖,《后汉书》也从手中飞出散在窗下,他起身捡起窗下的古册,目光随意一扫抬起的手微顿,抬头看向悬于头顶上四开的窗扇,试探着抚过窗扇上雕刻的纹路。
有了!
胤礽露了笑,干脆掀起衣摆席地而坐,仰头观察指腹下感知到的凸起——那是条腾飞着的巨龙,周身祥云缭绕,它在云海间翻滚着吞云吐雾,而他指下的异物感便是巨龙的眼睛。
画龙点睛?胤礽啧啧感叹,伸手在巨龙的眼处轻轻一按,他并不等待机关开启的声音,将方才视若珍宝的史册原样放回,便匆匆下了二层,眼角眉梢间尽是喜色,显然已是迫不及待。
胤礽下到一层,看着楼梯背处匿着的只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幽深甬道,冷笑一声沿路走进,他方一踏入密道,身后的暗门便严丝合缝的紧紧闭上,未曾发出丝毫响动,若非是自己今日意外发现,这密道暗室怕还不知要藏多久。
嵌在两侧石壁上的烛火幽幽燃起,胤礽站在原地未动,在墙根随手找了粒碎石块丢出去,听着黑暗中传来的回声心中大致有了判断,深吸一口气,沿着不知何人留下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探去。
行了少时,胤礽停下脚步,眼前是一个铁门,铁门上未挂锁,只铁门中间留有一个类似太极图的图案,左右两侧各留有手印。胤礽凑近几分嗅到些脂粉香气,他一怔缓缓勾了个笑,看起来在他之前,便已有人捷足先登了。
他抬起手顺着铁门上留下的印迹如法炮制地落下手印,下一秒轰隆巨响在耳边乍开,胤礽后退几步,沉重的铁门缓缓拉开,冷冽寒风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胤礽拢了拢袄衣入内,目之所及尽是寒冰。铁门之后的空间其实很小,几乎是一览无遗。入眼是方冰榻并一张寒冰铸成的桌案,桌上摆着缺了口的茶盏和已卷了页的书册。
这......
胤礽看着眼前的一切若有所思,总不至于建造此间密室的人是为储冰的。但看此布置,他想起野史中记载的关于汉文帝刘恒的往事:汉文帝尚为代王时,为蒙蔽吕太后,于是故作成不理朝政只知纵情声色的纨绔子弟形象,实则是暗中养精蓄锐,并与母薄姬修筑了冰室,每日必会在冰室中待一二个时辰,以此磨炼自身的意志。【2】
该不会真的是这样的吧?胤礽越想便觉得越有可能。
不过看桌案上书册里的内容,此地应是前明所建。还有那铁门上的手印,在他之前的那个人是来做什么的呢?是和他一样误入吗?胤礽若有所思的托住下颔,这是他思考时下意识的动作。
胤礽一边思索一边走到桌案前,大致扫了几眼因低温已变得薄脆的书页,他垂下的手指微微颤抖,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书页上所书写的文字不是现在这个时代惯用的繁体字,而是经过百年的演变后人人皆用的简体汉字。且纸上所书尽是自明崇祯帝后大大小小的史实,甚至连清后的发展也大致提了几笔。
写下这文字的人有个习惯,每一页下皆以小楷落了日期。胤礽仔细一对,发现纸上所言无不在预知事情发展变化。
穿越者?
这年头穿越者还带分批的吗?
胤礽抽了抽嘴角,把脑中想法丢在一边,又看向一旁的茶盏。茶盏是明朝独有的白瓷,清军入关后为稳固统治,大量学习汉人的文学与技术,明朝的瓷器烧制技术也在学习之列。故而对于白瓷,他并不陌生。胤礽掀起茶盖,茶盏内盛着快要溢出的红撞入视线。他伸手取出被塞进杯盏内藏起的物什——是一个红色的香囊。
且看这布料绣法都是清后才拥有的,应是在清入关后被人藏在此处。胤礽摸了摸香囊上绣着的劲竹,不知为何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对,指下的触感不似单个绣娘所绣,反而更像是一人绣完另有一人将原有的花样拆去,又依着残留下的针线痕迹又绣了一遍。
他能感觉到绣这香囊的人在极力沿着原有的纹路慢绣,但正所谓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习惯,哪怕是同一种绣法在不同的人手中也有不一样的行针手法。
想完全一样?怎么可能!
胤礽托着腮沉思,手指无意识一遍又一遍地抚摸香囊上的纹路,只听小芳在他脑中大喊大叫:
“快丢掉!不对,你快把这个香囊烧了,这里面有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胤礽瞬间想起太子不久前染上的天花,“太子感染天花不是意外,乃是人为。”这是在问小芳的答案。
小芳吭哧半天没有回答。
胤礽拿着可称得上证据的香囊,大胆假设大胆推论。
“这香囊应是太子贴身所佩,而能接触到太子贴身之物的无非身边的几个。”他手指捻了捻香囊一角以金线绣着的‘保成’二字,动了动唇喃喃着念了声,若有所思。
太子身边伺候的宫人在太子害喜后就都被康熙处置了,现在跟在身边的奴才都是康熙命人重新从内务府挑选的,他如今就是想查也无从查起。
突然灵光一闪,胤礽低眼看着手中的香囊,想起刚到藏书阁时何玉柱提到的近日多有宫人逝去的事,还有负责藏书阁洒扫的宫女柳莺在离世后不仅提她的工作无人接替,就连藏书阁也被康熙控制,若无圣谕旁人无法靠近半步。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难道说这个柳莺与太子感染天花有关?她未防万一留了一手,但仍旧被幕后之人杀人灭口。
胤礽咂咂嘴,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柳莺是藏书阁的洒扫宫女,每日藏书阁的里里外外都需得认真打扫,若是她的话,会发现藏书阁内的暗道密室也不足为奇。
暗室之中不辨日夜,胤礽又是沉下心做一件事便会忘记时间。是以,他并不知道何玉柱在抱着一摞他需要的书籍来寻他时什么也没发现,急得何玉柱带着侍卫把文华殿里里外外都搜了遍,却连太子的半片衣角也没摸到。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如实禀报了康熙。不出所料,帝王震怒,何玉柱和一干侍卫一个不落的都吃了挂落,同时帝王加派了人手,扩大搜索范围继续寻找太子。
“没有?怎么会没有呢!?”康熙拍着桌子怒吼,“不是说太子从没出过藏书阁吗?那么大的一个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去找!都给朕去找!找不到太子都别回来了!”
一众奴才战战兢兢地承受着帝王的怒火,又跪伏在地诺诺应是。
康熙负手立在藏书阁前,原本守在此地的侍卫都被遣出去寻找太子,他身边只剩下一个梁九功。
梁九功看着帝王阴沉的面色绷紧了皮肉,他近身伺候康熙多年,心知此刻帝王心中担忧远大于怒火,但待等太子回来一顿皮肉之苦是少不了。
“汗阿玛!”
胤礽从文华殿外一路小跑过来,他刚转出来便听见外面的动静,拽了个奴才一问才知道是自己突然“失踪”搞出来的,赶忙飞奔到康熙面前好叫他安心。
“保成,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像是一国太子吗?”
康熙满心担忧在看到灰头土脸的胤礽时悉数消失了个干净,压下的怒火顺势而起,对着全然不知错的太子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胤礽默了默垂头听训,尚未来得及解释整个人已凌空而起,短小的四肢扑腾几下,抬眼对上康熙严厉的目光瞬间停止了反抗。
他吸吸鼻子,有些不安的扭动身子,瞅着眼下被康熙夹在腋下的奇怪姿势,胤礽有种不好的预感。
啪!
啪!
啪!
......
没等他酝酿出眼泪,小屁股上已挨了帝王毫不留情的几掌,胤礽瞪大双眼不可置信的望着康熙。
活了两辈子,这还是第一次被人打屁股!
打屁股也就算了,居然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太子不要面子的么!
“怎么?”康熙冷哼,手下动作依旧不停,哪怕是对上太子可怜兮兮的表情也毫不手软,“还敢不敢一个人到处乱跑了?”
“我.......我......”
胤礽辩无可辩,满心委屈不知何处诉说。他一想左右自己现在是个五岁的小娃娃,索性扁了扁嘴放声大哭,含泪控诉着康熙的无情。
老话说的好啊:遇事不决,哭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1】文渊阁,清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座北面南,阁制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构置。外观为上下两层,腰檐之处设有暗层,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之绿色檐柱,清新悦目的苏式彩画,更具园林建筑风格。阁前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图案,灵秀精美。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势如屏障,其间植以松柏,历时二百余年,苍劲挺拔,郁郁葱葱。阁的东侧建有一座碑亭,盔顶黄琉璃瓦,造型独特。亭内立石碑一通,正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背面刻有文渊阁赐宴御制诗。文渊阁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后,皇帝每年在此举行经筵活动。四十七年(1728年)《四库全书》告成之时,乾隆帝在文渊阁设宴赏赐编纂《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和参加人员,盛况空前。
这里的藏书阁就是乾隆朝的文渊阁,因为我在查资料时没有找到康熙朝时藏书的场所,就取了后面的文渊阁作为替代。
【2】也不知道是不是野史,关于汉文帝的这段形容,来源于《美人心计》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