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 7 章

慧娘其实在看到县里刚定下的院子,那个门后可以直接当铺子的屋子时,心里就有了计较。

县里家务事少,爹整日闲着容易出事端。她得好好琢磨琢磨,有个小买卖,家里有进项,明月也能多读几年。

赵明月要去县里上私塾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望山村。

一年光束脩就一两银子,笔墨纸砚样样都不便宜,还在县城租了个院子,慧娘哪来那么多的银钱?

有那不想好事的,心里嘀咕莫不是慧娘另攀高枝了?

可村里人都看着,慧娘给赵大虎守孝,那可是按最重的规矩守的。除了给赵大虎坟头烧纸,整整三年没离过家。之后明月上族长家识字,慧娘除了偶尔去族长家和回娘家也没出过村子。

有猜是赵大虎留了家当的,可也不可能这么多吧?

难不成真是赵大虎横死,不放心慧娘和明月孤儿寡母的,给稍了银钱来?莫名觉着后背一片发冷。

有心里发酸偷偷传慧娘是守孝守魔怔了的,明月那么小一个,也就跟着族长认了几个字,哪里就到要去县里上私塾的地步了?

族长家的文锦七岁了都还没去呢,这许多的银钱拿去打水漂,唉……

至于赵发财和刘婆子跟着去,倒是没人说啥,总不能让慧娘和明月一个年轻寡妇,一个小娃,两人在县里住着。

慧娘三个哥哥不敢有啥意见,三个嫂子巴不得赵发财和刘婆子跟着去。

家里娃儿最小的也六岁了,用不着两老的看。

公婆不在,多的活计三妯娌轮流干了,也不费多少功夫,但日子自在呀,且家里少了两人的嚼用,娃儿们也能多吃口肉,添身新衣裳。

刘婆子拿出一个月的粮食油盐来,叮嘱三个儿媳每顿各能用多少,让三个儿媳轮流烧饭。

赵发财在一边叮嘱三个儿子,在家要好好干活,有事去县里找他们。

头一天晚上,赵发财再三确认了自个藏钱的地,最后还是不放心,决定带县里去藏起来。

县城离得不远,两人也就收拾收拾日常用的洗脸巾子,脚盆子,衣裳鞋袜,碗筷,被褥的,看着不多,都装起来也是几框。

慧娘那边东西就多了,这一走家里没个喘气的,值钱不值钱的物什全都得带上。

院子里种的菜都摘了,姜带着土挖走,鸡肯定是要带的。织布机边边角角都拿茅草席子包好,这个要和被褥衣裳那些软和的,放一辆牛车上。

锅碗瓢盆桶,米面粮油......

还有大黑和白雪。

最后几个屋里就剩下空荡荡的灶台和一张床。

床抬到了赵发财和刘婆子屋里,正好赵明月的四个表姐,赵大银,赵二银,赵三银,赵四银,两人一张床。

当初慧娘跟赵明月说起娘家人时,赵明月一听几个表姐的名字就乐了。忙问她娘,五个表哥的名字是不是从赵大金到赵五金,还真是!

赵发财自从懂事后,就一直觉着自己名字好。同辈的叫发财兄弟,晚辈的发财叔,发财爷,听着就喜庆。

只长辈的叫发财时,有点像是在叫猫狗,但也比狗蛋,驴蛋的强多了不是?

等到三个儿子陆续出世,叫了赵有田,赵有福,赵元宝。赵明月她娘本来应该是叫赵宝珠的,这名字被族长的小闺女占了。

那会县里有户人家夫人要生产,当家的不光请了县里的产婆坐镇,还叫了在附近村子里还算有名气的刘婆子去候着。

最后那位夫人顺利产下一个女娃,主人家大喜,刘婆子都没进产房,也得了三十文赏钱。那女娃还没生下来就有名字,叫慧娘。

刘婆子觉着那女娃有福气,慧娘这名字好,回来后给自家女儿也叫慧娘。

赵发财想想,人聪慧也能挣银钱,这名字虽然比不上宝珠,但既然大户人家的千金都叫这个,这名字也还成。

赵明月的三个舅母张氏,刘氏,赵氏,平日里叫大金她娘,二金她娘,五金她娘。大金,三金,四银是大舅赵有田那房的;大银,二金,四金是二舅赵有福那房的;二银,三银和五金是小舅赵元宝那房的。金银分布还算平均……

慧娘出嫁后,那间屋子三个大的金挤一张床,三个大的银挤一张床。剩余几个小的都和爹娘住一间屋,几块土砖上拼几块木板当床。

眼下几个女娃能分出去住,刘氏心里叫着菩萨保佑,希望爹娘能和小妹多住几年,最好到大银出嫁。

赵发财死要钱也是没办法,家里吃饭的嘴太多,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饱饭。哪个娃儿有个风寒咳嗽的,药钱也不少花。

过几年大金就要娶媳妇,后面的二金到五金也一个接一个的,不光娶媳妇要钱,家里的房子也得多盖好几间。

四个银都不出挑,出嫁能不叫家里贴钱就不错了。

不像他慧娘,长得好,有主意有本事,出嫁还能给家里挣钱。就是命不好,大虎死的忒早了。

不过慧娘手里银钱应该不少,明月又不是一般的娃,日子过得比村里的媳妇强了几里地去了。

族长家的赵礼赶着一辆牛车,加上县里定的那两辆,三辆车装得满满当当的。

赵明月照旧是被人抱着走,不过这次不光她娘,还有三个舅舅跟着一起,去认认门。

三个舅舅都是壮实那挂的,下地干活惯了,抱着赵明月半点不觉着累,得说好了轮流抱,才能抱上赵明月。

说起来心酸,这个侄儿虽然在村里长大,小的时候动不动就卧病在床,慧娘不敢领着回娘家,他们也不敢进屋去看。

好不容易过了三岁,看着大好了,每天去族长家学字,也没去家里几次。

这次逮着个机会,可得好好抱抱,这娃儿慧娘拿心血看顾着,长得比慧娘还俊,长大了肯定不愁娶媳妇。

花了多少银钱不说了,毕竟是要去县里。甭管是要在那里开始新生活的,还是以后到县里有了个落脚的地,一行人心里都有些喜悦。

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走得格外的快,还不觉着累就到县城了。等到了地方,卸下了家当,一点一点往里头搬。

赵有田,赵有福,赵元宝看着这么好的院子,乐开了花,虽然只是小妹租来的,爹娘跟着住,自己回村里也有说头了。

这屋子这么多,天气热了,带着娃儿们来打地铺也住得开。到时候也带娃儿们来县里见见世面。

慧娘和赵发财,刘婆子看着屋里一点一点布置出来,自个用惯了的物什摆在该放的位置,心里头突然就踏实了,有了“这也是自个家”的感觉了。

怎么说也是搬进新屋的第一餐饭,现做是来不及了,慧娘直接请人去铺子里吃饺子。

成年壮丁每人一碗饺子肯定吃不饱,又给四人各加了一碗汤饼,白面的,几人吃得心满意足。

赵礼死活不要车钱,慧娘记着族长教明月识字的大恩,想着以后怎么着也得回报一二。

好不容易来一趟县里,四人快速把家里要补上的盐巴针线买上,急匆匆回家去,一路上说着赵明月的各种以后,心潮澎湃。

四岁就能被县里私塾收了的,之前都没听说过!

再说说赵明月八个月就落地,头两年病得让人心惊。这一好起来,出来村里走动,是人都能看出这娃儿有多出挑,没成想这么聪慧,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哇。

等走到望山村,都说到赵明月十多年之后,取中了秀才,也在县里开私塾当夫子,光束脩就每年有三四十两的银子,花都花不完上了。

这边擦洗了床和柜子,放好衣裳被褥,慧娘和刘婆子早早炒了菜,焖了杂粮饭。

赵发财也把院子里扎上一圈篱笆,把鸡放进去,姜也拿出来种好。

晚饭吃得早,也有点撑。中午的饺子好吃,饿得也快。

慧娘和刘婆子商量着可以做什么营生,赵发财在一旁看赵明月拿树枝在地上比划。

他现在觉着家里三个儿子,五个孙子都不成。要想过上好日子,还得指望赵明月!

怎么看赵明月,怎么高兴。才四岁的娃儿,闲了也不去瞎玩闹,家里还没买笔墨就拿树枝在地上写。有模有样的,一个个字排得整整齐齐,好看得不成。

原本慧娘是打算到了县里多织布的,赵明月不让。一天最多让织两个时辰,慧娘剩下大半天的功夫都闲着。

之前在村里洗洗衣裳,菜园子动动,给明月烧几顿饭,一天也就过去了。

现在这些有爹娘分担着,一会就能做完,明月也不在家,不好三个大人坐着干瞪眼。

商量来商量去,也没个章程,最后还是等明儿去街面上好好看看再定。明天还得给赵明月买笔墨纸砚,还有肉条要腌好了,后天拿去拜师。

生物钟太强大,赵明月睡在新家新床上,照旧睡得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