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5年正月初一,隋朝第二个皇帝杨广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业。
大业,千古一帝的伟大事业。
然而梦想照进现实,靠的不是做梦,而是实干。
关于实干,杨广是有发言权的,他从来不是只说不做的选手,他说干就干,而且从未停止。
在杨广的大业年间,有两项大工程,一是凿运河,二是修长城。还好,由于数百年前秦始皇已经修过长城了,所以在这个工程上,秦始皇帮杨广顶着骂名——修长城尽管也是隋朝的大工程之一,受到的指责并不是很多。相比之下,开凿运河却是杨广的所谓污点之一,同征辽东一样,凿运河让杨广背负着千古骂名。
数年前,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的一篇文章引起骂声一片,这篇文章最先登载在一本杂志上,随后在网络上登载,在网络上登载的题目是《仅凭大运河就应该为隋炀帝平反》,对此,在下深有同感。
大业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三月二十一日,杨广召集河南、淮北各州民夫,前后一百余万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导濲水、洛水注入黄河。再从板渚引导黄河,穿过荥泽注入汴河,在大梁之东,再注入泗水,再注入淮河。同时征调淮南民夫十余万人挖掘古邗沟,从山阳到扬子,注入长江。运河宽四十余步,河两旁修筑御道,种植杨柳。公元608年开挖永济渠,引导沁水向南注入黄河,向北流到涿郡(今北京附近)。公元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到浙江杭州,长八百余里,宽十余丈。
运河工程无疑是隋朝的大工程,由于历次开凿运河,工期都非常紧迫,民间劳役非常苦重,有记载称男丁不足,甚至征召妇女服役,而且由于劳动强度大,民夫的死亡率非常高。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当年的劳役实情。总体来说,开凿运河的历史是带有血和泪的,然而,在杨广的治下,东部以及中部运河网络的形成,影响着后世上千年的经济和民生。已故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说:“皇帝似乎比当世的人更懂得运河的价值。”
其实我们只需说出几个城市的名称,就足以证明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这些城市分别是长安(包括洛阳、开封),扬州(包括杭州),北京(包括天津),因为运河,它们成为当时的大都市,开封后来成为北宋的国都,杭州后来成为南宋的国都,元朝时杭州已经与鼎盛时相去甚远,但也足以让到此一游的马可·波罗叹为观止。这一切的源头是因为运河,而决策者恰恰就是那个千夫所指的杨广。
历史,以成就和道德作为两把尺子,那么对于杨广,我们又该如何衡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