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一队人马从红区进入白区,驰至赤白交界地——筠门岭。
为首的,便是何长工与潘汉年。
筠门岭,属会昌县的一个小镇,扼会昌南部咽喉,东南西三面贡水围绕,水流湍急,河的南岸高山环抱,足为屏障,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又有“铁门岭”之称。
陈济棠独一师二旅旅长严应鱼早已令其心腹、旅特务连连长严真率部下及四名轿夫,两顶轿子在此迎候。
何长工、潘汉年一来,严连长就悄悄地说:“何先生,我们听到和看到了红军关于团结抗日的宣传,我们与贵军都是炎黄子孙,真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打中国人。我们欢迎何、潘先生前来会谈。”何、潘二人坐上轿子,由特务连护送前行。每遇哨岗盘问,严连长便高声喊道:“这是司令请来的贵客。”
喝令哨兵退去。轿夫一路跋涉,两顶轿子顺利通过哨卡,被抬到离筠门岭四十里地的罗塘镇,在一幢崭新的两层小洋楼门前停下了。轿中出来的何、潘二人,都是一身西装,一副墨镜,一顶草编礼帽,一副阔少爷派头。
粤军代表扬幼敏、李宗盛早就恭候在屋前。
双方见面,握手,互致问候。
礼毕,潘汉年递给杨幼敏一封朱德亲笔信:
黄师长大鉴:
兹应贵总司令电约,特派潘健行、何长工两君为代表前来寻乌与贵代表幼敏、宗盛两先生协商一切,予接洽照拂为感!
专此,顺致戎祺
朱德手启
10月5日
信中的“潘健行”,就是潘汉年。
一年前,潘汉年曾受毛泽东、洛甫之命,和吴亮平一起与十九路军秘密谈判,签订联合反蒋抗日的协定。蒋光鼐、蔡延锴希望共产党支持他们。遗憾的是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者既不懂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又完全听命于共产国际顾问的指令。当首席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表示反对时,便失信违约,坐失粉碎第五次“围剿”的战机,使得蒋介石在镇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之后,得以从容地调转枪口,重新集中力量进攻中共根据地,造成现在这种危机的局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次谈判能否成功,潘汉年心里在默默地祈祷着:但愿不虚此行。
第二天,谈判在何长工、潘汉年住的小洋楼二楼一间不大的会议室进行。
旅长严应鱼深知事关重大,专门派旅参谋长兼军法处处长韩宗盛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为了加强警卫,严旅长还将站岗的士兵一律换上了与自己最亲近的客家子弟。
谈判在秘密而紧张地进行着。何长工、潘汉年遵照周恩来、朱德的指示,沉着勇敢,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同陈济棠的代表就停止作战、解除封锁、恢复贸易、恢复通讯联络、互通情报及抗日反蒋等事项都进行了反复商谈,双方都各自提出了建议和条件。
经过三天三夜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五项协议: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3.解除封锁;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5.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四十华里,让红军通过。红军只借道西行,保证不入广东腹地。红军人员进入陈的防区用陈部护照。
当谈判进入到逐条确定时,周恩来通过红军总部电台向粤军电台发来了事先商定的密语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何长工看了密电,心头不觉一惊。因为他知道,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瞎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终于遭到失败,红军很快就要进行战略转移了。但是,沉重、愤恨、痛切的情绪在谈判桌上却不能流露丝毫。
尽管如此,粤军代表还是敏感地问道:“你们是否要远走高飞了?”
何长工反应极快,马上口气平静而婉转地回答说:“不是的。这是说谈判成功了,和平鸽上天了!”
对方代表见何长工镇定自若,对答如流,听起来又合情合理,也就不再言语了。
何长工、潘汉年有些坐不住了。待五条一确定,目的已达到,便马上结束谈判,心急火燎地赶往会昌。
可还是迟了一步。中革军委已从瑞金转移到于都去了。周恩来特地派人在此等候,并留下一张条子:长工同志,我在于都等你们。
于是,何长工、潘汉年又马不停蹄地赶至于都,向周恩来详细汇报了谈判情况。周恩来得知谈判成功,达成了五项协议,异常高兴。他格外有力地握住何长工、潘汉年的手说:“这次谈判谈得很好,将对我们红军、中央机关的突围转移起到重大作用。也就是说,将使中央正式确定长征开始的时间和突围的方向。”
战情的发展,正如周恩来所言。
10月中旬,红军开始向赣粤边进行战略转移,选择了蒋介石自认的“不利之路”,这是蒋介石事先连做梦都未想到的。9月底,蒋介石即因认定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胜利在望而洋洋自得,并于10月5日偕同宋美龄放心地从庐山到华北、西北,兜售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方针。未料,不出一星期便接到南昌行营报来红军主力有突围迹象,且前锋已过信丰江的紧急情报。
蒋介石再也坐不住了,撇下宋美龄便匆匆赶回南昌,立即召集他的幕僚研究对策。蒋介石想当然地判断红军的行动方向定会从赣南入湘南或入湘南后出鄂皖苏区再北进,于是便急速调兵遣将,将阻止红军西进和北上的重点放在湖南。
谁料,红军早有“借道”之约,偏偏选择了广东作为突破口。
蒋介石更未料到的是,奉命进剿的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竟“私下通共”,与红军达成了一项又一项协议,并将这一项项协议传达到前线少将以上高级将领。同时,严令各部“敌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敌不向我出击不准开枪”。
从而,使红军不费吹灰之力,便于10月21日顺利突破了蒋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锁线,进入粤北南雄境内。
蒋介石得知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大为震惊。蒋急令南昌行营电令粤军陈济棠、湘军何键两部火速出兵,在湘粤边之汝城、仁化至乐昌间设置第二道封锁线,予以阻截。下令江西、湖南境内所有航空队全体出动,协同作战,妄图把红军堵截在第二、第三道封锁线内,予以全歼。
这时,陈济棠令北区绥靖主任、韶关战区司令官李汉魂率独立第三师、独立警卫旅等部到仁化、乐昌、汝城附近设防。
李汉魂向部下下达任务时称:陈总司令已同共党达成了协议,互不侵犯。
共党只借道,不犯我广东境内。我方保证不截击。在粤湘、粤赣边境上划定通道为红军经过路线。
李汉魂郑重告诫警卫旅:仁化一线,为我军前哨,估计红军大部要通过你旅防区。跟共党打仗好办,但要做到完全不接触,很不容易。因此,你们要加倍小心,一定要认真执行协议。同共党谈判之事,不必下传。敌不向我射击,我不开枪;敌不向我袭击,我不出击,要作为战场纪律执行。
独立第三师、警卫旅各部抵达乐昌、仁化一线后,主力布于百顺、二塘一线之南。警卫旅少将副旅长黄国梁还把一些平日憎恨共产党的军官留在韶关,不让他们上前线。
红军进入广东境内后,认真执行谈判协议,不入广东腹地,只沿粤、湘、赣边西进,于11月8日和15日未遇粤军顽强阻截即通过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的计划又一次落空了。
蒋介石的计划一次次遭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乱,终于察觉到陈济棠企图保存实力,不禁大为恼怒,急令手下发去一封责电,措辞甚是严厉:“此次按兵不动,任由共匪西窜,不予截击,贻我国民革命军以千秋万世之污点。着即集中兵力二十七个团,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堵截,以赎前衍。否则,本委员长执法以绳。”
陈济棠惟恐日后难以向蒋“交帐”,迅速销毁了与红军谈判的所有文件,乃令叶肇、李汉魂、李振球等师,分头沿乐昌唐村、坪石尾追红军入湘。
可是,此时红军西去已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