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拒请降攻势日急

    西安州、怀德军、环州、定边军、保安军,这是此次出兵西夏的桥头堡。而由于这些年来的进筑之术相当有效,再加上西夏兵员已经捉襟见肘,宋军又将围点打援的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兵围西平府之后,宋军几乎没有遭到太大的抵抗。

    西夏已经不是从前的西夏了。

    这是所有曾经在西北战斗过多年的老将老兵发出的内心感慨。他们当然有资格这么说,毕竟,他们之中,年岁大的曾经在这里打了三十年,年岁小的也至少打了二十几年,亲眼见证着曾经在西北不可一世的党项骑兵一步步落到现在的田地,那种难以名状的自豪感旁人自然难以体会。

    而主帅严均也将大本营从延安府移到了环州,一边下令湟州王厚同时做好出战准备,一面让专人督促军中粮草。尽管如今可以使用从党项牧民那里夺取的牛羊作为补给,而且朝廷也默许了劫掠,但是,他却不得不考虑将来这块土地的统治基础。陕西六路征战多年,这些年虽然少有被西夏攻入内地,但是人口依旧上不去,将来哪怕是收回了灵州以及兴庆府周围的土地,也是要迁移人口的,而若是真的在党项人身上盘剥得太过分,将来难保再出一个李元昊。

    升任枢密使,加开国县公,祖上封赠三官,这些虚名他都无所谓,他如今重视的只有一件事,一旦西北能够告一段落,北面究竟应该怎么办!相比辽国而言,西夏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而且是已经日暮西山的跳梁小丑。同样是实力今非昔比,辽国毕竟还是几十万大军在手上,而若是真正下决心调集全国适龄青年参军,恐怕还能够调集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兵马。所以,主动进攻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做法。只有等辽国和女真耗完了耗尽了,大宋才能有捡便宜的可能,而且仅仅是可能。

    不出京城就不知道天下事,尽管是西北这样的久战之地,在他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也曾经对各地的防御情况大皱眉头。仅仅是因为建中靖国那一年的消极防御措施,已经几乎废弃了不少当年章染在泾原路做出的努力。城堡寨子虽然不少,但是各种器具都不够完善。若不是赵佶几乎把举国地钱粮都往西北填。这场仗恐怕还是打不下来。

    此时,他便正对着麾下几个参议感慨道:“军费一千万贯!若是一千万贯用于开垦农田,用于赈济百姓,怎么也能派上不少用场,如今却只不过是差不多消弭了陕西六路的兵灾而已。如今我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够把西北真正整治起来,一旦能够把兴庆府掌握在手中,那么,不仅陕西六路能够恢复元气,便是朝廷也能够暂时放下心。”

    那些参议跟了严均这么多年。早就混熟了。当下便有一个年轻的参议笑道:“严帅这不是张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么?这还用得着希望,如今西平府被围。兴庆府指日可待,不过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是啊,就连辽国也顾不上西夏这一头,再说就连晋王李察哥也已经败死,西夏还有什么名将能够带出来的?”此时,另一个中年参议也笑着插话道,“李乾顺推行汉化,朝中制度是建立起来了,那些党项贵族的兵权也都交了,可是。还有几个真正悍勇的将领?照我说,李乾顺到时免不了请降这一条路。”

    “你们太乐观了!”严均却摇了摇头,“李元昊之前,这一支党项人便一直都盘踞在这一带,说是根深蒂固也不为过,换句话说,哪怕是李乾顺乃至所有西夏王室子孙都为我大宋所获,也不能担保那些散居各地的党项贵族不会与我国做对。当然,李乾顺收了他们地兵权。这为我国创造了很大机会,但是要真正平定这块地方又谈何容易?打总是比抚容易,除非……”

    这句话虽然没有说下去,但是潜台词却再明白不过了,除非这块土地根本没有再抚的必要,而是把党项人全都驱赶出去,或者是他们全部背井离乡离开这里。当然,若是前者真的发生,说不定又是一通乱。

    当下一片沉寂,此时,大门口却匆匆奔进来一个军士,四下环视一眼便对着严均禀报道:“严帅,种师道种统制求见!”

    知怀德军种师道乃是此次西北攻势的主力,更重要的是,他如今和折可适两个人兼着兵马统制这一职务,自然更是责任重大,这个当口,种师道突然回到环州是怎么回事?

    “严帅!”

    进门而来的种师道一身风尘,看上去颇有些焦躁。他环视了在座诸人一眼,当认为没有泄露军情的可能时,方才深深一揖报道:“我此番从西平府前线回来,实在是因为有大事禀报。”他稍稍顿了一顿,然后直截了当地说,“李乾顺派了使者过来,说是要请降,请我朝先行罢兵!”

    罢兵?严均不禁皱紧了眉头,思量片刻便冷笑了一声:“他拿什么让我朝罢兵罢兵?指望各地的援兵是不可能了,西平府灵州既然被围,他那兴庆府便再也没有余力反攻,再加上其他的兵马几乎都被我大宋吃尽,难不成他还指望有筹码和我朝讨价还价?”

    饶是种师道和严均共事多年,此时也被这毫不留情的语气噎得一愣,好在他本就是心志坚定地人,知道严均这些话绝非冲着他而来,因此很快便释然了。他稍稍在脑海中把一切经过组织了一下,然后解释道:“严帅,李乾顺派人说,如今大宋兵强马壮,要拿下西夏全境确实不是难事,但是,他这个夏主只要肯离开,大宋是拿不住他地。再有,如今各地的党项人还有数万,倘若他真的要用焦土战术,一直抵抗到最后一兵一卒,恐怕大宋也会遭到莫大地损失。如今金国和辽国正打得难解难分,若是大宋在西夏身上花费了太大的力气,恐怕并非陛下所愿。”

    听到这里,严均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只是脸上的冷笑却越发浓了。

    倘若时间再早上十年二十年,他也许还会被这些话打动,可如今是什么时候?李乾顺的推行汉化,让党项贵族全都沉浸在了中原物品带来的无限奢华中,让党项骑兵完全生了锈,如今的党项人,早已不是那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了。让他们从繁华的兴庆府退回当年旧地,谁愿意?哪怕李乾顺真的下令,恐怕跟在后面地也只有那些真正忠心耿耿于这个夏主的人了吧?

    从李乾顺从一个兀卒变成了皇帝,这一切就永远都不可能改变了。

    “彝叔,你匆匆回来报告这个消息,着实辛苦了!”严均把那些念头全都压在了心里,和颜悦色地对种师道点了点头,“那个使者到时让他过来,只不过,我不能见他,他有什么话,大可到京城去对陛下陈情,至于我这里……”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浓厚的杀机,“战机稍纵即逝,我不能冒这样的风险!”

    种师道出身军人世家,但是自幼从师于大儒门下,对于儒家经典也同样有很深的见地,万万没有想到严均居然这么快就下了决断,心中暗自佩服。从一个将领的角度,他当然不希望在西北打仗这么多年,却把一次本可以明扬青史的打胜仗变成了和稀泥:但是,从朝廷的角度来看,他也知道一旦放过了这一次机会,恐怕之后即使占据了整个西夏国土,也不会太过顺遂。因此,这一次报信,他地心中其实是非常矛盾的。

    “彝叔你是忠厚人,若是换作别的将领,恐怕就不会急着报讯了,至少也会拖延几日。”严均敛去了脸上的寒色,笑吟吟地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又带了这样的消息,走的时候我当然不好让你空手。这样吧,你便替我带信告诉前方各将领,让他们把消息传扬出去,就说李乾顺准备让党项举族北迁。那些牧民早已习惯了这些土地,只要中原人能够对他们好,他们未必舍得北迁,到了那时,他们内部自己就先乱了!”

    “啊?”种师道一愣之后,顿时恍然大悟。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严均的意思,党项已经不是当年的党项了,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不要说四散在西夏国土上的牧民和各大家族,恐怕就是兴庆府也会大起波澜。而李乾顺若是处置不得当,恐怕自己就会被推出来作为替罪羊吧?

    在严均的设计下,李乾顺原本的威吓之语很快被宣扬了出去,而作为寻常牧民而言,平日受的好处有限,这个时候却听说要玉石俱焚,自然是极其不愿意。很快,消息席卷了整个宋夏边境,而原本就络绎不绝的举族内迁者,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而再也没有了条约限制的大宋,自然是放任这些人入境,甚至在那些陕西六路州县中空置的田地上安置了他们,然后用合理的价格收购了牛羊等牲畜。于是,兴庆府愈发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