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31年的春天,刚进入适宜出兵的季节底比斯军队便开拔南下,直奔目的地普拉塔亚。
底比斯是雅典城邦所在的阿提卡地区北面的玻俄提亚(Boeotia)地区的一个强国。和雅典、斯巴达两大强国相比,底比斯不过是个中等实力的城邦,但它有统治整个玻俄提亚地区的野心。底比斯这一年的行动纯粹是意欲扩张领土的侵略。
希腊世界从一年前开始处于雅典、斯巴达两大国对峙的状态,这让底比斯看到了实现夙愿的好机会。
那么,它的目标为什么是普拉塔亚呢?
阿提卡地区与玻俄提亚地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国境有一个很麻烦的性质,就是只有将紧靠国境外侧的土地占为己有,才会有明确的界线。
普拉塔亚是一个既不属于阿提卡也不属于玻俄提亚的地方城镇,距离底比斯南部不足10公里。
普拉塔亚和雅典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对普拉塔亚而言,雅典就像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哥。雅典军队出征时,普拉塔亚会派兵参战,在雅典将军指挥下作战。
第一次希波战争时,雅典有9000人的军队,普拉塔亚派出了1000名士兵,在米提亚德的率领下为击退波斯军做出了贡献。
第二次希波战争时,普拉塔亚由于不临海,所以没有参与萨拉米斯海战,但在翌年的普拉塔亚平原会战中,他们有600名士兵加入了以8000雅典战士为主力的左翼战线,并且提供了后勤兵站方面的协助。
底比斯瞄准与雅典关系如此密切的普拉塔亚,唯一的理由就是雅典和斯巴达正处于一触即发的僵持状态,没有余力派军救援。更何况底比斯人相信,如果攻击普拉塔亚遭遇困难,斯巴达会帮助他们。
大约20年前,底比斯也加入了伯罗奔尼撒同盟。以斯巴达为盟主的这个同盟与提洛同盟不同,加盟国没有缴纳经费的义务,所以不存在不交钱会受罚的问题。另外,斯巴达采取军事行动时不强求盟国派遣援军,所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一个出入自由的松散组织,这对那些不愿和雅典扯上关系的希腊小城邦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如果读者从头开始阅读本书,读到这里大概可以和专家学者一样感觉到那个时代的“动向”,想到幕后可能是科林斯在操纵。
事实的确如此。在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却绝不忘记昔日之仇的典型代表科林斯的煽动下,底比斯决定出手。
科林斯人非常狡猾。他们没有表态会派遣本国军队支援,只答应底比斯,作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第二强国的科林斯有能力说服斯巴达予以支持。
无论斯巴达、科林斯还是底比斯,在同属于伯罗奔尼撒同盟这一点上,立场是一致的。
伯罗奔尼撒半岛
鉴于这些原因,底比斯借着雅典与斯巴达对峙的好时机,对普拉塔亚发起了进攻,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片土地。
成功原因之一是普拉塔亚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且普拉塔亚不相信底比斯只派了300名士兵来攻城,害怕后面还有大军跟进。
躲在家中观察动静的当地人没过几天便搞清了状况。底比斯军队真的只有300名士兵,主力军不仅没有抵达,甚至尚未从底比斯出发。
重新找回勇气的普拉塔亚人走上街头,袭击了因轻易获胜而松懈的底比斯士兵。一些士兵被杀,大部分士兵被俘。
底比斯对普拉塔亚的侵略在通过科林斯向斯巴达求救之前,便早早以失败告终。
得知战事的伯里克利立即派特使紧急前往普拉塔亚。特使携带着伯里克利的严命。
严命要求处置底比斯俘虏必须谨慎,等待雅典的指示。另外,考虑到底比斯不会就此罢休,伯里克利命令普拉塔亚的女人和孩子全部前往雅典市内避难。
可是当雅典特使抵达普拉塔亚时,被俘的底比斯士兵已经被愤怒的当地居民全数杀死。
被激怒的底比斯火速向斯巴达派去特使,要求伯罗奔尼撒同盟出兵。
雅典并没有攻击底比斯。阿希达穆斯国王以此为由建议谨慎对待,但他的发言随即被一名监察官的强硬表态推翻得一干二净。在寡头制的斯巴达,对国家政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最高机构同样是公民大会。大会决定由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加盟诸国组成同盟军,进攻阿提卡。
阿希达穆斯国王不得不遵从吕库古“宪法”规定的“斯巴达国王的任务”,率领斯巴达正规军重装步兵出征。
被称为“30年和平”的雅典与斯巴达的分庭抗礼,在半途露出了破绽。
这个势力均衡政策的策划者伯里克利和阿希达穆斯,从此变成两个敌对国的领袖,尽管这并非他们所希望的。
自公元前479年普拉塔亚会战之后,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联军暌违48年再次出征。
当年迎战敌军波斯的希腊阵营,斯巴达在右翼,科林斯及其他城邦居中,雅典在左翼。48年后,出现了右翼和中路联手对付左翼的希腊同胞之间的战争。
伯罗奔尼撒联军的军力如下:
伯罗奔尼撒半岛24000人、玻俄提亚地区10000名陆军士兵加1000名骑兵,总计重装步兵34000人,骑兵1000人。
率领这支军队的是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
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24000名士兵中,斯巴达人占多大比例并不清楚。但国王亲征带领的必然是斯巴达正规军,名震天下的斯巴达战士估计至少有5000名。这是48年来斯巴达首次出动这么多士兵。
除了这支陆军,科林斯决定组编一支百艘战船的海军参战。这百艘战船的组编完全应科林斯的主张,主要针对希腊西部属于雅典领地的岛屿。对科林斯而言这是夺回失地之战,所以不受斯巴达国王的指挥。
另一方,雅典得知伯罗奔尼撒联军出动的消息,立即组成了反击军队。
由雅典公民和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组成的重装步兵合计13000人。此外,以长枪作为武器的骑兵1000人、弓箭骑兵200人。
海军方面,主力自然是雅典引以为傲的三层加莱船。雅典有常备200艘、非常时期可出动300艘战船的雄厚实力。
雅典展开行动,意味着提洛同盟随之而动。爱琴海沿岸的同盟城邦除莱斯沃斯和希俄斯岛之外,能够提供的战船数量极其有限。尽管如此,这场战争的性质仍然是提洛同盟对抗伯罗奔尼撒同盟。
雅典虽然具备完胜伯罗奔尼撒联军的海上战力,但在陆地上抵挡34000人大军的只有区区13000人。雅典海军必须投入40000人,所以陆军的人数已经到达极限。伯里克利相信雅典有足够的能力予以反击。他从13000人的陆军中抽出1900名士兵,令弗尔米奥带队前往久攻不下的波提狄亚。
伯里克利的策略是予以回击但不做激烈的正面交锋。
雅典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已经一体化半个世纪之久的首都雅典与外港比雷埃夫斯的安全。充分利用有压倒性实力的雅典海军,是防御的关键。
其次,雅典要求纳夫帕克托斯、科孚岛,以及附近与雅典有同盟关系的岛屿联手,在爱奥尼亚海抵挡科林斯的军事行动。
对普拉塔亚,雅典要求当地军队与底比斯侵入时雅典派去的支援部队一起,阻挡从玻俄提亚南下的底比斯的10000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
另外,雅典赋予爱琴海同盟城邦死守比雷埃夫斯至黑海制海权的使命。此举目的非常清楚,是保障人口超过10万的雅典的粮食供应。
伯里克利还收到一个好消息。
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拒绝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希望他们向小亚细亚西岸一带出兵的请求。
如果波斯介入,势必引发提洛同盟主要加盟国所在的爱奥尼亚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而且雅典与黑海之间的粮食安全保障航线也将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