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人类其实并不厌恶战争。人们厌恶的是长期战,尤其是己方走向失败的漫长征途。
因此,名将们会把赌注押在一场大仗上,一战决出胜负,不分海战或陆战。
马拉松会战中的米提亚德、萨拉米斯海战中的地米斯托克利、普拉塔亚平原战中的帕萨尼亚斯,以及之后的亚历山大大帝概莫能外。
这种倾向与民族性无关。迦太基的汉尼拔,罗马的西庇阿都是如此。
因为没有比败退而导致战争长期化更容易失去民心的。
阿基比亚德的四战四胜对雅典居民而言,不是单纯的战场上的胜利。它的意义在于,依然拥有希腊最多人口的城邦雅典,保住了粮食的补给线。
此外,四战四胜再次显示了雅典人海上无敌的实力,这对那些因西西里远征失败而有意脱离提洛同盟的加盟邦,起到了遏制作用。
提洛同盟是一个广域经济体。主导这个经济体的雅典用现代眼光看不过是手工业比较发达,但在古代它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制造业国家,是经济大国。可以说提洛同盟得以维系,就意味着雅典城邦可以维系下去。
阿基比亚德没有一味在海上作战,他同时也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不过,在与哪方进行外交谈判这个问题上,他和雅典的寡头政府还是存在分歧的。
本国寡头政府希望终结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目标本身非常正确,但其深信除了与斯巴达和解别无他路。
可是,斯巴达一方坚持要求提洛同盟解散,不肯妥协,结果造成和谈毫无进展。寡头政府公开接触斯巴达的行径,引起民众对寡头制的反感。
身处萨摩斯岛的阿基比亚德将目标锁定在波斯。斯巴达在爱琴海东部一带活动,如果没有波斯的资金援助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选择直接和金主交涉。
在这个时期,相信遵波斯国王之令企图夺回失地的提萨弗涅斯肯定焦头烂额。出钱组建斯巴达海军,虽然凑足了战船数量,但在海上接连败给雅典海军。在波斯帝国内只是一介臣子的提萨弗涅斯,面临被追究战败责任的危险。
于是,他想调遣波斯海军进入爱琴海,与弱势的斯巴达海军并肩作战。对陆军大国波斯而言,其海军就是其辖下弗里吉亚(Phoenicia)的那些船只。小亚细亚西南部一带属于提萨弗涅斯的管辖区,调遣海军他是可以做到的。
就这样,战船数量是雅典两倍的弗里吉亚船队进入了爱琴海。
阿基比亚德闻讯后,带着他仅有的13艘战船前往当地,与提萨弗涅斯进行了高层会谈。
相信这一次他不再需要苏格拉底式的对话。雅典海军近来屡战屡胜已经证明了一切。再稍稍提一下萨拉米斯海战,便足够有说服力。
萨拉米斯海战发生在70年前,那时阿基比亚德和提萨弗涅斯都未出生。当时雅典海军打得波斯海军几乎灰飞烟灭。当年的波斯海军实际上就是弗里吉亚的船队。
如果让萨拉米斯海战重演,提萨弗涅斯的脑袋肯定不保。
阿基比亚德和提萨弗涅斯会谈之后,带着13艘战船穿过停泊在海湾中的弗里吉亚船队,返回萨摩斯岛。他前脚刚离开,留在当地的密探就送来了报告,说弗里吉亚的船队已离开爱琴海,沿着原路返回。
在雅典,继“四百人会议”短短4个月就垮台后,“五千人会议”撑了8个月也轰然倒台。
寡头政体被终结,雅典回归民主政体。这个民主政权将迎接阿基比亚德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