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22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辜讲

上面提到的同一位学生(樊迟)问孔子:“道德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孔子回答:“道德生活在充满爱心的人内心深处。”学生(樊迟)继续问:“理解的内涵是什么?”孔子回答:“理解的内涵在于理解他人。”然而似乎这位学生还是无法领会孔子所说的话。于是孔子继续说: “秉持公正的理由,而放弃所有不公正的理由,这样,即使是不公正的也会变得公正。”

另一位学生(子夏)回答:“有句谚语确实寓意非常宽。当远古的大帝舜帝执掌政权的时候,从群众中选拔人才,提拔了皋陶做司法部长,从那一刻起,所有品德不端的人都消失了。当远古的帝王,大帝汤执掌政权的时候,从群众中选拔人才,提拔了伊尹当总理,从那一刻起,所有品行不端的人都消失了。”

辜解

促使基督教徒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并不是对上帝的纯洁的信仰,和我们一样,对道德规范的遵守源自于内心的道德戒律。这些道德法则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如果不遵照道德法则的要求,自己就会感到生命缺失的不安。可以说,道德法则才是真正的宗教内核,而其他的不过是宗教的形式,包括教义。同样道理,如果说宗教的内核是道德法则,那么爱就是宗教的灵魂和源泉。这里的爱不单是男女情感,包含的是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对所有生命的善良的感情,表现为同情、怜悯、仁慈的所有的真实的人类情感;这所有真实的人类情感事实上概括起来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在基督教中,称作神性——因人身上的最类似于神的高贵品质。用流行语言来说,这就是人性,或者说人性中的的爱。

总而言之,宗教来自于爱。爱不仅赋予了宗教生命,还给予了宗教灵魂。爱——你可以用别的来称呼它——爱情、亲情、兄弟情,等等。所以说,宗教真正能够让人接受并信仰下去,依靠的还是天性中对他人的爱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所以孔子才说“仁者爱人(有道德的人就会去去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