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大会议的开幕式上,与会者选出了七人常委,但名单公布之后,南方的唐绍仪和东北的张学良都未有接受或不接受的表示。
唐绍仪乃北洋和国民党的双重元老,选他只是借其名望,有没有其实并无所谓。张学良就不同了,这尊菩萨是不能缺位的。这时正好顾维钧、汤尔和、罗文干应邀来到北平,他们都是公认的张学良身边要人,与张学良的关系非常接近。冀贡泉便想到,只要能把这三人拉进内阁当部长,就可以在实质上看成是张学良接受了阎锡山对他的委任。
冀贡泉将这一设想向阎锡山进行了报告,并在阎允许的情况下,在阎公馆宴请了顾维钧、汤尔和、罗文干。
不久阎锡山和赵戴文回太原商讨成立政府的事,冀贡泉则作为阎的代表继续留在北平,以照应扩大会议的一干事宜。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接到车站打来的电话,让他立刻到车站去进行谈话。
电话是冯玉祥的代表薛笃弼和阎锡山的代表贾景德打来的。二人正在去往东北的途中,列车就要东开了,他们说想在车上同冀贡泉讲几句要紧话。
冀贡泉感到非常吃惊:不是马上就要成立政府了吗?薛、贾这时候跑东北去干吗,而且行色又是如此匆匆?
等冀贡泉赶到车站,听薛、贾一讲,方才知道原委。
原来这就是太原商讨的结果。阎锡山已经做出最后决定:暂不组织政府,而先由薛、贾出关去请张学良共商大事,得到张学良的同意后再组织政府。
吃惊立刻变成了失望,冀贡泉就好像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当即表示反对,认为薛、贾出关毫无意义和价值。
张学良会因为薛、贾出关相请,就答应入关合作吗?怎么可能,要知道蒋介石也在派人请他倒阎、捉冯、赶汪呢!
冀贡泉说:“小张(指张学良)正处于两难关头,你们(出关)顶好的结果,就是把扩大会议停滞起来!”
最坏的结果呢,只会适得其反,“小张先你们入关”,不过不是助阎,而是助蒋。
冀贡泉劝薛、贾给太原发电报,阐述自己的这一意见,但薛、贾表示阎锡山决心已定,不便再多此一举。
冀贡泉自受邀组织扩大会议以来,投入了极大热情和精力。预感到扩大会议将因此停滞,他不由得悲愤交加,当场很生气地对薛、贾说:“去吧!我将‘见君之出而不见君之入也’!”
其实就算薛、贾给太原发电,阎锡山也注定不会改变主意了。他的一位幕僚告诉别人:“老总认为当前的任务完全要靠军事。军事不是靠硬打,关外的风向好不好,关系成败很大。”
由于拉拢张学良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山西方面都对此感到非常紧张。阎锡山虽然嘴上说只要张学良能够继续保持中立,“主张公道”,不转方向即可,也不一定要参加反蒋战局,但心中已十分焦虑不安。
薛、贾常出入于阎总部,自然能感受得到这种氛围,所思所想也就与冀贡泉出现了很大区别。概言之,扩大会议是次要的,组织政府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军事失败用政治挽救”,是探知“关外的风向”并使这个风向有利于阎方。
此前薛、贾已分别在阎锡山、冯玉祥那里得到了明确指示,来北平后又深夜谒见了汪精卫。汪精卫当时已经入睡,但仍从床上爬起来接见并与薛、贾谈了很长时间,看得出他同样对出关请张十分关切。这种情况下,薛、贾又怎么可能再掉头转帆呢?
薛、贾原本准备出关,但是一打听,张学良又到北戴河休养去了,二人只好同去北戴河。
这次张学良倒没有让他们吃闭门羹。薛、贾在到达北戴河的当天黄昏,就前去拜访张学良。张学良也还算客气,在二人代表阎、冯问好后,同样问了阎、冯好。
接着薛、贾递上阎锡山亲笔写的一封信,信的大意是说“蒋介石专横自私,排除异己,要救国必须倒蒋”。之后他们按照阎锡山的交代,对张学良展开游说:“蒋介石不是个好人,他利用你的时候就用种种手段拉拢你,到用不着你的时候就过河拆桥,一脚踢开。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就是例子……”
在薛、贾鼓动唇舌的时候,张学良始终精神萎靡,闭着眼睛在打瞌睡。眼见实在谈不下去,薛、贾只得告辞回旅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