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界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冒着风雪交加的严寒,走过了高山峻岭的原始栈道,攻克天险腊子口,越过了岷山,经过大草滩,脱离藏区后,先头部队于9月18日到达了岷县南部的哈达铺镇。
哈达铺是甘南辐辏四方的商贸集散地,川、陕、豫,陇的众多商客往来于此,一里多长的街道两边尽是商号店铺。各种采买“岷归”药材和贸易生产生活物资的驮队连日不辍。这里,民风淳朴,物价便宜,常住于当地的回民和汉民有2000多人口,多数经商,从事食宿服务和药材经营。
按毛泽东的吩咐,第一纵队侦察连攻占哈达铺时,指导员曹德连就带一部分人去了邮局,在邮局院子里俘获了国民党鲁大昌部少校副官带的驮队,从驮子里找到了一批近期报纸。“其中有一条登载了徐海东率领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的消息,报上还有陕北革命根据地略图(他们叫匪区略图)。我们长征走了二万多里,没有看过苏区,大家一看到陕甘宁有那么大的地方,都十分高兴,就在这条消息上画了红杠杠。……我们商量决定,将收集到的报纸和俘虏的鲁部少校副官赶拂晓时,送到军团部和毛主席那里。”
而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带队伍一到哈达铺,警卫员就把行李一放跑到街上,买了几块锅盔(又大又厚的饼子,甘肃一带的风味食品),顺手抓起饼摊上的一张《山西日报》一包,拿了回来给聂荣臻吃。聂荣臻一边吃着烧饼,一边拿起那张报纸浏览起来。忽然,心跳加速了,禁不住激动起来,报纸上赫然出现“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率领国军进攻刘志丹,陕北红军根据地又遭到围攻”的新闻标题。
天呀,陕北还有根据地,有刘志丹的红军!
聂荣臻立即让警卫员把这张报纸亲手送交毛泽东。
在哈达铺缴获了很多的国民党报纸,其中7月23日的天津《大公报》上,载着阎锡山的一段原话:
陕北共匪甚为狂獗,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的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军者二十万,赤军者二万。
长征以来,几乎天天行军打仗,尤其是过雪山草地,与外界隔绝了信息。当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看到这些报纸,真是喜出望外:陕北还有一大片苏区,有相当数量的红军,有传奇式的人物刘志丹!对于历经千难万险、腥风血雨的中央红军,陕甘红色根据地的消息,无疑是天大的惊喜,是想象不到的惊喜!
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同刘志丹的红军会师!
这时候的陕甘红色根据地,是当时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了。
毛泽东当即找来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询问陕北情况。贾拓夫将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活动和陕西革命斗争情况,做了详细致介绍,也建议中央到陕北去立足扎根。
至此,中央红军终于找到了可靠的落脚点!
中央红军经过大草滩后,体力消耗很大,加之哈达铺物价十分便宜,部队决定给战士改善伙食,给每人发了两块银元。于是,连队里杀猪宰羊,每顿饭有荤有素,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9月22日上午,在“义和昌”药店后院平房的毛泽东住处召开了领导人会议,分析形势之后,初步决定到陕北去开创根据地。下午,又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彭德怀、张闻天和林彪先后讲话,动员大家北上陕甘根据地,同刘志丹的红军会师,到抗日的前线去。
毛泽东情绪高昂地说:一年来,我们走过了两万多里路,打破了敌人无数次的追剿围堵,过了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川,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过了腊子口,现在坐在哈达铺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开会了,这本身是个很大的胜利。……我们要感谢国民党的报纸,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我们目前人是少一点,但少有少的好处,目标小点,作战灵活性大。我们现在比1929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期的人数还多哩!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
毛泽东在分析形势时,讲道:张国焘看不起我们,他对抗中央,还倒打一耙,骂我们是机会主义。我们要北上,他要南下;我们要抗日,他想躲开矛盾,究竟哪个是退却,哪个是机会主义?我们不怕骂,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
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的前进阵地!
毛泽东还要求与会的革命知识分子,编一个《到陕北去》的歌曲,编好后教大家唱,振奋精神,鼓舞士气。
长征中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彭加伦,被誉为“红军年代的宣传鼓动家”,他有着敏捷的才思和激扬的革命热情,一路上写了不少鼓舞红军指战员闯关夺隘的战斗歌曲。此时,陕北苏区让所有人欢心鼓舞,彭加伦也欣喜万分,连夜创作了歌曲《到陕北去》:
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
创造了十几县广大红区
迅速北上会合红军二五、二六军
消灭敌人,争取群众
巩固发展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
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
创立了十几万赤色的军队
迅速北上会合红军二五、二六军
消灭敌人,争取群众
高举抗日鲜红旗帜插到全国去。
这首鼓动性很强的歌曲,很快在红军队伍中唱起来。
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使人人激动,张闻天为此写下了题为《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的“读报笔记”;博古也根据报刊材料写了一篇《陕西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战略目标》,两篇文章先后都发表在9月28日的《前进报》上,反映了党中央的落脚意向。
陕北有根据地的消息和到陕北去的决定,让红军将士精神振奋。队伍经过休整,编为三个纵队,于9月23日挥师北上,佯攻天水,北渡渭河,突破了国民党重兵在渭河沿岸布防的封锁线,9月26日抵达了通渭榜罗镇,第二天在一所小学里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选择陕北为长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党中央第七次确定落脚点。
过了岷山,就要到陕北的“家”了。毛泽东回想长征,感慨万千,诗情喷涌,吟诵出了大气磅礴的《长征·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0月7日,中央红军攀越海拔3000多米的六盘山。六盘山以南北之势高隆于甘肃、宁夏之间,危峰陡峭,高拔雄伟。是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架山系。
中央红军将士在当地群众的向导下,沿小水沟上六盘山,从牛头山主峰北侧而过。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人登上主峰牛头山,停下来休息。毛泽东遥望远方,千重思绪涌上心头,倏然诗兴勃发,随口吟成了“长征谣”:
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
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
今日得着长缨,
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下山后,在固原阳洼村一家回民窑洞里,毛泽东借着豆油灯火,挥笔记下了“长征谣”的诗句。这首“长征谣”立时在红军中传唱开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长征谣”在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中也广为流传。1946年8月,毛泽东对《长征谣》作了新的改动,题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内容由原来的自由体改为规范的“清平乐”词牌,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
此时,中央红军领导人还不知道陕北根据地已经陷入“内乱”之中。来到陕北的中央北方局代表和上海临时中央局代表,不到群众中调查研究,不顾陕甘边和陕北的实际情况,偏听偏信陕北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汇报,将红二十五军和西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后,与红二十五军中一贯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人联手,照搬鄂豫皖肃反方式,立即开始了针对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地方干部的肃反,逮捕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县以上干部和原红二十六军营以上干部,西北根据地阴云笼罩,人心惶惶。
就在中央机关和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时候,陕甘根据地的错误肃反愈演愈烈,把刘志丹、习仲勋等一大批根据地的创建者也押入牢狱,戴上手铐脚镣,施以严刑逼供。为了封锁消息,还将刘志丹的马也禁闭起来。老百姓再也不相信南方口音的红军了,纷纷躲避,认为他们是化了妆的国民党部队,专门来破坏陕甘苏区的。一时间,民心背离,根据地情势十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