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洮岷西战役激烈进行的同时,日本侵略者加大了对华北军事上的“波浪式进攻”,中国各界掀起了新的抗战救亡运动浪潮,纷纷支援绥远抗战力量。国际上,共产国际和苏联积极支持中国的抗日斗争,英、美等国政府从利益出发,鼓励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在国内,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得到了各地方实力派的赞同,东北军和西北军与工农红军建立了秘密关系;“两广事变”后的李宗仁、白崇禧派代表到陕北苏区就抗日事宜同红军接洽;华北的宋哲元、傅作义也相继同中共和红军商谈抗日问题;一贯“剿共”的川军刘湘也转变了政治态度。
蒋介石在全国抗日形势的压力下,部署了军事上反击日军的准备工作。
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虽远在山大沟深的志丹县城,却胸怀大局、放眼世界,根据新的抗战局面,于8月10日,由张闻天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共两党关系和统一战线问题。毛泽东作了专题报告,指出: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对于打通苏联,保卫苏区,统一红军领导,都有很大意义,应极力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并使他们完全在中央的领导之下。目前,民众抗日已经冲破蒋介石的压迫,但是还没有冲破蒋介石的最高界限,即还没有实现民主。“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现在已不合适,要在统一战线下反对卖国贼。蒋介石政府是统战的主要对手,进一步联合东北军,发展抗日新局面。同时要注意提高对同盟者的警惕性,保持党的独立性。会议一致同意报告和结论,决定公开发表宣言,专门给蒋介石写一封信。
随之,中共中央提出了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并于8月12日以张闻天、林育英、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凯丰、毛泽东名义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建议“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有配合甲军(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由此任务之执行以配合并推动全国各派统一战线,达到大规模抗日战争之目的。”电报还提出红二、四方面军如何与一方面军具体配合实现西北新局面的军事部署。10月份三个方面军在甘北会合,准备进攻宁夏;12月起,三个方面军中,以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苏区,以两个方面军乘冰期渡黄河,占宁夏,完成打通苏联任务,并为出兵绥远作准备。
为此,张闻天在志丹的石窑洞里,撰写了《欢迎北上抗日的二、四方面军》的文章:“正当红一方面军在西线上获得了伟大的胜利,完成了第一步战略计划的时候,二、四方面军进人甘南。一、二、四方面军的共同的胜利,使甘、宁、青的敌人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天然的或人为的障碍,能够阻止我们三个方面军的伟大的会合了。这是红军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会合,这是兴奋全国抗日民众及全世界劳苦大众的光荣的会合,这是具有全国与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的会合。”文章还对三个主力红军会合即将起到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一)这一会合,首先给予侵略华北的日本帝国主义最响亮的有力的回答。现在日本强盗正向着绥远、宁夏伸张腥污的血手,三个方面军会合的伟大力量将使日本强盗和汉奸卖国贼“胆战心惊”,同时也必将鼓舞全国人民。“人民红军的三大主力,将永远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上,夺取日本强盗屠杀中国人民的刺刀,来为中华民族杀开一条自由解放的大道。”(二)三个主力的会合,一定要更进一步推进全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以共产党与红军为中心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正以急迅的步伐向前开展着,推广着。所以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合及其力量的巨大的加强,不仅兴奋着全国民众的抗日斗争,不仅巩固着抗日联合战线,而且更推动着现在动摇中的政派与白军趋于抗日联合战线的道路。三大主力会合,无疑的更能使我们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上获得新的成功与胜利。”(三)这一会合,正是强有力地保卫着西北并促进西北抗日局面的实现。“西北抗日大联合是全国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枢纽,是大规模民族革命战争的枢纽,而我们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合,足可以说是西北抗日大联合的枢纽。”
在二、四方面军基本完成洮岷西战役后,考虑到蒋介石增调胡宗南部队进入甘肃实施“围剿”红军,所以,中共中央就进一步巩固陕南、陕北、甘北根据地,对红军的军事行动及时部署。8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布了《关于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及红二、四方面军任务的训令》。《训令》规定:在九至十一月,我二、四方面军的任务是在甘南活动,消灭毛炳文、王均部,发展苏区,准备冬季新的行动。我西方野战军九至十一月的任务是,消灭二马部队于运动战中,在不付过大代价条件下,克服若干必要的城寨,占领海原、打拉池、同心城及其以北地区;从发动回民群众斗争之中,争取回民大量加入主力红军;发展西北苏区,保障定边、盐池、豫旺苏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作战。
在总体军事部署中,红二方面军向东的行动最为重要,不仅可以牵制胡宗南部,而且可以把陕南苏区和甘南苏区连接起来。为此,任弼时、刘伯承离开西北局,随红二方面军行动。
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署名致电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陈绍禹(即王明),介绍了大体情况和存在的困难:“红军主力必须占甘肃西部、宁夏、绥远一带”。希望苏联方面替我们解决飞机大炮两项主要的技术问题。“陕北、甘北苏区人口稀少,粮食十分困难,非多兵久驻之地”。目前红军之财政、粮食已达十分困难程度,只有占领宁夏才能改变这一情况。
8月30日,张闻天、林育英、周恩来、博古、毛泽东署名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日本向绥远有急进之势;全国民众抗日运动有更大发展;南京抗日、联日两派斗争颇烈。”“蒋介石有于西南问题解决后分化东北军撤换张学良之企图。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一)迫蒋抗日,造成各种条件使国民党及蒋军不能不与我们妥协,以达到两党两军联合反对日本的目的。(二)紧密地联合东北军,并进行西北其他各部的联合谈判,造成西北新局面。(三)反对日本截断中苏关系的企图,准备冬季打通苏联。(四)发展甘南作为战略根据地之一,同时巩固与发展陕南苏区,使之成为另一战略根据地,与陕北、甘北相呼应。(五)迫使胡宗南部停止于甘肃以东。”④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8月3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由豫旺堡、同心城、黑城镇地区出发南下,迅速控制了中宁至固原大道以西、海原以东地区。随后,经硝河城向南挺进,于9月14日占领将台堡和打拉池。红四方面军则加紧进行岷洮西战役,占领甘南广大地区。9月7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在哈达铺召开会议,制定陇南战役计划,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发布命令:“决乘甘陕敌人分兵据城的弱点,透过其封锁线打击成县、徽县、凤县、略阳、康县之敌而袭取之。建立临时根据地……配合一、四方面军行动,求得三个方面军会合。”②红二方面军将部队分为三个纵队;先后攻下成县,两当县城,徽县县城,康县县城,广泛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仅半个月时间,红二方面军就扩大红军2000多人,并筹集了大批物资。红二、红四方面军还协助地方党组织成立了两个省委:一个以岷县为中心,名中共甘肃省委:一个以成县、徽县为中心,名中共陕甘边省委,占领区域人口达到约80万。
而洮岷西战役,前后历时34天,到9月7日结束,经过激烈的交锋,红军先后占领了漳县、临潭、渭源、通?胃四座县城及岷县、陇西、临洮、武山等县的广大地区,歼敌7000多人,粉碎了敌人企图阻止红二、红四方面军北进的计划,为三军会师创造了条件。至此,红二方面军就与红一、红四方面军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有利局面。
对此,蒋介石对西北的战事极为恼火,电令胡宗南第一军由湖南急速北上,抢占西兰大道之静宁、会宁、定西段,以切断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合之路。命令毛炳文部向陇西集结、王均部主力向武山地区集结、川军孙震部向武都、西固一带推进,协同青海马步芳部和东北军一部进攻红四方面军;同时调集国民党四个师的作战部队和东北军、西北军、川军一部分兵力围攻红二方面军;命令宁夏马鸿逵部、何柱国部、马鸿宾部向北推进,夹击清水河以西的红一方面军主力。
针对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如何实现占领宁夏和甘肃西部的战役计划,成为红军急需解决的问题。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三人商讨后,共同给志丹的中共中央发电,建议红一方面军南下,与红四方面军协同消灭胡宗南部。中革军委回电认为:红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如南下作战,则定、盐、豫三城必被马敌夺去,于尔后向宁夏进攻不利。对胡宗南部作战应以红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
9月14日,张浩(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国际来电同意占领宁夏及甘肃西部,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即可给我们以帮助。”“为坚决执行国际指示,准备在两个月后占领宁夏”,拟作如下部署:
红一方面军主力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开始从同心城、豫旺之线攻取灵武、金积地区,以便十二月渡河占领宁夏北部,一方面军之其余部队保卫陕甘边苏区:
红四方面军以主力立即占领隆德、静宁、会宁、通渭地区,控制西兰大道,阻止胡宗南西进,十月底或十一月初进取靖远、中卫南部及宁安堡之线,以便十二月渡河夺取宁夏南部;
红二方面军在陕甘边积极活动,吸引胡宗南于咸阳、平凉之线以南地区,与四方面军互相策应;由陕北派出游击支队至泾水以南活动,牵制胡宗南之侧后。在这一对于中国红军之发展与中国抗日战争之发动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行动中,三个方面军须用最大的努力与最密切的团结以赴之,并与甲军(指国民党东北军)取得密切的配合。
为此,毛泽东、周恩来等于9月15日、16日、17日又连续致电朱德、张国焘等,要求红四方面军迅速占领西兰大道以界石铺为中心的静宁、会宁、定西段,否则,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联络将被切断。
张国焘对红一方面军不能南下、只由红四方面军迎击胡宗南部,心生不满。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的西北局会议上,讨论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向时,政委陈昌浩和张国焘俩人的意见分歧很大。陈昌浩主张立即北上静、会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与敌决战。张国焘却主张西进甘西,认为红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红四方面军独自在西兰通道地区作战,十分不利。提出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冬季打通苏联的计划。最终,陈昌浩的意见得到与会多数人的支持,张国焘的意见被否决。
在康县的红二方面军,于9月19日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建议成立军委主席团集中指挥三个方面军作战。希望朱德、张国焘和陕北的周恩来、王稼祥亲临前线会合工作。
也是9月19日,张闻天在京都志丹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志丹县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室旧址议,主要讨论夺取宁夏问题。毛泽东发言说:“今天讨论一个军事问题,就是夺取宁夏,大体计划已定下来了。夺取宁夏是打通苏联、发展红军、开展西北局面和对日作战的枢纽。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环。夺取宁夏的胜利,对开展局面有决定的意义,陕甘亦可巩固。宁夏堡垒比较多,如果没有群众工作,专靠硬打是不行的。在这里,白军工作、哥老会工作、回民工作是整个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加紧十一、十二两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会议还决定成立宁夏工作委员会,李维汉为主任,叶剑英为副主任,并以叶参谋长名义指挥军事。
还是9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就夺取宁夏、打通苏联的问题,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致任弼时、贺龙再次阐明利害关系: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后给我们帮助,没有说甘西。
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上,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两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时机迫促,稍纵即逝,千祈留意,至祷至盼。
可是,张国焘仍然坚持要西渡黄河。于9月20日匆忙赶到漳县。把周纯全(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政治委员)、李特(四方面军参谋长)、李先念(第三十军政治委员)等同志找来,极为生气。徐向前在他的《历史的回顾》中回忆说:
(张国焘)说: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我们大吃一惊,莫名其妙。问了问情况,才知刚开完岷州会议。……这是张国焘与陈昌浩共事以来,第一次发生尖锐争论,加上他有个另立“中央”的包袱压在身上,所以情绪很激动,还掉了泪。他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情,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我觉得,陈昌浩在这个时候和“张主席”闹得这么僵,似乎有点想“取而代之”的味道,也不合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了张国焘一通。关于军事行动方针问题,我们说,可以继续商量。
张国焘来了劲头,指着地图,边讲边比划。大意是说,四方面军北上静会地区,面临西兰通道,与敌决战不利,陕甘北地瘠民穷,不便大部队解决就粮问题,如果转移到河西兰州以北地带,情形会好得多。从军事观点看来,我们觉得张国焘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于是,当场制定了具体行动部署:四方面军以一个军从永靖、循化一带渡过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作立脚点;以一个军暂在黄河渡口附近活动,吸引和牵制青海的马步芳敌;以两个军继续布于漳县、岷州地带,吸引胡宗南部南下,而后这三个军再渡河北进。主力出靖远、中卫方向,配合一方面军西渡黄河,共取宁夏。这个方案一是避免了在不利地区同敌人决战;二是吸引胡敌南向,减轻了对一方面军的压力;三是并不违背中央关于两军先取宁夏、后取甘西的战略企图;四是便于解决四方面军的吃粮问题。部署既定,张国焘即电告朱德、陈昌浩,要他们来漳县会商。同时,令部队调动,准备从循化地区渡河。④
朱德接到电报后大吃一惊,没想到张国焘会这么固执,当即在9月22日凌晨给张国焘复电,竭力劝阻张国焘不要改变行动方向,否则就失去静、会战役良机。张国焘的军事变故,牵扯大局,朱德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中共中央,并通报给了红二方面军。9月23日,在漳县三岔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会议上,朱德继续坚持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的主张。但这次会议否决了北上的意见,决定西进,还将这一结果报告中央。随后,徐向前即带先头部队向洮州出发、调查行军路线。其他部队奉命迅速筹足8天干粮,待命行动。
在此期间,在志丹的中央领导人两次致电红四、红二方面军领导人,反复强调:对过去与张国焘之间的争论应该一概不谈。集中全力与团结内部,执行当前的军事政治任务。提出:第一步应集合三个方面军于静宁、会宁、定西一线及其南北,打击敌人,粉碎隔断红军的企图;第二步以两个方面军占领宁夏,以一个方面军控制胡宗南部队;第三步在占领宁夏之后,可得远方帮助,处于有利地位,再分兵夺取甘西、绥远等地较为容易。这是西北大计。
9月26日,中共中央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毛泽东复电朱德、张国焘,不同意红四方面军西进方案。同时致电红二方面军任弼时、贺龙、刘伯承,重点指出:北上计划有利,西进将被限制于青海一角,担心以后行动困难,而且妨碍了宁夏计划。
张国焘在接到中央不赞成红四方面军西进计划的电报后,当日连续数次致电中共中央,力陈采取新方案的理由。对于张国焘坚持西进行动计划的问题,中共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在志丹的石窑洞里召开会议,慎重地进行了讨论。
9月27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致贺龙、任弼时、刘伯承:明确指出:
“中央认为:我一、四两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一、四方面军合力北进,则二方面军可在外翼制敌;一、四两方面军分开,二方面军北上,则外翼无力,将使三个方面军均处于一偏狭地区。敌凭黄河封锁,将来发展困难。”“因此,中央认为,四方面军仍宜依照朱、张、陈九月十八日之部署,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不过半月左右即可到达靖远、海原地域,从靖远渡河;一方面军跟即渡河或合力先取宁夏,或分途并取宁夏、甘西。二方面军仍在外翼制敌,则万无一失。
同日,中共中央再次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中央明令已下,请速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
这时候,先行踏察行军路线的徐向前在洮州,从老乡谈话中知道,黄河对岸进入大雪封山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将情况及时告知了朱德和张国焘,无疑西进计划难以实现,张国焘只好同意北上,9月29日,红四方面军重新下达了北进的命令。9月30日,红四方面军4万多人,分五路纵队向静宁、会宁方向快速推进。中央知道红四方面军北进的消息后,立即命令彭德怀安排兵力策应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七十三师以一部向静宁前进;红十五军团独立支队袭击占领会宁县城,红一军团两个师、红七十三师主力又在会宁县城外打退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反扑的国民党敌军,把会宁牢牢控制在手中。
10月5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占领通渭城。10月7日,第四军先头部队在会宁的青江驿与红一方面军的红七十三师会合。10月9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直属队进入会宁城。专门留在这里迎候红四方面军的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陈赓,热情地欢迎朱德和张国焘等人。
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兼四局局长的杜义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10月9日上午,碧空万里,阳光和煦,会宁城门楼前扎起了彩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夹道欢迎的人群,有部队,有群众,气氛非常热烈。我们自南门进入会宁城。会宁城内,万象更新,标语、人群、欢声笑语,使这座偏僻的小山城空前的热闹起来。与一方面军的部队会合了。多么激动人心的会师啊!
同志们悲喜交集地拥抱起来,手挽手地走来走去,兴高采烈地互赠礼品,互相倾吐盼望之情,互相谈论一路来的艰辛,互相询问其他同志的下落……都为能够再次重逢而庆幸。这时,陈赓同志快步走向前来,抱住我热情地说:“辛苦了,欢迎你们!”我连声说:“谢谢!谢谢!”顿时,尝尽别离苦,倍觉会合甜的心情油然而起。……我当时只觉得,好像长期飘零在外的孩子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有党中央领导了,有靠头了,有自由了,感到非常温暖。
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的“双十节”国庆,国民党的主要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全国各地均举行民国成立25周年庆祝典礼”活动的消息。但是,这一天的傍晚,甘肃会宁镇文庙前的广场上却举行了共产党领导的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庆祝大会。木板搭建的主席台上方高悬着:“庆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大会”的红布横幅。主席台两边挂着几盏大油灯,坐在主席台上的两军领导人先后讲话,会场上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宣读了当天来自京都志丹的通电:
朱总司令、张总政委、彭司令员兼政委、贺总指挥、任政委、徐总指挥、陈政委、一、二、四方面军各军事政治机关,各军师团营连排班首长及全体红色战士同志们:
(甲)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于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们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谨以热烈的敬意与欢跃的贺忱,致之于我们的民族英雄与红军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张国焘同志、周恩来同志、彭德怀同志、林彪同志、徐向前同志、陈昌浩同志、贺龙同志、任弼时同志、王稼祥同志、刘伯承同志、叶剑英同志、萧克同志、徐海东同志之前;敬之于各军军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师师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团团长同志、政委同志之前;致之于各级参谋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各级政治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全体红色军事政治指挥员、战斗员全体光荣的民族英雄之前。
(乙)我们的这一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工人、爱国农民、爱国学生、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志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总之,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
(丙)我们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也将向正在革命怒涛中的西班牙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法西斯反革命的好朋友,将向法国、比国、捷克国及全欧洲各国爱好和平的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防御法西(斯)德国侵略的好朋友;将向英勇抗争视死不屈的亚比西尼亚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法西斯意大利侵略的好朋友;将向全世界一切被压迫的国家与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好朋友;最后,我们将向苏联共和国、外蒙共和国、内蒙民族、西北国人证明,我们是与他们共同奋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世界侵略者的最亲近的好朋友。
(丁)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就是创建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新阶段中树立全国人民的模范,树立抗日战线的模范,争取一切国民党军队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通抗日前进道路,扩大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根据地,为保卫西北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为保卫全国而战,为收复失地而战,为联合工、农、商、学、兵,为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战。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万岁!
中华民主共和国万岁!
中华苏维埃万岁!
中华民族自由平等独立解放万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率部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川、康、青、甘四省,行程近万里路,经历无数战事,政治上几番分歧,军事上几次失误,历经曲折艰难,遭逢了最严峻的考验,终于北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在红四方面军北上静宁、会宁的时候,敌胡宗南、毛炳文、王均部集中对红二方面军展开强大的军事攻势,企图一举围歼在渭河以南。红二方面军三面受敌,处境极为不利,于是向中革军委提议,放弃甘南各县,经天水、宝鸡间北渡渭河,转移到清水、张家川、莲花镇一带,既策应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又背靠红一、红四方面军,可以使部队得到休整补充。10月2日,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同意。
而红二方面军,从一开始转移,敌军就开始了围攻,红六师第十七团在马关地区遭到敌王均部截击,全部损失。红六军团经过罗家堡一带时,突然遭到两路敌人的疯狂阻击和敌机的狂轰滥炸,部队伤亡很大,红十六师师长张辉不幸牺牲。政委晏福生受重伤,被截去了左臂。一路上,红二方面军仓促转移,且战且退,10月9日、10日抢渡渭河时,由于连降大雨,渭河猛然暴涨,有些战士又牺牲在河水中。过了?胃河,红二方面军一路向北急进,反复遭到敌机轰炸,不得不改在夜间行军。
10月16日,红二方面军赶到了六盘山脚下,后面有敌人追击,前面有敌人大军堵截,天上的敌机还在轰炸,骄狂的敌人甚至送来恐吓信,声称要在几小时内把红军消灭在六盘山下。此时,红军只有1000多人,要对付两个军的敌人,可谓凶多吉少。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英勇的红军血战两天两夜,向北夺路突围,冲破了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歼。但是,数千名红军战士永远牺牲在了这次转移突围的路上。贺龙回忆说:“我们原来估计四方面军不会走的(指四方面军西进),那时我们给中央发了电报,早(向北)走两天就好了,不会这样狼狈,六军团也遭不到侧击。四方面军一撤,敌人就围拢来了,急行军掉了几千人。……部队搞得稀烂,后勤都搞完了。”
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宁夏交界处静宁一带,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从老君坡来到平峰镇,与红一军团负责人会合。而红六军团模范师到达兴隆镇,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陈赓带领党政军及当地群众1000多人,排出三里多的欢迎长队,敲锣打鼓,放鞭炮,喊口号,迎接二方面军的到来,并且杀猪宰羊,热情慰劳。
当时担任红三团政委的萧锋回忆说,当天夜里在兴隆镇举行了会师联欢大会。
晚7时,一、二方面军指战员在镇西北河滩开阔地集会,召开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兴隆镇及附近村庄的群众也赶来参加,会场上挤满了四五千人。黄寿发团长首先致词热烈欢迎二方面军胜利北上,并简要地汇报了一方面军东征、西征取得的胜利。彭绍辉参谋长讲话介绍了二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艰苦战斗历程。
接着,三团演唱队演出了大合唱《长征歌》,还演出了几个小歌舞;模范师演出了两出独幕剧《粉碎凋剿》和《北上抗日》……
按照聂荣臻政委的指示,10月22日,我率一连将3万块现洋,1000双布鞋,300套棉衣,50件皮大衣,500匹土布及200只羊、50头猪送到将台堡交给二方面军首长。……贺老总连声说:“好!好!多年来盼望见到中央红军,今天终于实现了。一方面军生活也很艰苦,还给我们送来这么多东西,太感谢你们了!”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比红一、红四方面军晚,但是损失最大。从1935 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行程8000余公里,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八省,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攻克城市39座,战胜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取得了胜利。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将台堡,是远在京都志丹的中共中央军事上英明指挥和政治上促进团结的结果,使红军的力量更加强大,奠定了西北武装斗争的新局面。同时,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