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927—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生于洛阳夹马营。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典掌禁军。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国号宋。史载:赵匡胤容貌雄伟,性孝友节俭,器度豁如,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善骑射。开国后,他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又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基本上结束了地方割据的局面。他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促进了宋初社会经济的发展。死后葬永昌陵(今河南巩县西南),庙号太祖。赵匡胤虽为武将,却酷爱读书,常手不释卷。称帝后,更加尊重和重用读书人。
注释
①赫赫:诗中指极其炎热。《诗·大雅·云汉》:“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
②天衢(qú):天路,诗中指广袤无垠的天空。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赏析
记得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提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当然是就整个文治武功而言的。但具体到《咏初日》这首小诗来看,“宋祖”同样显得如此拙朴无文,既无“风”的韵致,又无“骚”的华彩,有的只是这位军人皇帝博大的胸襟和粗豪的本色。
他咏的是初升的旭日。一开口“太阳初出”四个字,便把题意破尽。接着“光赫赫”三个字,立即道出这轮红日的光和热给人的强烈感受。全句吟咏似冲口而出,不加锤炼,也无修饰,然而英风豪气,咄咄逼人;确有《水浒》所说的“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棍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种英豪气概。
如果说头一句侧重从主体角度表现初日,那么第二句就是从客体反映来加以烘托。“千山万山如火发”,看似平浅,却颇见这位戎马英雄的慧眼卓识:争高直指的层峦叠嶂,经日光一照,就如烈火之炎上,如红焰之腾空,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充分烘托出初日的威仪,写出初日照临群峰时的壮丽景色。
下半首进一步从动势写初日,并借初日之升,抒发豪情壮志。冉冉上升的日轮,顷刻间跃上高空,黎明前遗留在天穹的群星与残月,立刻淹没在它的万丈光焰里。所谓“逐退”,暗示着一番搏斗,然而只是个短暂的过程,因为太阳的赫赫光热,所向无敌,星月云霓是无法抗拒的。这个动态,写得气势磅礴,表现出诗人含宏的胸次和雄毅的魄力。据《庚溪诗话》记载:这首诗是赵匡胤“微时”(未有功名的时候)吟出来的,寥寥四名,颇能显出这位未来天子的鸿鹄之志。正如本诗所预言的,赵匡胤一旦黄袍加身,开基定鼎,立即着手收兵权,平蜀,平南汉,平江南,平吴越,平北汉,抗契丹,拒西夏,以摧枯拉朽的声威,扫荡了残唐五代的动乱局面,奠定并维持了比较长久的安定与统一,使两宋的经济文化达到当时人类最先进的水平。这个境界,绝不是偶然可臻的。《咏初日》这首诗,虽无辞藻,也少文采,但英风烈魄澹荡洋溢,正可看作宋太祖日后“治国平天下”的宣言。如果相信古人“诗卜”之说,人们可以凭王曾(北宋名臣)微时咏梅诗“如今未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预测他将为宰相,那么,从赵匡胤《咏初日》诗,确乎可以领略到他将作为开国天子的非凡气度。
这首七绝,不事雕琢,只如马背上吟成的口号。全诗仅第三句“一轮顷刻上天衢”合律,其余三句都不拘平仄粘对,绝不是一般“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的苦吟之作可以比拟的。诗以“赫”“发”“月”为韵,全是短促的入声字,声口斩截,毫不拖泥带水,也纯属武夫门吻。这首诗不用技巧而境界自见,语虽不工而意不浅陋,可以看作是有宋豪放派诗作的滥觞。
作者:洪珏,陶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