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曾经热情地给予过帮助的人,到头来,不但不感激,反而跟我越来越生疏?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
某先生讲的他祖父的故事,对我们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当年,祖父很穷。在一个大雪天,他去向村里的首富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兴致很高,便爽快地答应借祖父两块大洋,末了还大方地说:拿去开销吧,不用还了!祖父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被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我祖父干的。
“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祖父写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祖父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
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大大不同。
著名主持人倪萍在接受一档节目采访时,说过她的外婆的一件事:老人家经常周济周围的邻居。在送人面时,老人家会说:“我家面吃不了了,你帮我们吃吃吧。”老人家本来是帮邻居渡过难关,却反而求邻居帮忙。这种顾人自尊的功夫真是做到了绝妙。内心没有真正的大慈大悲的人是做不到如此的。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那些会结人脉的人,从来是在维护别人的“面子”上做得非常到位的人。
古代有位大侠郭靖。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靖,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靖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靖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靖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请本地几位绅士、快客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作他们完成此事的一项美举吧,拜托了。”
郭大侠深谙中国人办事时的“内外”之别的潜规则,当地人没办成的事情他给办成了,当地人的颜面自然丢尽,而他也会因此受到一些人的嫉恨。本来是做好事,结果何必平白无故地遭人恨呢?于是,郭大侠把“好事”留给了这些绅士们,成人之美,也是成己之美。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一是顾及对方的自尊,不要居高临下。
二是不要提示对方“记得还”,这样会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三是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四是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观念,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如此的态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现出来。
五是要真诚,不要功利。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一口一个“有事吗”“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要讲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别人这样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没用处,肯定会被一脚踢开!
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