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劝说服时故意把任务说得十分困难,并且暗示对方不能担当此重任,或者直接说对方没有担负此项工作的能力。这种方式往往会激起对方承担这项任务的愿望,并决心干好。
树怕剥皮,人怕激气。许多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激而办成。
激将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激起了人的自尊心。心理学认为,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你认为任务艰难,他偏说困难不大;你暗示他不能干,他说我能胜任;你说想另选能人,他却认为你瞧不起他,而毅然自荐。这都是维护自尊心的心理动因在起作用。利用“激将法”故意正话反说,激起人的自尊需要,可以巧妙地达到劝服目的。
张仪因久不得志,穷困潦倒,一日到苏秦府上拜见苏秦。好几天后,苏秦才出来见他,并只让他坐在家仆们坐的堂下,仅赐给他仆妾们吃的饭食,而且还几次故意责备张仪,说他穷酸,不想和他打交道。张仪听后气愤不已,离开了苏秦,前往秦国。
在张仪去秦国的途中,却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与他结伴同行,送给他许多金钱。张仪到达秦国后,依靠这个人资助的钱财得以拜见了秦惠王,并很快被秦惠王拜为客卿。这时,那位同伴向张仪告辞要走了,张仪问其缘由,那人说:“我并不了解你,真正了解和关心你的是苏君(即苏秦)。他当时担心秦国伐赵而使合纵抗秦的计划破产,认为只有你才有能力去左右秦国的国策,所以他当时用语言刺激你,使你来到秦国。而后又私下派我跟着并接近你,供你给用。现在你已被秦王聘用,我就算完成了任务,该回去告诉苏君了。”
张仪听后大为感慨。张仪后来凭他的智慧和才能,说服秦王,使秦军15年未越函谷关一步,为苏秦合纵之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这个故事中,苏秦直接以伤害张仪自尊的方式,激得他远走秦国,一路上又派人尾随他,最后找机会说明自己的动机,真相大白,张仪自会因感激助苏秦一臂之力。
激将法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来激,即通过将说服对象与别人相比的方式,来达到交际目的。
有位老板聘请了一个长年为他开车的司机,最近这个司机的工作态度散漫,不但经常迟到,而且开车时心不在焉,让这个老板毫无安全感。
然而,这个老板并不直接责备他,只是若无其事地说:“你也认识A先生吧?他是你的晚辈,工作态度非常认真,给人的印象非常好,从来都不迟到早退。”
这个老板只说了这些,就不再多说了。那个司机当时没有任何反应,但从此以后,他的工作态度就有了180度的大转变。因为自己当上老板的司机,毕竟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如果直接批评这位司机工作不努力,就如拿刀子直接杀人,杀伤力虽然很强,但难免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而这位老板却拿一个“晚辈”来刺激这个“长辈”,自然“长辈”脸上无光,激发出他对“晚辈”的不服气来,肯定会在工作上进行提高,以示不逊于“晚辈”,甚至是超过晚辈,才能把自己“面子”赢回来。
在面对工作懈怠的下属时,我们不妨也学学这位老板,用激将法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运用激将法的前提是,下属是一个还有进取心的人,如果他没了进取心和耻辱感,你再怎么激也是效果微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