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话交谈,总是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曲解对方,念错字,用错词语,示错装傻,却能收到神奇的功效。
故意装傻充愣,错解对方的话,然后,拐到自己的语境中来,把对方驳倒。
例如,有个药铺老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点上香向菩萨祷告:“大慈大悲的菩萨,愿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灾,我好发一笔大财!”这话被一个下人听到了。不久老板的母亲得了痨病,躺在床上哼哼叽叽的。下人对老板说:“这下老太太病得不轻,这全是托菩萨的洪福!”老板大怒。下人说:“老板息怒,您不是求菩萨保佑男女老少都得病吗?这下菩萨显灵了。”老板哑口无言。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下人,对老板的祷告含有不满是必然的,但又不能直接批评老板,所以他故意装傻,以“菩萨显灵”为由向老板道喜。老板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苦难言。
再比如,一个小伙子向一位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老人回答:“500拐杖。”小伙子说:“距离应该论里呀,怎能论拐杖呢?”老人答:“论理?论理你得喊我大爷!”
老人故意解错表示路途距离的单位,把“里”说成“拐杖”,以引起小伙子的纠正,然后,老人利用“论里”与“论理”的同音不同义,来教训小伙子不懂礼貌。
一位教师给学生讲“灾梨祸枣”一词。首先用望文生义的方法曲解示错:“看来梨、枣都有毒,吃了会生灾招祸。”稍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感到此话不合情理,但一时也说不清楚确切的含义。到了学生急欲求知的时刻,教师再揭开谜底:“这个成语说的是滥刻无用之书,使用来做雕版的梨树、枣树都跟着遭殃。”如此一来,学生豁然开朗。
示错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有时还可以成为随机应变,打破僵局,启发发言的工具。
钱学森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大家凝神屏气,听他独自讲话。讲着讲着,钱老连简单的常识性问题都说错了。座中一个胆子大点儿的人说:“您讲错了吧?”这时钱老笑着说:“看来,我也不是什么都对嘛。好,现在总算有人发言了!”会议气氛立刻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