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热潮的爆发要归功于中国东部的城市化、中国电视频道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转播的NBA篮球赛以及随着物质的丰富,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的平均身高较以前上升了,更适合篮球类运动。目前篮球爱好者人数已经可与乒乓球、羽毛球等深受中国人欢迎的传统运动项目的爱好者人数相媲美了。
篮球运动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已使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运动鞋生产商对决的下一个战场。
竞争早已经在中国市场展开:锐步已经签下姚明,耐克也早就与中国篮球新星易建联签约,分析师认为他将成为下一个姚明。耐克利用资源优势,邀请顶级NBA球星访华。在国内,安踏签下了CBA。实际上,哪怕没有耐克等的猛烈造势,单从消费者口味而言,早在1994年6月NBA就开始在中国转播,一代年轻人看着NBA成长起来。在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势必是国际化的竞争。
张志勇意识到这一点,"李宁"要有所作为,必须放远目光:"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要从国际资源中寻找机会。" 对于"李宁"而言,这种企业眼光相对其他企业更为容易得到。可以说,体育是中国最先开放的领域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就被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获得空前的解放,也有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李宁这样的尖子运动员也是在那个年代最先"周游列国"的人,所以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很早就潜伏在李宁的脑子里,李宁公司由此成为国内为数不多,从创立之初开始就比较积极站在全球层面上思考问题的本土公司。
时间回溯到2005年。做出国际化决定之后,李宁公司在2005年1月与NBA签约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就此迈出了展开专业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借助NBA在全球体育市场的影响力,对于李宁公司打造世界顶级体育运动品牌形象、提升在篮球产品上的专业化定位、加强在国际市场的拓展等都意义重大。在张志勇看来,NBA是一座坚固桥梁,是通往未知的篮球帝国之路。
与NBA签约之后,"李宁"通往远方宏大目标的道路依稀可见。切实可行的下一步立即由市场部开始展开。
公司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裁伍贤勇2004年加入李宁公司,这位年轻的云南小伙子曾经在宝洁公司工作了9年之久,负责过佳洁士牙膏和品客薯片这两个品牌,有国际品牌的运作经验,所以李宁公司十分看好他。据说李宁公司以热情,还有比他以前上涨了50%的薪酬,加上一份可观的股票期权邀请他加盟。拓展国际业务的任务落到了这位加盟李宁公司时才34岁的小伙子头上,他同时担任国际事务部总经理。他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李宁"的NBA球星。
合作伙伴NBA给李宁公司提供了一份还未签约且费用尚可接受的备选球员名单。伍贤勇从中选择了美国克利夫兰骑士队球星达蒙·琼斯。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把触角伸向NBA球星谈合作事宜。最初的谈判并不顺利,对美国体育界尚不熟悉的伍贤勇找到了一个美国的经纪公司,由它出面向达蒙·琼斯的经纪人发出合作邀请。这个邀请遭到拒绝。伍贤勇在美国又逐渐摸清了行业游戏规则,最后直接通过介绍找到达蒙·琼斯的经纪公司,对方这才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达蒙·琼斯并非NBA的一线巨星,他自己也曾在媒体上承认与李宁公司达成的运动鞋代言协议,是他无法从耐克或阿迪达斯那里得到的。根据协议,当印有自己签名的球鞋上市销售之后,琼斯还可能获得许可费收入-这种条款通常只有NBA超级球星才能享受到,而且,琼斯还可以得到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商的热情招待,为他打开通往整个世界都在传说的巨大市场的大门。这个合作很快谈成了。2006年1月10日,李宁公司签约了第一位NBA球星:年轻的达蒙·琼斯。
伍贤勇很高兴签下这样一个符合李宁品牌定位的球星。事后他高兴地对媒体说:"达蒙·琼斯的道路可以说明如果你足够努力,也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而这正好符合李宁公司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 而媒体更看重"NBA赛场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穿着中国体育品牌征战的球员"。有媒体赞赏地评论道:"当中国企业起用NBA球星作为形象代言人,意味着我们已经懂得,并且也有初步的实力,站在NBA的肩膀上往上爬。""李宁"能够和NBA球星签约,给了市场更大的信心。当时就有媒体带着期盼评论道:"N年后,如果中国企业能够签下像科比、奥尼尔、麦迪、詹姆斯这样过去只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才能够染指的NBA顶级巨星,也许,那是比姚明当选状元更威风和更值得自豪的事情。" 对于李宁公司而言,这笔交易表明它已经开始在本土市场上向国际巨头发起反击。李宁的目标并不是占领美国市场,而是收复中国的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