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缪希雍 东林书院有个高攀龙

丁元荐不但自己向缪希雍学习,还觉得,这么好的同志,也应该让其他朋友们都认识啊,于是就给缪希雍介绍了很多东林党人,比如当时著名的高攀龙。

说起这位高攀龙,那还真得提一下,他也算得上是位大名鼎鼎的学者了。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上书说了几句皇上不大爱听的话,被贬到了揭阳县去做基层工作,又逢亲丧,于是干脆就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了,以后朝廷三十年没有用他,但这也正好,在此期间,他与顾宪成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影响较大,成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后来在天启元年(1621),被召入朝任光禄寺丞,又升少卿,后又议任大理少卿、刑部右侍郎。天启四年(1624)擢升左都御史。

这位高攀龙的文章特好,当时大家都特推崇他。当时有人夸他的文章:“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藻而品格自高。”

那他是怎么和缪希雍认识的呢?

原来,有一次,丁元荐和高攀龙聊天的时候,就对高攀龙说:“现在天下有一个不寻常的人,叫缪希雍,你知道吗?”(今海内有奇士缪仲淳者,子知之乎)

高攀龙很奇怪,脑袋里把认识的人过了一遍,没听说这个名字啊,就回答:“不知道啊。”(余曰未也)

丁元荐一听急了,这人你都不知道?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这个人,对母亲特孝顺;对朋友那叫一个忠诚,他看名利,那就跟看尘土差不多;他看道义,那看得比大山还重,如果让他看到道义在哪里了,那您还真就拦不住他了,即使那儿有刀山火海,那他也会‘嗖’地一下扑过去。”(其人孝于亲,信于朋友,尘芥视利,邱山视义,苟义所在,即水火鸷赴之)

这高攀龙听了以后,也觉得这位缪大侠特神,还真希望哪天见一面。

后来,有机会了,他有一天去内弟王兴甫的家里,恰巧缪希雍也在,于是大家就认识了,这一认识,可让高攀龙大吃一惊。

原来,那天几个人难得聚在一起,兴致很高,就在一起品酒聊天,一般和医生聊天也就是健康那些事儿,但那天缪希雍绝口没提医药,只是谈论古今成败之事,结果观点都特有见解(无所不妙解),这下高攀龙服气了,敢情这位缪大侠果然不是寻常人物啊!

其实,缪希雍平时到底好些什么,喜欢什么休闲方式,这些我们现在都无从考证了,在医书里是不会有这些记载的,倒是像高攀龙这些与缪希雍特要好的哥们儿,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记录。

高攀龙说,缪希雍“又能诗(可惜没流传下来什么),能大字(就是写特大号的毛笔字),熟于古今治乱邪正消长之机,熟于两兵相临胜败之算”。

东林学子们认识了缪希雍以后,都成了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老大哥来看待。(皆以兄视之)

不但当作老大哥,还把自己家人的健康都交给了他,比如高攀龙,几乎家里人只要有病,甭问,那就一个念头:找缪大哥啊!

先说说这位高攀龙的内弟王兴甫同志吧,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位在家里设酒让高攀龙和缪希雍相见的老兄,为什么对缪希雍这么客气啊,还弄点儿酒喝喝,敢情,人家缪希雍救过他的命。

那次是这位王兴甫同志胃口特好,多吃了点儿牛肉,吃完了就觉得特别的不舒服,然后坏了,开始发了像疟疾一样的忽冷忽热的症状,最后连食物都吃不下去了,接着更可怕,连水也喝不下去了,往外呕的是绿色的水(胆汁出来了),喝什么药也喝不下去,小便非常少,颜色深得像浓茶,大便干脆就没了。

这个情况,甭问啊,当时的医生都傻了,纷纷摇头,另请高明吧,治不了!

此时,不知道哪位这么英明,把缪希雍给请来了。

缪希雍一看,果然患者很痛苦,就让患者仰面躺下(令仰卧),然后用手指按了一下患者心口偏右边的地方(以指按至心口下偏右),患者疼得大叫,于是缪希雍就明白了。

各位,这次缪希雍寻找压痛点的位置,很类似现代医学中诊断胆囊炎的莫菲压痛点,但比洋人的早了大约三百年。

然后,缪希雍给患者服用了用矾红和平胃散做成的药丸,药下去以后,就不吐了,也能下去水了,第二天,泻出了黑色的大便块。

然后,再给他服用了些汤药,四天以后,我们的王兴甫同志就康复了。

王兴甫这个感激啊,这是从死亡线上把自己给拉了回来啊。

再说我们高攀龙的女婿,叫浦生,患了一种病,就是嗳气,吃饭的时候,每吃一二口,就嗳气数十口,这可难过坏了,您瞧他吃这一顿饭,净在那儿嗳气了。

缪希雍来给诊断后,说:这是气不归原,中焦不运啊,每付药里需要用人参二钱。

也不知道这位浦生是怕花钱,还是不相信,总之是服用了别的医生的药,结果您猜怎么样?病更重了。

过了两三个月,缪希雍又来诊断,说:这回,需要用人参四钱了。

我们这位浦生小同志也够倔强了,就是不服这个药。

就这样,再过了两三个月,缪希雍又来了,诊了脉以后说:这次,需要人参六钱了。

浦生同志仍然不服用(估计是真没钱了),又过了一个月,再看这位浦生小同志,已经是饮食不下了,每次一呕,就觉得一团冷气从胸中出来(冷气如团而出),这回,觉得自己可能要活不过去了(自分必死)。

缪希雍也急了,赶快对高攀龙说,你快去管管你这位女婿吧,不要命了?

高攀龙也跳了起来,这还了得,我女儿不能没有丈夫啊,于是就跑到浦生的家里,坐镇监督,要浦生喝缪希雍的药。

喝了两付,没有什么效果,只是不像喝别人的药那么吐。

到第三付喝下去以后,奇迹发生了,只听见患者心口处突然“如爆一声”,然后上面则嗳气,下面则小便无数,上下像通了一样,然后就开始想喝粥,当粥端上来后,好家伙,这一顿喝了三四碗,喝粥的时候大家就发现,他也不上逆了。

后来,服用药物时人参的用量递减,在服用了半年以后,这个病就彻底地好了。

还有高攀龙的小儿子,不知道怎么的,受了伤,反正小孩子淘气,估计也是摔到了也说不定,总之是大小便都带血。

前面的医生给用了桃仁、红花,结果是便血越来越厉害了。这让家里非常的着急,这个时候,就把缪希雍给请来了。

缪希雍一看,特不理解,说:“为什么要用桃仁呢?桃仁红花之类的药,是当有瘀血的时候需要化瘀,才会用到的,现在血在流着,没有瘀啊,再用就是又使伤处重新受伤了。”

“啊?”高攀龙吓了一跳:“这便如何是好?”

缪希雍说:“受伤了,就要补一下,就会好转的。”

于是开了生地、川续断、杜仲、牛膝,熬药喝了以后,稍微缓解了一些,但是肚子却疼痛不已。

缪希雍说:“是在《内经》强者气盈则愈,弱者着而成病。”

于是在原方里又加上了人参二钱,一付药以后,就痊愈了。

从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出,缪希雍用药有出神入化之妙,他对于伤科的理解是深刻的,他的这些治疗灵活之处,还真值得现在的中医好好的琢磨琢磨。

顺便说一句,缪希雍创立的治血三法和治吐血三要法,那可是中医临床理论里面很重要的内容啊。

这边最小的儿子才好,那边高攀龙的二儿子又病了。

那是个夏天,患儿身上发热十个昼夜,烧得只能喝下去点白开水了,这些医生用发汗的方法也不灵,用麻仁丸通下也不管用,我们的高攀龙同志本着麻烦一次是麻烦,麻烦两次也是麻烦的原则,就立刻把缪希雍给找来了。

缪希雍一看,嘿,哪位说这是伤寒了?这是伤暑啊!就是热的,需要用白虎汤治疗,但是,因为前面给乱治了一通,现在孩子的身体虚了,需要在药里再加入人参二钱。

药服下去以后,孩子出了些汗,热就退了,于是缪希雍就开了个健脾、清暑、导滞的方子,因为当时流行疟疾,就预防病后体虚,再转成疟疾或者痢疾(不知道缪希雍为何会有此预测),然后就出诊去松陵了。

结果,孩子果然没两天,就发疟疾了,于是按照缪希雍的方子服用,疟疾就止住了,然后,又变成了痢疾(原因是暑邪没有完全清出),怎么办呢?这位高攀龙看来没有白和缪希雍交往,也懂些医理,就自己开了生脉散和益元散,结果喝了以后,儿子更显得瘦弱了(儿尪羸甚)。

这帮医生这时候来劲了,纷纷预言,这孩子马上就要死了。

这下家里可就乱了,点香拜神的,求佛的,干什么的都有,直搞得高攀龙是心烦意乱。

就在这个时候,缪希雍从松陵回来了,他心里其实惦记着这个孩子呢,一回来就直奔高攀龙的家。

大家都带着哭腔问缪希雍:怎么办啊?还有救吗?

缪希雍都没诊孩子的脉,只是直视着孩子(不诊而谛视儿),然后问孩子:“喝粥香吗?”

孩子回答:“喝粥很香!”

缪希雍站起来,大声地喊:“病已经去了!”(病去矣)

高攀龙简直晕了,心想:老大,您不是在说梦话呢吧,这孩子快要死了啊!(儿旦夕虞不保,兄言何易也?)

缪希雍说:“你看这孩子目光炯炯,饮食胃口非常好,这是精神已经旺盛了,胃气也强健了啊!放心吧,相信我,没错的!”

是吗?大家都将信将疑,很多旁边的医生都等着看笑话。

结果,没两天,孩子就恢复了健康。(寻果脱然起)

高攀龙的夫人有病也找缪希雍,高夫人经常胸口痛,于是高攀龙求缪希雍给开个方子,缪希雍诊了脉以后,就开了个方子,但是,当时由于没有犯病,所以也没服药。

但是有一天,突然犯病了(一日忽大发),胸中感觉像有一个东西往上冲似的,疼痛的无法忍受,“叫号欲绝”,需要用三个妇女按着都不行,怎么办?甭想啊,高攀龙赶快按缪希雍留下的方子去抓药,然后回来煎了,服了下去。

结果,只服用了一杯,就觉得向上冲的那个东西堕了下去,在肚子里作痛,然后,再服一杯,肚子里的疼痛也消失了。

本来以为这就好了,但是过了两天,起床洗漱的时候,突然感觉要呕吐,然后头痛如劈。

高攀龙这人胆子也大,立刻说:“这是和前面一样的症状啊。”

于是煎了前面的药,再喝下去,结果,这个病就好了。

天哪,这是什么方子啊,如此的神效?

我们在这里偷偷地看一下他们桌子上缪希雍给留下的方子吧,有手快的同学可以给抄下来,只见方子上写着:白芍酒炒三钱,炙甘草五分,吴茱萸汤泡三次八分,白茯苓二钱,延胡索醋煮切片一钱,苏子炒研一钱五分,橘红盐水润过一钱二分,半夏一钱姜汁拌炒,旋覆花一钱,木通七分,竹茹一钱。

其实,缪希雍并没有说高夫人患的是什么病,但是,我们从他的方子分析,高夫人是血虚,所以缪希雍方子里用了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同时患者气机上逆,所以方中用了一些行气降气的药物。

值得各位注意的是,方子里面在药物后面都添加了许多附带的嘱咐,比如白芍后面就写着“酒炒”,什么意思呢,怎么以前我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呢?

原来,这是中药的一些炮制方法,中药在制成药材的过程中,有些药直接拿来用是不行的,通过炮制则能起到减少毒性、增加药性等作用,而炮制手段的成熟,说明医家对药性掌握得更准确了。比如白芍用酒炒,是因为白芍有酸寒之性,在用酒炒过之后则减少酸寒之性,不会克伐生发之气,后来又发展成伐肝生用,补肝炒用等用法。(现在的医生都不大这么用了)

缪希雍在炮制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临证炮制法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我看清代医案时常为医家精细的用药手法所惊叹。

但是,现代这些方法失传了很多,绝大多数医生几乎都不这样用了,据我知道,北京还有几位九十几岁的老爷子对这些内容熟悉,其中的一位和我较熟悉,这位是北京鹤年堂(创始于明代,比同仁堂历史悠久)的刘老掌柜,一转眼,就在我忙着写论文的时候,他老人家去世了,痛心啊。

总之,高攀龙一家人的病基本上都是缪希雍给包了,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这本书里,我统计了一下,高家家属治病的医案占了七则。

家属看病还不算,连高攀龙邻居卖豆腐的,家里仆人的老婆等,都在缪希雍的看病范围之内(医案都记载下来了),看来高攀龙是个很热情的人,不断地推荐朋友去找缪希雍看病。

一个当时学界的楷模,在讨论社会问题、讨论学术问题时,是那么的叱咤风云,但是,通过这些医案,我们可以看到,高攀龙是一个很爱他的家庭的人,他对家人的照顾是很周到的。

请名医给家人看病,是为了使家人能更加健康地生活下去,使家庭更加幸福。

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样的人,在当时那种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

若干年后,在东林党挑起了对魏忠贤的战争后,魏忠贤对东林人必欲诛之而后快。

高攀龙当然首当其冲。

公元1626年,阉党派出锦衣卫到东林来捉拿已经罢官的高攀龙。

有人事先通报了高攀龙,说阉党要抓你来了。

高攀龙听说后,愤然地说:“我是国家的大臣啊,抓我受辱,就是让国家受辱啊,我怎么能落到这些贼子的手中呢?!”

于是,他告别了家人,一个人默默地来到屋子后面的湖边,投湖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