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银行界翘楚”郑鸿标 6、制度化管理确保企业良好运作

马来西亚银行业,在新世纪是一番崭新格局。而开放的市场则会引来财雄势大的外国竞争者。

九十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风暴,暴露了许多企业弊端。但大众银行截至1999年9月的净未履约贷款率,只是1.66%。相比之下,商业银行的未履约贷款率是6.6%。这要归功于银行的谨慎管理政策。

郑鸿标透露,自己身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员,本身也不能自行批准贷款。高效率的领导人,是集团壮大的推动力。而重视人力资源、善用先进设备,更是大众银行能够领先其它同业的重要条件。郑鸿标认为,制度化的管理,才能确保企业良好操作。

郑鸿标旗下集团的银行业务人员共有五千六百名,而集团方面更达一万之数。郑鸿标认为,企业的发展要为员工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福利。“我们重视栽培工作,我们要培养一群有归宿感的好员工。”

大众银行的企业哲学是:“真心关怀顾客、职员、股东以及其所服务的社会。”但是,在制定各种扩充计划的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容妥协的:恪守成本控制。

大众银行的净盈利,由2001年的7亿2000万令吉,双倍增至2005年的15亿令吉,印证了郑鸿标杰出的领导。

这家银行集团历经两次国家经济萧条与金融体系转型,均能坚守稳健的管理作风,保持良好的信贷记录与风险管理。

打下坚实基础的大众银行,开始扩展其它的金融业务,开枝散叶,渐成庞大金融集团。今天,生意涵盖银行、金融业务、融资、证券与期货经纪、单位信托管理以及投资控股。属下成员包括本地十五家子公司、一家联号公司,以及海外八家子公司,两家联号。郑鸿标的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一站式的金融业超级市场。

重视人才贮备,善于利用人才,是大众银行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郑鸿标在马来银行任职的时候,就深知人才对银行意味着什么。

当时,马来西亚全国共有26家银行,分行也达111家,但是仅有8家是本土公司,而且这批银行仅有区区的12家分行。在当时大学生不常见的年代,人才皆往外资银行流动,势不如人的国内银行往往面对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不过,当时在外资银行,即使你是大学毕业生,很可能从上班的第一天到退休的那一天,你的职位依然只是书记,最了不起也只不过升为高级书记。

因此,为了帮马来西亚银行招揽人才,郑鸿标设定良好的培训与升迁制度,留住不少表现出色的员工。同时,郑鸿标以自己的剑桥海外文凭资格,以出众的才干,得到上司邱德拔的提拔,成为马来西亚银行的经理。

在马来西亚银行工作期间,有一批出色的青年获得郑鸿标给予的成长的机会,他们尽心尽力为赏识他们的伯乐付出努力。当郑鸿标成立设立大众银行时,这些他在马来亚银行精心培育的种子,其中10名也转为成就大众银行事业的第一股力量。

强稳的资本架构,专业的管理,遍布全国的分行,加上积极的贷款组合成长,成就了大众银行,这家银行在短时间内即跻身10亿令吉俱乐部。

财富课堂 企业需要管理者和人才共同经营

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这些员工是共同创业的功臣,企业要保持持继发展,就必须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一个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己在眼光、判断及胆略方面的修为,培养自己的远见卓识,准确分析和把握各种信息的价值的能力。在经商过程中,联系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留意国内外市场动向,不断对各种情况进行横向纵向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商业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机遇具有时间性,它不会永远存在,当它到来的时候,如果你不去抓,机遇绝对不会等待你。

商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的,而且只持续很短的时间,不能及时抓住,就可能错过。因此,抓住时机,海阔天空;抓不住时机,寸步难行。

如果你能一碰到机缘就能好好地加以利用,以后,你就会对于别的良机具有灵敏的感觉。如果一个很好的机会从你面前经过,似乎马上就要溜掉了,只要你能马上去追赶它,或许还有可能把它提回来。记住,寻找机会不能光凭等待,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时机的敏锐嗅觉。

人们常常说某个商人有胆量,敢在关键的时刻大胆行动,靠冒险积下了巨额财富。但实际上,这些商人的冒险往往是有根据的,那就是来自于对已有的信息客观地判断,从中敏锐地抓住关键点,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