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银行界翘楚”郑鸿标 8、保持激情,专注梦想

毋庸置疑,大众银行是马来西亚交易所里数一数二的优质公司,自1967年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以来,大众银行不仅是马来西亚国内外财经分析员时常建议持有的股只,也是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内规模最大的非官股公司。

尽管财雄势大,但郑鸿标无意分散投资到其它领域。所以,当企业界大谈多元化、在不同领域广泛投资时,郑鸿标只守住核心业务,努力经营。

他说:“银行业是我最了解的行业,这个行业不断地给我挑战,有很大的空间让我发挥,我会一直把精力集中在这方面,使自己的管理经验更加丰富。”

这份专注精神,正是郑鸿标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追溯起来,1981年是其事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决定放弃所有非银行业的生意,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扩展大众银行,从此奠定了其银行业巨擘的地位。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许多优点,他们有良好的教育,头脑也很聪明,知识面也很广,但是很难做出很大的成就,问题的关键就是他们普遍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做事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只要凑合就行了。因为他们在工作时没有追求卓越,追求100%,而是过多去想自己的工资和待遇。这样做事的态度,其结果是害了自己一辈子。

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好,做好才能做强,做强才能做大,做大才能做久。

大众银行的股东若在过去40年守住大众银行不卖的话,他早已成了百万富翁。

再把时间拉近一些来看,大众银行的投资报酬率依旧可观:投资者若在2003年买下价值马币4540元的大众银行股票,今天,这些股票的价值已跃升188%马币1.0238万元。而同一时期吉隆坡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只有40%。

表面上看,大众银行是最保守的银行之一,但正是这份谨慎、稳重,才使得大众银行集团历经两次国家经济萧条与金融体制转型,均能坚守稳健的管理作风,抱持良好的信贷文化与风险管理。

因为郑鸿标这种审慎保守的管理作风,使得大众银行不但安稳渡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在风暴后迅速壮大。当时,马来西亚大部分本土银行在风暴前的繁荣时期,胡乱发放贷款,经不起风暴吹袭而一败涂地。

回顾创立大众银行的发展之路,郑鸿标心感欣慰说:“我当时的抉择是正确的,从来没有后悔过。”

正当企业界争锋角力,大谈多元化,而广泛投资在不同领域时,郑鸿标只守住核心业务,努力经营。他认为,“银行业是我最了解的行业,这个行业不断地给我挑战,令我的管理经验更加丰富起来。”

身为银行家,郑鸿标一向给人一种稳重的印象。稳重之中又始终保持着激情,专注着自己的梦想。而分析大众银行的营运手法,更可以看到典型谨慎、稳重的华人企业精神。

郑鸿标明确表示:“对我来说,银行业已经有很大的空间让我发挥。我仍然会把精神集中在这方面。”这份专注精神,正是郑鸿标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正是郑鸿标成功的秘诀。

财富课堂 花一辈子去奋斗一件事

古语有云:“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好的却少。人生的机遇,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只要真正做好了,也就够了。”

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现在70岁了,还没有改行的迹象,看来,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投资大师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人,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好几个。巴菲特肯定也知道做软件很赚钱,但他肯定不会去做,不管股市是牛是熊,他都吊在这棵树上了。

任何行业,任何市场都是博大精深的,够你花一辈子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

任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只是自己那一个领域内的大师,比尔·盖茨如果去股市淘金,以他的实力,当个庄家,翻云覆雨,又有何难!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比尔·盖茨了。

比如,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当年辍学后是个走街串巷的补鞋少年,曾有过补鞋时扎破手还忍痛补完客人鞋的辛酸经历,回忆起艰辛与磨难的少年时代,南存辉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多流一点汗,质量就有保证。”

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就是最好的投资。你擅长做技术,就争取把技术做到最好;擅长做生意,就把生意做到一流。

假设你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建筑工人。那么,你的各种资源主要是:体力,建筑工的经验,泥瓦工的技能和你是富人的雄心。在短期内你做事的目标可能是每年挣出三到十倍的收入。那么想办法把泥瓦工的技术提高并放大,采用承包制给老板结算,你便挣的多,老板也效益多。

“上帝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不管你的出身如何,学历怎样,现在从事那种行业,你是否用灵魂来做好工作中的每件小事。

老字号可以经营的长久是因为老字号专注、专业。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任何一个公司想要在竞争中获胜,都需要有正确的经营方向。

欲望太强烈,向往的东西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像那掰包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