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唐皎然四首
1.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①,东篱菊也黄②。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③。
〔皎然〕720—800前后字清昼一作昼,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十世孙。唐代着名诗僧。早年信仰佛教。天宝后期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代宗大历以前居湖州乌程妙喜寺。皎然精通佛典,又博涉经史诸子,文章清丽,尤善于诗。
〔题解〕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唐时起,就有在重阳节登高赋诗、插茱萸或相聚饮酒之风俗。杜甫在《九日蓝田会饮》诗有“兴来今日尽君欢”之句。陆羽于肃宗上元初760在吴兴苕溪结庐隐居时,同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情谊笃深,生死不逾。此诗作于陆羽隐居妙喜寺期间。
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开创以茶代酒,移风易俗之新风。
〔笺注〕①僧院: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时皎然在妙喜寺清修,陆羽同灵彻上人亦同住妙喜寺见《唐才子传·皎然传》。
②东篱:此句语带双关。从字面解是说寺院里东墙之下的花圃里金色的菊花已经开放,而实则是暗点晋代陶渊明昔年在九江结庐隐居时“采菊东篱下”,时逢友人送酒来,诗人就地痛饮,酒醉始归的典故。
③助茶:助字,在古汉语里作虚词或代词解。“助茶”非指某种茶品,而是泛指茶茗。
2.饮茶歌诮崔石使君①
越人②遗我剡溪③茗,采得金芽爨金鼎④。
素瓷雪色缥沫香⑤,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⑥。
三饮便得道⑦,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秋看毕卓瓮间夜⑧,笑向陶潜篱下时⑨。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⑩,唯有丹丘得如此HI。
〔题解〕这首五、七言古体茶歌,是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时即兴之作。题中虽冠以“诮”字,微含讥嘲之意,乃为诙谐之言。其意在倡导以茶代酒,探讨茗饮艺术境界。皎然在茶诗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鲜明艺术风格,对唐代中后期中国茶文学——咏茶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此诗约作于德宗贞元初785。
〔笺注〕①崔石:生卒年与乡里未详。约在唐德宗贞元初任湖州刺史,时皎然居湖州乌程妙喜寺。使君:是对地方长官之尊称。
②越人:越州今浙江绍兴地区人。古称会稽,为古越国都城。
③剡溪:为曹娥江上游。其源有二:一出天台县,一出武义县。晋代王子猷徽元雪夜访戴逵于此,故亦名戴溪。自古以来就是绿茶的产地。
④爨金鼎:爨〔cuàn〕,在此作动词点燃解。金鼎:金属制造的鼎状煎茶风炉。全句意为点燃风炉烹香茗。
⑤素瓷:为唐时邢窑所产的白瓷茶碗。白瓷碗中盛着芳香四溢的绿色茶汤,则更平添品茶的情趣。
⑥一饮起四句:是言茶的药理功效和探求品茗的艺术境界。一饮、再饮是言饮茶有涤烦去忧,提神悦志的功效。在作者的面前出现了一个身心如沐晨雨,精神爽朗,彩霞满天的广阔天地。
⑦得道:在佛教的语言中是“得”的复合词。“得”意谓僧侣虔诚苦心清修获得或成就佛教的某种思想、功德或事业。与此相反即为“非得”。至于要达到超越“六道轮回”的涅盘境界,对许多释迦弟子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⑧毕卓:字茂世,晋鲖阳今河南省新蔡县境人。东晋元帝大兴时318—321官为吏部郎,常因饮酒误事。以至在夜间去邻家瓮间盗饮新酿,为掌酒者所缚,明日视之乃毕吏部也。遂为千古笑柄。
⑨陶潜:因不得志,于九江庐山脚下结庐,闲居寡欢,常以饮酒消愁,酒醉之后作诗自娱。曾写饮酒诗二十首。其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名句。相传,他正在东篱下赏菊花,恰逢有人送酒至,诗人就地痛饮,醉始归,得此佳句。
⑩茶道:皎然诗中提出的“全真茶道”说,其内涵丰富,包容了对茶宴模式和文人雅士相聚品茗、清淡、赏花、玩月、赋琴、吟诗等艺术境界的探索。
HI丹丘:地名。在今浙江宁海县南45公里,是天台的支脉,亦是产茶区。陆羽《茶经》所载汉仙人丹丘子的故事亦出在这里。
3.顾渚行寄裴方舟
我有云泉①邻渚山②,山中茶事颇相关③。
伯劳飞日芳草死④,山家渐欲收茶子。
鶗鴂鸣时芳草滋⑤,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下叶初卷二山名。
吴婉携笼上翠微⑥,蒙蒙香刺罥春衣⑦。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⑧,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抽出欺玉英⑨,更取煎来胜金液⑩。
昨夜西风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HI,尧市人稀紫笋多HJ。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HK。
清泠真人待子元HL,贮此芳香思何极HM。
〔题解〕顾渚行是一首歌行体的茶诗,作者言其顾渚山的见闻。裴方舟经历未详。
〔笺注〕①云泉:指其址在唐湖州的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啄木岭的金沙泉。此泉又称顾渚泉,与唐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市唐贡山君山乡茶区临界。顾渚山贡焙每岁造茶均引用此泉水。皎然是以君山之主位,故云“我有云泉”。
②渚山:即顾渚山。唐时属湖州长城县,地处太湖西岸,西与义兴唐贡山毗连。盛产顾渚紫笋茶,唐时同义兴阳羡茶均为贡茶中之珍品。
③山中茶事:作者似指他同顾渚修贡之事有关联。
④伯劳:亦称博劳,为鸣禽鸟类。在秋季鸣叫之时,就是到了农家该收茶子的时候了。
⑤鶗鴂:〔tíjué〕:杜鹃也。杜鹃鸣时,就是到了该采春茶的时候了。
⑥吴婉:唐时湖州与吴兴郡并称,吴婉即指采贡茶的吴兴少女。
⑦刺罥〔juàn〕:刺为棘芒之意,罥为相挂之意。此句是说少女们在山中采茶时,衣衫常常被荆棘挂破。言采茶之辛苦。
⑧乘露摘:唐宋时采茶,尤其是采贡茶,要求在清晨日出前采摘带露茶。认为日出后采茶,鲜叶为阳气所薄,影响茶质香气。
⑨玉英:语出《楚辞·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洪兴祖补注:“玉英,玉有美华之色。”
⑩金液:犹玉液也。玉液:《楚辞·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
由于顾渚紫笋是以紫色嫩茶芽所制,茶汤呈现金黄色,故称其为“金液”。
HI女宫句:是言采茶工将春天刚萌发的头轮新茶芽采摘后,留下的枝稍小桩;对再轮生育出的“腋芽”指非主梢生育的茶芽未及时采摘,而变成老叶了。这是诗人在茶山经细致观察的写实之笔。
HJ尧市:即指晓市亦喻太平盛世之市场。意谓在茶山上所以不见紫色茶芽,却原来都焙成紫笋珍茗在晨市上出售了。
HK紫笋长太息:采贡茶时,要茶工在凌晨即进山采茶,有的到天晚时尚未采满筐,即是有经验的茶工,在暮色之中,也很难分清哪片是“青芽”,哪片是“紫笋”,费尽辛劳而往往采摘了不少“青芽”,在交茶时受到斥责,叹息不已。
HL清冷、子元句:诗人引《仙传》典故,以清泠真人喻裴方舟,以支子元喻自己。
HM结句:寄托思念友人之情。作者切盼与裴君方舟有相聚共品顾渚珍茗,清谈、赋诗的重逢之时。
4.对陆迅饮天目山①茶因寄元居士晟②
喜见③幽人会,初开野客茶。
日成④东井叶,露采北山芽。
文火⑤香偏胜,寒泉⑥味转佳。
投铛涌作沫,着碗聚生花。
稍与禅经⑦近,聊将睡网赊。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⑧。
〔题解〕皎然同陆迅等人共品天目山茶,因此茶为隐士元晟惠赠,故即兴赋诗相寄致谢。陆迅经历未详。
〔笺注〕①天目山:从略详见本书第三章《茶圣陆羽上》——《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
②元晟:河南洛阳人。唐中期隐士。
③喜见二句:谓诗人与陆迅等人在春日里到某一环境幽静、山泉之畔聚会烹饮、赋诗的情景。幽人、野客:泛指在山野品茗聚会的名僧、隐士。
④日成二句:均指天目山茶生长的具体环境和采摘时间。露采:指在清晨日出前采摘的含露茶芽。古人认为采茶“不可见日,侵晨则夜露未稀,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茶芽膏腴内耗,受水而不鲜明”引自赵汝励《北苑茶录》。
⑤文火:指制茶过程中焙茶工艺。唐时制饼茶,定型后,中间用锥刀穿孔,以竹木杆相串,投放在茶焙里以文火慢慢焙干。有以“文火烘焙,以育茶香”之说。
⑥寒泉:指以清澈甘冽之上品泉水煎茶。
⑦禅经:佛教语。谓“禅”与“经”之合词。禅,意谓“静虑”、“思维修”、“功德丛林”等;经,泛指佛教之典籍。“禅经”与“睡网”二句,是言佛与茶素有不解之缘。僧人在诵经时,常以饮茶醒脑提神,消除瞌睡。
⑧知君二句:因元晟寄茶,诗人得知他在天目山。诗中言其怀念故人之情,无时不在,叹息暂无相见之期。
七、唐袁高一首
茶
山①禹②贡通远俗③,所图在安人。
后王④失其本,职吏⑤不敢陈。
亦有奸佞者⑥,因兹欲求申。
动生千金费,日使万姓贫⑦。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⑧。
氓辍农桑业⑨,采采实苦辛。
一夫担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⑩,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HI。
心争造化功,走挺麋鹿HJ均。
选纳无昼夜,捣声晨继昏。
众工何枯栌,俯视弥伤神。
皇帝HK尚巡狩,东郊路多堙。
周回绕天涯,所献逾艰勤。
况灭兵革困,重兹固疲民。
未知供御余,谁合分此珍HL?
顾省忝邦守HM,又惭复因循。
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
〔袁高〕728?—787字颂颐。沧州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登进士第。代宗大历中任丹阳县令,浙西观察判官。大历八、九年773—774间,往湖州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结为《吴兴集》10卷。德宗建中二年至贞元元年781—785任京畿观察使、湖州刺史等。
〔题解〕据《唐刺史考》引《两浙金石志》卷:《唐袁高题名》:“大唐湖州刺史袁高奉诏修茶,贡讫,至T山最高堂赋《茶山诗》,兴元甲子三春十日。”兴元甲子即兴元元年。此诗即作于784年春三月十日。
〔笺评〕袁高这首《茶山》诗,别开生面,在诗中嗅不到紫笋茶香,看不到丰盛酒宴,听不到鼓乐歌声;通篇四十句二百字,诗人的笔似乎是蘸着广大茶农的血泪书成的万民表,针对本朝贡茶弊端,直陈上谏,并对那些以修茶而欲求申的奸佞之辈作了有力的鞭笞。
唐代二百多年间,在历任湖州刺史中,袁高是第一位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贡茶制度的人。在那“天子未尝羡阳茶,百草不敢先发芽”,视贡茶制度为天经地义、金科玉律的时代,袁高敢于写《茶山》诗,并在修茶贡讫之时,刻诗于碑,立于顾渚茶山,则更体现了他的非凡气度。
袁高当年在茶山赋诗刻石的历史遗址,已在长兴县顾渚山金山村白羊山发现。摩崖石刻文字同上述《两浙金石志·唐袁高题名》所载完全一致。同时还发现有于頔贞元七年,791为湖州刺史、杜牧关于奉诏修贡焙茶的石刻古迹。
〔笺注〕①茶山:即唐湖州长城县今浙江省长兴县顾渚茶山。
②禹:古代帝王,夏朝的建立者。姒姓,又称大禹、戒禹,一说名文命。其父因治水无功被杀。他奉命继续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了水患。且成为舜帝继承人。约于公元前22世纪末至21世纪初,舜帝死后,禹王正式即位,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史称禹王,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③禹贡:指大禹即位后,于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会盟夷夏诸部首领,接受他们的朝贡。禹王虽开创了朝贡之先例,但其目的是完全出于止兵息戈,安定天下。
④后王:指在禹王之后、大兴朝贡之风的历代帝王。
⑤职吏:指专司其职的谏议大夫和朝廷命官。
⑥奸佞:泛指有口才而又奸诈、谄媚之小人。此指借修贡茶,欲求得皇帝宠信的官吏。
⑦动生、日使二句:是言贡茶制度在人力、物力方面造成的巨大浪费。
⑧我来、得与二句:诗人指自己奉诏命来顾渚茶山修贡。据《南部新书》:“唐制:湖州造茶最多袁高为郡造茶三千六百串,并诗刻石在贡焙。”
⑨氓辍俯视十八句:是诗人在奉诏来顾渚山修贡期间,所目睹耳闻,广大农民为完成采制贡茶的沉重课役,被迫辍废赖以维持生存的农桑之业,一夫当役,全家上山,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象麋鹿一样攀援悬崖峭壁采寻,忍饥挨饿,仍不能完成采茶定额;那晨以继昏的研捣茶的臼杵之声,仿佛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作为一州之长的袁刺史,他几乎不忍看那些蓬头垢面,手足鳞皴,满面泪痕愁容的茶工——自己所牧之子民的凄楚景象。
⑩扪葛句:是写茶工手援荆葛向几乎倾倒的峭壁攀登采茶的惊险情景。
HI悲嗟使者句:是言采茶工人众,如蚕食桑叶一样,将茶树的叶子都采光,甚至连初春刚刚萌生的花草都踏平了;在茶山上不见春光,只能听到一片悲叹之声;在向阳处春茶芽已经采光了,背阴面茶芽未吐,可是宫廷催逼贡茶的牒文已频频传来。
HJ麋鹿:鹿属,动物名。形似鹿而体庞大,高七尺许。全体暗赤褐色,眼小耳阔。牡体生有枝之角,其枝逐年增加,枝粗短,极坚强。
性怯弱,善走,会游泳,食树皮、树叶、嫩芽等。产于亚洲北方及瑞典、北美等地。
HK皇帝至重兹六句:泛指唐代帝君崇尚狩猎,巡幸周游,致使各郡县官吏竞相向皇帝敬献贡物之风愈演愈烈;再加上兵戈之乱的困扰,民众哪里还能承受得了呢。
HL未知、谁合句:是言制造如此之多的贡茶,除供御用之外,不知朝中哪些近臣显贵还能得尝如此珍贵的贡茶呢?
HM顾省至结句:是诗人言其出守湖州,本应体恤民情,励精图治,可是却竟受诏修茶,虽心里反对,又不能公然违抗圣命,只得因循旧制赴顾渚源督办贡茶,可是那茫茫沧海之间,哪里会有人倾听自己陈述为民请命的一片丹心呢?
八、唐白居易六首
1.重题新居东壁
长松树下小溪头,班鹿胎中白布裘①。
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②林鹤是交游。
云生润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
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绕阶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曾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尚书司门员外郎、中书舍人及杭、苏二州刺史等职。曾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复任刑部侍郎时辞官,闲居东都,于垂暮之年曾以刑部尚书致仕。卒于武宗会昌六年846葬于洛阳龙门山。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不少佳作成为千古传诵之名篇。
〔题解〕诗人于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曾于庐山香炉峰下、湓水之滨,种植茶园,开凿清泉,结屋而居,仿效当年陆羽在信州上饶品泉生涯。这是草堂落成后,诗人重题东壁诗四首之二。约作于元和十三年818。
〔笺评〕白居易,是继唐代中期诗僧皎然上人之后,又一位热衷于茶文化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亦为中国茶文化的百花园中植入了散发着清醇芳香和别具妙韵的艺术之花。他的茶诗具有描写细腻,语言新清,意境高雅,情景交融,明白易晓的艺术特色。这首题壁诗,在大诗人的笔下,使庐山的壮丽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副绝妙的山水画卷:
在香炉峰下、湓水之滨,松柏森森,溪流潺潺,麋鹿奔驰,仙鹤翔飞;茶园披绿,药圃生香,峰峦云中隐,草堂绕清泉。这首诗亦充分表达了诗人的高情逸致和在逆境中的旷达心胸。
这正如诗人在《重题东屋》诗之四所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以“匡庐”般的坦荡胸襟,来对待宦海沉浮,成为千古佳话。
〔笺注〕①白布裘:指班鹿天然美丽的白色花斑。
②野麋:即野生麋鹿。
2.谢李六郎中①寄新蜀茶②
故园③周匝④向交亲,新茗分张⑤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⑥,绿芽十片火前春⑦。
汤添勺水煎鱼眼⑧,未下刀圭⑨搅曲尘。
不及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⑩。
〔题解〕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后,在庐山脚下结庐而居。
此诗是在他收到忠州刺史李景俭从蜀地寄来新茶后所作的酬谢诗。约作于元和十三年818。
〔笺注〕①李六郎中:即李景俭,排行六。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人。李唐宗室。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及第。元和十三年任忠州刺史。白、李为同乡少年好友,平素交往亲密。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三月奉诏刺忠州今四川忠县,到任之日,李景俭去江边码头接白刺史。
乐天有诗云:“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
②蜀茶:泛指巴蜀之地所产之名茶。
③故园:即在渭河北岸下邽清渭曲——诗人之故乡。
④周匝:犹言完密。在此诗中作亲密无间解。诗人在《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一寺中,追忆他同好友李六郎中在少年时代嬉戏时曾云:“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花下放狂冲夜跑,灯前起坐彻明棋。”
⑤分张:谓第一批春茶焙制好后,就先分出一份寄给正在卧病中的白居易。
⑥红纸句:红纸,指李寄茶时之附信。书,是指诗人此前给李寄过诗或信件。
⑦火前春:即明前茶。古时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习俗。“火前春”是说李寄来的珍贵绿芽是第一焙的“明前茶”。
⑧鱼眼:为古人煎茶时候汤之法,当水初沸如鱼目,微微有声之时,谓之鱼眼。“汤添”起二句,均谓诗人煎茶时观水候汤点茶、止沸等过程。
⑨刀圭:为唐时煎茶所用的工具之一。是以竹或金属制造,其形状如合之竹夹。是在水初沸时用其在沸水中心环绕搅动,以使沸水水温更趋于均衡。
⑩别茶人:犹言难得尝到好茶,多亏故人天涯相寄。诗中隐含诗人在贬谪江州司马后,身处贫病交攻的窘境。
3.谢萧员外①寄蜀茶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②煎来始觉珍。
满瓯③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笺注〕①萧员外:经历未详。诗人于元和十四年至十五年819—820曾任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刺史。萧员外或许是诗人在此时结识的乡绅。
②渭水:即渭河。黄河主要支流之一。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诗人家乡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渭水之滨的清渭曲。白居易《重到渭上旧居》诗有曰:“旧居清渭曲,开门当蔡渡。十年方一回,几欲迷归路。”萧员外寄蜀茶,时逢诗人回故里期间。故能以渭水来煎茶,倍觉茶味鲜醇。
③满瓯二句:谓诗人品茗时赏心悦目,陶然自得的情景。
4.吟元郎中①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②。
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③。
〔题解〕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从忠州刺史任上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元稹时在京城刚任祠部郎中。此诗约作于元和十五年冬。
〔笺注〕①元郎中:即元稹779—831字微元,别字威阳。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十九年803登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膳部员外郎等职。唐代着名诗人,同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元白交厚,互有唱和。
②雪水茶:古人视雪水——天水为烹茗佳水。以雪水烹茶为高士之雅举。如唐代陆龟蒙咏茶诗:“闲来松间坐,看煎松上雪。”宋陆游《雪后煎茶》诗:“夜雪清甘涨井泉,自携茶厨自烹煎。”
③城中二句:城,指京城长安。诗人似乎在偌大的长安城里,只有到元稹家中作客,才能舒展常常紧锁的眉宇,一吐胸中之郁闷。可见元白是宦海生涯中的莫逆之交。
5.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遥闻境会①茶山夜,珠翠歌钟②且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③,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④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⑤。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⑥对病眠人。
〔题解〕在唐代中后期见于唐诗的即有唐德宗、宪宗、敬宗、宣宗等数朝,每岁春三月湖、常二州刺史都奉诏赴茶山亲自督造贡茶,并在两州临界举行茶山境会。其境会地点:
据清康熙《长兴县志》载,在长兴唐时为长城县县西北七十里悬脚岭,以其岭下垂故名。此诗为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致常州刺史贾餗、湖州刺史崔玄亮的遥寄助兴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春。
〔笺注〕①茶山境会:湖、常二州刺史于本州境内的顾渚山、唐贡山分别造茶;两州地方长官率领的侍从、乐工、歌女会于两州临界的悬脚岭,举行盛大的歌舞竞技、品茗斗茶、饮宴联欢活动,称之为“茶山境会。”
②歌钟:古代的打击乐器名,即编钟。此指茶山境会上的乐歌声。
《李太白诗》十五《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青楼夹两岸,万家喧歌钟。”
③两州界:唐时湖州长城县顾渚山茶区同常州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市唐贡山茶区地理毗连,以悬脚岭为两州分界处。古时其地建有“景会亭”,又名“芳岩”。
④青娥:指歌姬、舞女。江淹《水上女神赋》:“青娥羞艳。”韩愈《郾城夜会联句》:“青娥翳长袖。”
⑤紫笋句:唐时常州义兴县君山乡唐贡山所产的阳羡茶,亦称紫笋茶,同顾渚紫笋茶均为宫廷贡茶。在每岁新制贡茶品种出焙后,都要在茶山境会上进行品评,以鉴茶质高下,谓之“各斗新”。
⑥蒲黄酒:蒲黄,是细若金粉的香蒲花粉,可入药。诗人在此诗附小注云:“时马坠损腰,正劝蒲黄酒。”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已收到赴茶山境会之邀请,因腰伤未能赴会,感到颇为遗憾,故赋诗相寄。
6.琴茶
兀兀①寄形群动内,陶陶②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③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④,茶中故旧是蒙山⑤。
穷通行止⑥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⑦?
〔题解〕这是一首“琴”与“茶”双咏之诗。并借琴茶之灵性以喻乐天“君子陶陶”之品德风范。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
〔笺注〕①兀兀〔wùwù〕:语出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说文》段注:“凡从兀声之字,多取高意。”杜牧《阿房宫赋》有“蜀山兀,阿房出”之句。“兀兀”句是诗人为其在仕林宦海中屡遭馋毁和贬谪深感不平。
②陶陶〔yáoyáo〕:和乐貌。《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诗人号乐天正取一生正直、旷达之意。白居易终生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抛官:诗人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春辞去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去洛阳居闲。故谓之“抛官”。
④渌水:古琴曲。《文选》马融《长笛赋》:“中取度于白雪、渌水。”
翰注:“白雪、渌水雅曲名。”诗人精通音律,在琴曲中颇为欣赏古琴曲《渌水》。诗人于元和初任周至今陕西省周至县尉时曾作《听弹古渌水》诗:“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
⑤蒙山: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蒙顶产茶历史悠久。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从此开创了蒙顶人工培育茶树之先河。据今已有二千多年了。
⑥穷通句:是诗人咏叹宦海沉浮,好运恶运常相随。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心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失水鳞。
葵枯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钧。”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
⑦难道句:这是诗人对其“达则兼济天下”的报国壮志难酬,在生命已临近暮年时而发出的悲怆问语:难道我今生今世再也不能重返京城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白居易自文宗大和三年829春归洛阳后,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八月卒于洛阳,十七年间,再也未返西京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