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去年提出以罗马拼音代替注音符号,听说一度引起了一番热烈的讨论。我不知道李远哲所说的罗马拼音是不是大陆上推行的汉语拼音,我只相信採用英文字母拼音学习国语一定比注音符号容易得多。周质平最近在台湾发表一篇题为《随波逐流与中流砥柱》的文章,讨论打破台湾国语的孤岛现象。他说,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迁台以后,少数北方来的“遗民”带动岛上数百万南人学习北语,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成绩丰硕,有目共睹。可是,两岸对峙了四十多年,台湾跟中原文化隔绝了太久,当年道地的国语早与今日之“京调”有了一定的距离,台湾国语於是出现了“孤岛现象”,比如“你和我”的“和”字读如“汉”。周质平说,最近几年,台湾萌生了两种情况:一是台湾话渐渐复苏,成了社会媒体的通用语言,那似乎是国语的式微;二是两岸互通,大陆的书籍、电视节目、流行歌曲大量进入台湾,国语的孤岛现象大见缓和,“也是四十年来,台湾的国语首度有机会和它的发源地有了接触,而注入了来自源头的活水。从这一方面看,却又是台湾国语新生的开始”。第一种情况我去年夏天在台北亲身体会到,我上街几乎不得不尽量用闽南话跟人沟通,以期博得更加和善亲切的待遇。第二种情况我还不太清楚察觉,跟我交往的台湾朋友照样说一口嗲声嗲气的台湾国语;报纸上的新闻版见不到太多的台语,副刊上的文章还在沿用乾净清楚甚至漂亮的白话文,跟我学生时代读到的只有一点点差别:白了,不那么文。
我完全同意周质平说语言文字是文化中最保守的一部分,成年人可以改变宗教信仰,却几乎不可能改变其母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贺知章的千古名句道尽了语言的保守和乡音的顽强。香港学校长期以粤语和英语教学,中文课程都以粤语授课,国语是最近几年才列为一门语言课分支出来教,管教育的部门和教书的老师始终还不很愿意放弃粤语改用国语授课。这正是香港一向以粤语为母语的保守意识使然。周质平认为,在语文的使用上,随波逐流是正确的方向,做中流砥柱不是别出心裁,就是闭门造车。他说,台湾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可以争自己的权利,有自己的制度,但在语文符号的使用上坚持保有自己的特点而无视於绝大多数汉藏语系同文同种的同胞既有的一套系统,毕竟有画地自限、自绝於多数之嫌。易言之,他同意李远哲提倡的拼音而不认为台湾应该抱守注音符号的传统。
香港成了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后,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当然应该争取维持自己的政制和权利,保有自己的一套治港方略。但是,在中国语文的问题上,实在不必坚持粤语的独大而无视於绝大多数汉藏语系同文同种的同胞既有的普通话。如果说台湾做了四十几年国语的孤岛,此时该是向普通话接轨的时候,那么,香港做了更长时间的粤语的孤岛,此时也该是跟国语接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