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时间—温度关系图

这天,家住城东的王老汉习惯性的起了个大早。

洗漱完毕后,他又顺手用了个神通——【上应天时】。

信息很快反馈过来:

人族新元历1119年9月25日,卯时五刻……

所在地:安阳城。

此时气温为:25度。

当天最高气温35度,最低23度。

天气:晴

注意:未来十天内可能有小到中雨,请加紧时间收获庄稼……

“有小到中雨?那还真得赶紧了!”

一想到自家的那十来亩玉米还直楞楞的矗在地里,王老汉立马朝屋里招呼一声,便往城外赶去。他得去地里看看,看庄稼熟透了没有。

熟了的话,就要转进时间掰回来。但是如果没熟的话,那只能继续等待了。

当然,他也不担心长时间下雨会导致庄稼烂在地里。如果情况实在严重的话,官府和百家那边肯定会联合起来驱云散雨的。

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是有先例的!

记得去年大楚那边就有一个城市在农忙的时候即将遭受洪灾,结果百家子弟愣是仗着神通将那洪水给抽干了,移走了。至于倒春寒的时候驱散雨雪,让天气重新回暖,那更是常有的事。

所以像王老汉这样的老农可丝毫不担心天气灾害,哪怕是那些极端的天气,比如台风、暴雪、暴雨、甚至泥石流等等,他们都能轻松的应对。

王老汉时常和老伴感慨:现在可比千年前那需要靠天气吃饭的日子好太多太多了。

不过走着走着,王老汉突然一愣,随后想到刚才的【上应天时】里面好像多了些东西。

想着,他又将神通用了一遍,然后一行一行的自己检查。

“气温:25度?”

直到看到涉及到气温的那两行,王老汉这才明悟。

“这是~农家将气温给加入进来了?”

“那倒是省事多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王老汉那满脸皱纹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原来就在昨天,他还和自家那位老婆子说今天找机会去官府那边买一个气温计呢,他可听说温度对农业种植和养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果他这还没去呢,农家就把这些给加上去了。

“省了一两银子啊!”

“不过气温计不需要了,体温计还是得买一个。”

想着老伴的身体经常不好,有了温度计也好实时的检测,王老汉决定一会儿回来的时候,就去医馆那边看看!

想罢,他咂摸了一口手中的旱烟,挺了挺腰背,大步流星的朝城外走去。

与此同时,各地的医馆和官府也将体温计和气温计卖到脱销,而各地的墨家工匠也按照从海边带回来的已经校准过的温度计开始批量生产。

但尽管如此,很多地方还是会经常断货,特别是体温计。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天气冷不冷,热不热,这个倒可以往后推推,但是体温可关系着身体的健康,可不能马虎半分。

当然,如果有人有闲钱,或者确实是研究所需的话,倒也不介意花一两银子买个气温计来尝尝鲜。

体验体验这个新玩意儿!

也正因为如此,温度的概念也彻底在天下宣扬开来,甚至开始深入人心。

比如以前人们都说今天的天气好热,甚至好冷。

但是现在不同,现在的人们则说天气好热,已经达到了多少度多少度云云。

甚至不只是天气,就连医家的医师也开始按照体温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更甚者,街面上还传言农家那边已经准备测试各个农作物种子的发芽温度,为以后的种植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或许,以后要种植的时候还要揣着个温度计去田里,得先测一测土壤的温度,看看是否合适种植。

甚至进行养殖业的话,也得随时监测动物的体温和环境温度,以免由于温度的原因导致损失。

总之呢,温度这个新的概念,一下便被大家接受了,而且大家也乐意探索温度的新用途。

而就在温度计卖的热火朝天之际,已经有一大批研究者开始尝试创造一种新材料,一种类似于水银的新型神通材料,他们准备将温度计直接开发进工具神通里面。

如果成功了,那么不仅可以随用随招、方便卫生,而且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水银中毒事故的发生。

虽然对现在有着大量医疗神通的医师来说,水银中毒也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能避免便避免吧。免得发生了意外,到时候后悔也迟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将温度计工具化、神通化,已经是目前最经济,也最高效的方式了。

甚至没有之一。

而就在这时,一位墨家的工匠却发现了一件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就在刚刚,这位名叫焦国钦的中年男子从官府买来温度计之后,便想亲自动手测试一番,看看效果。

打来一锅水放在木架上,然后将温度计架在铁锅中央,让温度计的空泡部分没入水中,然后开始在锅底用神通加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锅中的水的温度开始慢慢的升高,而温度计的读数也相应的一节一节的往上窜。

见此,焦国钦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确实符合他的预期。也符合大家的认知。

加热嘛,自然温度会越来越高。

而随着继续加热,当锅中的水开始大量沸腾的时候,水银温度计的读数也彻底稳定在将近一百度的地方,静止不动。

对此,焦国钦也没什么异议,他家这里虽然属于平原,地势也确实不高,但是如果比起海平面来,那肯定是高了,所以他们这儿的水的沸点当然不能达到标准的100度。

这些都没问题。

但是这时,焦国钦却突然皱起了眉头。

他这人呢,有个毛病,那就是做实验的时候喜欢算时间。

得益于神通【上应天时】的缘故,焦国钦甚至可以将这个时间精确到秒的级别。

为此,他的那些小伙伴们经常说他古板,奇怪。但是他却依旧乐此不疲。

而就在刚刚,焦国钦同样没有放弃自己的小习惯。

他准确的记录下来了开始加热的时间、初始温度,甚至还有温度计达到各个刻度所需要的时间。

此时拿出数据一看,焦国钦却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为了验证心中的想法,他甚至还画了一个关于温度和时间的坐标轴,等将各个点在图上标注之后,他一下子便看清了其中的关系。

他发现:如果将图上的这些点全部连起来的话,近似是一条直线。

“直线?”

焦国钦看着图上那近乎直线的线条,喃喃自语。

皱眉思虑了许久之后,他将整个装置进行了改良。给铁锅加了个锅盖。只不过这个锅盖的中央部分还有一个小拇指大小的小孔,刚好能让温度计穿过。

之后考虑到火焰的热量会散失的缘故,他甚至还用玻璃烧制了一个特殊的容器,将整个铁锅围了起来。此时神通形成的火焰也在玻璃里面燃烧。

之后呢,不出意外的,玻璃爆炸了。

砰的一声,炸的焦国钦满身都是。

清理了下玻璃碎片,焦国钦继续进行改进,这次他吸取教训,给玻璃外罩留了个通气口。

之后的实验呢,果然没出意外。

但是等收集到这次的数据之后,焦国钦却发现,拟合出来的线条更直了、也更顺了。

心中高兴之余,焦国钦也怀疑是不是巧合。

为此,他再次将整个实验进行了三次。结果表明:那条线确实是趋近于直线。

有了这个结论之后,焦国钦开始改变变量。

比如改变火焰的大小,改变锅里的水量,改变水的初始温度。

结果发现,每次的实验数据都可以拼成一条直线。而不同的只是直线的斜率。

如果水量相同的话,那么火焰越大,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斜率也就越大。

(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温度)

而如果火焰固定的话,那么水量越多,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而斜率也就越小。

而有了这些发现之后,焦国钦还进行了降温实验,也就是用【冰冻术】进行实验。

但是结论却也和上面的没有多少差别,区别只是将火焰换成了冰冻,将升温换成了降温而已。

当然,如果涉及到物态的变化,比如降温到结冰的话,那就不是一条直线了。

对于这种复杂的情形,焦国钦准备暂时略过,先解决掉液态的问题。

而说到液态,焦国钦甚至还拿酒精和水银也试验过。

结果呢,也依旧是直线。

另外,他发现,在相同的重量下,火焰也固定的话,那么在“时间—温度关系图”中,水银的斜率最大,酒精次之,而水的最小。

换句话说,这三者间,受热或者受冷后,水银最敏感,而水最不敏感。

有了初步的发现后,为了进一步的探索,焦国钦还准备将几种液体进行混合,来探索其中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甚至,他还准备引入固体。

比如将一定温度的铁块放入某种液体中,测量平衡时的温度。或者探索铁块的“时间—温度关系图”。

而就在焦国钦对物体的升温规律探索之际,远在郢都的一位青年也对此产生了好奇。

不过或许是由于某种意外,在用玻璃将整个实验装置进行全封闭的时候,这位青年的玻璃罩没有第一时间爆裂,而是持续了一小段时间。

但是就是因为这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却让这位名叫杨晃的青年有了意外的收获。

因为就在玻璃罩即将爆破的时候,杨晃突然发现,铁锅中的温度计的读数居然超过了一百度,达到了一百零一度。

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杨晃的脸上可以说是挂满了震惊与疑惑。

之前他可是经过测试的,自己这儿的水沸腾之后明明只有九十九度。再说,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郢都也不可能和海平面一样高,所以这里的水的沸点也根本达不到一百度。

“但是我刚刚明明看到了啊!

难道是我看错了?眼花了?”

心中刚刚产生了这个疑惑,杨晃赶紧摇头否定,

“不可能!之前都好着呢。怎么偏偏这次会看错!再说,我眼睛没问题的。

而且就算我眼花,也不可能看高一度啊!过没过一百那个分界线,我很清楚。

那要不,再试一次?”

“试就试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我安慰了句,杨晃便开始动起手来。

将周围的玻璃碎渣收集起来,再取了一些买来的碎玻璃,很快,杨晃便将其重新烧融,然后控制着其将铁锅和温度计包裹了起来。

冷却后,便又形成了一个透明光洁的玻璃罩子。

“准备完毕,开始实验!”

轻喝一声后,便见锅底燃起了橙色的火焰。

而与此同时,杨晃的眼睛也死死地盯着玻璃罩中的温度计,他倒要看看,这次还会不会出错?

不多时,水汽打湿了玻璃罩,杨晃也有一下每一下的用神通将眼前这块玻璃的内壁擦拭干净。

就在这时,杨晃眼神顿时一凝,轻声呢喃道:“快到了!”

只见此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已经上升到了96度。

而且还在很快的上升。

“97,98,99……”

突然,杨晃的声音微微一顿,嘴角略微上翘,继续报数,“100”。

而刚刚喊出“101”,只见“砰”的一声,玻璃罩迅速裂开,然后炸成了碎片。

不过对此,杨晃却丝毫没有在意,甚至他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而且他的嘴角,还带着一股莫名的笑意。

“竟然真的超过了100度!”

虽然只是超过了仅仅一度,但是杨晃脸上的笑意却没有减少半分。

这可是其他人都没发现的情况啊!

现在让他发现了,他杨晃怎么能不高兴,能不开心?

而且就在前几天,杨晃还在幻境里面见到了一个问题。

说是:如果高原甚至山区部分的水沸腾的温度远远不到100度,甚至可能只有七八十度,那么那里的人煮东西会不会很慢很慢,甚至可能煮不熟?

还有,温度达不到的话,那么那些地方的开水还安全吗?

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杨晃还有些诧异,随后一深思,他才觉得对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按照他以往的知识来看,七八十度的温度应该也不能将水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

而这么低的温度用来煮面的话,他其实也不知道行不行,毕竟他没试过。

不过当看到这个问题底下的一些高原地区的人现身回答,杨晃才了然。

地理位置高的话,煮面确实很难煮熟,而且就算煮熟了,也容易粘糊糊的。

为此,有人想出了办法,说往锅盖上压几块砖头。

这个办法怎么说呢,虽然有所改善,但是煮出来的面条还是不如平原地区。

所以呢,人家干脆放弃了蒸煮,而是选择了烤、炒、炸、腌制、自然风干等操作。

对此,杨晃也了然的点了点头。

环境如此,为之奈何?

不过此时想起自己刚才的发现,他心中没有来的产生了一股直觉。

这~或许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