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今年的春节档,刘尚的《食铁兽》一骑绝尘。
很显然,当刘尚收敛自己的创作欲,将故事讲得简单一些,还是有更多的观众买账的。
大年初一这一天,预售加上当天售票,票房破五亿。
差点就破了《捉妖记2》的首日票房记录。
口碑方面,好评居多,但是也有一些反面的声音。
刘尚一直都有看影评的习惯,不过这次没时间看,因为这会他还在好莱坞。
《食铁兽》这次不是全球同步上映,国外上映的时间拖延了,因为和发行商环球的合同出了点问题。
刘尚之前去好莱坞是给电影推广的,但是没想到遇到了这档子糟心事:环球要改合同。
可能是环球影业察觉到了中国怪兽电影的潜力,所以想要买下怪兽系列电影在全球发行的版权。
合同上的条约看着很诱人,只要刘尚签署这个合同,以后的怪兽片都将走环球的推广渠道,发行到全球。
好莱坞盛行“合而为一”的电影生产模式,即对于电影的制作、宣传及上映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并逐步拓展到电影放映渠道,以此方式将好莱坞电影推向全球。
电影产业里,好莱坞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至少在营销和盈利方面是这样。
刘尚的电影在国内卖得再好,也只是国内的范围,离真正的好莱坞大片相距甚远。
如果搭上好莱坞环球影业通向全球的快车道,以后刘尚的电影那就挂着好莱坞的金字招牌。
不光票房翻番,影响力也一日千里。
怎么看都是好事儿。
但是刘尚不这么认为,因为签署这个合同,他以后的电影就和环球影业绑定了。
不能跟别的发行公司合作,相当于他的电影发行公司在尚元文化的基础上,加上了环球影业。
另外,在宣发的事情上,环球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并收取很高的一笔费用。
以前海外发行商是买断一部电影的发行权,现在环球这个古怪的合同似乎是想买断刘尚以后所有电影的发行权。
这样的待遇还是头一回。
不过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中国买断漫威系列所有电影在全球的发行权,漫威不会答应,刘尚自然也不会答应。
刘尚没考虑就直接拒绝了。
他的目标确实是把自己的电影推广到全世界,但绝对不是借用好莱坞的大船。
因为他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干掉好莱坞。
因为在合同上的争议,海外发行的事情一直搁置。
环球不接手,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其他下家。
这时候,一家叫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的负责人找上刘尚,说他们可以帮忙发行《食铁兽》,并且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版权合同,只收取代理佣金。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就是韦恩斯坦兄弟创建的独立电影公司。
说到这个公司,堪称传奇。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再只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越来越多的美国独立电影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何为独立电影?从外在表现来看,指的是电影的制作资金、摄制和宣传都是独立于好莱坞势力范围之外;
从电影的内在精神品质而言,指的是展现与好莱坞道德准则和表现方式完全不同的精神追求。
通俗地说,就是存在于好莱坞范围之外、与好莱坞电影进行竞争的美国电影。
换言之,好莱坞电影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当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电影艺术需要更加独特的视角和更加新颖的题材来提升和完善。
世界文化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突破好莱坞电影的固定模式、寻找新的出路才能够成为电影界的黑马。
美国独立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是在198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由导演史蒂文·索达伯格指导的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收获最佳电影大奖,并且在美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该片是由韦恩斯坦兄弟投资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拍摄的,电影的成功让公司一夜之间成为美国独立电影的顶级制作团队。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是一家完全独立运营发展的公司,主要事务及运作由两兄弟一手包办,两人的个人偏好和意愿是电影创作的核心,因此公司制作的电影主题个性化,风格别具一格,具有完全独立的思想和美学艺术水准,经常会与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思想和宣传手法相悖。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公司开始重视独立电影,并采取应对措施改变被动现状。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被迪士尼影业并购后,韦恩斯坦兄弟成立了一家新的独立电影制作、发行公司——韦恩斯坦国际电影公司。
但是,被收购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并没有失去原有的电影创作理念,从这以后的十几年中,它所出品的电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十分重视公司在制作和发行中对于电影的绝对掌控。
公司在1993年制作发行反映欧洲艺术发展的电影三部曲之一的《蓝》,次年出品震惊全球电影界的影片《低俗小说》,1996年投资英国电影《猜火车》,21世纪的开篇巨作是意大利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1年和2003年分别出品在世界上具有较高地位的现象级影片《天使爱美丽》和《杀死比尔》。
然而,表面上一直保持较好合作关系的迪士尼方面和韦恩斯坦兄弟很快出现了巨大分歧。
在电影《华氏911》的创作上,好莱坞出身的迪士尼奉行保守主义,否决了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的电影制作计划,而韦恩斯坦兄弟则力挺摩尔完成这部纪录电影,虽然没有得到母公司的支持,兄弟二人仍然继续推进影片的制作,并成功发行,再一次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透过韦恩斯坦兄弟的影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其电影的深远意义之一。
在20世纪后期,随着世界电影形势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的需求,好莱坞盛行“合而为一”的电影生产模式,即对于电影的制作、宣传及上映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并逐步拓展到电影放映渠道,以此方式将好莱坞电影推向全球。
韦恩斯坦兄弟创业伊始恰巧处于好莱坞由单一市场拓展为全球市场的事业推进期,在新浪潮的影响下,无论是电影上映的方式还是电影的制作过程,都融会了多种新鲜元素,使得诸多影视爱好者蜂拥而至,跻身于银幕之上各展所长。
独立电影创作初期并没有迅速赢得观众的眼球,而是较长时间处于低迷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崭露头角,后被好莱坞公司赏识得到更多的上市机会,之后独立电影才逐渐融入世界舞台。
好莱坞公司之所以选择接受独立电影,是因为其风格多变、视角独特、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与多元的电影市场遥相辉映,这些优点恰恰是好莱坞电影所缺乏的。
合作的背后同时蕴藏着危机,独立电影所展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开放程度打破了好莱坞公司的底线,因此,韦恩斯兄弟的作品《华氏911》成为独立电影与好莱坞公司合作破裂的导火线。
韦恩斯坦兄弟的特立独行还表现在他们非常乐意透过自己在美国的电影产业优势为其他国家的电影进入北美地区创造条件。
所以这次找刘尚合作,帮忙发行《食铁兽》不是偶然。
他们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从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从欧洲和亚洲引进新的优秀电影作品,兄弟二人着力引进的中国优秀影片在美国等市场取得了累累硕果。
哈维与中国电影很有渊源,1995年开始花费重金购买了成龙、周润发和李连杰等影星的多部电影的海外发行权。
2005年,公司购买电影《无极》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发行权,并且极力进行市场推广,使得《无极》于2005年底全面登陆北美各大院线,并称该片将会成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有力争夺者。
之前,韦恩斯坦兄弟已经成功地帮助张艺谋的《英雄》、周星驰的《少林足球》等中国电影迈向国际市场。
中国电影并非韦恩斯坦兄弟主推的影片,华语电影只占其总的电影发行量的一小部分,但是考察这些影片所取得的成绩还是相当具有说服力的。
在华语电影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位里面,有三个席位属于韦恩斯坦引进、发行的,包括排名第二的《英雄》、第五位李连杰主演的《少年黄飞鸿》和第十位王家卫的《一代宗师》。
可以说,张艺谋的《英雄》是在《卧虎藏龙》大卖之后又一现象级中国电影作品,而影片《一代宗师》取得的票房在近年来的华语电影票房排行中独占鳌头。
分析韦恩斯坦兄弟参与引进的中国电影,可以看出这些电影具有较强的个人偏好和主题类型特性。
公司前期引进的中国电影作品以那些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为主,例如张艺谋的《菊豆》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等,这些影片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引进这些影片也算是一种保险的做法。
从引进电影的类型来看,韦恩斯坦兄弟在选择华语影片的时候更多地偏重于古装电影、动作电影、东方韵味、侠客精神等主题,此类电影的主题特点使得电影在画面和音效的质感上都会显得更加紧凑、悬念丛生,剧情更加容易抓住观众的视线,增强影片的娱乐性。
从审美角度考虑,古装电影是引进的主力军,因为这些电影更能体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展现不同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人、治国思想。
此外,动作电影也是重点引进对象,动作电影蕴含的暴力美学与独立电影所呈现的主题有很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李小龙的电影在美国的影响力使得功夫电影非常易于被美国观众接受。
香港的功夫电影以此为契机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在美国占得一席之地,为后期的功夫电影的引进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李连杰和成龙的先后立足好莱坞就是这类功夫电影的良好助推力。电影《英雄》之所以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得益于它融合了古装电影和动作电影的要素,将东方文化的神秘特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在观众面前,获得高票房当之无愧。
但是,随后几部由索尼公司负责发行和宣传的张艺谋作品《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却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原因有很多。
主要应该是《英雄》获得成功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复制作品,使得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种影片类型不能够永远成功。
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以后,华语电影再次发力,由王家卫指导的影片《一代宗师》凭借其优秀的画面、音效、人物和精神等,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收益。
不过从《一代宗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
而且《一代宗师》在全球票房的维度,表现得并不算好。
被后来刘尚的几部怪兽电影吊打到没影。
和米拉麦克斯影业达成合作后,公司就紧急宣发,定档在一个月后。
这一个月,《食铁兽》剧组的主创们将协同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一起做推广宣传。
国外电影的营销和国内差不多,不过这次多了一个参展电影节。
米拉麦克斯影业给《食铁兽》安排了一个艺术性没那么浓重的翠贝卡电影节,并且将《食铁兽》作为开幕式电影。
翠贝卡电影节比不上欧洲三大电影节,也比不上奥斯卡,但在美国本土也算是不错的电影节。
由美国电影制片人简·罗森泰、著名演员罗伯特·德·尼罗在“9.1.1”事件后发起并创办。
2002年,翠贝卡电影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翠贝卡电影节。
20年来,翠贝卡影展已经从每年春天纽约固定活动,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圈的年度重点活动之一。
翠贝卡有个独特的“电影节发行模式”。
不同于圣丹斯电影节和西南偏南电影节拥有影片交易的市场机制,翠贝卡将入选的影片以电影节的品牌包装,和赞助厂商洽谈影片的放映合作。
除了传统的电影院线、电视频道及DVD之外,作为首先张开双臂拥抱新媒体的电影节,翠贝卡也尽全力帮助参展的独立电影在各大视频点播平台,如flix、Aazon和iTunes与有线电视频道中播放。
这个独特的机制,除了帮助许多独立电影工作者有更多发行作品的机会,同时也是翠贝卡认为能够善用新生代观众对于网络的重度依赖,持续引发其对于独立电影的关注与重视的方式。
通过观众的反映,协助新生代的电影人更了解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以及对于不同社会话题的接受度。
除了积极利用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翠贝卡也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跨界整合。
SprgStudio就是其一大尝试,目前已纳入成为翠贝卡电影节的大本营,旨在希望所有来展映的电影人、媒体、科技人都能在同一个环境下彼此交流。
这个占地四千多平米的空间,除了可以进行影片放映、举行记者会、颁奖典礼、座谈和展览中心,更是让许多电影人可以第一手体验新科技的叙事方式影响力的地方。
在SprgStudio设立“虚拟实境专区”,只要几十美金,人人都可以带上VR眼镜,进入电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