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4章 起陵建邑

正当刘弘思虑着汉室将来的继承事宜时,三个老态龙钟的身影,也终于是出现在了殿内。

“丞相臣食其,少府臣叔,内史臣嘉,参见陛下”

见三人一同前来,刘弘自然是亲切的问候一番,邀请几人坐下,便正式开启了此次对奏的议题。

“朕今日召几位卿公入宫,乃欲以帝陵之事,于诸公相商。”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一个刚登基五年,连法定成年年纪都还没到的皇帝,在十六岁的年纪开始着手准备起自己的陵墓,多少有些奇怪。

但在汉室,尤其是西汉初,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倒也不是说:汉室的皇帝都认为自己活不久,而是帝陵这个在后世可有可无的形象工程,在汉室关乎到一项直接影响政权安稳的国策。

陵邑制度。

自秦始皇一扫六合,使华夏正式从分散的分封制社会,正式踏入完整的中央集权封建明起,一直到清末的西方列强侵华,这将近两千年的华夏历史当中,每一个封建王朝,都被这样一个问题折磨的憔悴不已。

地方豪强,到底应该怎么处理?

秦的灭亡,可以归咎为旧六国贵族作乱,西汉的灭亡,也可以理解为地方豪强的壮大。

而之后的每一个封建时代,即便最终不是因为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灭亡,其政权灭亡的核心因素,也永远与此逃脱不了干系。

东汉末的各路诸侯,隋唐时期的陇西集团,两宋时期得士大夫,明清的晋商等等,都是时刻挖封建王朝墙角的群体。

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中央集权受阻的状况,在华夏直到新世纪,才算是被彻底解决。

那封建时代,就没有办法解决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了吗?

实际上并不是在汉室初,这个问题,曾一度被黄老学执政的汉室朝堂所彻底解决。

地方豪强为祸一方,郡守二千石不能治,又山高皇帝远的,该怎么办?

在汉室初,这个问题有一个标准答案:既然郡守管不了你,那就让皇帝老儿管着吧!

将地方豪强集体迁入关中,强自安排在天子脚下,就成了解决地方势力最好的解决方案。

毕竟过江龙不比地头蛇,在地方再怎么横行霸道,换了个地界,也总要老实一点。

更何况这长安城,可谓是汉室最称得上卧虎藏龙之地;哪怕真出现那种内史都治不住的豪强,也好歹好有个天子嘛。

实在不行,大不了就强行编罪名咯某某某豪强,脑后有反骨,诛其三族,以儆效尤!

在汉室天子绝对不会错的时代背景,以及百姓普遍仇富的心理观念下,一家豪族的灭亡,只会为刘弘引来喝彩。

当然了,即便刘弘是天子,也不能什么事都按自己的喜好来,即便是要强制迁徙地方豪强到关中,也至少要给出个合理得解释。

在汉室初,这个解释也有一个标准模板:某郡某县某某氏扬名天下,达天子圣听;今陛下之陵已起,陵邑已建,特迁地方豪门望族至陵邑,替天子守灵!

就是说:你们家很不错啊天子都很认可,现在天子死后的地儿要定了,给你们一个机会,去皇陵脚下给天子首领,那你们就是忠臣了。

什么,不去?

给天子守灵都不愿意,必然都是乱臣贼子,统统斩首!

只凭借这样一个简单地逻辑陷阱,汉室就将华夏数千年封建时代不能解决的地方势力,给活生生逼成了韭菜。

那是长一茬就割一茬,割了一茬,没几年又长一茬。

地方豪强狼狈的模样,像极了后世种草特斯拉的小可爱们。

而面对这种务必自愿的举族迁徙,地方豪强们往往是毫无办法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汉室的大环境,与后世最大的一处不同:汉室初,是没有世家这个概念的。

很简单的道理:真正有传承的家族,几乎全都在秦统一天下、秦末战火,楚汉争霸等发生在短短几十年内的大规模战争,给清洗的一干二净。

而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华夏大地还曾经历一段长达上百年的诸侯纷争时代:春秋战国。

在这样一段跨越世纪的战争年代,能顺利活下来,并保留家族传承的,几乎不可能是大家族。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期间,兵和匪,实质上并不是两种生物。

再怎么正义的军队,在那个时代,也都会通过攻下某城,宰大户犒劳将士来激发士卒的战斗意志。

再加上汉室初,作为执政学派的黄老学,极其推崇y一夫五口治百田的小农经济,以及小政府政体,就使得汉室初,很难有豪门望族生存的土壤。

而汉室唯一可能属于豪门的阵营,便是以开国功臣为主体的彻侯勋贵们了。

可汉室的开国勋贵,相较于后世也同样特殊汉初的勋臣,除了一个躲进大山里修仙的留侯张良之外,很少有人愿意偏安一隅。

就连开国时将军都算不上的申屠嘉,都在历史上的帝一朝官至丞相,就足以看出这一点汉初的勋贵,普遍都是有政治抱负的。

这样的一个群体,根本不可能甘心在封地欺男霸女,而是会像现在的彻侯勋贵们一样,无所不用其极的留在长安,只求九卿出缺之时,自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原本的历史上,帝刘恒在陈平病逝之后,就是以彻侯勋臣多眷恋长安,丞相周勃为百官之首,当为天下先为名,借口让周勃给百官起个表率作用,把周勃赶回了封地。

可即便如此,帝朝的勋贵彻侯们也丝毫没有离开长安的打算;从周勃离开长安之后,第二个离开长安,回到封地的彻侯,还是十几年后,因为黄龙改元之事而被刘恒罢黜相位的北平侯张苍。

也就是说,唯一有能力祸害地方的彻侯勋贵集团,根本不需要刘弘去担心这帮货,巴不得刘弘一辈子不撵他们回封国!

没有底蕴深厚的世家、也没有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再加上学阀制造机器的儒家还是弟弟、彻侯勋贵们又都自愿久留于长安,就使得汉室初的地方势力,只剩下一种可能。

凭借贸易,在汉室鼎立后短短十几二十年内积累下大量财富,并以此壮大起来的地方豪族。

也只有凭借商贸发家的地方势力,会甘心在乡下从农民嘴里刨食,而不去长安闯荡。

盖因在汉室,商贾出身这个政治成分,几乎不亚于后世开国时的大地主。

既然地方豪强,都是通过世俗所鄙视的商贾贸易,才具有强大实力的商人,那在中央的政策下,自然是没有什么反抗余地了。

要知道即便是在后世,商人也同样无法对国家大政指手画脚;杰克马的垄断路,也是在一次约谈之后戛然而止。

在舆论对商人阶级极其不友好的汉室,面对国家强自迁徙的命令,商人阶级能做的,也只有遵从。

当然,在这个化水平普遍低下的时代,见多识广的商人们无疑算是精英,既然是精英,自然也会知晓狡兔三窟之理。

但在汉室毫无商量余地的陵邑制度面前,商人们为自己留的所有退路,都将失去意义。

迁徙地方豪强,并非是如皇帝登基那样几十年发生一次的低概率事件,而是每一位西汉皇帝,从登基的第二年开始,就开始周期性的迁徙地方豪强!

通常情况下,汉室皇帝驾崩,储君继位之后,并不会立刻将当前年改为新帝元年,而是继续将其作为先皇的最后一个纪年。

直到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个十月初一年初,新皇才会正式改元元年。

于十月改元元年之后,法理就算是站稳了,熬过冬天,等开春过后的三四月份,汉室的皇帝就要在自己登基的第二年,就开始着手自己的皇陵。

原因无他:陵邑越早建成,就能越早的从地方割韭菜,把豪强强制迁入关中,以缓解社会矛盾。

帝陵的建造,往往是首先把陵邑的框架支起,之后,再慢慢的建造陵墓。

汉室皇陵的建造就是这样,普遍都会从皇帝登基后开始修起,一直修到皇帝驾崩。

皇帝在位时间越久,皇陵的规模就会越大;而与皇陵一同被缓慢扩建的陵邑,也会越来越大,一直到皇帝驾崩,才会停止扩建。

陵邑既然会随着皇帝在位时长而无限扩建,那地方豪强的强制迁移,自然也是无限重复了三年一次。

就拿刘弘来说,今年,刘弘的帝陵就见开始建造,陵邑更将在夏天之前立起框架,而后的夏天,刘弘的第一批守陵户就见被迁入关中。

在之后的三年里,陵邑会慢慢被支棱起来,并大致形成一个城邑的模样,到了那时,就该是第二批守灵户到来的日子了。

三年一次的高频率,使得地方豪强再如何走通门路,都无法逃脱被强制迁徙的厄运。

躲过一两次迁徙,在汉室初或许并不少见,但躲过每一次迁徙,直到熬死某一位皇帝的事,在汉室历史上却只发生过一次。

被帝刘恒赞誉为仁商的宣曲任氏,凭借刘恒赐予的金子招牌,成功化身为了地方官员不敢触碰的烫手山芋。

至于豪强唯一能倚靠的勾结、贿赂官员,实际上也很难起到效果。

相较于西方,华夏人有一个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本能:买地。

汉室的商人也一样赚了钱之后,汉室商人不会想着把做大,而是会散尽大半家财,将自己的户籍从商籍挪回农籍,然后用剩下的那点钱买土地,安心的在家乡做个土财主。

这就意味着商人出身的地方豪强,其大部分财富,都是田亩、房宅、店铺这样的不动产。

一俟被强制迁徙,豪强就要举族迁往长安,无法带走的不动产,自然是要变卖的。

而在强制迁徙面前,豪强变卖不动产,性质又是无论如何都要卖,这就意味着变卖价格,将与市场价产生极大的差额。

最起码,那些手握生杀大权的地方官员,是有能力以近乎白送的白菜价,把豪强无法带走的不动产吃到肚子里的。

这样一来,豪强们通过行贿官员,以求平安的路,也就被彻底堵死相较于豪强奉上的那一点点贿赂,官员自然更希望豪强被迁走,好占据豪强留下的不动产。

毕竟豪强再怎么大方,也不至于将占据自己大半财富的土地田亩,拿去给官员做贿赂。

至于给天子守灵,以证明自己是忠臣这种极其不要脸的说法,也只是安慰那些韭菜们的说辞。

在朝堂之上,此事有另外的说法:广迁地方豪强,以实关中,以固国本。

对于汉室而言,国本究竟是什么,自然是毫无异意:一为农耕,二为关中。

简而言之,汉室只要能做好每年的农耕工作,并保证关中的安稳,理论上就能确保政权的稳定。

而广迁天下豪杰以实关中的内在逻辑,是通过政府强制手段,将关东的地方势力尽皆迁入关中,以保证关中永远保持对关东的人才碾压。

撇开对错不说,比起在土里刨食的农民,那些有能耐在地方欺诈乡里的豪强,无疑算得上的精英了。

而随着豪强被强制迁移入关中,又会让大量的财富,随着豪强一同涌入关中,使得关中在富裕程度上,也保持对关东的碾压。

关东豪强被迁入关中,也会让关中的各方势力借机吃个满嘴流油高速公路都还要过路费呢!

到了爷们儿的地盘,还是要长住,不得孝敬孝敬?

这样一来,地方豪强在变卖不动产时,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财富大面积缩水;而在来到关中之后,各方势力伸过来的手,又会将豪强仅剩的一点家底给吃干。

再过个两三代,曾经在关东叱咤一方,为郡守眼中之刺的地方豪强,就此家道中落,泯然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