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辽河之战(二)

而且在与俄军的战斗中,能够对防守一方造成威胁的,通常只有敌方的火炮,不过一但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之后,敌军的火炮也不会轻易开火了。当然,敌军在进攻期间,士兵们也会边冲边举枪射击,但这种射击的盲目性太大,也形不成规模,对防守一方的威胁并不大,因此防守阵地上的?机枪小组基本不用频繁的更换自己的阵地。

但面对人民军的进攻,日军的防线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的反击力度不是一般的大,不仅是火力密度大,而且精准度也不差,只要是稍微露头多一点,就有被敌军击中的危险,而且机枪小组犹为危险,往往是机枪没响几下,就不知从那里飞来几颗炮弹,在机枪小组附近爆炸,然后彻底哑火。

其实人民军使用的,是旧时空里,穿越者的先辈们创造的三三制战术。这是一种适用于轻步兵的连营规模进攻战术,主导思想就是: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遭到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并且强调各战斗小组之间的密切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旧时空的抗日战争期间,成熟于国共内战,而大量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中,并一举成名,成为穿越者的先辈们标志性的战术之一。在穿越之前,海军陆战队的穿越战士都学习并接受过这一战术的训练。

三三制战术的作战原则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的分工明确,分别司责进攻、掩护、支援,并根据战场情况,在正三角队形、倒三角队形之间进行变化,每名战士之间纵横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由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每个战斗小组间保持30-40米的距离;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变换战斗队形;而战斗群展开后用“口语”、“手语”、“军号”等方式传达战术指令,这样一个战斗群约30-40人,完全展开之后,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而在开展进攻作战时,首先要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的地形地物,并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作战小组会采取队形疏散,低姿前进的动作,后边伴有轻机枪和重机枪的掩护,战士们组成有层次的突进。每个小组成前三角或者后三角队形冲锋前进,前后呼应,以避免密集火力的杀伤,并保证进攻的连续性。

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等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形成波次进攻。同时,在敌方的火力死角一。般还布置有迫击炮,并在机枪手边上通常布置1名特等射手用于射杀敌方指挥官或者机枪手。

另外在进攻过程中,还会根据战场情况,或集中全班火力,清除已暴露的敌人火力点,或利用烟幕弹、曵光弹为己方直瞄重火力指引敌军兵力密集的阵地。

三三制战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发扬自己的火力,大大扩张己方的正面打击范围,同时因为前后左右有己方掩护,相互照应,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避免了单独陷入敌军包围的境地,也可以像一张网那样撒向对方合围敌人,弥补了个体战斗素质的不足;可以让各小组之间交替前进,互相掩护,扰乱敌军视线和判断,并能从多方向多角度形成攻击力量;避免了在遭遇炮火覆盖,密集火力打击时损失过大;方便指挥,使攻击力量最大化。

而三三制战术的最大弱点是战术过于复杂,对士兵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且需要各部队之间互相配合协做,因此必须经过长时间较为严格的训练才能执行这一战术,而且如果要达到运用纯熟的水平,则还要经过数次实战的磨合才行。

另外,三三制战术只是小规模部队的作战战术,通常是到连级,最多只能到营级。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团师级的战斗中就不能使用三三制战术了,毕竟团师乃至再多的部队,也是由连营,甚致更小的部队组成,而是到了团师级别的战斗,只靠三三制战术是不行的,还需要更宏观的战术指挥。

华东政府进入稳定期之后,三三制战术就成为人民军各部队重点训练的战术之一,到现在为止,大部份士兵都有一年以上的训练时间,可以说基本的战术原则和运用都掌握了。当然,由于两个时代的战争模式均不同,因此人民军的三三制战术也进行了定的改进,最大的不同是,旧时空里解放军的编制是一个班9人,正好组成3个3人的战术小组,而人民军的编制,一个班为12人,在编成4个3人战术小组还是编成3个4人战术小组的选择中进行多轮的测线,最终确定编成3个4人战术小组,但每个小组仍然组成三角阵形,但三角的尖头由两名战士组成,这样在作战中出现伤亡时,可以马上有人替换补充,保持战斗小组的完整,另外人民军的每个班有两套掷弹筒,,正好可以由多出来士兵使用,而且掷弹筒射程和步枪差不多,携带和使用都十分方便,可以加强整个班的作战火力。在进攻中一但发现敌军的火力点,可以首先使用掷弹简进行打击,减少对迫击炮、机枪的依懒,有利于在战场上抓住战机。

不过由于人民军对三三制战术还缺乏实战经验,虽然在日常的训练中运用不错,但训练必竟不是真正的战场,因此在战场上运用时,还是显得有些生硬,但用来对付这个时代的日军已是完全足够了。日军毕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战术,在习惯了俄军那种简单、粗暴、直接的战术后,和人民军这种技术含量极高的战术较量,就非常不习惯了,,要知道在旧时空里,打仗从来都不计较弹药消耗的美军初次面对这种战术时,也被打了个蒙头转向,极不适应,而且日军的火力一向都不以凶猛强大而著称,因此现在应付人民军的进攻就自然是更为吃力,似乎以前一切的认知都发生变化,对方的军队似乎漫山遍野,多得不可计数,而且无论怎么开火射击,竟然都打死不了多少人。

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己有三个阵地被人民军攻入,幸好是日军的白刃战能力颇强,因此拼力死战,连续击退了两个阵地的人民军进攻,但最终还是有西杖口,九台子村两个阵地失守。

日军的指挥官土屋春光也大为震惊,因为辽东满洲军司令部给他命令是坚守3天,但现在才打了半天,沙岭堡外围的阵地已有两个失守,照这样打下去,恐怕是连一天时间都坚守不住。因此土屋春光也下令各阵地必须死守,如果阵地失守,那么字军必须全部坚守在阵地上,不能后退一步。

收到了土屋春光的命令之后,各阵地的日军也知道责任重大,因此在下午的战斗中,日军只能依靠疯狂的进行射击,加强火力的密集度,来阻挡人民军的进攻,而根本不考虑子弹的使用计划,结果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有5个阵地的子弹被打光了,向指挥部救援。

而土屋春光也只能下令,将阵地备用的子弹全部都那出来,分配到各个阵地去。结果总算是在下午的战斗中,没有再失守阵地,不过各阵地的子弹消耗量至少也是平常的三倍以上,而沙岭堡本身只是一个临时设置的阵地,不可能贮备太多的弹药,因此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日军就用光所有贮备子弹。

而第二天一早,人民军再度向日军的各个阵地发动进攻,而且经过了第一天的战斗之后,人民军对炮兵战术,以及三三制战术的运用也更为得心应手,首先是炮击不在是分散射击,而是集中火力,猛轰一个阵地,或是一个阵地的某一段,这样打击的目标更为集中,力度自然也更大,因此同样是30分钟的炮击,却几乎将一个阵地给彻底催毁。

而人民军运用起三三制战术,也更为纯熟自如,由其是在阵形转换,或是由攻转守,由守转攻的变化时机掌握得也更加到位,进攻打得更为坚决,掩护也更加积极,火力支援也更为精准,另外由于昨天的战斗,日军消耗了大量的弹药,今天也难没再保持昨天的火力强度,因此在上午的战斗中,尽管日军拼死的抵抗,但沙堡岭周边的马道口阵几经争夺,最后还是被人民军攻占,另外还有辽河沿线的棠树林子阵地也宣告失守。

尽管这时日军还有两个阵地再进行顽强的抵抗,但其整体的防线已被人民军撕得七零八落,因此民军只用留下少量的兵力牵制其他几个阵地的日军,而两路军队的主力刚都可以直接进攻沙岭堡的主阵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