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清廷的战斗,其实是从东、南两个方向差不多同时开始打起的,不过在后来的史书中,通常都将从天津开始的战斗作为灭亡清廷的第一战。
就在中午12点,第11野战军下属第15旅,首先向天津新城发动进攻。而这时在天津新城里,清廷的谈判大臣瞿鸿禨、世续、唐绍仪三人刚刚将谈判破裂的消息发电回北京,战斗就打响了。
清廷在天津新城布置的守卫军队有8个营,总计3500余人,虽然不是编练的新军,但也是属于驻守北京的军队编制,日常的训练,武器装备也都不差,在清廷的军队来说,也算是可以的。不过天津新城没有修建城墙,防御工事也做得一般。毕竟是和华东政府相邻,清廷也不敢在天津新城大张旗鼓的振军备战,以刺激华东政府。其实清廷也根本没打算在天津新城作长期固守,只要是能够顶住人民军3、5日的进攻,延缓一下人民军的进军速度就可以了。
但在开战之前,人民军就己将清军的防线火力布置情况全都摸清楚了,并且绘制好了精准的地图,因此在战斗一开始的时候,第11野战军直属的炮兵团就集中全部的12门155毫米火炮,以地图座标射击的方式,向清军的防线发动了猛烈的轰击。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摧毁了清军大部份的防御据点和火力点,炮火之密集,射击之精准,就如同教科书一般。
由于人民军的炮兵阵地距离清军防线的距离在13-15公里之间,己经超出了视线的范围,清军根本就没有发现炮弹是从那里发射过来的,糊里糊涂就被打得昏头转向。
随后,人民军向清军发动了冲锋,本来清军的士气就不高,毕竟面对击败了英法俄日荷五国的人民军,无论是清军的那一支军队,心里不发怵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防御阵地在,或许还能抵挡一阵,但双方还没有接战,就被不知从那里来的炮弹猛轰了一阵,伤死无数,剩下的清兵这时那里还敢和人民军接战,因此在人民军发动进攻之后,便立刻全线溃败下来。
而人民军突破了清军的防线之后,顺势就突入了天津新城,清理残剩的敌军,而到了这个时候,清军也知道大势己去了,于是纷纷向人民军投降,因此很快人民军就全面占领了天津新城。
瞿鸿禨、世续、唐绍仪三人这时都还留在天津新城里,他们发完电报之后,也都松了一口气,到并没有急于立刻离开天津新城,因为三人原以为清军的实力再不济,也能抵挡1、2天的时间,因此三人才觉得不用那么着急,还有时间清理自己的行李物品,等明天一早再离开天津也不为迟晚。
虽然战斗在下午就打响了,但三人还是并不紧张,依旧是不紧不慢的收拾着自己的东西。那知清军连两个小时都没有抗住,就被人民军彻底击败,天津新城也全面陷落了,而三人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好,也和其他人一起,都被困在天津新城里。
不过在三人之中,唐绍仪到并不慌张,因为他和袁世凯一向交好,和徐世昌一样,都是袁世凯留在北京的耳目代理人,而且和华东政府也常有接触,只是唐绍仪和华东政府接触的层级比较低而己,不过这也足以让唐绍仪心里有底,就算是自己被人民军抓住了,也不会有事。
于是唐绍仪也力劝瞿鸿禨和世续,到了这个时候己别无他法,只能束手就擒,决不可顽抗到底。到了这一步,瞿鸿禨和世续也无计可施,而且两人也都没有以死殉国的想法,因此在人民军进入三人居住的馆驿时,三人并没有反抗,反而命下人打开大门,放人民军的士兵进来。
见三人没有反抗,而且还是清廷的谈判大臣,人民军也没有为难他们,连绑都没绑,只是要求三人交出馆驿里的武器,三人虽然谈判大臣,但带几支枪防身也是有的,而这时候留枪也没有用了,因此三人都命令从人,将武器都交出来。随后人民军又将馆驿搜查了一遍,三人也没有拦阻任由人民军随意搜查,毕竟三人也没带什么不可见人的东西。瞿鸿禨本还打算塞几个红包给搜查的士兵,但被唐绍仪拦住,说对人民军塞钱是没有用的,瞿鸿禨也就作罢了。
搜查了一遍之后,确定馆驿里再没有其他的武器,人民军只要求三人留在馆驿里,暂时不要外出,然后便退了出去,而三人的其他东西,银钱细软等物全都原封不动。
而等人民军都退出去之后,三人也都感概不己,早就听说人民军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今天见了,果然是不虚。
不过就在人民军第11野战军下属第15旅进攻天津新城的时候,第11野战军的21师、35师离开天津,沿着津京铁路,向西行进,而随同这两个师一起出动的,还有一列装甲列车。
清廷在北京东面设立了两条防线,第一条设在廊坊,第二条设在通州。
廊坊大体位于从天津到北京的中间位置,距离天津约65公里,而距离北京约50公里,在庚子国变期间,1900年6月18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约2200余人,从天津向北京进攻,在廊坊遭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部阻击,双方激战两个多小时,联军死7人,伤57人,最终从廊坊撤回天津。而在回途中又遭到义和团与清军的袭击,到26日逃回天津时,共计有62人阵亡,232人负伤。虽然这一仗的胜果并不算太大,但也是在庚子国变期间,清廷少有的一次胜仗,因此史称廊坊大捷。不过在是役之后,也让各国意识八国联军的兵力不足,于是纷纷向中国增兵,至8月八国联军再次向北京进军时,兵力己增加到16000余人,而这时清廷己无力再阻挡。
清廷在廊坊布置第一道防线,当然是希望借廊坊大捷的彩头,负责守卫廊坊的清军主将是铁良,他同时也负责清廷的整个东面防御。
在袁世凯南下时,带走了北洋新军第2镇和第4镇,并从第5、6镇中各抽出一个协的兵力,留下了1、3、5、6四个镇,而清廷早就想染指北洋新军,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立刻命良弼任第三镇统领,铁良任5、6两统领,并且从其他各营抽调兵力,将这4个镇的兵力全都补齐。
这次战争,由1、3两镇驻守北京南面,5、6两镇驻守北京北面。铁良将第5镇布置在廊坊,第6镇布置在通州,加上调来的其他军队,现在铁良手下的兵力共计有36000余人。
清廷的廊坊防线在袁世凯南下之后就开始修建,到这时己有3个多月,并且还聘请了法国军事顾问帮忙设计,并由铁良亲自监工,己修建了大量的堡垒,沟壕,和天津新城的防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法国顾问还建设将廊坊段的铁路线拆毁,从而切断人民军乘火车向北京进军的可能性,但这个建议遭到了军机处的一致反对,一方面是当时清廷还在和华东政府协商谈判的事宜,如果拆毁铁路线,只怕是会提前激怒华东政府;而在另一方面,清廷的遭运全靠这条铁路从天津运到北京,因此拆毁铁路线岂不是让北京自绝后路吗?
不过铁良也并不太将拆毁铁路放在心上,因为他对修筑的廊坊防线十分有信心,认为至少能够坚守1个月的时间,如果弹药供应充足,而且后续还有足够的兵力补充,就是坚守2、3个月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拆不拆铁路,影响并不算很大。
只不过清军没有想到,人民军竟然出动了装甲列车。
在远东战争期间,人民军共计出动了3列装甲列车,均装备了大口径的列车炮,但在战争结束之后,这3列装甲列车全部都留在东北,并编入东北军区。毕竟这时东北和山东并没有直接的领土接壤,装甲列车只能靠海运进行大范围的转移,太过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了,而且东北军区还有压制俄国的任务,十分需妄装甲列车做为陆地上的战略武器的压制威力,因此军委决定这三列装甲列车就不运回来,关内重新建造新的装甲列车。
这时人民军又制造出了2列装甲列车,均编入中部军区,一列驻守在天津,一列留在青岛,不过这次新制造的装甲列车都没有配备大口径的列车炮,装备的武器是16门155毫米炮,8门125毫米炮,8门105毫米炮。
虽然主炮的口径只有155毫米,但在陆军里,这个口径己算是大口径重炮了,而且装甲列车配备的155毫米炮,和野战军炮兵团配备的155毫米炮不同,野战军炮兵团配备的155毫米炮径倍距在22-28倍之间,射程在12-15公里左右,炮弹重约100公斤,装药量15公斤左右;而装甲列车配备的155毫米炮是舰炮型,径倍距45倍,最大射程超过20公里,炮弹重120公斤,装药量20公斤以上;因此无论是射程,威力,装甲列车配备的155毫米炮都要超过野战军炮兵团配备的155毫米炮。
也正因为如此,沿铁路线进攻的第11野战军的21师、35师并未携带炮兵部队,连弹药、补济也带得不多,都由装甲列车运载,两个师都可以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