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议事

建炎元年庚辰十二月二十五日,庚辰

北风凄厉,漫天的风雪将天地染成银白一色,沿途没了任何多余的色彩。

行人几乎绝了迹的官道上,一队身披厚实斗篷骑士顶着风雪,在被皑皑的白雪覆盖的官道上纵马驰骋,扑腾起满天飞雪,留下一串串蹄印。

风雪越发寒重,遍地飞白,为首的青年却任由霜雪吹落眉头鬓上,一如既往的在风雪中飞驰。

慢慢的,漫天白蒙蒙的飞雪中,隐约可以看到些许城墙的轮廓。

骑士们勒马停下,在漫天的风雪中,望着城头晃动的火光和人头攒动,为首的青年策马上前,高声道,“我乃山海军副帅朱霖,今自苏复二州而返,特来向大帅述职,尔等速速打开城门。”

一息后,厚重的城门在风雪中轻微晃动,伴随着嘎吱声,缓缓洞开,远远望去,城内的街道和屋舍都是白茫茫一片。

朱霖不急不缓的策马向前,不急不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不断的逼近城门,所过这处碾碎了雪渣,踩实了白茫茫一片,一步一个蹄印……

奉国军节度使司府衙

宽敞的大堂外虽是漫天风雪乱刮,枯枝冻结成冰,天地只剩下寒凉二字,但大堂内早已支了许多火盆,暖意融融。

大堂之上,朱云居中端坐,两边则是山海军营级以上的将领,以及各司的部分主官,分坐在堂下。

朱云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公文,这些都是刚刚回到盖州的朱霖提交的工作汇报总结,涉及整顿吏治,放发口粮,农田水利,安置流民,口粮发放,颁布律令,刑狱事务,军事部署,屯堡修建,官员任免等方方面面。

目光落到左下方第一位上,正坐在座椅上闭目养神的朱霖,朱云暗道他在大后方的苏复二州之地,忙碌了三个多月,也算是卓有成效,把二州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为了巩固山海军的后方,朱云授权朱霖,让他在大后方可以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甚至有生杀大权,能在苏复二州放开手脚,大展宏图,按照朱云前期勾勒的路线,建设辽南的军政体系,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

此刻,摆在大堂中央的是一张长四丈、宽三丈的沙盘。

这座乃是根据山海军派人勘探辽南地理,走访本地百姓,再加上朱云前世的相关记忆打造而成的。

沙盘上不但有蜿蜒起伏的山川河流,,还有如繁星点缀在其上的村寨,城池,港口等,囊括了从南端的旅顺至辽阳府的数千里大地。

坐在的军将都纷纷朝着沙盘指指点点,低声议论,啧啧称奇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咳咳”

朱云放下公文,轻咳一声,环顾在座的诸将,起身道,“诸位,再过几日便是除夕了,眼下时值隆冬,鞑子往年常在秋冬作战。依照本将的预估,最初不过明年开春,鞑子便会南下。”

说着,朱云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棍,落在沙盘上用红旗标注过的“盖州”,神色自如道,“盖州北面是青石岭,南面是清河,东面是千山,西边是辽海,可唤作‘六山三水一分田’。”

朱云解说的同时,手中的木棍则是在盖州周遭不停的晃悠,盖州的地形在沙盘上也可谓是一目了然。

“本帅当日弃守海州河耀州,屯兵盖州,”朱云放下木棍,双手抱胸,略有些自得的说道,“正是看中了盖州的地形,适合发挥我军的长处。”

辽东半岛西端的地形类似辽西走廊,左侧是广阔的辽海,右侧则是莽莽群山,在辽海和千山之间是一条宽不过二三十里的狭长走廊。

从复州到盖州的这段狭长的走廊上,盖州就和锦州一样,处于走廊地形的咽喉要道之上。

这条走廊内的地形也并非一马平川,分布着众多山地丘陵,平原大多分布于西部沿海一带。

在场的军将也大多赞同朱云的观点,在这种狭长且地形破碎,多山地丘陵的地方,骑兵难以施展开来,可以有效限制金国的骑兵优势,发挥山海军的步兵和火器之长。

五个月前的镇东关之战,鞑子骑兵就因为金州地峡的狭长地形,被山海军几乎包了饺子。

放弃盖州以北的千里沃野,的确有些可惜,但是考虑到目前山海军的兵力和辖区中人心未定的数万百姓,退守盖州方才不失为上策。

“盖州城北十里的青石岭,乃是盖州北面的屏障,也是进出盖州的必经之地”木棍移动至盖州北面横贯东西,几乎阻绝南北的山脉,朱云毋庸置疑的说道,“鞑子南下,必走青石岭的山道。”

赵强起身朝朱云叉手作揖,有些犹豫道,“大帅,盖州和连云岛之间的海面已经封冻,鞑子可以走冰面绕行青石岭。”

赵强口中的连云岛,是一个孤零零耸立在盖州西面的狭长小岛。

虽然还不是后世那个海陆变迁下,三面环河,几乎快要与陆地融为一体的岛屿,但这个时空连云岛距离盖州陆地不过两三里宽,乘坐木筏渔船就能到岛上。

朱云摇了摇头,不以为然道,“本帅知道,不过现在才十二月,须到一月中旬,盖州沿岸的海面方才会封冻严实。”

海面封冻也在朱云的考量之中,在一般年份,渤海自农历十月中旬,就会开始由北往南从岸边向外海先后结冰;然后从第二年二月起,再由南向北海冰渐次消失。

“哨骑查探的如何了?”朱云话锋一转,看向参谋司主官的沈小羽。

“大帅,哨骑在耀州一带未发现任何敌情。”

得到的回答还是跟前几次一样,这让朱云眉头一挑,不由得闭目沉思。

难不成自己的“坚壁清野”,真的奏效了?

盖州以北的方圆千里,经过海军的折腾后,已经是一片糜烂,金国可能意识到东梁河以南难以获得补给,故而迟迟没有发兵南下。

“再探再报,一旦发现敌情,就让哨骑撤回来。”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