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研究对象为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并试图通过性别文化视角对其中的历史沿革、文本特征和创作群体以及不同文化圈、不同艺术门类间的表达差异做出一个系统的分析。
本文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基本按章划分),
一是通过对前代中外男性生育题材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及其历史演变描述,给出一个男性生育题材文学演进的全貌。
二是结合理论研究,通过文本特征解读,对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加以详细分析。
三是在第一手调研的基础上,对创作群体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四是对中,外及各种艺术门类中男性生育题材作品中进行比较,探不同N文化下对男性生育的理解和接受。
全文除绪论之.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前代中外男性生育题材文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古代神话中的男性神祇生育并探讨男性生殖崇拜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主导的原因。在原始社会中女性居于统治地位,表现在神话中,就是大量“孤雌生殖”的文本。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女性的生育特权也被男性剥夺。第二部分则讲述创世神话中的生殖隐喻。
这些男性创世神话产生于父权制社会,相对于那些明显带有男性生育特征的神话,这种隐喻显得更加残忍——这意味着男性不再需要依靠夺取“生育”权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此时的女性已经彻底从父权制话语体系中退出了。
第二节主要探讨神话之后网络文学之前的空窗期。此时的男性生育题材作品寥若晨星,而在这一期时期男性生育题材受冷遇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权制的抗拒,而仅有的少部分文本也完全处于父权制话语体系的掌控之中。
第二章主要论述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概述了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的总体性特征。
第二节通过对异性生育社会模式中的女尊社会、一般向社会中的男性生育和同性生育社会模式的论述,总结了伴随网络文学时代崛起的新一代女性对生育文化的颠覆性理解和在女性主义影响下对男女平等的追求。
除此之外本节还探讨了新型社会模式ABO设定,因为很少有设定能够像ABO一样将性、生物性别、社会性别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一种如此清晰又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三节通过男性生育之痛的叙述,揭示了女性们对于生育体验根深蒂固的痛苦意识。
第四节讨论关于生育中的男人和他们的性别身份。生育中的“男性”性别,都是被赋予的和可改变的。他们具有“生育”这一女性“独一无二”的生理特征,仍然被认可为男性的身份,由此可见所谓“男性”其实是由男性外部特征和社会建构共同影响下的存在。
第五节论述男性生育题材中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错位。由于这种认知上的错位理所当然被父权制语言体系排斥,于是“男性生育”的创造者们努力为这种禁忌设定一个“合理”的方式表明自己并非游离于社会法则之外。她们借助于权威构建自己的社会模型,又试图打破男性权威对于自己的影响。通过对禁忌的建立与破解,让悖论在文学范畴内趋于合理。
第三章主要论述男性生育网络文学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群体构成和自我认知。网络文学是一种“交互式”创作,是在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下完成的,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划分界限。
这个以80、90后女性为主的群体,表现欲更加强烈且很少自我规制,她们对于“男女平等”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在具体创作中这种朦胧的个体诉求转化成了急切的群体表述愿望并构成了男性生育题材网络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这些女性作者既想建立新的性别文化模式,又接受了父权制语境中的异性恋规范,由此思维上的追求创新和实践上的墨守成规构成了矛盾的交织体。
第四章是对各种男性生育题材作品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作品的比较,解读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男性生育的理解和接受。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文化圈中,对男性生育题材的接受度基本是在同步提高的。
相对于中文文化圈,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宽容度和自由度更高,作品门类也更加丰富。
同时男性生育题材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扩展和它们与网络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无性生殖已经在某些领域获得突破,男性生育也不再遥不可及。
由此,作为与现实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门类,男性生育网络文学也将获得更广泛的接受。
关键词:男性生育; 女性主义; 网络文学; 性别;
作者有话要说:估计接下来一周我又要忙起来了,今天最后安利一篇个人觉得相当有趣的学术论文
咱们不出意外的话下周末再见呀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