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简介 ······
作者 | 埃德加·斯诺
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译者 | 董乐山
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
埃德加?斯诺当真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
如果要单论把一件事叙述得简明易懂、让读者读来饶有兴致的艺术和善于提问、善于沟通和善于抓住细节的功夫,在我所读过的所有作者中,斯诺都是名列一流的大家。
其实在正式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给予斯诺先生这么高的评价。
因为就我所读到的那些推荐语和介绍文案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西方记者被红色中国打动并感召”的全过程记录。
在这类包含有强烈宣传性的文本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主角的宝座——毫无疑问地——是要让位给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充满魅力的历史领袖们的。
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绝非如此。
透过第一人称的行文视角,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能够被轻易“折服”的外邦人,而是一个始终怀抱着理性与怀疑,信仰着新闻自由主义理想,为探索真相而来,为传播真相而往的国际记者。
他的理性和怀疑精神从本书的第一个字贯彻到了最后一个字,透过这样的理性和怀疑,我们方得窥见战时苏区的真实面目。
斯诺让僵死的符号从凝固的文字中活了过来,鲜活灵动的个体从灰白的集体中走了出来。
他——或者说读者感兴趣的,始终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人。
他们会亲如一家地聚在一起欢唱,也会为了鸡毛蒜皮大点破事儿相互别苗头;会在自己都吃不饱的境遇下杀鸡煮酒来招待你,也会为了半两可可粉对你“反目成仇”。
起初,你漫不经心地扫视着这些故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皱眉叹息,时而怒不可遏,时而热泪盈眶。
读着读着,你一定会忍不住正襟危坐,你一定会按耐不住地开始觉得:这些人好像有点傻——但他们傻成了天底下一等可爱的人。
“伟大领袖人民主席”老毛热爱熬夜和赖床,生平厌恶洗澡,不修边幅到甚至会当着记者的面解开裤带抓虱子;“共和国大元帅”彭总最大爱好居然是吃瓜,但在红军举办的吃瓜大赛里被自己的厨子打得落花流水,从此甘拜下风;“寂寂无名少先队小同志”向季邦害怕自己的外号“几把”被动名流千史,郑重其事地来找作者对线,结果却阴差阳错地让自己和外号一起永久地并列在了凝固的历史上……
还有断了胳膊后成天担心老婆见了要离婚的少将军;暗地里天天吐槽老毛以前数学成绩太差的前?中学老师;从国民党财政部部长毅然跳槽到“世界最穷政府”却怡然自得的老财神……
从这些太过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你实在看不到什么文化上的摩擦,什么制度上的矛盾,什么东方和西方的碰撞,什么主体和客体的二分。
你能看到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只有人与人之间寻求相互理解的尝试。
这是一个好奇心旺盛又长得高目深鼻的“洋鬼子”带着真诚,友善,爱和疑问,不远万里地奔赴到东方大陆,向被视为禁忌地区的大西北冒险的故事。
在那里,恶名昭著又穷得叮当响的“红土匪”接待了他,他们热情地解答了“洋鬼子”的疑问,并回赠了他同等分量的真诚,友善和爱。
仅此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私以为,《西行漫记》这个标题其实要更加适合这本书。
当然,听我嘚啵嘚啵讲了那么久,你可能会想要问我:驱使“洋鬼子”来到中国的疑问究竟是什么?他废了这么大的力气才获得的答案又到底是什么?
作者提出的那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他想要知道红色中国“为什么而存在”?它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而这个简单问题的答案却堪称复杂至极,起码远比我们通常得到的那种高度统一的、简单化了的宣传口号复杂:
红色中国之所以可以顽强地生存于过反动派的疯狂围剿中,发展在旧中国的内弱外困中,不是因为某种精神神圣不可战胜,不是因为某些人物魅力过人、料事如神,更不是因为某种政党能操纵历史的潮流——而是因为它领导下的苏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破天荒地完成了现代化的地方。
它的政治动员体系、医疗教育服务、工业发展路线、农业土地改革、战时经济制度、军事作战技术、基层治理组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积贫积弱成疾、在封建集中与农民起义的怪圈里停滞了两千余年的中华大地上从未出现过的新鲜玩意儿。
你可以看到,正是这些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让先辈们跌过无数次跤,翻过无数次船,流过无数血泪,掉过无数人头,狼狼狈狈摸爬滚打才折腾出来的拙劣系统,支撑了一个虽又土又穷又小又苟但依稀可见日后雏形的现代民族国家。
正是这些复杂微妙、读来令人头大不已的物质基础,保证了红色中国在诞生之初,便能与白色中国显现出质的区别。
最后,我要讲一下我为什么明明那么推崇这本作品,明明在内容提要里声称自己要给这本书打上五星的满分,却在豆瓣评分中只给了四星的原因。
这一理由再简单不过了:我在前文里花了这么长的篇幅来铺陈红色中国的伟大成就,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来赞美前辈们的高尚牺牲,但这篇评论甚至不被允许正常地出现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之上。
普通用户辛辛苦苦几个小时的心血,豆瓣随便敷衍一个提示框过来,就能眼都不眨一下地删得干干净净,事后我连追责/申诉/喊冤/找回文本的渠道都找不到一个,只能硬着头皮全凭记忆重写。
行吧,既然搞□□的老爷们连赞美权力的权利都想要垄断,那我好像也没有必要给他们留脸了。
我要提醒诸位看到这篇评论的读者朋友:《西行漫记》的原文或许能称得上是一本真实可信、内容详实且含金量极高的战地报道,但《红星照耀中国》的中文译本不是。后者被生硬地添加了太多的宣传、造神、误导和情绪。
这些被强行移花接木过来的段落堪称显眼至极,就像你抚着上好的缎子,突然摸到了截麻布,你啜着丝滑的热可可,突然尝到了口板蓝根,你读着曹雪芹的石头记,突然看见了句高鹗的红楼梦。
书中体现出的写作水平和思想观念实在是太过起伏不定,以至于即便斯诺本人从棺材里爬了出来,用笃定的语气告诉我它没有被进行什么伤筋动骨的删改,我都会用看二鬼子的眼光来打量他。
所以,一定不要怀着朝圣的心态来阅读这一本书,一定不要把它当作对某种思想或某些人群的无条件辩护。
在正式翻开它之前,请带上你的理性和怀疑,就像这本书的作者所做过的那样。
你会遇到无数的暗礁与陷阱,但没有关系,谨慎地质疑,小心地推敲,读懂句子的言外之意,思考它、绕开它。
你要相信,这是一本掩埋着无数宝藏的好书,即便经过可能非常严重的修改,它赠予你的教益也能让你受益终身。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白手起家的人,你将在这里得到最宝贵的指导;如果你是一个关心社会现实的人,你将在这里得到最有用的经验;如果你是一个一个厌倦平凡生活的人,你将在这里经历最有趣的旅程;如果你是一个迷茫未来去向的人,你将在这里找到人生的锚点。
所以,启程吧,年轻人!
去往那片被希望照耀的大地,
去与那些相信自由、尊严和公正的人群作伴,
去看一看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