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赴美

第19章赴美

2006年1月1号。

纳瓦克机场。

李杰刚一走出通道,就看到一个华人举着大的写字板,上面写着他的名字。

他这次来阿美莉卡,主要是为了参加5号那场学术会议。

举办地点在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是一座小城,从华夏那边没有直达的航班,他只能转道纽瓦克市国际机场。

然后再坐车前往普林斯顿。

“你好,我是张东升。”

看到李杰走到近前,那名华人留学生笑着道。

“你好,张老师,我是负责接您的导游,我叫王浩,请你跟我来。”

“好的,谢谢。”

接着,两人一路来到停车场。

普林斯顿也在新泽西州,位于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很典型的乡村小城。

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宁静又安逸,很适合作学问。

在前往酒店的途中,王浩热情的给李杰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晚上九点以后,最好不要出门。

即便出门,也不要去一些黑哥们经常出没的地区。

虽然普林斯顿的治安条件不错,安保能力充足,但哪一座城市都不缺乏穷哥们。

真碰到抢劫什么的,到时候就麻烦了。

然后,他又给李杰介绍了一些当地的特色餐厅。

王浩这么热情,也是有原因的,他也是从浙大数院走出来的学生。

母校来的老师,他能不热情吗?

而且,张老师还要在普林斯顿做报告。

如果今年不是非柯尔奖评选年,凭借那篇论文,‘张老师’很可能会收获一枚柯尔奖。

接下来几天,王浩都会作为向导,负责李杰在阿美瑞卡的出行事宜。

当然。

那是有报酬的。

100刀一天。

价格不算太贵(老美物价),也不算便宜(华夏物价)。

这部分开支是由阿美瑞卡数学学会负责。

谁让是他们发出邀请的。

除了导游费用,李杰往返的机票、食宿费用,也是活动主办方负责,浙大那边还有他批了三千美刀的活动经费。

3000美刀,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福利。

“张老师,会议是后天开始,明天您要不要出去玩玩?”

“普林斯顿距离纽约很近,车程只有一个多小时,如果您要去的话,明天早上我过来接伱。”

“谢谢,不用了。”

李杰微微一笑,他对纽约不太感兴趣,如果有哥谭的话,他或许会兴奋一点。

“我明天准备在酒店休息。”

“好,那也行。”

王浩笑眯眯的说道:“如果你有什么需求,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手机24小时开机。”

“好的。”

没过多久,李杰在王浩的带领下办好了入住手续,办好入住,他请了这小子吃了一顿饭,然后便各回各家。

重新回到酒店,他也碰到不好疑似前来参加会议的数学家们。

不过,双方都不认识。

李杰懒得认识他们,人家也不知道他。

只是擦肩而过。

其实,也没必要认识什么的,他又不混国外的学术圈,也不需要什么学术资源。

无欲则刚。

……

转眼间,时间来到学会报告当天。

这天,王浩胸口挂了一台相机,化身专职摄影师,这份工作是他主动请缨的。

同校的师兄在老美的数学会年会上,给那些大牛作报告,开天辟地第一遭啊。

当然好好好记录。

另外。

报告会也是有级别之分的。

最顶级的报告会,自然是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专场学术报告会,其次是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一小时报告。

接下来便是一些学会的报告会。

像老美数学年会,就是比较重磅的年会。

没办法。

老美的人才多。

全世界最顶级的人才,很多都在这里。

这也导致老美数学年会大牛如云。

简言之,在类似的场合进行一次专场报告,那履历刷刷起飞,什么杰青、长江学者之类的评选,都很看着类似的资历。

有这种经历,就是超级加分项。

评选,快人一步。

迄今为止,李杰虽然不是第一个受邀的华国数学家,但却是浙大建校以来第一个参加的学者。

是的。

他的名头已经是学者了。

不是普普通的讲师。

哪怕他只有本科学历。

参加完冗长的开幕式,李杰被工作人员领到了隔壁的一号演讲厅。

此刻,演讲厅里已经坐满了人。

台下人头攒动,放眼望去,约莫有三百多人,其中,既有头发花白的教授,也有20出头的年轻人。

那些年轻人,多半是普林斯顿研究院的学生。

这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福利之一。

世界上最顶级的报告会,只要你是学校的学生,就有资格进来。

不是本校学生?

抱歉。

请拿出邀请函。

今天的台下,不止有数学家,还有华新社的北美分部的记者团队。

他们是昨天晚上刚到的,一行人三人,专门过来负责新闻采集工作。

其实,他们对数学完全不懂。

但,那不重要。

他们懂数学年会的含金量。

一个华夏学者在普林斯顿学术报告厅,开一场专场报告会,其附加意义已经超过本身。

不多时。

一身休闲装的李杰缓缓走到了舞台上方。

“hello,大家好。”

一阵常规的开场白之后,李杰二话不说,直接提起签字笔,一边写,一边道。

“关于那篇论文,我相信大家已经看过了,现在,我会现场进行演算,这大概需要三十分钟时间。”

“剩下的半小时,我将会现场进行答疑。”

“首先,在正式推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件事。”

“我为什么会引入抽象代数中的有限域……”

(巴拉巴拉)

看着李杰在白板上写下的证明过程,在配合着现场解说,原本看不太懂的人,也慢慢懂了。

原来是这样?

原来还可以这样?

竟然还能这样?

醍醐灌顶!

随着推演的进行,部分相熟的数学家们忍不住交头接耳,低声的讨论着李杰的论证过程。

他们既然来到这里,肯定看过那篇论文的预印本。

而且,不止一遍。

有些人是抱着求证的心态,另外一部人则是抱着找茬的态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