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这些人见了他们两个皇子,都没有比见到表姐来的更激动。
“我兄弟二人来得匆忙,没给萧大人添麻烦吧?”
“哪里哪里。”
“那就好,这次我们是跟着蓝大人一起过来看看的,萧大人你们随意即可。”
陌言琪态度很是温和,说罢便看向了一侧未曾说过话的蓝书遗。
后者接到信号,看向萧坦,“萧司农,你们这是又遇上什么事了?”
“哪里是遇上什么事,下官这是见着夏公子高兴,这几日官田之中出现了一两种虫子,多亏夏公子送来的药方及时,不然今年的稻子怕是要减产了。”
夏婉柔和众人了然。
原来是因为除虫的事。
“这次萧大人可就谢错人了,除虫的方子并非是来自于我,而是蓝神医的功劳。”
“当真?!”
“当真。”
萧坦愣了愣,随即朝着蓝书遗恭敬一拜。
“多谢蓝神医,不愧是出自神医谷,您的药方真真是天下独此一份啊,那药才喷洒了两日,虫子已经销声匿迹了。”
蓝书遗看了一眼夏婉柔,失笑道。
“我也只是提供了一个药方而已,后面之事可是你们的夏公子准备的,谢我做什么。”
“都谢,都谢!二位可是我萧坦的恩人!”
萧坦乐呵呵的,身后跟着的十几个学子同样如此。
四皇子和五皇子彼此对视一眼,看向夏婉柔的目光渐渐不得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好像是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摸到真相的边边角角了!
这么机密的事情,除了司农属的这些人,怕是别人都不知道吧?
心情无比激动且澎湃!
两人兀自激动之际,陌言城将手背在身后,率先朝着前面而去。
“萧大人,带路吧,跟我们一起去看看稻子?”
“诸位请。”
萧坦跟在几人身侧,一边逛着,一边给众人解说起来。
“如今是六月份,稻子已经开始结穗了,下官这几日一直待在官田之中,颗颗粒粒大多都饱满的不行”
几人一边走,一边听他一一解释。
目光所及,绿色一眼望不到边。
一路上遇见了许多农忙的百姓,更有将此地作为一景的诸位赶考学子们,有人甚至架起了画板,俨然把这里当成郊游的圣地了。
萧坦是个好学之人,好不容易见着夏婉柔,那简直是开启了蓝猫淘气三千问的模式。
解说之中,时不时的穿插着各种小问题。
“夏公子,这次的虫子您怎么看,日后会不会还有其他类型的虫子冒出来?”
“那是必然的,萧大人要做好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虫害只会越来越多,劳烦您日后多多上心。”
“哦——原来是这样,那还有其他消除害虫的法子吗?”
“您庄子上的一个稻穗,大约有多少粒?”
“您看,我们这片官田哪里还有改进的地方?”
萧大司农的问题,就没停下来过。
夏婉柔很有耐心,能解答的基本一一给他回了过去,身后的学子们纷纷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小本本,记了下来。
这一幕倘若放在别人眼中,或许还是正常的。
但要让两位跟过来一直没说话的皇子看来,那是相当的诡异。
“四哥,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儿?”
“现在才看出来?”
“我刚才就感觉到不对劲了,这不是没说话吗,萧司农怎么瞧着对郡主更热情呢?”
陌言琪听见陌言铮的话没有开口,抿了抿嘴唇,眼中闪过几分沉思。
“听说高产稻种并非是户部司农之中培育出来的,这事你可知道?”
“好像是有这么个说法,但那不是空穴来风吗?”
五皇子是不相信的。
这世上还有人比户部的司农属更厉害的人吗?
他很怀疑。
陌言琪则是再次观察了一阵,视线落在夏婉柔的身上渐渐长了起来。
“那你看现在这样子,还以为传言是空穴来风吗?”
陌言铮顿时睁大了眼睛,莫名get到了自家四哥话里的意思。
“这这这不能吧,四哥你是在开玩笑的吧?”
你肯定是在开玩笑!
前者摇了摇头,跟上了众人的步伐。
四皇子开始了怀疑人生之旅程。
直至午饭时,他们看到学子们人手一份拿着高产稻种育苗手札,一一靠近夏婉柔请教,这份猜测才得到了证实。
二人顿时感觉自己的世界观,碎了。
这一日,是文渊斋五日报出售的日子。
对比以往来说,今日卖报的小伙子格外的兴奋。
“卖报喽,卖报喽——”
“文渊先生再次连载武侠故事,精彩连连,大家快来买哦——”
“卖报卖报,好消息好消息,文渊先生新话本,速买速看喽!”
“《射雕》故事之后,文渊先生又一次力作,不看遗憾终生咯——”
锦绣街上的百姓闻言,眼前一亮纷纷拦住了卖报小哥。
“你刚才说什么,文渊先生的新话本是武侠故事?!”
“这位公子所说不错,文渊先生确实写了新的武侠故事,绝对不输于《射雕英雄传》,您要不要来一份?”
“这买话本不是要去文渊斋吗?”
“公子,这次文渊先生的武侠话本是在报纸上连载的,喏,您请看,这就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
“嚯!这是真的啊?”
“那我来一份,不不,给我火速来两份!”
这可是文渊先生连载的武侠话本啊!一份怎么能够呢,这要是拿到书院还不立刻就被抢没了?
必须备一份!
其他人见状,纷纷围了上来,“给我一份,我也要看文渊先生的话本!”
“武侠故事,天哪,我盼了这么久,文渊先生终于再次动笔了!”
“既然是文渊先生力作,那精彩程度肯定不输于《射雕》,必须买一本!”
“来来来,我也要!”
众人顿时一哄而上,那卖报小郎君顿时淹没在大人们的热潮之中。
事实证明,文渊先生的招牌那是相当好用的,卖报郎不过是在锦绣街上转了一圈,兜里的报纸已经见了底,取而代之的是叮叮当当的铜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