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刚刚好

屏风外。

当李承乾声音再度响起时,李世民突然觉得还蛮有趣。

微微抬头,望向诸位宰辅。

处理这种事务最为擅长者还数房玄龄,房谋杜断这外号可不是白来的。

只见他风轻云淡的回道:“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完全可以让众多百姓入庄一观,哪怕再多也无妨。”

李世民含笑点头。

内屋......

李泰同样说道:“这么多人?不好赶走就让他们进来看看呗。”

李承乾嗤笑一声,鄙夷道:“你这种回答就是典型性的思维禁锢,我问什么你答什么。那干脆点也别是乾庄了,百姓都说这仙缘在皇宫、在后宫,你还能让他们挨个去看看吗?”

李泰笑容僵住,李世民笑容僵住,房玄龄笑容也僵住。

还能这么举例的?

数十万人去后宫一观,皇帝还要不要做人了?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说法,让众人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很简单,就是在某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解释的问题上,造成了百姓大规模的误会与好奇,又应当如何去引导。

而这个问题,水平骤然拔高到了一定层次。

“诸位卿家,可有良策?”李世民面色严肃低声询问。

其话语间不负开始时的随意调侃,更是用上了策之一字,显然对这个问题十分看重。

四大宰辅凝神思索,久久无言。

屋内,李泰更为干脆:“大兄,我不知道,那你说该如何去做?”

“如何去做?这里面门道可太多了。”

李承乾微微摇头,想起后世处理舆论的各种办法,提点道:“首先你就得分情况来制定办法,不同的事件对应不同的方案。”

“其一,对百姓没有切身影响,但又引起众人商讨的问题,可以创造另一件事情来转移百姓们的注意力,剩下的交给时间来淡化。”

“其二,关系到了百姓切身利益,让他们对此非常关注的问题,则可以由官府出面,‘澄清’部分‘事实’,再派遣专家引导言论。”

“其三,还有一种问题,属于那种百姓又很关注,但官府又无法正面去证明的问题,则是可以浑水摸鱼,使其从内部瓦解。”

李泰眼睛一亮,连忙道:“第三种,这我知道,乾庄属于第三种。”

李承乾淡然点头,道:“确实如此,而办法也很简单,可分正反两面。”

“反面是派人去抹黑此事,比如说‘坐了三天痔疮犯了,田地荒废,啥也没有。’说‘上月店里赚了两贯钱,来这坐了一天,结果店铺被烧了。’说‘原本只是重病,结果坐了两天人没了。’”

“说这种话的人多了,乾庄外自然会走绝大部分的百姓,剩下的一点点就可以让官府出面,命其各回各家了。”

李泰下意识点点头,又道:“那正面呢?”

“正面?”

李承乾笑了笑,道:“正面就更简单了,依然用流言去击败流言。”

“派些人去传‘乾庄外坐了一天,回家发现了金山。’‘坐了两天,娶了八房媳妇。’‘某不孕老者枯坐七日,家中妻子再怀两子。’‘四十名秀才围坐,而后全中状元。’”

李泰:???

几乎刹那间,李泰就皱起了眉头。

而且一脸便秘道:“这不对啊大兄,也太离谱了。”

李承乾理所当然的点头道:“觉得离谱那就对了,越离谱越好,当百姓们都觉得离谱的时候,你说还有人天天跑这里来等仙缘吗?”

李泰,宰辅们皆是疯狂点头,连李世民眼里也放出光芒。

对啊,这种情况就是越离谱越好,当百姓都接受不了时,他们自然不会再相信流言,包括先前的那些。

“好办法。”长孙无忌眉开眼笑。

“殿下果然大才啊。”房玄龄唏嘘点头。

李世民内心亦是惊叹万分,但表面上还是摆着手道:“害,不过是一些旁门左道罢了,哪里当得起诸公这般赞赏,做人做事还是得以学识为主啊。”

旁门左道?

刚才不还问良策吗?

宰辅们对视一眼,也懒得揭穿凡尔赛的李世民。

不过后面那句话倒是引起了众人的赞同,无论殿下有多么聪慧机警,但还是应当多用心在学习上,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就在此时,内屋李泰再次出声。

“好办法呀大兄,这样做肯定能解决百姓上当受骗的问题了。”

“嗯,泰马上就让人去处理这事,那......诗词文章是不是可以教教泰了?”

诗词文章?

我特喵刚教你的不比诗词文章更有用?

李承乾有些头疼,只怪自己低估了李泰对这些东西的兴趣。

同时,最为悔恨的就是装逼过早。

不,应该说是装什么不好,非得和李泰念叨几句诗词。

这下好了,摊上事了。

真要被他这么一小胖子天天追着,生活还有乐趣可言?

我李承乾,只想被女孩子追!

“呼。”

李承乾长叹一口气,只能采取拖延大法,道:“这样吧,我是有不少好诗词,但仅仅只给你念叨并没有什么用,不如你先回去自己写一首,我再根据你写的诗词指点你,这样成长更大。”

李泰闻言眼睛一亮,大喜道:“大兄此言当真?”

李承乾坚定点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再次得到确认,李泰拍着大腿道:“太好了大兄,泰刚好有两首诗已经作出不少时间,但在雕琢时感觉到问题不少,还请大兄指点。”

我凑,刚好有?

有这么巧的?

李承乾难受的一匹,这感觉就像是做暑假作业,能拖一天是一天,结果转眼一看,明天就要开学了......

要知道古人们作诗其实是件慢工细活的事儿,像历史上那种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例子还是极少数。

多数诗人都是偶然灵光闪过,然后将脑海中的字词句或是某些想法感悟记载下来,待感觉差不多完善之后再将其打磨成一首诗词。

当然了,这还是第一版。

最后还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思考是否可以替换更优等等。

而李泰的意思就很简单了,他就卡在了这最后一步。

“大兄,那你且听好了。”李泰拱手嬉笑。

李承乾无奈点头。

.

屋外,诸位宰辅竖起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