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群魔乱舞

一连几日,京师的商界都在进行一场大地震。

张延龄的“倒台”,令太多商贾倾家荡产,他们本来都是依托于张延龄所创造的秩序来经商,结果在出事之后,京师中的很多货栈被官府查封,他们的资金无法回拢,外债问题扩大,再加上很多人感觉到京师经商的压力,纷纷退出北直隶的商贸体系。

一时间,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也很大,官盐的价格瞬间上涨。

朱祐樘本来严令不得有人在朝堂上提及张延龄的案情,一切要等宁王世子朱宸濠被押送京师之后再说,但随着市井营商环境的变差,很多民生问题体现出来,也不得不拿到朝堂上来说。

“……陛下,如今物价腾贵,若是长此以往的话,就怕京师中百姓的生计……受损……”

周经作为户部尚书,不得不拿出此等事来麻烦皇帝。

这种拿民生问题来进言的,听起来也像是在为张延龄说话,看看,以前张延龄没被抓的时候,京师百姓生活富足安稳,仅仅是张延龄被抓,就让百姓民不聊生……

吏部尚书屠滽走出来道:“户部这是何意?难道说,因为朝廷要严查一个人,就会影响到京师百姓的生计?是否太荒唐了一些?”

周经一脸苦涩之色,却只是摇摇头退回到臣班。

他无法去跟屠滽争,他自然也知道,文官就等着拿张延龄犯罪的事,把张延龄彻底给弄垮,是绝对不容许有任何人替张延龄说情的。

朱祐樘道:“如今京师的官盐……一斤多少钱了?”

一个问题,就让在场的大臣全都干瞪眼。

他们显然不会去了解市井之间的物价,他们作为大明的顶级文臣,其实也是跟普通人的生活脱节的。

周经再走出来道:“回陛下,一斤上好的雪花盐,价格十文钱。”

朱祐樘点点头道:“似乎还可以,比之当初一斤三十几文甚至是四十文的时候,降了很多。”

在场大臣听了这话,不由也松口气,皇帝这意思好像是在说,抓不抓张延龄区别也不大,不至于会影响到国计民生。

“对了周卿家,在建昌伯落罪之前,市井之中的官盐价格几许?”朱祐樘顺口问了一句。

周经一脸为难道:“回陛下,之前一斤雪花盐的价格……从四文到六文不等。”

“嘶……”

朱祐樘深深吸口气。

还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比之之前一斤盐三十几文,现在是降了不少,但比之一斤盐四五文,这算是涨了一倍的价格。

徐溥道:“如今正是夏盐出库之后的出盐淡季,官盐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这算是在找补。

很多大臣也跟着在点头。

但朱祐樘沉默半晌,脸色看起来很不好。

刑部尚书白昂走出来道:“陛下,有关建昌伯跟宁王世子暗中来往,图谋造反的案子,如今已有进展,宁王世子今日中午将会被押送到京师,是否由刑部及大理寺提堂审讯?”

白昂忍不住提出这点来,是因为从张延龄被关押之后,他就没见到张延龄的人。

说现在张延龄是犯人,也都知道张延龄被押在诏狱内,可代表朝廷法度的三法司却没资格过问这案情,自然会让那些文官着急。

他们最怕的就是皇帝把大事化小,最后小事化无,然后对张延龄的惩罚不痛不痒,然后张延龄就……回朝?

“朕已着人前去调查此案,诸位卿家不必过虑。”

朱祐樘显然不想拿此案过多在朝堂上说,或者在他看来,这场戏已经结束了,只等宁王幕后的那些白手套自乱阵脚。

文官也别出来捣乱就行。

但现在难得白昂打开话匣,看起来皇帝也没有太恼怒,还不趁机痛打落水狗吗?

刘健走出来道:“陛下,此案已过去有六日,从建昌伯府已搜出脏银赃物数量不等,但这些脏银尚且都未封存到府库中,另有罪者逍遥法外,也请陛下及早将寿宁侯与长宁伯的案子定夺,案既已审结,当以罪罚入之!”

朱祐樘脸色更加不善。

不但要对付张延龄,连张鹤龄和周彧也不放过,文官真是拿鸡毛当令箭,真是不会做事只会给朝廷添乱!

皇帝以前对这些文官的信任,可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现在对他们的失望,却到了与日俱增的地步。

真是当初对这群人有多大的寄望,现在就有多大的失望。

“刘阁老,你是不相信朕派出之人的查案能力吗?别说宁王世子人尚且未到京师,就算他到了,此案还要进一步的审定,谁知道建昌伯所得的钱货,就真的是他从宁王那里得来?难道就不可以是他自己做生意赚来的?”

皇帝也是着急了,居然违背了之前跟张延龄的定策,主动为张延龄说话。

也是他实在看不下去。

但于在场大臣听来,皇帝这又是要“明目张胆”为张延龄辩解,他们好像理解了皇帝只是将张延龄收押而迟迟不见案子有进展,皇帝很可能是想要用时间来让世人淡忘这件事,最后肯定还是想让张延龄逃出生天。

“陛下……”

这次一下走出四五名大臣,都要据理力争。

朱祐樘伸手打断这群人的进言,道:“之前朕的话你们忘了吗?不允许在朝堂上提及此事,朕会给你们一个交待!”

“陛下……”脾气暴躁的通政使元守直不顾皇帝的喝斥,仍旧在争论,“如此枉法之人,陛下您必须要惩戒之!”

朱祐樘怒视着元守直,道:“你莫不是忘了,之前是哪些人在朝堂上信誓旦旦说,建昌伯在西北是谎报军功,甚至还说他可能杀良冒功,那些话……朕犹在耳!”

这话其实就是在警告元守直,你赶紧给朕闭嘴。

之前你攻击张延龄是谎报军功,还表明会承担诬告的责任,后来是朕想息事宁人,才没斤斤计较。

但并不代表朕已经忘记。

现在你居然又跳出来攻击他,可真是记吃不记打。

元守直跪下来,不断磕头道:“陛下,老臣一心为朝廷,并无私心,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昌隆,若是令有罪之臣而不得惩罚,那大明王法不存,朝廷将有乱象,天下也有乱象……”

“够了!”朱祐樘站起身,厉声打断了元守直的话。

朱祐樘知道,自己再留在奉天殿,这群人必然会纠缠不休,拿出死谏的态度是必然的。

就算到时候当朝来个廷杖,也不能阻挡这群人的“决心”,或许这群人就在等他“失态”,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退朝,不给这些大臣继续进言的机会。

“退朝吧!”

朱祐樘厉喝一声,正要走。

元守直却不依不饶道:“陛下,国将不国啊!”

朱祐樘怒道:“你记住今天的话,若是这次你的断言再有误,可别怪朕对你不客气!”

不怕没事找事的,就怕死不悔改的,明明朕都做了退让,你还不依不饶。

那可就别怪朕回头好好教训你。

元守直一直在磕头,朱祐樘却完全不加理会,就这么径直离开了奉天殿。

……

……

皇帝一走。

在场的大臣面都有苦色。

之前也商定好不要去提这件事,免得引起皇帝跟大臣之间的不悦。

但只是因为话题被打开,现在又有个元守直去死谏,使得事情好像无转圜余地,只能梗着脑袋往前冲。

“徐阁老,您说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那罪臣到现在都还逍遥法外,陛下名义将他收押诏狱,但我看根本就是行保护。”

“他贪赃枉法几十万两,连逆王的银子他都敢收,这不是串谋谋反是什么?”

“或许他才是主谋!”

一群人把徐溥等几个阁臣给围住,似乎皇帝听不到他们的话,他们就只有对这几个阁臣发泄。

毕竟这几个阁臣是能跟皇帝通上话的。

徐溥黑着脸道:“老夫何尝不知其中关节要害?但问题是,建昌伯之前也算是为朝廷做了不少事,而宁王的案子,本身就是他自己查出来的,如今想要令他伏法,是否也要给陛下一些时间?”

“给什么时间?给他转移罪证的时间吗?莫不是阁部的几位阁老,想替那贼子说话不成?”

马上就有人把矛头对准了四名内阁大臣。

谢迁走出来急道:“诸位,你们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我等几时有回护罪臣之心?莫不是在罪臣未得惩戒之前,我们先要出内乱不成?”

众人还是不依不饶,差点就要在朝堂上动手。

谢迁还赶紧招呼元守直道:“元银台,您不会看到如此乱象,连句话都不说吧?”

元守直在众人的搀扶下起来,好像现在他才是文官的领袖,而内阁这几位都已经当了叛徒。

“哼!”

元守直轻哼一声,似乎是在表明一种态度。

连话都不说,随即往殿外行去。

“你们真是不知所谓,若是想让建昌伯伏法的,你们继续进言便可,午门外的空地也给你们留着!”谢迁有些生气。

我们阁臣招谁惹谁了?刚才我们好像还站在你们的立场上,去帮忙说事呢。

就在大殿内仍旧在吵闹中,萧敬去而复返,众人随即要过去围拢萧敬。

萧敬摆摆手道:“诸位臣僚,咱家只是奉命前来召户部的周部堂,一同前去查案,涉及到宁王和建昌伯的案子,诸位要探讨什么……不打搅。”

刚才这群人对内阁大臣都敢围而攻之,但对萧敬,他们则没这种胆量。

人家可是内臣,还是东厂提督,除非他们活腻了,回头想被东厂番子天天上门找茬?或是被栽赃诬陷?

周经从人群里出来,作为唯一一个曾为张延龄说话的人,现在那些文官也都懒得去搭理他,似乎已将他隔绝在文官的势力范围之外。

随即周经与萧敬一起走出了奉天殿,看样子不是往乾清宫,而好像是往西华门的方向去。

……

……

“群魔乱舞,真是群魔乱舞。”

走出奉天殿很远,萧敬才带着感慨一般,在那自语。

周经没听明白,走过去问道:“萧公公,您说什么?”

萧敬苦笑道:“咱家在说,那大殿之上,可真是群魔乱舞,这群人也真是……”

或许是想到,周经也是“这群人”其中的一份子,随即没再说什么。

周经也一脸迷惑。

我们都是文官,怎在这位平时跟我们文官交好的司礼监老好人眼里,我们就成了“群魔”?

周经很想问这是要去哪,但他还是不好意思发问。

一直出了皇宫,到了锦衣卫的诏狱之外,他才感觉到问题不太对劲,见萧敬脚步不停,他也只能跟着一起进去。

到了里面,但见是戒备森严的样子,周经只能理解为,这里关押着重犯,不能让重犯逃走。

等到了好像是公堂的一处大房子外,还没进去,就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似是有人在奏报什么,说的也都是宁王跟李士实案子的情况。

周经听得不是很清楚,但隐约能听到,所说的涉及到江南库房等等。

“周部堂,随咱家进去吧,别打扰里面的事情。”萧敬说了一句。

周经点点头,他想到了皇帝之前说的,已经派人去调查此案,只是审案之人并不是东厂督公萧敬,还是令他着实感觉到意外的,难道说里面那位是行锦衣卫指挥使事的牟嚣?

等进去之后,看到正座上坐着的那位,周经瞬间嘴巴都张大。

饶是他经历了很多场面,可此时他还是忍不住心中的惊骇。

因为坐在那听案情讲述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张延龄。

此时的张延龄手里拿着个茶碗,正有气无力听着东厂番子的汇报,一旁立着的是锦衣卫的人,此时的张延龄虽不是以前的朝服,但也是一身便装,一看就不是来坐牢的。

周经心中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莫非陛下所派出的审案之人,就是建昌伯自己?”

“周尚书来了?快坐,来人,给上座位!”

“这里可算是太简陋了,没什么好招待的,茶水赶紧给奉上。”

“今天找周尚书来,为的是商议查封脏银和赃物的事,担待着点!”

“你这厮还杵着作何?继续说你的,本爵听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