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岩缝

看来,基地领导和专家们通宵达旦的激烈讨论终于有了结果。

他们决定将地壳气泡里发生的巨变放到一边,集中精力突破核心,那个巨大球体。

接到基地指令,杨教授一秒钟也没有耽搁,大声喊着开始组建突击队。

经过踊跃报名和筛选,突击队由4名科研人员和5名保安人员组成。我、王胜利和黑眼镜都在其中。

出发前,突击队携带了尽可能多的物资,保证我们在孤立环境下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

准备好了一切,我们与其他队友挥手告别,进入了新生的地下城市,快速穿行在密集的建筑物之间。

基地下达指令的同时,要求突击队直接接近巨大球体,途中不对新生的地下城市进行勘察。

杨教授双拳紧握、脚步飞快,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像是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抵达巨大球体,便会错过某个重要时刻。

新生的地下城市里,半圆形建筑物和地面都是光滑的黑色岩石,见不到任何其他物质。

由此可以推测,之前的地下城市,覆盖地面的普通岩石是从地壳气泡的穹顶上掉落下来的,虽然经过沉积,但结构松脆。

那些半圆形建筑物,像是巨大的蒙古包,都由整块黑色岩石构成,依然为连体结构。

“也许,地下城市已经发生过多次变化。”杨教授回头看了我们一眼,“巨大球体和地壳气泡都是非常古老的存在,很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人类进入地壳气泡,甚至还有其他物种。”

“人类为何会进入地壳气泡?”黑眼镜问道。

杨教授道:“我认为,地壳气泡是一个生物实验室,用于对人类,以及其他地球生物的研究。”

“生物实验室?”我感到毛骨悚然。

人类历史上,以人体作为实验对象的实验室,大多臭名昭著,更是被贴上了反人类的标签。

这样的实验,不仅代表着杀戮,还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亵渎。

“巨大球体内部的高级智慧生命,一直在对地球生物进行研究。”杨教授放慢了脚步,“它们观察地球生命的进化,并在某些时候,将地球生物带入地壳气泡,开展近距离观察,只是人类从未发现它们的存在。”

我看着杨教授,后背开始发凉。

如果你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被监视,那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问道。

“有两种可能。”杨教授回头看了一眼,“一种是,它们只是旁观者,观察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另一种是,它们介入了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甚至与地球生命的起源有关。”

“它们与生命起源有关?”有人道,“难道,地球生命是它们创造出来的?”

“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杨教授加快脚步,“有可能,地球生命是它们创造的;也有可能,它们介入地球生命的进化,对地球生命进行了改造。”

“关系有点乱。”王胜利摸了摸钢盔,“或者,我们应该叫它们女娲?”

杨教授没有回答,越走越快,几乎要跑动起来。

二十分钟后,我们经过了那两尊巨型人像。

它们依旧面对面站立,形如天神,根本没有留意到我们的存在。

之后一切顺利,突击队越过地下城市,进入地壳气泡的8号区域,周围又变成了荒芜的戈壁滩。

几分钟后,突击队又进入了9号区域。

途中,杨教授与营地保持通话,报告我们的动态,对讲机始终没有出现问题。

接下来,一道顶天立地的垂直岩壁出现在面前,突击队抵达了地壳气泡另一端的尽头。

地层探测表明,穿过9号区域尽头的岩层,接近3千米的距离之外便是那个巨大球体。

我们一字排开面对岩壁,想象着巨大球体的模样。

它是一切的答案,现在距离我们很近,似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

为了看到更大的范围,杨教授打出一枚照明弹,点亮了巨大空间。

我们抬着头,可以看到,身前的岩壁与地壳气泡巨大的穹顶相连。

岩壁表面,分布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缝,曲曲折折,大大小小,长长短短。

其中少数岩缝贯穿岩壁上下,连接着地壳气泡的穹顶和地面,深深嵌入到岩壁之中。

我们还在驻足观看时,杨教授已经行动起来。

他贴着岩壁走着,用手电挨个照向岩壁上的岩缝,像是一只寻找证物的警犬。

“勘探队是在接近巨大球体时失踪的,也就是这里。”他边走边说,“因为我们始终没有在地壳气泡内部发现勘探队,所以有理由认为,勘探队为了接近巨大球体,进入了其中一条岩缝。”

他停了下来,命令突击队分散开来。

9名队员分头检查岩壁上的岩缝,寻找勘探队留下的痕迹。

岩壁上的岩缝大多狭窄,人根本钻不进去。而那些较宽的岩缝,曲折幽深,不知道通向哪里。

我打着手电看着,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勘探队通过进入岩缝的方式接近巨大球体,到底可行么?

地壳气泡与巨大球体之间隔着3千米厚的岩层,其间的岩缝走向会非常复杂。是否存在贯穿厚厚岩层的岩缝,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而且,人类能否在岩缝中生存也是个大问题。

地壳气泡的特殊性,很可能仅限于地壳气泡内部。

一旦进入周边岩层,地质环境将恢复常态,人会在极短时间内死亡,这也许正是勘探队失踪的原因。

我越想越觉得危险,突然听到杨教授喊叫起来。

他一边喊一边打着手势,催促我们过去,看来已经有所发现。

我们快速围拢过去,杨教授看着我们,抬起手臂指向身前的一条岩缝。

他指的岩缝比较狭窄,我用手电照了照,里面的岩壁凹凸不平,不敢确定人是否能够钻的进去。

我看向杨教授,不知道他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他没有说话,开始上下晃动手中的手电,最终将光斑定格在岩缝入口处一块向内凸起的岩石上。

我立刻看到,那块凸起的岩石破损了。

杨教授的手停顿片刻,又将手电指向地面。

地面上散落着几块碎石,从位置和大小判断,应该是从凸起的岩石上掉落下来的。

“勘探队一定进入了这条岩缝。”杨教授道,“因为岩缝入口狭窄,所以敲掉了凸起的部分。”

我点了点头,情况应该是这样。

王胜利却紧了紧皮带,用身体比划了一下,问道:“难道勘探队员都是从小人国招聘来的?”

杨教授皱了一下眉头,用力将身体探进岩缝。

等他缩回来的时候,两只眼睛精光四射:“勘探队一定进去了,我们现在就去寻找他们!”

然后,他在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向营地报告了我们的发现,以及他的下一步计划。

几分钟后,经营地请示基地,基地命令突击队进入岩缝查看情况。

杨教授收起对讲机,首当其冲挤进岩缝,突击队的其他队员陆续跟进。

岩缝内部同样狭窄,侧着身体,顶着前后的岩壁勉强可以向前挪动。

王胜利最为苦逼,每走几步便会被凸起的岩石卡住,因为要用力挤过去,迷彩服划出了几道口子。

我在后面推着他,岩缝的走向基本是直线,内部温度略高于地壳气泡。

我暂时松了口气,不仅地壳气泡的内部环境适合生命生存,其周边的空间同样如此,作用范围甚至会很大。

在岩缝里向前挤了几十米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

每到岩缝特别狭窄的地方,地面上便会出现一堆碎石,极为规律。

“碎石是被敲下来的,否则这些狭窄处人根本挤不过去。”杨教授道,“证据越来越多,勘探队一定进入了这条岩缝,并且走到很深的地方。”

突击队继续深入岩缝,又向前挤了几十米,两侧的岩壁开始逐渐张开。

王胜利终于松了口气,如释重负。

杨教授加快脚步,又向前走了几十米,突击队突然走出岩缝,进入一个洞穴。

我们打着手电照向四周,手电光的末端形成几个圆形光斑,可以看到周围凹凸不平的岩壁。

洞穴里空荡荡的,只有几根粗大的石柱竖立着。

头顶是起伏的穹顶,两人多高,地面上散落着碎石。

大致上看了一下,杨教授命令我们分散开来,寻找岩缝继续深入岩层。

因为勘探队没有返回地壳气泡,所以杨教授认为,岩洞里必定存在其他岩缝,通向岩层的更深处。

可是,我刚向一个方向走了两步,黑眼镜突然喊道:“大家等等!”

所有人停下脚步,回头看向黑眼镜。

他用手摸着下巴,说道:“我们刚才的判断有问题。”

“啥问题?”王胜利走向黑眼镜。

黑眼镜道:“我们现在就往回走,回到岩缝里看看。”

他说完,转身走向岩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