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问完之后,一旁的公孙瓒开口解释道:“我们再次聚义,必当选出一个盟主,现在盟主之位有两个人选,第一则是袁公,第二就是司马,我们大家正在为此事发愁。”
“那个我...”
“既然如此,大家直接投票选择便可,这样也公平,在竹简上写下想要当盟主的名字,然后一次扔进一个布袋子当中,通过签数来决定。”
伟天还没有说完,曹操就给出了解决方法,其实伟天是不想当这个盟主的,毕竟是比较麻烦,听到众人点点头之后,伟天立刻开口道:“别,袁本初不管是从那个方面来看,都要比我优秀,再说了,我这司马的名头还是董卓给的,这样,我个人举荐袁本初,如何?”
看到伟天都这么说了,曹操有些纳闷了,在场之人多数都是想要坐上这个位置的,现在伟天是最有机会的,竟然给他还不要。
不过一想到伟天平常的为人处世,曹操也只得点头说道:“既然伟天兄说退出,那么这个盟主岂不已经不需要选票了,本初兄当选正合适。”
“不过嘛,伟天将军也可当副盟主,不说家世,就单单中原八百里贴满的告示,也可谓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啊?”
让伟天意外的,这句话竟然是孙坚说出来的,伟天的目光打量着孙坚,这个枭雄的日子也不长了,但是只看今天这话来说,孙坚也算是刚正不阿之人了。
“既然如此,大家请坐吧。”
伟天出来打了个圆场,这事情就算是这么定了,待众人坐下之后,袁绍才看到还站着的刘备,连伟天才反应过来,这刘备最终还是来了。
不过刘备身旁跟着的壮汉,伟天倒是没见过,袁绍对着曹操问道:“孟德啊,这两位,是你的人么?”
“倒也不是,我是在关前与他们相遇,当时守将正在为难他们,我顺便就把他们带进来了,都是陌路英雄嘛。”
说罢曹操重新站起身子对着刘备说道:“来两位,我给你们引荐一下,这位就是我们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袁绍,袁本初将军,这位...”
“好久不见啊,玄德老哥。”
伟天站起身子笑眯眯的打着招呼,曹操看着伟天问道:“哦?伟天兄认识此二人?”
“不算,认识其中一个。”
伟天走到刘备的身边对着众人介绍道:“这位是汉室宗亲,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
伟天说完之后,在座的诸侯脸上都是震惊之色,毕竟刘备这个名头还是挺大的,不过嘛,信与不信就是看他们自己的想法了,要是这句话是刘备自己说出来的,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驳。
但是现在这句话是伟天说出来的,那么意义就不一样了,刘备的身份经过伟天的嘴这么一说,一下子就镶金了。
“既然是中山靖王之后,那么就看坐吧。”
袁绍看到伟天都如此介绍了,便让人在末尾安排了一个草凳,伟天对着刘备挑了下眉毛,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不过这刘备也算是能忍,直勾勾的走到了末尾席位上坐了下来,他身边的壮汉就站在刘备的身后,但是看上去有些不太聪明的样子。
“袁公,司马,虽然我们已经起义讨贼了,但是我们师出无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一道天子诏,如果我们没有天子诏,我们不就成了乱兵了么,我们不就跟董卓一样无道了么。”
曹操说完之后,目光不经意间就看向了伟天,天子诏的事情还是伟天给他说的。
此时的伟天同样惊讶于曹操的改变,看样子这一趟的追杀之旅,确实让曹操成长了不少,现在面对这么多枭雄面不改色,明明是假话却说的和真的一样。
袁绍双手一摊,脸上有些愁容的说道:“可是天子掌控在董贼的手中,无法给我们此诏啊。”
听到袁绍这么说了之后,曹操的脸上充满自信的记者说道:“我出洛阳之前,天子曾经受过我一道密诏,诏天下英雄,入京勤王,出贼扶国!”
曹操说着,还从手下的手里接过了一卷天子的诏书,大摇大摆的走到了众人的中央举起诏书喊道:“诸侯,接诏!”
虽然袁绍的脸上也有些不相信,但是众人起身纷纷的跪了下来,连伟天也不例外,曹操打开诏书念道:“贼臣董卓,篡夺朝纲,毁乱宫廷,惨害生灵,祸国弑君,朕泣血手诏,诏天下英雄入京勤王......”
曹操念了一大堆之后,原本跪在地上的袁术轻咦了一声说道:“这诏有些不对啊。”
曹操停止了念读,看着袁术问道;“哪不对?”
“天子年幼,又被董贼深居于宫中深处,再说他也没见过臣下,怎么会把次诏传给你呢?”
袁术向来有些小机灵,曹操将诏书背于双手看着袁术回答道:“袁术将军说的对,天子年芳九岁,怎么可能写出这么气势磅礴的诏书呢?这诏书,乃是我曹操代天子写的。”
曹操也算是脸不红,气也不粗了,就这么把实话说了出来,众人纷纷笑着从地上站了起来嘴里念道:“原来是矫诏啊。”
伟天站起身子走到了曹操的身边,拿过曹操手中的诏书对着袁术问道:“请问袁术将军,既然那董卓能把天子拘于深宫之中,看做掌上玩物,我们又何尝不能将他视作草芥,拿他来为我们所用呢?再说了,这一份诏书,哪一句不是天子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此诏虽假,却比真的还真,我料定次诏一旦颁布天下,必然是群贼丧胆,群雄奋起。”
“好啊,好啊,好啊。”
袁术连说了三个好字,看着伟天笑道:“人言伟天乃是治世之能臣,曹孟德乃乱世之奸雄,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
两个人一搭一喝,这份诏书就这么成了,曹操笑道:“多谢袁术将军夸赞于我,我不但替天子拟好了一道诏书,我还替咱们大伙想好了治国的方略。”